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5636发布日期:2020-08-25 18:5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cd(liquidcrystaldisplays,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平板显示器,主要是通过液晶开关调制背光源光场强度来实现画面显示。

在诸如频率120hz和8k像素等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中,随着显示面板分辨率和解析度的提高,像素尺寸的进一步减小,会提高显示面板中电路的阻抗,目前,一般通过增加诸如阵列基板中各金属层的厚度以降低阻抗,但此种结构却导致阵列基板中支撑ps:(photospacer,柱状隔垫物)的凸起部分的厚度和面积的增加,具体该凸起部分对应于厚度增加的栅极金属与源漏极金属堆叠设置的位置,此外,也降低了在类似该凸起部分上方的各膜层制作过程中的流平性,导致包括ps在内的各膜层产生堆积现象,使得各膜层在该凸起部分处的厚度也进一步增加,最终使所述显示面板中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间距增加,使得显示面板在对应该凸起部分的位置产生漏光的现象。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面板中由于各金属层厚度增加,使得支撑柱状隔垫物的凸起部分厚度增加,导致显示面板在对应该凸起部分的位置产生漏光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和柱状隔垫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衬底、及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阵列结构层;

所述柱状隔垫层包括至少一主隔垫柱,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至少一凸台区和一主隔垫区,所述第一基板在所述主隔垫区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基板在所述凸台区处的厚度,所述主隔垫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主隔垫区内。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结构层在所述主隔垫区处的厚度小于所述阵列结构层在所述凸台区处的厚度。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结构层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第一绝缘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堆叠设置于所述凸台区内,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主隔垫区内。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主隔垫区内还设有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或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主隔垫区内还设有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和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

其中,位于所述主隔垫区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和/或

位于所述主隔垫区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位于所述凸台区内的栅极、及位于所述主隔垫区内的多个第一金属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位于所述凸台区内的源漏极、及位于所述主隔垫区内的多个第二金属走线。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位于所述主隔垫区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设于所述阵列结构层上的色阻层、及设于所述色阻层上的第二绝缘层;

其中,所述色阻层在所述凸台区处的厚度大于所述色阻层在所述主隔垫区处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二绝缘层在所述凸台区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在所述主隔垫区处的厚度。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柱状隔垫层包括至少一副隔垫柱,所述副隔垫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凸台区内。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上如前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将所述第一基板在所述主隔垫区处的厚度设置成小于所述第一基板在所述凸台区处的厚度,并将主隔垫柱设置于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主隔垫区内,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凸台区处的盒厚,避免由于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凸台区处的盒厚过厚导致漏光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第一基板100、与所述第一基板10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0、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与所述第二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00和柱状隔垫层400,所述第一基板100包括衬底110、及位于所述衬底110上的阵列结构层120;

所述柱状隔垫层400包括至少一主隔垫柱410,所述第一基板100包括至少一凸台区10和一主隔垫区20,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所述主隔垫柱41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诸如频率120hz和8k像素等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中,为降低显示面板电路中的阻抗,一般通过增加诸如阵列基板中各金属层的厚度以降低阻抗,但此种结构却导致阵列基板中支撑ps:(photospacer,柱状隔垫物)的凸起部分的厚度和面积的增加,具体该凸起部分对应于厚度增加的栅极金属与源漏极金属堆叠设置的位置,此外,也降低了在类似该凸起部分上方的各膜层制作过程中的流平性,导致包括ps在内的各膜层产生堆积现象,使得各膜层在该凸起部分处的厚度也进一步增加,最终使所述显示面板中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间距增加,使得显示面板在对应该凸起部分的位置产生漏光的现象;本申请通过将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设置成小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并将主隔垫柱41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1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盒厚,避免由于所述显示面板1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盒厚过厚导致漏光的现象。

承上,在本实施例中,在满足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的条件下,所述主隔垫区20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将所述主隔垫柱41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以避免将所述主隔垫柱41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较厚的凸台区10处,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在对应所述凸台区10处的盒厚过大造成漏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小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显然,所述主隔垫柱410设置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将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设置成小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避免所述第一基板100在设置所述主隔垫柱410的地方过高,从而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在所述主隔垫柱410的位置盒厚过大造成漏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一金属层121、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21上的第一绝缘层122,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22上的第二金属层123,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第一绝缘层122、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123堆叠设置于所述凸台区10内,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层122设置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仅设置有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层122,没有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和所述第二金属层123,而所述凸台区10内设置有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第一绝缘层122、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123,使得所述主隔垫区20内缺少部分功能层,从而使得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小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主隔垫区20内还设有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或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12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隔垫区20内在设有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层122的基础上,还可以设有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或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123,由于所述凸台区10内设置有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第一绝缘层122、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123,所述主隔垫区20内缺少所述第一金属层121或所述第二金属层123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小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主隔垫区20内还设有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和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123;

其中,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的厚度;和/或

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123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123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隔垫区20内和所述凸台区10内均设有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第一绝缘层122、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123,但将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的厚度设置成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的厚度;和/或将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123的厚度设置成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123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小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1对应在所述主隔垫柱410位置的厚度,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由于盒厚过大导致漏光。值得注意的是,所述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可以是一具有较大厚度的薄膜晶体管,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可以是一具有较小厚度的薄膜晶体管,从而实现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的厚度;并且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123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金属层123的厚度;当然,还包括其它实现上述结构关系的其它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承上,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包括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栅极1211、及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多个第一金属走线1212,所述第二金属层123包括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源漏极1231、及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多个第二金属走线1232;显然,所述栅极121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212的厚度,所述源漏极123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32的厚度;具体的,所述第一金属走线1212可以是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内诸如扫描线等电路结构;所述第二金属走线1232可以是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123内诸如数据线等电路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在垂直于所述衬底110的方向上,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将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面积设置成小于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的部分所述第一金属层121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面积,使得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面积相对较小,当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0上制作诸如色阻层130、第二绝缘层140、及主隔垫柱410时,提高各膜层材料在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流平性,避免在所述主隔垫区20内造成膜层的堆积,从而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盒厚过大,解决了显示面板1漏光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基板100还包括设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0上的色阻层130、及设于所述色阻层130上的第二绝缘层140;

其中,所述色阻层13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大于所述色阻层13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二绝缘层14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4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基板100为coa(cfonarray)结构,所述色阻层130设置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0上,所述第一基板100可以是pfa(polymerfilmonarray),所述第二绝缘层140可以是有机绝缘层;通过将所述色阻层13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设置成大于所述色阻层13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和/或将所述第二绝缘层14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设置成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4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具体的,也可以是通过灰阶光罩的制作工艺使所述色阻层13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减薄;同样,所述第二绝缘层14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也可通过灰阶光罩的制作工艺减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柱状隔垫层400包括至少一副隔垫柱420,所述副隔垫柱42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显然,在所述凸台区10内设置所述主隔垫柱410会造成所述显示面板1在所述凸台区10处盒厚过大,从而导致所述显示面板1漏光,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主隔垫柱41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的基础上,可以将所述副隔垫柱42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凸台区10内,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1在所述凸台区10处盒厚,同时,也可在所述主隔垫柱410对所述显示面板1支撑不足时,通过所述副隔垫柱420对所述显示面板1在所述凸台区10的地方进行支撑,具体的,所述副隔垫柱420可以通过灰阶光罩的制作方式形成,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2、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2上如前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上述显示面板1的工作原理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所述显示面板1括第一基板100、与所述第一基板10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0、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与所述第二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00和柱状隔垫层400,所述第一基板100包括衬底110、及位于所述衬底110上的阵列结构层120;所述柱状隔垫层400包括至少一主隔垫柱410,所述第一基板100包括至少一凸台区10和一主隔垫区20,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所述主隔垫柱41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通过将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主隔垫区20处的厚度设置成小于所述第一基板100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厚度,并将主隔垫柱41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上且位于所述主隔垫区20内,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1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盒厚,避免由于所述显示面板1在所述凸台区10处的盒厚过厚导致漏光的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