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48556发布日期:2020-12-18 16:5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及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设备的设计及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将背光源设置在液晶屏底部,利用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调制显示图像。但是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朝向并不固定,导致所发出的光线并非完全进入液晶屏,在背光源的侧面及显示屏的侧面会产生少许的漏光现象,为了避免该漏光现象,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液晶屏及背光源的侧面贴上遮光麦拉,利用遮光麦拉抵挡光线,从而避免漏光。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利用遮光麦拉贴在背光源侧面,贴合的遮光麦拉容易受环境影响而脱落,贴合遮光麦拉的质量不稳定,导致遮光效果不好。另外贴合遮光麦拉的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及终端,在避免背光源漏光的同时不影响安装显示装置的产品外观,且加工工艺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包括背光源和感光器件,且感光器件设置的位置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侧面,加工方法包括: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其中,预设位置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液晶屏的侧面和背光源的侧面,以及与背光源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形成遮光油墨层。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由外至内排列设置的玻璃盖板,液晶屏,背光源和主板,以及设置在主板上的光感器件,以及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液晶屏的侧面和背光源的侧面,和与背光源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遮光油墨层。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在显示装置的液晶屏和背光源的侧面,以及与背光源侧面相连的背光源底面的部分区域涂覆遮光油墨,并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形成遮光油墨层。利用遮光性较好的遮光油墨层可以彻底遮挡由上述区域透出的光线,从而可以使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不会进入设置位置靠近背光源的侧面的感光器件内,避免背光源发出的发散到其他方向的光线影响感光器件的性能。另外,固化遮光油墨形成的遮光油墨层在不改变显示装置的原有结构的情况下,与原有的结构具有较好的贴合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遮光油墨层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制作效率较高。

另外,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之前,还包括:在显示装置的光感孔上覆盖保护膜;在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之后,还包括:除去保护膜。从而避免遮光油墨喷涂到光感孔上,影响光感孔性能。

另外,在除去保护膜之后,还包括:检测光感孔的透光效果;若透光效果未达到预期,则清理光感孔直至透光效果达到预期。从而保证光感孔的透光效果,保证光感器件的性能。

另外,在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之后,还包括:对遮光油墨的遮光效果进行检测;若遮光效果未达到预期,则重新执行涂覆遮光油墨和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的操作直至遮光效果达到预期。

另外,遮光油墨层的厚度在8微米至40微米之间。

另外,与背光源侧面相连的背光源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具体为:与背光源的侧面边缘相距0至5毫米范围内的背光源底面的区域。从而保证光线不会从背光源底面漏出,避免影响光感器件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在显示装置架设喷涂治具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所处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5中沿a-a方向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玻璃盖板的正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包括背光源和感光器件,且感光器件设置的位置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侧面,加工方法包括: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其中,预设位置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液晶屏的侧面和背光源的侧面,以及与背光源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形成遮光油墨层。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

具体地说,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由外至内排列设置的玻璃盖板1,液晶屏2,背光源3和主板4,以及设置在主板上的光感器件5,光感器件5用于探测环境光线来实现相关的功能。由于当前屏幕距离光感器件的距离越来越近,若背光源边缘位置漏光则漏出的光线会对光感器件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液晶屏2的侧面和背光源3的侧面,以及与背光源3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3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等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利用遮光油墨遮挡可能会进入感光器件的光线。由于遮光油墨具有较好的遮光性,因此可以更好的避免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光感器件,从而避免影响光感器件的性能。

另外,与背光源3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3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具体为:与背光源的侧面边缘相距0至5毫米范围内的背光源底面的区域,在保证遮光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背光源底面遮光油墨层的长度,从而减少遮光油墨的成本。

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时,可以先在显示装置的特定位置架设喷涂治具9,如图3所示,喷涂治具9的形状与显示装置的空隙位置一致,且控制了遮光油墨的喷涂位置仅仅局限在预设位置,而预设位置之外的区域则无法涂覆遮光油墨。另外,喷涂治具9可以拆卸,在最终形成遮光油墨层之后可以拆除。

步骤102,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形成遮光油墨层。

具体地说,喷涂的遮光油墨为光照固化油墨,可以利用光照使遮光油墨固化,从而在预设位置形成遮光油墨层6,采用光照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可以避免高温影响背光源的性能。

另外,形成的遮光油墨层的厚度非常薄,保证厚度在8至40微米,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原有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从而不会影响安装有该显示装置的产品的外观。

另外,在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之后,可以去除喷涂治具9,并在去除喷涂治具9之后,还可以检查遮光油墨层6的遮光效果,若遮光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则重新架设喷涂治具9,再次喷涂遮光油墨以增加遮光油墨的厚度,从而提高遮光油墨的遮光效果,直至遮光效果达到预期。在对遮光效果进行检测时,可以将打开背光源在液晶屏上显示图像,并在背光源打开的情况下检测遮光油墨遮盖区域是否漏光,或检测光感器件是否有光线进入。若遮光油墨遮盖区域漏光或光感器件有光线进入,则遮光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在显示装置的液晶屏和背光源的侧面,以及与背光源侧面相连的背光源底面的部分区域涂覆遮光油墨,并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形成遮光油墨层。利用遮光性较好的遮光油墨层可以彻底遮挡由上述区域透出的光线,从而可以使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不会进入设置位置靠近背光源的侧面的感光器件内,避免背光源发出的发散到其他方向的光线影响感光器件的性能。另外,固化遮光油墨形成的遮光油墨层在不改变显示装置的原有结构的情况下,与原有的结构具有较好的贴合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遮光油墨层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制作效率较高。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之前,在显示装置的光感孔上覆盖保护膜。从而避免遮光油墨喷涂到光感孔上,影响光感孔性能。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加工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在显示装置的光感孔上覆盖保护膜。

具体地说,如图5-7所示,在玻璃盖板1上设置有光感孔7,光感孔7开设的位置与光感器件5的位置相对应。光感孔7可以透过红外线,环境光中的红外线透过光感孔7进入光感器件5。为避免背光源漏光进入光感器件5,因此在背光源靠近光感器件的侧面涂覆遮光油墨,由于遮光油墨的涂覆位置与光感孔7距离较小,为了避免光感孔7被遮光油墨覆盖,在喷涂遮光油墨之前需要利用保护膜8对光感孔7进行保护,即在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之前需要在光感孔上覆盖保护膜。

步骤402,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

步骤403,对遮光油墨进行固化,形成遮光油墨层。

步骤402、403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101、102一一对应,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4,除去保护膜。

具体地说,在形成遮光油墨层,并已验证遮光油墨层的遮光效果满足预期之后,去除用于保护光感孔7的保护膜8。

在去除保护膜8之后,还可以对光感孔7的透光效果进行检测,若透光效果未达到预期则说明光感孔7被未去除完全的保护膜遮挡,或被喷涂的遮光油墨所遮挡,为保证光感孔7的透光效果,需要对光感孔进行清理,直至光感孔的透光效果达到预期。

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的预设位置涂覆遮光油墨之前,在显示装置的光感孔上覆盖保护膜。从而避免遮光油墨喷涂到光感孔上,影响光感孔性能。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由外至内排列设置的玻璃盖板1,液晶屏2,背光源3和主板4,以及设置在主板上的光感器件5,以及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液晶屏2的侧面和背光源3的侧面,和与背光源3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3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遮光油墨层6。

另外,遮光油墨层的厚度在8微米至40微米之间。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原有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从而不会影响安装有该显示装置的产品的外观。

另外,与背光源3的侧面相连的背光源3的底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具体为:与背光源的侧面边缘相距0至5毫米范围内的背光源底面的区域,在保证遮光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背光源底面遮光油墨层的长度,从而减少遮光油墨的成本。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终端,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显示装置。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