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块的阵列反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48548发布日期:2020-12-18 16:5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背光模块的阵列反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尤其是有关显示面板的背光模块的反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高解析度、高对比、hdr液晶电视的需求提高,直下式背光液晶电视的市占率也逐渐上升,为能薄型化直下式背光液晶电视,阵列反射结构搭配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为现今厂商着重研发的技术重点之一。

由于科技进步,面板的尺寸多样化,其需要的不同尺寸的阵列反射结构,也必须使用不同尺寸的模具来分别制造,使得制造成本大幅提升。除此之外,阵列反射结构只要有局部损坏或些微瑕疵,整个阵列反射结构便不能用于面板的组装,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的阵列反射结构,包含第一阵列、第二阵列以及定位件。其中,第一阵列,包含多个第一反射部,多个第一反射部沿纵向方向相连;第二阵列,包含多个第二反射部,多个第二反射部沿纵向方向相连,第二阵列与第一阵列之间具有间隙,纵向方向与间隙的长度方向为实质上平行;定位件一侧连接第一阵列,另一侧抵靠第二阵列而定位第一阵列与第二阵列,并覆盖至少一部分的间隙。

如此,通过将固定尺寸、规格的阵列反射结构加以拼装,便可适用在不同尺寸的面板,具体而言,将相同尺寸、规格的第一阵列与第二阵列或不同尺寸、规格的第一阵列与第二阵列加以组合,便可拼装出多种尺寸的阵列反射结构,无需再就各尺寸、规格的阵列反射结构分别制造,如此,不仅能有效节省模具费用,并且,若局部的阵列反射结构有瑕疵、损坏,以拼装方式遮盖瑕疵处或损坏处,更能增加阵列反射结构的不良品利用。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以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图3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一)。

图3c为图3b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三)。

图4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c为图4b的图4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二)。

图5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四)。

图5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三)。

图6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四)。

图6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五)。

图6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六)。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一)。

图8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一)。

图8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

1:阵列反射结构

11:第一阵列

110:容置空间

111:第一反射部

1111:第一侧墙部

1113:第一底部

1114:穿孔

12:第二阵列

120:容置空间

121:第二反射部

1211:第二侧墙部

1211a:内表面

1211b:外表面

1213:第二底部

1214:穿孔

13:定位件

131:定位部

131a、131b:端部

133:第一定位件

1331:第一定位部

1331a、1331b:端部

135:第二定位件

1351:第二定位部

1351a、1351b:端部

3:发光元件

4:基板

o1:纵向方向

o2:横向方向

g:间隙

l1:第一边长

l2:第二边长

l3:定位长度

θ1、θ2: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众所周知的元件与步骤并未描述于实施例中,以避免对本发明内容造成不必要的限制。此外,实施例中的图式省略部分元件,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在所有图式中相同的标号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于本文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该”可泛指单一个或多个。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具有”及相似词汇,指明其所记载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与/或组件,但不排除其所述或额外的其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与/或其中的群组。此外,于本文中,图3b、3c、4d、5b、8a与8b,为清楚表达省略剖面线。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一)。本发明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的阵列反射结构1,设置于背光模块,用于反射背光模块的光源以提供显示面板(图未示)的光源。

于一些实施态样,背光模块的光源为多个发光元件3,其较佳地以数行(例如共有m行)与数列(例如共有n列)设置于布有电路的基板4上而呈列矩阵排列(m行×n列)。在此,阵列反射结构1贴附于基板4上,并且,阵列反射结构1贴附基板4(如图3b所示)的一面形成有多个穿孔1114、1214,多个穿孔1114、1214对应于多个发光元件3(如图3b所示),使得发光元件3穿设于对应的穿孔1114、1214内,其发光时经由阵列反射结构1反射而提供显示面板的光源。在此,为方便说明,图1与图2省略发光元件3与基板4。下文将就直下式背光模块的阵列反射结构1进一步说明。

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阵列反射结构1主要可由第一阵列11、第二阵列12及定位件13所组成。

请参阅图2所示,第一阵列11是以四个第一反射部111排列为2行×2列的矩阵为例说明,其中,两个第一反射部111沿纵向方向o1相连所组成,另外两个第一反射部111于横向方向o2上相连,并且,横向方向o2垂直纵向方向o1。在此,第一反射部111可由四个第一侧墙部1111与一个第一底部1113所组成,其中,四个第一侧墙部1111连接第一底部1113而形成容置空间110,并且,容置空间110的底部具有穿孔1114,并于穿孔1114内设置发光元件3。于本实施例中,俯视视之,第一反射部111的开口概呈平行四边形,侧视视之,第一反射部111的断面呈下窄上宽的型态。

前述说明的第一阵列11为2行×2列的矩阵仅为举例,本发明非以此为限,其或可为1行×2列或2行×1列,或是m行×n列的矩阵,其中m≥1、n≥1,如图1所示的第一阵列11即为3列×8行的矩阵。

须说明的是,前述关于第一反射部111的结构仅为举例说明,其只要可容纳发光元件3并反射光线做为显示面板的光源即可,例如第一反射部111可以具有六个第一侧墙部1111相互连接使第一反射部111的开口概呈六边形。

请再参阅图2所示,第二阵列12可由多个第二反射部121所组成,并且,多个第二反射部121可排列为m行×n列的矩阵,其中m≥1、n≥1。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请参阅图2所示,第二阵列12是以四个第二反射部121排列为2行×2列的矩阵为例说明,其结构实质上相同于前述第一阵列11,在此不再累述。

在此,第二反射部121可由四个第二侧墙部1211与一个第二底部1213所组成,其中,四个第二侧墙部1211连接第二底部1213而形成容置空间120,并且,容置空间120的底部具有穿孔1214,其结构实质上相同于前述第一反射部111的结构,在此不再累述。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请参阅图3a所示,图3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二),第一反射部111于容置空间110的底部设有多个穿孔1114,以设置多个发光元件3。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请再参阅图3a、图3b与图3c所示,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一)、图3c为图3b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须说明的是,图1与图2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亦可同于图3b,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亦可同于图3c。第一阵列11、第二阵列12未拼装在一起时,其间具有一间隙g。定位件13一侧连接第一阵列11,另一侧抵靠第二阵列12而定位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并覆盖至少一部分的间隙g(如图3b与图3c所示),并且,纵向方向o1与间隙g的长度方向为实质上平行。因此,经由定位件13覆盖至少一部分的间隙g,因而在覆盖处可减少间隙g所造成显示面板在显示时的暗线(darkline)问题,意即经由定位件13的覆盖而使第一阵列11紧靠第二阵列12而消除定位件13覆盖处的间隙g。

具体而言,请再参阅图2、图3a至图3c所示,定位件13连接至少一第一侧墙部1111的顶端,在此,定位件13具有多个定位部131,一个定位部131连接于一个第一侧墙部1111,每一定位部131具有端部131a、131b。其中,端部131a连接至少一第一侧墙部1111的顶端,而端部131b则是抵靠至少一个第二侧墙部1211的内表面1211a(面向容置空间120的一面,如图3b所示)而形成双层结构,换言之,第一侧墙部1111与定位部131共同形成倒钩状结构。

在此,定位件13可为独立元件并连接于第一侧墙部1111或第二侧墙部1211,或是可由第一侧墙部1111或第二侧墙部1211的顶端延伸形成,或是裁切第一阵列11的侧边部分或裁切第二阵列12的侧边部分而形成。惟,前述定位件13的构成仅为举例,非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4a至4d所示,图4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三)、图4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局部立体示意图、图4c为图4b的图4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二)。前述内容虽以定位部131的端部131b抵靠至少一个第二侧墙部1211的内表面1211a为例说明,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定位部131的端部131b可抵靠于第二侧墙部1211的外表面1211b(远离容置空间120的一面)。并且,由图4a与图4b可见,本发明也不限制每一个第一侧墙部1111均连接有定位部13,也可仅有部分第一侧墙部1111连接有定位部13。

请再参阅图3b与图4d所示,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一侧墙部1111具有一第一边长l1,第二侧墙部1211具有一第二边长l2,定位件13具有一定位长度l3,第二边长l2与定位长度l3的总合大于或等于第一边长l1。具体而言,此处的第一边长l1定义为第一侧墙部1111与第一底部1113相接的侧边至第一侧墙部1111与定位件13相接的侧边的距离;此处的第二边长l2定义为第二侧墙部1211与第二底部1213相接的侧边与第二侧墙部1211顶端边缘处的侧边的距离;此处的定位长度l3定义为定位件13与第一侧墙部1111相接的侧边与远离第一侧墙部1111的侧边的距离。

承上述,第二边长l2的长度要大于或等于第一边长l1与定位长度l3的差值,如此,定位件13抵靠于第二侧墙部1211时定位件13会部分地层叠于第二侧墙部1211上而形成双层结构,藉此,定位件13可遮蔽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之间的间隙g,并且定位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

请再参阅图3b与图4d所示,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一侧墙部1111与第一底部1113的夹角θ1小于或等于第二侧墙部1211与第二底部1213的夹角θ2。换句话说,定位件13抵靠于第二侧墙部1211使第二侧墙部1211向第一侧墙部1111些微倾斜,第二侧墙部1211与第二底部1213的夹角θ2略大于第一侧墙部1111与第一底部1113的夹角θ1。

通过多个第一反射部111于纵向方向o1相连、多个第二反射部121于纵向方向o1相连,定位件13定位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的设计,可将相同尺寸、规格的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或不同尺寸、规格的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加以组合,便可拼装出多种尺寸的阵列反射结构1。再者,每一个第一反射部111与每一个第二反射部121可规律、整齐的排列于基板4,因此易与基板4上的多个发光元件3对位,方便组装作业的进行。

参照图5a与图5b所示,图5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四)、图5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三),在一些实施态样中,二个第一阵列11分别位于第二阵列12的两侧,其中,第二阵列12的两侧分别连接定位件13。换言之,两个第一阵列11的一侧分别延伸形成定位件13,并且,二个定位件13分别抵靠第二阵列12而定位二个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

以下分别揭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定位部131沿纵向方向o1的不同的排列态样,请参阅图1、图6a至6c所示,图6a至6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四)至(六)。于一实施态样中,如图1所示,每一个第一侧墙部1111均连接有定位部131,如此,定位件13覆盖间隙g,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的搭接处(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之间)不具有缝隙,如此,因而在覆盖处可减少间隙g所造成的暗线,进而可提升整体影像品质。

承上述,于另一实施态样中,相邻的二定位部131之间间隔一个以上第一侧墙部1111的长度,换言之,于本实施态样并非如前一实施态样的每一个第一侧墙部1111均连接有定位部131。举例来说,如图6a所示,多个定位部131可有规律地连接于部分的第一侧墙部1111,也就是每个定位部131与相邻的定位部131之间的距离皆相同;又例如,如图6b所示,多个定位部131也可无规律的连接于部分的第一侧墙部1111,也就是不同的定位部131与相邻的定位部131之间的距离不完全相同;又例如,如图6c所示,定位件13可以只包含设置于第一阵列11纵向方向o1两侧的两个定位部131。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一)。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定位件13的排列方式。在此,定位件13主要可由第一定位件133与第二定位件135所组成,第一定位件133的一侧连接第一阵列11的一部分且另一侧抵靠第二阵列12对应的一部分,第二定位件135的一侧连接第二阵列12的一部分且抵靠该第一阵列11对应的一部分。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将以同样的元件符号进行标示,且对于相同的元件及结构将不再赘述。

请再参阅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一定位件133由多个第一定位部1331所组成,第二定位件135由多个第二定位部1351所组成,并且,多个第一定位部1331与多个第二定位部1351于纵向方向o1方向为交错排列。换言之,沿纵向方向o1交替排列有第一定位部1331、第二定位部1351、第一定位部1331与第二定位部1351;或是交替排列有第二定位部1351、第一定位部1331、第二定位部1351、第一定位部1331。

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限制述多个第一定位部1331与多个第二定位部1351为连续的交替排列。

请参阅图8a所示,图8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一)。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一定位部1331具有两端部1331a、1331b,其中,端部1331a连接第一阵列11的第一侧墙部1111,而端部1331b抵靠相对应的第二侧墙部1211。

请参阅图8b所示,图8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二)。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二定位部1351具有相对的两端部1351a、1351b,其中,端部1351a连接第二阵列12的第二侧墙部1211,端部1351b抵靠相对应的第一侧墙部1111。

请参照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二),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以第一阵列11、第二阵列12、第一阵列11、第二阵列12等顺序依序排序的方式拼接,藉此可拼接出合适尺寸规格的阵列。

如此,通过将固定尺寸、规格的阵列反射结构1加以拼装,便可适用在不同尺寸的面板,具体而言,将相同尺寸、规格的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或不同尺寸、规格的第一阵列11与第二阵列12加以组合,便可拼装出多种尺寸的阵列反射结构1,无需再就各尺寸、规格的阵列反射结构1分别制造,如此,不仅能有效节省模具费用,并且,若局部的阵列反射结构1有瑕疵、损坏,以拼装方式遮盖瑕疵处或损坏处,更能增加阵列反射结构1的不良品利用。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