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79228发布日期:2020-06-26 23:2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比度是评估液晶显示屏(lcd)的画质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真实使用场景中,由于周围环境光的影响,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会影响画面的对比度。想要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显示面板的亮态亮度,另一方面,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显示屏内部对环境光的反射主要来自于金属的反光,包括tft区域的金属反光,com电极和存储电容等金属反光。传统结构中,在金属层表面增加一层暗化层,吸收一部分入射光和反射光,通过干涉相消原理调整反射光的频谱,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但是干涉相消的波长与光源入射角度有关,所以正视角和斜视角的反射光频谱不一致,反射光斜视角的色度与正视角地色度会有明显的差异,导致出现斜视角色偏现象。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能够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在金属层表面增加一层暗化层,产生斜视角色片现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金属层;暗化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一侧或两侧的表面;以及导电层,设置于所述暗化层远离所述金属层的一侧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暗化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暗化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金属层的折射率,且大于所述导电层的折射率。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暗化层的材质包括:moaxboc、moaxbnd、moaxbocnd、moaxbwc、moaxbcc以及alaobnc中的至少一种;其中,a、c、d皆为大于0的有理数;b为大于等于0的有理数;x包括钽、钒、镍、铌、锆、钨、钛、铼、铪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导电层的材质包括:ito、izo、igzo以及igzto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其中所述金属层的材质包括:cu、mo、ti、al、ni、nb、ta以及cr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其中所述暗化层的厚度范围为40-70nm。进一步的,其中所述导电层的厚度范围为0-20nm。进一步的,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200-700nm。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在金属层表面增加一层暗化层,产生斜视角色片现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金属层;在所述金属层一侧或两侧的表面制备暗化层;以及在所述暗化层远离所述金属层的一侧的表面制备导电层;或者,在所述暗化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制备导电层。进一步的,在所述金属层一侧或两侧的表面制备暗化层的步骤中,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在所述金属层一侧或两侧的表面制备暗化层。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在金属层的一侧或两侧的表面设置暗化层,然后在暗化层远离金属层的一侧的表面或者在暗化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设置导电层,利用导电层影响反射光频谱,缩小正视角和斜视角干涉相消波长的差异,降低斜视角相对正视角的颜色偏差,以此实现降低显示面板反射率,避免产生斜视角色偏现象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cu正视角的反射频谱图。图4为暗化层+cu正视角的反射频谱图。图5为cu60°视角的反射频谱图。图6为暗化层+cu60°视角的反射频谱图。图7为ito+暗化层+cu60°视角的反射频谱图。图8为暗化层+ito+cu60°视角的反射频谱图。图中部件标识如下:100、显示器1、金属层2、暗化层3、导电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举例证明本发明可以实施,使得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更加清楚,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如何实施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下文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本文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当某些组件,被描述为“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组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组件,所述组件置于所述中间组件上,且所述中间组件置于另一组件上。当一个组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组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组件通过一中间组件“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组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金属层1、暗化层2以及导电层3。其中所述金属层1的材质包括:cu、mo、ti、al、ni、nb、ta以及cr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200-700nm。其中可以优选200nm、400nm以及600nm。由此可以实现信号传递等效果。事实上,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中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层间绝缘层以及源漏极层。其中所述栅极层以及源漏极层的材质为金属,故而本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层1即薄膜晶体管中的栅极层以及源漏极层。暗化层2设置于所述金属层1一侧或两侧的表面,本实施例优选暗化层2设置于金属层1的底面上。其中所述暗化层2的材质包括:moaxboc、moaxbnd、moaxbocnd、moaxbwc、moaxbcc以及alaobnc中的至少一种;其中,a、c、d皆为大于0的有理数;b为大于等于0的有理数;x包括钽、钒、镍、铌、锆、钨、钛、铼、铪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暗化层2的厚度范围为40-70nm。本实施例优选40nm、50nm、60nm或者70nm。其中所述暗化层2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金属层1的折射率,由此,利用暗化层2吸收一部分入射光和反射光,通过干涉相消原理调整反射光的频谱,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反射率。导电层3设置于所述暗化层2远离所述金属层1的一侧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导电层的材质包括:ito、izo、igzo以及igzto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导电层3的厚度范围为0-20nm。可以优选5nm、10nm、15nm。随着导电层3的厚度的增加,暗化层2的厚度逐渐降低,由此可以确保最优的减反效果和大视角改善效果。其中所述暗化层2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导电层3的折射率,利用导电层3影响反射光频谱,缩小正视角和斜视角干涉相消波长的差异,降低斜视角相对正视角的颜色偏差,以此实现降低显示面板100反射率,避免产生斜视角色偏现象的技术效果。如图3、图4所示,在相同波长的情况下,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后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反射率明显比未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反射率降低很多,由此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可以明显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反射率。如图5、图6所示,在相同波长的情况下,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后的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明显比未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降低很多,由此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可以明显降低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如表一所示,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后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与60°视角之间的色阻坐标差异比未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与60°视角之间的色阻坐标差异大,由此可以表明,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会差生色偏现象。如图5、图7所示,在相同波长的情况下,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暗化层2远离所述金属层1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导电层3后的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明显比未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降低很多。由此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暗化层2远离所述金属层1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导电层3可以明显降低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如表一所示,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暗化层2远离所述金属层1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导电层3后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与60°视角之间的色阻坐标差异比仅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与60°视角之间的色阻坐标差异小,由此表明,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暗化层2远离所述金属层1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导电层3后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明显改善色偏现象。综上所述,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暗化层2远离所述金属层1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导电层3后的显示面板100既能降低反射率,同时也能有效改善色偏现象。色阻横坐标色阻纵坐标反射率cu正视角0.3620.33868.9cu60°视角0.3590.33669.6暗化层+cu正视角0.2740.2614.85暗化层+cu60°视角0.3080.30210.1ito+暗化层+cu正视角0.2900.29010.28ito+暗化层+cu60°视角0.2920.29310.27表一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的显示面板100包括:金属层1、暗化层2以及导电层3。其中所述金属层1的材质包括:cu、mo、ti、al、ni、nb、ta以及cr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200-700nm。其中可以优选200nm、400nm以及600nm。由此可以实现信号传递等效果。事实上,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中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层间绝缘层以及源漏极层。其中所述栅极层以及源漏极层的材质为金属,故而本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层1即薄膜晶体管中的栅极层以及源漏极层。暗化层2设置于所述金属层1一侧或两侧的表面,本实施例优选暗化层2设置于金属层1的底面上。其中所述暗化层2的材质包括:moaxboc、moaxbnd、moaxbocnd、moaxbwc、moaxbcc以及alaobnc中的至少一种;其中,a、c、d皆为大于0的有理数;b为大于等于0的有理数;x包括钽、钒、镍、铌、锆、钨、钛、铼、铪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暗化层2的厚度范围为40-70nm。本实施例优选40nm、50nm、60nm或者70nm。其中所述暗化层2的折射率小于所述金属层1的折射率,由此,利用暗化层2吸收一部分入射光和反射光,通过干涉相消原理调整反射光的频谱,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反射率。导电层3设置于所述暗化层2与所述金属层1之间。其中所述导电层的材质包括:ito、izo、igzo以及igzto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导电层3的厚度范围为0-20nm。可以优选5nm、10nm、15nm。其中所述暗化层2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导电层3的折射率,由此,利用导电层3影响反射光频谱,缩小正视角和斜视角干涉相消波长的差异,降低斜视角相对正视角的颜色偏差,以此实现降低显示面板100反射率,避免产生斜视角色偏现象的技术效果。如图3、图4所示,在相同波长的情况下,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后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反射率明显比未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反射率降低很多,由此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可以明显降低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反射率。如图5、图6所示,在相同波长的情况下,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后的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明显比未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降低很多,由此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可以明显降低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如表二所示,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后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与60°视角之间的色阻坐标差异比未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与60°视角之间的色阻坐标差异大,由此可以表明,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会差生色偏现象。如图5、图8所示,在相同波长的情况下,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所述暗化层2与所述金属层1之间设置导电层3后的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明显比未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降低很多。由此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所述暗化层2与所述金属层1之间设置导电层3可以明显降低显示面板100的60°视角反射率。如表二所示,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所述暗化层2与所述金属层1之间设置导电层3后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与60°视角之间的色阻坐标差异比仅增加暗化层2的显示面板100的正视角与60°视角之间的色阻坐标差异小,由此表明,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所述暗化层2与所述金属层1之间设置导电层3后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明显改善色偏现象。综上所述,在金属层1一的表面增加暗化层2,在所述暗化层2与所述金属层1之间设置导电层3后的显示面板100既能降低反射率,同时也能有效改善色偏现象。色阻横坐标色阻纵坐标反射率cu正视角0.3620.33868.9cu60°视角0.3590.33669.6暗化层+cu正视角0.2740.2614.85暗化层+cu60°视角0.3080.30210.1暗化层+ito+cu正视角0.2910.29110.29暗化层+ito+cu60°视角0.2930.28710.29表二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