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4469发布日期:2020-10-23 19:3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透镜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案是分案申请,其母案为于2015年5月11日(优先权日期:2014年5月9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透镜移动装置”、申请号为201510236781.9的申请。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于2014年5月9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055361以及于2014年5月9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055363的优先权,这两份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如同在本文中作出全面阐述。

实施例涉及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并且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其可以通过反馈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移来提高线筒的空间效率并且减少透镜的聚焦时间。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人们积极开发例如手机、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配有超小型数字摄像头的it产品。

配有常规的超小型数字摄像头的it产品集成透镜移动装置,该透镜移动装置通过调节透镜与将外部光转换成数字图像的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来对准透镜焦距。

然而,常规的超小型数字摄像头要求大量连接(例如,焊接)点,以便从外部电源接收电力。具体地讲,在常规的超小型数字摄像头中,大量连接点并不同心地设置在某一区域,而是围绕超小型数字摄像头分布,这给实施连接过程的工人造成困难并且导致连接过程所需的时间增加。此外,常规的超小型数字摄像头存在用于实施自动对焦功能的线圈与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例如,焊接)的工作空间狭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的透镜移动装置。

特别地,本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于透镜移动装置与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过程的透镜移动装置。此外,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显著减少透镜移动装置与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过程所需的时间的透镜移动装置。

特别地,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线筒的线圈与供应电流到线圈的外部电源之间获得连接工作空间的透镜移动装置。此外,本实施例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线筒的线圈与供应电流到线圈的外部电源之间获得连接工作空间的透镜移动装置,且无需增加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的制造价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外壳,被配置为支撑驱动磁体;线筒,在其外周面设有位于所述驱动磁体内的线圈,所述线筒通过所述驱动磁体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电磁交互作用而在所述外壳内在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上移动;下弹性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外壳的下部和所述线筒的下部彼此连接,所述线圈的两末端与所述下弹性构件电连接,所述下弹性构件具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端子以便供应外部电力到所述线圈的末端上;以及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个侧表面上,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侧表面上以便朝向下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透镜移动装置包括:外壳,被配置为支撑驱动磁体;线筒,在其外周面设有位于所述驱动磁体内的线圈,所述线筒通过所述驱动磁体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电磁交互作用而在所述外壳内在与光轴平行的第一方向上移动;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外壳和所述线筒彼此连接,所述线圈的两末端分别与所述上弹性构件和所述下弹性构件电连接;以及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个侧表面上,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其中所述上弹性构件与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中的一个端子电连接,并且所述下弹性构件与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中的另一个端子电连接。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附图详细描述布置方式和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a和图1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3a是图示了与图1a相比去除盖构件之后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b是图示了与图1b相比去除盖构件之后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a是图3a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b是图3b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a是示出了从与图5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外壳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b是示出了从与图5b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外壳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示意性底部透视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上弹性构件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下弹性构件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线筒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线筒的示意性底部透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线筒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15是图14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6是图14的局部放大底部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收纳凹口的示意性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线筒的示意性纵截面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纵截面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上部的示意性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21是示出了图20所示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上部在部分切除之后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下部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

图23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下部的示意性局部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即使它们在不同的附图中。在以下描述中,当并入本文的公知的功能和配置会使本发明的主题相当不清楚时,就会省略这些公知的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为了容易说明的目的,附图中的一些特征被夸大、缩小或简化,并且附图及其要素并未总是以正确比率示出。

为便于参考,在各个附图中,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x,y,z)。在图中,x轴和y轴意味着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并且为了方便起见,光轴(z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一方向,x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二方向,并且y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三方向。

图1a和图1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3a是图示了与图1a相比去除盖构件之后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b是图示了与图1b相比去除盖构件之后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a是图3a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b是图3b的示意性平面图;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a是示出了从与图5a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外壳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b是示出了从与图5b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外壳的示意性透视图;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示意性底部透视图;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根据各个实施例的外壳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上弹性构件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下弹性构件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1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印刷电路板的示意性透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100是调节摄像头模块内的图像传感器和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允许图像传感器位于透镜焦距处的装置。也就是说,透镜移动装置100用于实施自动聚焦功能。

正如图1a至图4b示例性地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100包括盖构件300、上弹性构件150、线筒110、设置在线筒110上的线圈120、外壳140、附接在外壳140上的驱动磁体130和印刷电路板170、下弹性构件160、基部210和位移感测单元,该位移感测单元确定线筒110在光轴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的位移。

盖构件300一般可以具有箱体形式,并且可以与基部210的顶部联接。盖构件300连同基部210一起限定出收纳空间,使得上弹性构件150、线筒110、设置在线筒110上的线圈120、外壳140以及附接在外壳140上的驱动磁体130和印刷电路板170被收纳在收纳空间中。

盖构件300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开口以允许与线筒110联接的透镜暴露给外部光线。此外,该开口可以设有由透光材料形成的窗口。这可以防止例如灰尘或水分等杂质进入摄像头模块。

盖构件300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下端的第一凹口310。此时,尽管以下将会描述,但是基部210可以在盖构件300与基部210彼此联接上时与第一凹口310接触的位置(即,在与第一凹口310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凹口211。在盖构件300和基部210联接之后,可以通过第一凹口310和第二凹口211的合并结构来形成各自具有给定面积的凹口。粘性粘结构件可以涂覆在该等凹口上。也就是说,涂覆在该等凹口上的粘性构件可以经由该等凹口填充到盖构件300和基部210的相对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允许盖构件300和基部210彼此联接并且密封盖构件300与基部210之间的间隙。此外,随着盖构件300和基部210彼此联接,粘性构件可以气密地密封盖构件300和基部210的侧表面。

此外,盖构件300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与印刷电路板170的端子表面对应的表面上的第三凹口320,以避免对于形成在端子表面的多个端子的干扰。第三凹口320可以在面对端子表面的盖构件300的整个表面上凹陷形成。由于粘性构件涂覆在第三凹口320的内侧,所以可以密封盖构件300、基部210和印刷电路板170。此外,随着盖构件300和基部210彼此联接,粘性构件可以气密地密封盖构件300和基部210的侧表面。

尽管第一凹口310、第二凹口320和第三凹口320分别形成在基部210和盖构件300上,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其他类似形状可以仅形成在基部210上,或者可以仅形成在盖构件300上。

基部210一般可以具有方形形状,并且与盖构件300联接以限定用于收纳线筒110和外壳140的空间。

基部210可以具有凸出部,该凸出部向外凸出预定厚度以包围基部210的下缘。凸出部的预定厚度可以等于盖构件300的侧表面的厚度。当盖构件300与基部210联接时,盖构件300的侧表面可以坐靠在凸出部的上表面或侧表面上,或者与其接触,或者布置在其上,或者与其联接。因此,凸出部可以通过与盖构件300的端部表面接触来引导与凸出部的顶部联接的盖构件300。盖构件300的端部可以包括盖构件300的底表面或侧表面。此时,基部210的凸出部和盖构件300的端部可以例如通过粘合剂彼此附接并密封。

凸出部可以在与盖构件300的第一凹口310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凹口211。如上所述,第二凹口211可以与盖构件300的第一凹口310合并以限定如上所述的凹口并且限定用于填充粘性构件的空间。

基部210可以具有中心开口。该开口形成在与在摄像头模块中布置的图像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此外,基部210包括四个引导构件216,该四个引导构件从基部的四个角向上垂直地凸出预定高度。引导构件216可以具有多边形柱的形状。引导构件216可以插入到以下将描述的外壳140的下引导槽148中,或者紧固在其上,或者与其联接。以这种方式,当外壳140坐靠在或布置在基部210的顶部上时,引导构件216和下引导槽148可以引导外壳140的联接位置到基部210上,并且同时防止外壳140由于例如在透镜移动装置100工作期间振动或者由于联接期间的人工误差而偏离安装目标参考位置。

如图4a至图8b示例性地图示,外壳140一般可以具有空心柱的形状(例如,如图4a至图8b所示的空心方形柱的形状)。外壳140被配置成支撑至少两个驱动磁体130以及印刷电路板170。线筒110被收纳在外壳140中以便可相对于外壳14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外壳140具有四个平坦的侧表面141。外壳140的各侧表面141的面积可以等于或大于驱动磁体130的对应表面的面积。

如图8b示例性地图示,在外壳140的四个侧表面141中,彼此面对的两个侧表面分别设有磁体穿透孔(magnetpenetrationaperture)141a或凹口,驱动磁体130坐靠、位于或固定在该磁体穿透孔或凹口中。磁体穿透孔141a或凹口可以具有与驱动磁体130对应的大小和形状,并且可以具有用于实施引导功能的任何其他形状。第一驱动磁体131和第二驱动磁体132,即,两个驱动磁体130可以分别安装在磁体穿透孔141a上。

此外,在外壳140的四个侧表面141中,与上述两个侧表面垂直的一个侧表面或者除上述两个侧表面之外的任一表面可以设有传感器穿透孔141b,如以下所述的位置传感器180插入、位于、固定或坐靠在该传感器穿透孔中。传感器穿透孔141b可以具有与如以下所述的位置传感器180对应的大小和形状。此外,设有传感器穿透孔141b的侧表面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凸起149以辅助安装、放置、临时固定或完全固定印刷电路板170。安装凸起149被配置成插入到在印刷电路板170中形成的安装孔173中,如以下所述。此时,尽管安装孔173和安装凸起149可以以形状配合方式或者以过盈配合方式彼此联接,但是安装孔173和安装凸起149可以仅实施引导功能。

这里,在外壳140的四个侧表面141中与上述侧表面相对的另一侧表面可以是平坦的实心表面,但不限于此。

在外壳140的附加实施例中,在外壳140的四个侧表面141之中,彼此相对的两个侧表面设有第一和第二磁体穿透孔141a和141a’,驱动磁体130坐靠、位于或固定在这两个磁体穿透孔中。此外,在外壳140的四个侧表面141中,与上述两个侧表面垂直的一个侧表面或者除上述两个侧表面之外的任一表面可以设有第三磁体穿透孔以及与第三磁体穿透孔间隔预定距离的传感器穿透孔141b。此外,在外壳140的四个侧表面141之中,与设有第三磁体穿透孔的上述侧表面面对的另一侧表面可以设有第四磁体穿透孔。

也就是说,外壳140的四个侧表面141设有四个磁体穿透孔和一个传感器穿透孔141b。

此时,第一磁体穿透孔141a和第二磁体穿透孔141a’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形状,并且也具有与外壳140的侧表面的侧向长度(几乎)相同的侧向长度。另一方面,第三磁体穿透孔和第四磁体穿透孔可以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形状,并且也可以具有比第一磁体穿透孔141a和第二磁体穿透孔141a’小的侧向长度。这用来获得用于传感器穿透孔141b的空间,因为设有第三磁体穿透孔的侧表面必须设有传感器穿透孔141b。

自然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驱动磁体131至第四驱动磁体分别坐靠、位于或固定在第一磁体穿透孔至第四磁体穿透孔中。此时,同样地,第一驱动磁体131和第二驱动磁体132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形状,并且也具有与外壳140的侧表面的侧向长度几乎相同的侧向长度。此外,第三驱动磁体和第四驱动磁体可以具有相同的大小和相同的形状,并且也可以具有比第一驱动磁体131和第二驱动磁体132小的侧向长度。

这里,第三磁体穿透孔和第四磁体穿透孔可以根据外壳140的中心对称地布置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第三驱动磁体130和第四驱动磁体130可以根据外壳140的中心对称地布置在一条线上。在第三驱动磁体130和第四驱动磁体130尽管彼此相对但是不顾外壳140的中心而偏向一侧的情况中,偏向一侧的电磁力可能施加在线筒110的线圈120上,并且因此线筒110可能发生倾斜。换句话讲,由于第三驱动磁体130和第四驱动磁体130根据外壳140的中心对称地布置在一条线上,所以电磁力可以在不发生偏差的情况下施加在线筒110和线圈120上,这样确保在第一方向上容易且准确地引导线筒110。

此外,如图3a至图6b以及图8a和图8b示例性地图示,多个第一挡块143可以从外壳140的上表面凸出。第一挡块143用来防止盖构件300与外壳140的主体之间碰撞,并且可以防止外壳140的上表面在产生外部冲击时与盖构件300的内部顶面直接碰撞。此外,第一挡块143可以用于引导上弹性构件150的安装位置。为此,如图9示例性地图示,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在与第一挡块14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引导槽155,引导槽155具有与第一挡块14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此外,多个上框架支撑凸台144可以从外壳140的顶部凸出,以便与上弹性构件150的外框架152联接。正如以下将描述的,与上框架支撑凸台144对应的上弹性构件150的外框架152可以形成有第一通孔152a或凹口,该第一通孔或凹口具有与上框架支撑凸台144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上框架支撑凸台144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或经由熔接而固定在第一通孔152a或凹口中。熔接可以是例如热熔接或超声波熔接。

此外,如图7a或图7b示例性地图示,多个下框架支撑凸台147可以从外壳140的下部凸出以便与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架162联接。与下框架支撑凸台147对应的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架162可以形成有插入凹口162a或孔,所述插入凹口或孔具有与下框架支撑凸台147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下框架支撑凸台147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或经由熔接而固定在插入凹口162a或孔中。熔接可以是例如热熔接或超声波熔接。

尽管通过使用粘合剂可以将驱动磁体130固定在磁体穿透孔141a上,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例如双面胶的粘性构件。在替代实施例中,在外壳140的内表面上可以形成凹陷的磁体座,而不是磁体穿透孔141a。磁体座可以具有与驱动磁体130的大小和形状对应的大小和形状。

驱动磁体130可以安装在与设置在线筒110上的线圈120对应的位置处。此外,驱动磁体130可以分别配置在单一整体中。在本实施例中,各驱动磁体130的取向可以是这样一种方式使得与设置在线筒110上的线圈120面对的各驱动磁体的一个表面限定n极,而与其相对的外表面限定s极。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驱动磁体130可以具有其他方式的取向。此外,驱动磁体130可以对分(bisect)到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

驱动磁体130可以被配置成具有恒定宽度的立方体,并且可以坐靠在磁体穿透孔141a或凹口中使得驱动磁体130的宽表面构成外壳14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此时,彼此面对的驱动磁体130可以彼此平行地安装。此外,驱动磁体130可以设置成面对线筒110上的线圈120。此时,驱动磁体130与线筒110的线圈120的相对的表面可以位于平行的平面上。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根据设计,驱动磁体130与线筒110的线圈120中只有一个可以形成平面而另一个可以形成曲面。可替代地,线筒110的线圈120与驱动磁体130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可以是曲面。此时,线筒110的线圈120与驱动磁体130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可以具有相同的曲率。

如上所述,传感器穿透孔141b或凹口形成在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上,位置传感器180插入、位于或坐靠在传感器穿透孔141b中,并且位置传感器180经由硬钎焊或软钎焊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一个表面电耦接。换句话讲,印刷电路板170可以固定在外壳140的四个侧表面141之中设有传感器穿透孔141b或凹口的侧表面的外部上,或者由该侧表面的外部支撑,或者布置在该侧表面的外部上,并且位置传感器180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内表面上的与感测磁体190对应的位置处,或者布置在该位置上,或者安装在该位置上。

位置传感器180可以连同下文所述的线筒110的感测磁体190构成该位移感测单元以确定在线筒110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位移值。为此,位置传感器180和传感器穿透孔141b或凹口位于与感测磁体19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

位置传感器180可以是感测从线筒110的感测磁体190发出的磁力的变化的传感器。此外,位置传感器180可以是霍尔传感器。然而,这仅仅是实例,并且本实施例不限于霍尔传感器。可以使用能感测磁力变化的任何其他的传感器,并且可以使用能感测除磁力之外的位置的任何其他的传感器。例如,可以使用光反射器。

如图8a、图8b和图11示例性地图示,印刷电路板170可以联接到或设置到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并且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安装孔173或凹口。以此方式,印刷电路板170的安装位置可以由形成在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上的安装凸起149引导。

此外,多个第二端子171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70上以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端子171可以接收外部电力并且供应电流到位置传感器180。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70上的第二端子17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的构成元件的类型而减少或增加。根据本实施例,印刷电路板17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第二端子171可以与外部电源连接,为此,可以硬钎焊或软钎焊在外部电源上。

此外,印刷电路板170可以设置或配置,或者固定或联接在外壳140的侧表面上。也就是说,印刷电路板170可以设置、固定或配置成使得印刷电路板170的内表面(即,上面安装或设有位置传感器的表面)与外壳140的外侧表面接触或者面对该外侧表面。

印刷电路板170还具有形成在其下部两侧的两个避让切口178a和178b。两个避让切口178a和178b可以从与设置在下弹性构件160上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对应的各个位置向下延伸,如以下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下所述,第一端子165在外框架的一个表面处以一定距离彼此间隔开。以这种方式,可以设置两个避让切口以提供各个第一端子的两个去除空间(removalspace)。

这里,如以下所述的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将分别占据两个避让切口178a和178b的空间。以此方式,第一端子165a和165b以及第二端子171可以布置在外壳140的同一侧表面以面向下。

也就是说,由于两个避让切口178,即使当印刷电路板170的第二端子171与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布置在外壳140的同一侧表面时,两者也不会发生空间干扰。

因此,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与印刷电路板170的第二端子171可以在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的下端或基部210的一个表面上对齐成一行。

此时,所有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以及第二端子171可以配置或设置成面向外。

如上所述,通过在外壳140的同一侧表面提供印刷电路板170的第二端子171以及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第二端子171和第一端子165可以在透镜移动装置100的一个表面上对齐,这实现了在不需要旋转透镜移动装置100的情况下按顺序进行将所有第二端子171和第一端子165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过程。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帮助工人容易地进行将印刷电路板和下弹性构件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连接过程,并且可以显著减少连接过程所需的时间。此外,由于线筒110的线圈120的两末端应当与下弹性构件连接,而不是与提供相当狭窄的连接工作空间的印刷电路板连接,无法实施容易且快速地实施线圈与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过程。

此外,印刷电路板170可以通过端子171接收外部电力并且供应电流到位置传感器180和线筒110的线圈120。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70上的端子17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的构成元件的类型来减少或增加。

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70上的端子171可以在印刷电路板170的下部对齐成一行,且印刷电路板170安装在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上。

端子171可以包括:输入端子174,与设置在装有透镜移动装置的电子设备上的外部电源电连接,以接收从外部电源输入的电流;输出端子178,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在电流穿过线筒的线圈之后使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流返回;上连接端子176,与上弹性构件电连接;以及下连接端子177,与下弹性构件电连接。

此时,输入端子174和输出端子178在印刷电路板170的下部面朝外。当透镜移动装置安装在电子设备上时,这用来在透镜移动装置外侧提供端子连接工作空间。

例如,如图8b和图11示例性地图示,输入端子174可以经由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70上的多个印刷电路之中的一个印刷电路174a与下连接端子177电连接,并且输出端子178可以经由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70上的多个印刷电路之中的另一个印刷电路178a与上连接端子176电连接。

当然,反之,输入端子174可以经由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70上的多个印刷电路之中的另一个印刷电路178a与上连接端子176电连接,并且输出端子178可以经由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70上的多个印刷电路之中的一个印刷电路174a与下连接端子177电连接。

这里,上连接端子176和下连接端子177可以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70的内表面上。这用来获得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与上连接端子176和下连接端子177之间的电连接。

印刷电路板170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基于位移感测单元感测的第一位移值来调节将要施加在线圈120上的电流量。也就是说,控制器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70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安装在分立的基板上,而不是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70上。分立的基板可以是装有摄像头模块的图像传感器的基板,或者任何一个其他基板。

可以根据相对于霍尔传感器检测到的磁通量的霍尔电压差(即,磁通量密度的变化)额外地校准致动器驱动距离。

线筒110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在外壳140在第一轴向上往复,外壳140在第一轴向上固定。通过线筒110在第一轴向上的运动可以实施自动聚焦。

以下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线筒110。

同时,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弹性地支撑线筒110在线筒110的光轴方向上的向上运动和/或向下运动。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是片簧。

如图2a至图4b以及图9和图10示例性地图示,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分别包括与线筒110联接的内框架151和161、与外壳140联接的外框架152和162以及使内框架151和161与外框架152和162彼此连接上的连接器153和163。

连接器153和163可以弯曲至少一次以限定给定的图案形状。通过连接器153和163的位置变化和精细变形,可以柔性地(或弹性地)支撑线筒110在光轴方向上(即,在第一方向上)的向上运动和/或向下运动。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9示例性地图示,上弹性构件150使外壳140的顶部和线筒110的顶部彼此电连接。上弹性构件150具有形成在外框架152上的第一通孔152a以及形成在内框架151上的多个第二通孔151a。

第一通孔152a可以与形成在外壳140的上表面上的上框架支撑凸台144接合,并且第二通孔151a或凹口可以与形成在线筒110的上表面上的上支撑凸台接合,如以下所述。也就是说,外框架152可以通过使用第一通孔152a与外壳140固定并联接,并且内框架151可以通过使用第二通孔151a或凹口与线筒110固定并联接。

连接器153使内框架151和外框架152彼此连接,使得内框架151相对于外框架152在第一方向上可在预定范围内弹性变形。

上弹性构件150的内框架151和外框架15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端子,该至少一个端子与线筒110的线圈120和印刷电路板170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如图2a和图10示例性地图示,下弹性构件160使外壳140的下部和线筒110的下部彼此电连接。特别地,下弹性构件160使外壳140的下部和线筒110的下部彼此连接以允许线筒110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外壳140弹性地往复运动。

为此,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具有形成在外框架162上的插入凹口162a或孔以及形成在内框架161上的多个第三通孔161a或凹口。

插入凹口162a或孔与形成在外壳140的下表面上的下框架支撑凸台147接合,并且第三通孔161a或凹口与形成在线筒110的下表面上的下支撑凸台114接合,如以下所述。也就是说,外框架162通过使用插入凹口162a或孔与外壳140固定并联接,并且内框架161通过使用第三通孔161a或凹口与线筒110固定并联接。

连接器163使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彼此连接,使得内框架161相对于外框架162在第一方向上可在预定范围内弹性变形。

下弹性构件160可以是由导电材料形成的。此外,下弹性构件160使线圈120(即,线圈的两末端)电性连接到外部电源。在这种情况下,线圈12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线圈120的两末端中的一末端位于线筒110的下部,并且线圈120的另一末端位于线筒110的下部,其中线圈120以偶数匝卷绕在线筒110上。

在线圈120具有块形状而不是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卷绕的情况下,线圈120的两末端可以位于线筒110的下部。

当线圈120的两末端按照如上所述的方式位于线筒110的下部时,线圈120的末端可以与下弹性构件160电连接,或者经过软钎焊或硬钎焊而焊接到下弹性构件160。

如图2a和图10示例性地图示,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包括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这两个弹性构件是电性断开或在空间上隔开的左右构件。通过这种对分配置,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可以接收不同极性的电力或不同幅值的电力。也就是说,在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分别与线筒110和外壳140联接之后,可以在内框架161上与卷绕在线筒110上的线圈120的两末端对应的位置设置焊料球,使得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可以经由焊料球处的电流输送连接(例如,焊接点)接收不同极性的电力或不同幅值的电力。此外,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可以与线圈120的两末端中的一末端电连接,并且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可以与线圈120的另一末端电连接,以便接收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流和/或电压。

这里,彼此电性分开的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分别包括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供应外部电力到线圈末端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

下弹性构件160a和160b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以及印刷电路板170的第二端子171可以布置在外壳140的同一侧表面上以面向下。

如图2a和图10示例性地图示,第一端子165可以从外框架162的一个表面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曲。此时,各个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具有矩形板形状。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位于外框架162的一个表面的相邻位置。由此,如上所述,为了防止第一端子165a和165b与印刷电路板170之间发生空间干扰,印刷电路板170可以具有单个避让切口178。当然,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下弹性构件160中,为了防止两个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发生空间干扰,印刷电路板170可以在与两个第一端子165a和165b对应的位置具有两个避让切口178。

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分别具有形成在弯曲部的两个侧表面的至少一个上的切口166a和167a。通过提供切口,在下弹性构件160固定在线筒110和外壳140的下部或配置在该下部或与该下部联接上之后,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容易地相对于外框架162弯曲,这可以利于透镜移动装置的组装过程。

当然,反之,下弹性构件可以在第一端子首先弯曲之后固定在线筒和外壳的下部上、布置在该下部上或与该下部联接。

然后,线圈的两个末端中的一个末端可以与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的内框架161的一部分电连接,或通过硬钎焊或软钎焊焊接,并且线圈的另一末端可以与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的内框架161的一部分电联接,或通过硬钎焊或软钎焊焊接。

因此,考虑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120、下弹性构件160和外部电源之间的电流流动,在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流通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的第一端子165a供应到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的外框架162之后,电流可以通过连接器163和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的内框架161供应到线圈120的两个末端中的一个末端。然后,已经从线圈120的末端穿过整个线圈120的电流可以通过线圈120的另一末端供应到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的内框架161。此后,电流通过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的连接器163从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的内框架161流到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的外框架162,从而通过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的第一端子165b最终通往外部电源。此外,尽管在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65a和165b从第二下弹性构件一体地弯曲,但是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布置在与第二下弹性构件分开的基部上,并且与第二下弹性构件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分开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是与基部一体形成或者与基部联接的接线销。

同时,上弹性构件150、下弹性构件160、线筒110和外壳140可以通过使用热熔接和/或粘合剂经由例如粘结而彼此组装起来。此时,根据组装顺序,可以顺序地实施热熔接固定和粘合剂粘结以完成固定操作。

在替代实施例中,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具有对分(bisection)配置并且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具有一体式配置。

下弹性构件160的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端子,该至少一个端子与线筒110的线圈120和印刷电路板170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

例如,上弹性构件150具有第一中间端子156,该第一中间端子形成在外框架152上并且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上连接端子176电连接。在线圈120的两个末端之中,另一末端120b可以经由焊料或例如焊料球的其他电流传导结构与上弹性构件150的内框架151电连接。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这一点。

如图10a和图10b示例性地图示,下弹性构件160使外壳140的下部和线筒110的下部彼此电连接。此外,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具有形成在外框架162上的插入凹口162a或孔以及形成在内框架161上的第三通孔161a或凹口。

插入凹口162a或孔与形成在外壳140的下表面上的下框架支撑凸台147接合,并且第三通孔161a或凹口与形成在线筒110的下表面上的下支撑凸台114接合,如以下所述。也就是说,外框架162可以通过使用插入凹口162a或孔与外壳140固定并联接,并且内框架161可以通过使用第三通孔161a或凹口与线筒110固定并联接。

连接器163使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彼此连接,使得内框架161相对于外框架162在第一方向上可在预定范围内弹性变形。

如图10a和图10b示例性地图示,下弹性构件160可以等同地或基本等同地配置为上弹性构件150。在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分别与线筒110和外壳140联接上之后,可以在内框架161上与卷绕在线筒110上的线圈120的两末端对应的位置设置焊料球,使得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可以经由焊料球处的电流输送连接(例如,焊接)接收电力和电流。

同时,上弹性构件150、下弹性构件160、线筒110和外壳140可以通过使用热熔接和/或粘合剂经由例如粘结而彼此组装起来。此时,根据组装顺序,可以顺序地实施热熔接固定和粘合剂粘结以完成固定操作。

下弹性构件160的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有与线筒110的线圈120和印刷电路板170中的至少一个电性连接上的至少一个端子。例如,下弹性构件160具有第二中间端子166,该第二中间端子形成在外框架162上并且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下连接端子177电连接。线圈120的一末端120a可以通过例如硬钎焊或软钎焊的电流输送连接与下弹性构件160的内框架161电连接。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这一点。

图12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线筒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3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线筒的示意性底部透视图,图14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线筒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15是图14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6是图14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7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收纳凹口的示意性局部放大透视图,并且图18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线筒的示意性纵截面图。

如图12至图18示例性地图示,线筒110可以安装在外壳140的内部空间中以便在光轴方向上往复运动。以下描述的线圈120可以附接在线筒110的外周面上以便与外壳140的驱动磁体130电磁地交互作用。由此,线筒110可以通过线圈120与驱动磁体130的电磁交互作用而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此外,线筒110可以由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柔性地(或弹性地)支撑,并且在作为光轴方向的第一方向上移动以进行自动聚焦。

尽管图示未示出,但是线筒110可以包括透镜镜筒(未示出),至少一个透镜被收纳在该透镜镜筒中。然而,透镜镜筒仅仅是如以下所述的摄像头模块的构成元件,并且可以不是透镜移动装置的必要构成元件。透镜镜筒可以以各种方式联接在线筒110内侧。例如,线筒110的内周面上可以形成凹螺纹,并且透镜镜筒的外周面上可以形成与凹螺纹对应的凸螺纹,使得透镜镜筒可以经由螺纹固定在线筒110上。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与在线筒110的内周面上形成螺纹不同,透镜镜筒可以经由除螺纹之外的各种其他方法直接固定在线筒110内侧。或者,一片透镜可以在没有透镜镜筒的情况下与线筒110一体形成。与透镜镜筒联接上的透镜可以是一片透镜,或者两个或更多个透镜可以组成光学系统。

此外,多个上支撑凸台113和多个下支撑凸台114可以从线筒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凸出。

如图12示例性地图示的上支撑凸台113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或棱镜形状,并且用来使上弹性构件150的内框架151联接并固定在线筒110上。根据本实施例,上弹性构件150的内框架151可以在与上支撑凸台11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通孔151a或凹口。此时,上支撑凸台113和第二通孔151a或凹口可以经由热熔接彼此固定起来,或者通过使用例如环氧树脂的粘合构件彼此固定起来。此外,可以设置多个上支撑凸台。此时,上支撑凸台可以以合适的距离彼此间隔开以防止与附近的构成元件干扰。也就是说,上支撑凸台可以围绕线筒110的中心对称布置,以恒定距离彼此间隔开。或者,上支撑凸台可以围绕穿过线筒110的中心的特定虚线对称布置,但是彼此间可以不以恒定距离间隔。

如图13示例性地图示的下支撑凸台114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或棱镜形状,并且用来使下弹性构件160的内框架161联接并固定在线筒110上。根据本实施例,下弹性构件160的内框架161可以在与下支撑凸台11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三通孔161a或凹口。此时,下支撑凸台114和第三通孔161a或凹口可以经由热熔接彼此固定起来,或者通过使用例如环氧树脂的粘合构件彼此固定起来。此外,可以设有如图13所示的多个下支撑凸台114。此时,下支撑凸台114可以以合适的距离彼此间隔开以防止与附近的构成元件干扰。也就是说,下支撑凸台114可以围绕线筒110的中心对称布置以便以恒定距离彼此间隔开。

此外,线筒110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与上弹性构件150的连接器153和下弹性构件160的连接器16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上逸出凹口112和下逸出凹口118。

通过提供上逸出凹口112和下逸出凹口118,当线筒110相对于外壳14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连接器153和163与线筒110之间不发生空间干扰,这可以利于连接器153和163更容易发生弹性变形。此外,尽管上逸出凹口可以位于外壳140的拐角处,正如在实施例中一样,但是上逸出凹口可以根据弹性构件的连接器的形状和/或位置位于外壳的侧表面上。

此外,尽管线筒110的外周面可以设有用于安装线圈120的线圈坐靠凹口116,但是可以仅设置坐靠部。

尽管线圈120可以具有插入并联接到线筒110的外周面、线圈坐靠凹口116或坐靠部的环形线圈组件,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线圈120可以直接卷绕在线筒110的外周面、线圈坐靠凹口116或坐靠部上。

根据本实施例,线圈120可以具有如图14示例性图示的大致八边形形状。此形状与线筒110的外周面的形状对应,并且线筒110也可以具有八边形形状。此外,线圈120的至少四个边可以是直线边,并且连接直线边的拐角可以是圆化的或者直线形成的。此时,线圈120的直线边可以与驱动磁体130对应。此外,与线圈120对应的驱动磁体130的表面可以具有与线圈120相同的曲率。也就是说,当线圈120具有直线形状时,可以平坦地形成驱动磁体130的对应表面。当线圈120具有弯曲形状时,驱动磁体130的对应表面可以弯曲并且具有相同的曲率。此外,即使线圈120弯曲,驱动磁体130的对应表面也可以是平坦表面,并且反之亦然,即使线圈120平坦,驱动磁体130的对应表面也可以是弯曲表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线圈120可以围绕线筒110的外周面卷绕三层,如图19示例性地图示。当然,线圈120可以围绕线筒110的外周面卷绕六层。当线圈围绕线筒卷绕如上所述的三层或六层时,线圈的两个末端之中的一个末端120a可以位于线筒的下部以便与下弹性构件的位置对应,并且线圈的两个末端之中的另一末端120b可以位于线筒的顶部以便与上弹性构件对应。以此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围绕线筒卷绕的线圈的末端的连接点可以分别分配给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这给线圈与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

线圈120用来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线筒110以便进行自动聚焦。线圈120可以在接收电流时通过与驱动磁体130的电磁交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并且产生的电磁力可以使线筒110移动。

同时,线圈120可以被配置为与驱动磁体130对应。当各驱动磁体130被配置为如图所示的单一整体使得面对线圈120的驱动磁体130的整个表面具有相同的极性时,线圈120可以被配置为使得与驱动磁体130对应的其表面部分具有相同的极性。另一方面,尽管图未示出,在各驱动磁体130被对分到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使得面对线圈120的驱动磁体的表面分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时,线圈120也可以分成与驱动磁体130的分开部分的数量相等的多个部分。

线筒110包括感测磁体190,该感测磁体连同如上所述的外壳140的位置传感器180一起被包括在位移感测单元中。感测磁体190可以固定到或联接到或设置在线筒110上。以此方式,当线筒11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感测磁体19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与线筒110相同的位移。此外,感测磁体190可以被配置为单一整体并且设置成使得线筒110的顶部定义为n极并且线筒110的底部定义为s极。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感测磁体190可以被配置为其他方式。此外,感测磁体190可以对分(bisect)到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

这里,如图14至图18示例性地图示,线筒110在其外周面上可以设有用于收纳感测磁体190的收纳凹口117。

收纳凹口117可以从线筒110的外周面向线筒110内凹陷预定深度。

特别地,收纳凹口117可以形成在线筒110的一侧使得收纳凹口117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线圈120内侧。此外,收纳凹口117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线筒110向内凹陷比线圈坐靠凹口116的深度更大的预定深度。由于收纳凹口117向线筒110内凹陷,感测磁体190可以被收纳在线筒110中。如此,因为没必要给感测磁体190提供单独的安装空间,所以可以提高线筒110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讲,收纳凹口117可以位于与外壳140的位置传感器18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或者与位置传感器180相对的位置)。以此方式,感测磁体190与位置传感器180之间的距离包括线圈120的厚度以及线圈120与位置传感器180之间的距离或线圈120与感测磁体190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具有最小值,这可以增强位置传感器180的磁力感测精度。

收纳凹口117具有形成在线筒11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的开口119,以便与收纳凹口117连通。例如,如图18示例性地图示,线筒1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可以开放以形成开口119并且开口119可以构成收纳凹口117的入口。感测磁体190可以插入或放置成或固定成穿过开口119,并且可以通过开口119分开。

更具体地讲,如图16至图18示例性地图示,收纳凹口117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感测磁体190的一个表面的内表面以及粘合凹口117b,该粘合凹口从内表面向内凹陷预定深度以便允许粘合剂注入到粘合凹口中。

收纳凹口117的内表面是朝着线筒110的中心的朝向内的表面。在感测磁体190形成为立方体的情况中,感测磁体190的较宽表面与收纳凹口117的内表面接触或者坐靠在其上。

粘合凹口117b可以形成为朝着线筒110的中心从线筒110向内凹陷更深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粘合凹口117b可以形成为从开口119到线筒110的内表面,该内表面与感测磁体190的一个表面接触,或者感测磁体190的一个表面坐靠或配置在该内表面上。

如图18示例性地图示,粘合凹口117b设有第一附加凹口117c,并且第一附加凹口117c在线筒110垂直厚度方向上比感测磁体190更长。也就是说,第一附加凹口117c是比线筒110的一个内表面凹陷更深的粘合凹口117b的延伸,该内表面与感测磁体190的背表面接触,或者感测磁体190的背表面坐靠或设置在该内表面上。通过提供第一附加凹口117c,当粘合剂通过开口119注射到粘合凹口117b中时,粘合剂开始填充到第一附加凹口117c中从而填充到粘合凹口117b中。因此,能够防止粘合剂溢出粘合凹口117b并且使线圈120沿着感测磁体190与收纳凹口117之间的间隙移动,这可以减小透镜移动装置100在联接感测磁体190期间的缺陷率。

此外,粘合凹口117b进一步设有第二附加凹口117a,该第二附加凹口在从开口119到线筒110的中心的向内方向上具有预定深度。也就是说,第二附加凹口117a在朝着线筒110的中心的向内方向上可以比内表面更深地形成在开口119附近。第二附加开口117a可以与粘合凹口117b连通。换句话讲,第二附加凹口117a是粘合凹口117b的延伸。通过提供第二附加凹口117a,粘合剂可以通过第二附加凹口117a注射到粘合凹口117b中。因此,能够防止粘合剂在开口119附近溢出并且粘附到线筒110的其他元件(例如,线圈120),这可以减小透镜移动装置100在联接感测磁体190期间的缺陷率。

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二附加凹口117a可以在没有粘合凹口117b的情况下单独形成在线筒110中。在这种情况下,线筒110和感测磁体190可以彼此联接并固定,因为粘合剂注射到第二附加凹口117a中。

粘合凹口117b可以包括第一附加凹口117c和第二附加凹口117a中的至少一个。也就是说,粘合凹口117b可以仅包括第一附加凹口117c,或者仅包括第二附加凹口117a。

在替代实施例中,支撑感测磁体的一个表面(即,宽表面)的收纳凹口的内表面与卷绕线圈所围绕的收纳凹口的外周面(即,线圈坐靠凹口表面)之间的深度可以等于或小于感测磁体的厚度。以此方式,感测磁体可以固定在收纳凹口中,因为线圈在其卷绕期间在收纳凹口上向内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粘合剂不是必要的。

在附加实施例中,尽管图未示出,线筒110可以进一步包括附加收纳凹口117以及收纳在附加收纳凹口117中的重量平衡构件,该附加收纳凹口在关于线筒110的中心与收纳凹口117对称的相对位置形成在线筒的外周面上。

也就是说,附加收纳凹口117形成在线筒110的外周面上,并且在关于线筒110的中心与收纳凹口117线性地对称的相对位置在线筒110的向内方向上延伸预定深度。此外,该重量平衡构件固定并联接在附加收纳凹口117中并且具有与感测磁体190相同的重量。

通过提供附加收纳凹口117和重量平衡构件,可以弥补线筒110由于提供收纳凹口117和感测磁体190造成的线筒110的水平重量不平衡。

附加收纳凹口117可以包括粘合凹口117b、第一附加凹口117c和第二附加凹口117a中的至少一个。

图19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示意性局部纵截面图,图20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上部的示意性局部放大透视图,图21是示出了图20所示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上部在部分切除之后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2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下部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23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下部的示意性局部放大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印刷电路板和下弹性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根据图1a至图18的实施例的透镜移动装置、印刷电路板和下弹性构件中所包括的所有构成元件和技术特征。

如图19至图22示例性地图示,印刷电路板170可以联接到或设置到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上,并且具有如上所述的安装孔173或凹口。以此方式,印刷电路板170的安装位置可以由形成在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上的安装凸起149来引导。

此外,第二端子171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170上以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端子171可以接收外部电力并且供应电流到位置传感器180。形成在印刷电路板170上的第二端子17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的构成元件的类型而减少或增加。同时,根据本实施例,印刷电路板17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第二端子171可以与外部电源连接,为此,可以硬钎焊或软钎焊在外部电源上。

此外,印刷电路板170可以设置或配置,或者固定或联接在外壳140的侧表面上。也就是说,印刷电路板170可以配置、固定或设置成使得印刷电路板170的内表面(即,上面安装或设有位置传感器180的表面)与外壳140的外侧表面接触或者面对该外侧表面。

印刷电路板170还具有形成在其下部两侧的两个避让切口178a和178b。两个避让切口178a和178b可以从与设置在下弹性构件160上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对应的各个位置向下延伸,如以下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如以下所述,第一端子165在外框架的一个表面处以一定距离彼此间隔开。以这种方式,可以设置两个避让切口以提供各个第一端子的两个去除空间。

这里,如以下所述的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将分别占据两个避让切口178a和178b的空间。以此方式,第一端子165a和165b以及第二端子171可以布置在外壳140的同一侧表面以面向下。

也就是说,由于两个避让切口178,即使当印刷电路板170的第二端子171与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布置在外壳140的同一侧表面时,两者也不会发生空间干扰。

因此,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与印刷电路板170的第二端子171可以在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的下端或基部210的一个表面上对齐成一行。

此时,所有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以及第二端子171可以配置或设置成面向外。

如上所述,通过在外壳140的同一侧表面提供印刷电路板170的第二端子171以及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第二端子171和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在透镜移动装置100的一个表面上对齐,这允许在不需要旋转透镜移动装置100的情况下按顺序进行将所有第二端子171和第一端子165a和165b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过程。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帮助操作工容易地进行将印刷电路板和下弹性构件与外部电源连接上的连接过程,并且可以显著减少连接过程所需的时间。此外,由于线筒110的线圈120的两末端应当与下弹性构件连接,而不是与仅仅提供相当狭窄的连接工作空间的印刷电路板连接,因而无法进行容易且快速地实施线圈与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过程。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的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包括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这两个弹性构件是电性断开或在空间上隔开的左右构件,如图10b示例性地图示。通过这种对分配置,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可以接收不同极性的电力或不同幅值的电力。也就是说,在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分别与线筒110和外壳140联接上之后,可以在内框架161上与卷绕在线筒110上的线圈120的两末端对应的位置设置焊料球,使得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可以经由焊料球处的电流输送连接(例如,焊接点)接收不同极性的电力或不同幅值的电力。此外,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可以与线圈120的两末端中的一个末端电连接,并且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可以与线圈120的另一末端电连接以便接收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流和/电压。

这里,彼此电性分开的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和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分别包括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以供应外部电力到线圈的末端。

下弹性构件160a和160b的第一端子165a和165b以及印刷电路板170的第二端子171可以布置在外壳140的同一侧表面以面向下。

此外,如图23示例性地图示,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从外框架162的一个表面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曲。此时,各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具有矩形板形状。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分别位于外框架162的一个表面的边缘。由此,如上所述,为了防止第一端子165a和165b与印刷电路板170之间发生空间干扰,印刷电路板170可以具有两个避让切口178a和178b。

此外,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分别具有形成在弯曲部的两个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切口166a和167a。通过提供切口,在下弹性构件160固定在、设置在或联接到线筒110和外壳140的下部之后,第一端子165a和165b可以容易地相对于外框架162弯曲,这可以利于透镜移动装置的组装过程。

当然,反之,下弹性构件可以在第一端子首先弯曲之后固定在、设置在或联接到线筒和外壳的下部。

然后,线圈的两末端中的一个末端可以与第一下弹性构件160a的内框架161的一部分电连接,或通过硬钎焊或软钎焊焊接,并且线圈的另一末端可以与第二下弹性构件160b的内框架161的一部分电连接,或通过硬钎焊或软钎焊焊接。

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配置,本实施例可以在透镜移动装置的一个表面上共同地对齐透镜移动装置与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点,这可以利于透镜移动装置与外部电源之间的容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透镜移动装置的一个表面上共同地对齐透镜移动装置与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点,可以显著减少透镜移动装置与外部电源之间的连接所需的时间,这可以提高透镜移动装置和装有透镜移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生产率。

此外,摄像头模块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块控制器。摄像头模块控制器将取决于成像目标对象和透镜之间的距离的透镜焦距与基于位移感测单元感测的电流变化所计算的第一位移值进行比较。此后,当透镜的第一位移值或当前位置与透镜的焦距不对应时,摄像头模块控制器可以重新调节施加在线筒110的线圈120上的电流大小以使线筒11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二位移。在位移感测单元中,由于与作为移动主体的线筒110固定地联接的感测磁体19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与作为静止元件的外壳140固定地联接的位置传感器180感测从感测磁体190发射的磁力的变化。基于根据感测的磁力的变化输出的电流值的变化,分立的驱动ic或摄像头模块控制器可以计算或判断线筒110的当前位置或第一位移。由于位移感测单元所计算或判断的线筒110的当前位置或第一位移被发送到印刷电路板170的控制器,所以控制器可以再次确定用于自动聚焦的线筒110的位置并且调节施加在线圈120上的电流大小。

如图9和图10以及图19至图23示例性地图示,上弹性构件150包括与线筒110的上表面联接的内框架151、与外壳140的上表面联接的外框架152以及使内框架151和外框架152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153。此外,下弹性构件160包括与线筒110的下表面联接的内框架161、与外壳140的下表面联接的外框架162以及使内框架161和外框架162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163。

线圈120的两末端中的一末端120a可以与下弹性构件160的内框架161电连接,并且线圈120的两末端中的另一末端120b可以与上弹性构件150的内框架151电连接。此时,一末端120a和另一末端120b可以通过连接部分168和158(例如,焊料球)分别与下弹性构件160的内框架161和上弹性构件150的内框架151电连接。

如图19至图23示例性地图示,上弹性构件150可以与印刷电路板170的输入端子174和输出端子178中的一个端子电连接,并且下弹性构件160可以与印刷电路板170的输入端子174和输出端子178中的另一个端子电连接。以下,为了描述清楚,将描述下弹性构件160与输入端子174电连接并且上弹性构件150与输出端子178电连接的情况。

此时,输入端子174可以通过印刷电路板170上的一个印刷电路174a与下连接端子177电连接。

当印刷电路板170联接或固定或设置在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上时,输入端子174可以从印刷电路板170的下部朝向外。

下连接端子177可以在印刷电路板170的内表面上与下弹性构件160设置在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并且可以与下弹性构件160电连接。这里,下连接端子177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经由电流输送连接结构(例如,焊料球)彼此连接。

输出端子178可以经由印刷电路板170中的另一个印刷电路178a与上连接端子176电连接。

当印刷电路板170联接或固定或设置在外壳140的一个侧表面上时,输出端子178可以在印刷电路板170的下部朝向外。也就是说,输出端子178可以位于与输入端子174相同的高度以便彼此平行地对齐成一行。

上连接端子176可以在印刷电路板170的内表面上与上弹性构件150设置在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并且可以与上弹性构件150电连接。这里,上连接端子176和上弹性构件150可以经由电流输送连接结构(例如,焊料球)彼此连接。

上弹性构件150的外框架152可以设有第一中间端子156以利于印刷电路板170的上连接端子176与上弹性构件150的外框架152之间的容易的电接触。

第一中间端子156可以从上弹性构件150的外框架152水平地延伸。

此时,第一中间端子156可以位于上弹性构件150的外框架152上与印刷电路板170的内表面面对的一个侧表面上。特别地,第一中间端子156可以位于与印刷电路板的上连接端子176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以便面对上连接端子176或与上连接端子176接触。

第一中间端子156可以经由电流输送连接结构s(例如,焊料)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上连接端子176电连接。

此时,第一中间端子156的末端可以与上弹性构件150的外框架152的外表面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可以位于外框架152的外表面之外。

第一中间端子156在其两个侧表面设有通过切除外框架152的外部部分而形成的路径界定切口157。也就是说,外框架152可以具有以预定距离彼此侧向地间隔开的两个路径界定切口157以及由预定距离限定的第一中间端子156。

因为形成如上所述的路径界定切口157,在本实施例中,在上弹性构件150的第一中间端子156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上连接端子176之间通过电流输送连接结构连接期间,可以界定流体导电材料(例如,当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过程时的焊接溶液)的流动路径以允许流体导电材料流入第一中间端子156,这可以防止高温流体导电材料到达除端子之外的元件。

此外,外壳140具有第一避让切口142,该第一避让切口从第一中间端子156的下部具有预定深度,第一避让切口142形成在与印刷电路板170的内表面面对的外壳140的外表面上。也就是说,第一避让切口142可以以预定宽度形成在外壳140的上表面上以从第一中间端子156的底部向下延伸预定深度。此外,第一避让切口142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外壳140的外侧表面。

第一避让切口142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中间端子156的宽度。

通过提供第一避让切口142,在本实施例中,在上弹性构件150的第一中间端子156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上连接端子176之间通过电流输送连接结构连接期间,能够防止外壳140的外侧表面由于流体导电材料(例如,当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过程时的焊接溶液)发热而熔化。也就是说,第一避让切口142可以使从流体导电材料传递的高温热量所到达的第一中间端子156与外壳140的一部分外侧表面在空间上分隔开,并且在第一中间端子156下方限定用于流体导电材料的冷却空间,这可以显著减小可能在上弹性构件150的第一中间端子156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上连接端子176连接期间引起的外壳140的缺陷率。

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架162可以设有第二中间端子166以利于印刷电路板170的下连接端子177与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架162之间的容易的电接触。

第二中间端子166可以从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架162水平地延伸。

此时,第二中间端子166可以位于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架162上与印刷电路板170的内表面面对的一个侧表面上。特别地,第二中间端子166可以位于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下连接端子177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以便面对下连接端子177或与下连接端子177接触。

第二中间端子166可以经由电流输送连接结构s(例如,焊料球)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下连接端子177电连接。

此时,第二中间端子166的一个末端可以与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架162的外表面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可以位于从外框架162的外表面朝外。

第二中间端子166在其两个侧表面设有通过切除外框架162的外部部分而形成的路径界定切口167。也就是说,外框架162可以具有以预定距离彼此侧向地间隔开的两个路径界定切口167以及由预定距离限定的第一中间端子166。

因为形成如上所述的路径界定切口167,在本实施例中,在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二中间端子166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下连接端子177之间通过电流输送连接结构连接期间,可以界定流体导电材料(例如,当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过程时的焊接溶液)的流动路径以允许流体导电材料流入第二中间端子166,这可以防止高温流体导电材料到达除端子之外的其他元件。

此外,外壳140具有第二避让切口145,该第二避让切口从第二中间端子166的顶部具有预定高度,第二避让切口145形成在与印刷电路板170的内表面面对的外壳140的外表面上。也就是说,第二避让切口145可以以预定宽度和从上述第二中间端子166向上的预定高度形成在外壳140的下表面上。此外,第二避让切口145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外壳140的外侧表面。

第二避让切口145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中间端子166的宽度。

通过提供第二避让切口145,在本实施例中,在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二中间端子166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下连接端子177之间通过电流输送连接结构连接期间,能够防止外壳140的外侧表面由于流体导电材料(例如,当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过程时的焊接溶液)发热而熔化。也就是说,第二避让切口145可以使从流体导电材料传递的高温热量所到达的第二中间端子166与外壳140的一部分外侧表面在空间上分隔开,并且在第二中间端子166下方限定用于流体导电材料的冷却空间,这可以显著减小可能在下弹性构件160的第二中间端子166与印刷电路板170的下连接端子177连接期间引起的外壳140的缺陷率。

根据本实施例,输入到线圈120或从线圈输出的外部电力如下。

首先,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电流可以穿过印刷电路板170的输入端子174,然后通过印刷电路板170的下连接端子177和一个印刷电路174a供应到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架162的第二中间端子166。随后,供应的电流通过穿过下弹性构件160的外框架162、连接器163和内框架161可以从第二中间端子166供应到线圈120的两末端中的一个末端120a。随后,已经穿过线圈120的供应电流通过线圈120的两末端中的另一末端120b通往上弹性构件150的内框架。随后,供应的电流穿过上弹性构件150的内框架151和连接器153以及外框架152的第一中间端子156。最后,已经穿过第一中间端子156的供应的电流通过上连接端子176和印刷电路板的另一个印刷电路178a通往印刷电路板170的输出端子178,从而返回到外部电源。

从上述描述显见的是,根据本实施例,因为线圈的两末端分别布置在上位置和下位置以便通过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所以外部电源可以通过使用印刷电路板作为中间连接结构而与线圈电连接。以此方式,根据本实施例,围绕线筒卷绕的线圈的两末端可以分别布置在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上,这可以导致用于线圈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足的工作空间。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的外框架简单地形成路径界定切口,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可以在不需要给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增加额外元件的情况下用作用于线圈的中间连接结构。以此方式,根据本实施例,可以获得用于线筒的线圈与供应电流到线圈的外部电源连接的工作空间,而不增加上弹性构件和下弹性构件的制造价格。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线圈与外部电源连接期间,能够防止例如焊接溶液(当连接过程是焊接时)的流体导电材料到达除端子之外的元件。以此方式,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防止例如外壳或印刷电路板的基本材料由于在连接过程期间产生的高温流体导电材料而熔化或受损,这可以显著减小透镜移动装置的缺陷率。

尽管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理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其他修改和实施例。更具体地讲,在本公开、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能够在所讨论的组合配置的组成零件和/或配置上进行多种变型和修改。除在组成零件和/或配置进行变型和修改之外,替代使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是显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