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5205发布日期:2020-08-18 17:1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获取更好的显示效果,目前,显示面板的视角越来越大,但是实现较大视角显示的同时,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容易被其他用户窥视,造成隐私的泄露,甚至存在造成用户财产损失的风险。目前,可以采用防窥层和调光层结合的结构来实现显示面板防窥模式与正常模式的切换。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热膨胀及静电吸附等因素,调光层容易被临近的其他膜层吸附,特别是光面膜层。并且局限于调光层的材料特性,其抗压性能差,对异物敏感,容易导致组装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出光侧的防窥层、以及位于所述防窥层远离所述光源组件一侧的调光层;还包括所述防窥层与所述调光层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微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微结构包括透明粒子或微透镜。

可选地,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调光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防窥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调光层包括聚合物分散液晶。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调光层上的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调光层一侧的第一偏光片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调光层一侧的第二偏光片;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调光层之间设置有预设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光片靠近所述调光层表面设置为雾面和/或所述调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表面设置为雾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光片靠近所述调光层表面和/或所述调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表面的雾度为10%至25%。

可选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靠近所述调光层一侧和/或位于所述调光层靠近所述第一偏光片一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微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微结构包括透明粒子或微透镜。

可选地,所述第二微结构与所述调光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二微结构与所述第一偏光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包括:光源组件101、位于光源组件101的出光侧的防窥层102、以及位于防窥层102远离光源组件101一侧的调光层103;还包括防窥层102与调光层103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微结构1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光源组件101可以产生光线并入射至防窥层102,当光线入射至防窥层102的入射角大于预设值时,在防窥层102的挡光作用下,光线无法从防窥层102中出射,当光线入射至防窥层102的入射角小于预设值时,光线可以从防窥层102中出射,从而将光源组件101产生的光线限定在一定的角度内,起到防窥作用。当调光层103处于透射状态时,经过调光层103的光线的角度不发生变化,仍以较小的角度透射,提供窄视角光线,即防窥模式,当调光层103处于散射状态时,经过调光层103的光线会被散射,以较大的角度透射,提供宽视角光线,即正常模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实现防窥模式与正常模式之间的切换,从而满足用户不同场合下的需求。同时,相邻的第一微结构104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间,可以容纳在制备过程中的微小异物,从而可以避免异物影响调光层103的结构分布,进而可以避免由于异物引起的麻点不良,同时可以提高显示模组的组装良率,节约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防窥层102可以包括多个挡光墙1021,相邻的挡光墙1021之间形成有透光区,挡光墙1021朝向透光区的侧面为挡光面。可以理解的是,挡光面可以由反光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吸光材料制成。这样可以将光线限定在挡光墙限定的角度内,实现防窥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微结构104包括透明粒子或微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涂覆透明粒子的方式,将大量的透明粒子形成第一微结构104,相邻的透明粒子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间,可以容纳在制备过程中的微小异物,从而可以避免异物影响调光层103的结构分布,进而可以避免由于异物引起的麻点不良,同时可以提高显示模组的组装良率,节约制备成本。相邻的微透镜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空间,可以容纳在制备过程中的微小异物。与上述的透明粒子不同的是,微透镜除了可以容纳异物,还可以对光线起到一定程度的汇聚作用,提升防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104与调光层103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第一微结构104与防窥层102为一体成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微结构104可以与调光层103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一微结构104形成于调光层103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微结构104也可以与防窥层102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一微结构104形成于防窥层上102。具体地,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在调光层103靠近防窥层102一侧涂覆透明粒子,或者形成微透镜,也可以在防窥层102靠近调光层103一侧涂覆透明粒子,或者形成微透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相邻的第一微结构104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空间,容纳异物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光层103包括聚合物分散液晶。

需要说明的是,调光层103为聚合物液晶层,可以在聚合物液晶两侧设置电极层。当两个电极层之间施加不同的电信号时,两个电极层之间形成电场,液晶分子可以沿着电场方向规则分布,调光层呈透射状态,从而光线可以以较小的角度透射。当两个电极层之间不施加电信号,或者施加相同的电信号时,两个电极层之间不形成电场,液晶分子不规则分布,调光层103呈散射状态,从而光线可以以较大的角度透射。这样,液晶分子在上下电极层之间的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偏转角度,从而调整光线的透射角度,进而实现正常模式与防窥模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源组件101可以包括背板1011、设置背板1011内的导光板1012、设置在导光板1012入光侧的发光器件1013、设置在导光板1012出光侧的光学膜片1014、设置在导光板1012的底面与背板1011之间的反射片1015。发光器件1013产生的光线可以通过导光板1012进行传输,反射片1015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从而将光线从导光板1012的出光侧取出,光学膜片1014可以将从导光板1012出光侧取出的光线进行散射,以获得更宽角度的光线。可以理解的是,光源组件101也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防窥层102与调光层103可以使得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实现防窥显示与正常显示,以及防窥显示与正常显示之间的切换,并避免麻点不良的产生,提高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调光层103上的显示面板105、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5靠近调光层103一侧的第一偏光片106和位于显示面板105远离调光层103一侧的第二偏光片107;其中,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之间设置有预设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105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为了配合其中液晶分子偏转控制光线的传播方向,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偏光片106和第二偏光片107。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加工误差以及组装工艺的因素,在背光模组与两侧分别贴合有第一偏光片106和第二偏光片107的液晶显示面板组装时,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之间不可避免会形成一定的预设间隙,即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并非紧密贴合。在实际应用中,该预设间隙越小越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106靠近调光层103表面设置为雾面和/或调光层103靠近第一偏光片106表面设置为雾面(图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在显示过程中,如果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均为光面,调光层103容易被第一偏光片106吸附,从而使得调光层103的部分结构被吸附至第一偏光片106上,这样,容易形成空气隙,光线通过调光层103,再通过空气隙,之后入射至第一偏光片106,由于空气隙的折射率与第一偏光片106的折射率是不同的,容易导致出现彩虹纹不良。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对第一偏光片106表面和/或调光层103表面进行处理,使得第一偏光片106靠近调光层103表面和/或调光层103靠近第一偏光片106表面为雾面,光面膜层与雾面膜层之间,或两个雾面膜层之间不容易产生相互作用力,这样,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之间便不容易相互吸附,因此可以保证调光层103均匀分布,从而可以避免空气隙产生,进而可以避免彩虹纹不良,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106靠近调光层103表面和/或调光层103靠近第一偏光片106表面的雾度为10%至25%。

需要说明的是,膜层的雾度较小不能有效防止吸附作用,雾度过大容易对显示亮度以及防窥效果造成影响。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偏光片106靠近调光层103表面和/或调光层103靠近第一偏光片106表面的雾度可以为10%至2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各个膜层的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一偏光片106靠近调光层103一侧和/或位于调光层103靠近第一偏光片106一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微结构108。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微结构108可以使得第一偏光片106靠近调光层103一侧和/或调光层103靠近第一偏光片106一侧增加其雾度,可以防止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之间相互吸附,因此可以保证调光层103均匀分布,从而可以避免空气隙产生,进而可以避免彩虹纹不良,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微结构108包括透明粒子或微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粒子可以涂覆在第一偏光片106靠近调光层103一侧和/或调光层103靠近第一偏光片106一侧,增加其雾度,可以防止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之间相互吸附,因此可以保证调光层103均匀分布,从而可以避免空气隙产生,进而可以避免彩虹纹不良,提高显示效果。微透镜可以增加第一偏光片106和/或调光层103的雾度,可以防止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之间相互吸引。与上述的透明粒子不同的是,微透镜除了可以防止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之间相互吸引,还可以对光线起到一定程度的汇聚作用,提升防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微结构108与调光层103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第二微结构108与第一偏光片106为一体成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微结构108可以与调光层103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二微结构108形成于调光层103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微结构108也可以与第一偏光片106为一体成型结构,即第二微结构108形成于第一偏光片106上。具体地,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在调光层103靠近第一偏光片106一侧涂覆透明粒子,或者形成微透镜,也可以在第一偏光片106靠近调光层103一侧涂覆透明粒子,或者形成微透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只要保证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中的至少一者为雾面即可。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微结构108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微结构104的结构相同,仅形成的位置以及功能不同,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同工艺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相邻的第一微结构104之间形成的空间可以容纳制备过程中的微小异物,避免由于异物造成的麻点不良。第一偏光片106和调光层10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雾面,或者设置第二微结构108,可以避免第一偏光片106与调光层103之间相互吸附,避免形成彩虹纹不良。因此,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