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4488发布日期:2021-02-23 18:0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全面屏技术飞速发展,各家厂商都在追求极致的屏占比。现在市场上出来了异形屏(notch屏),挖孔屏,盲孔屏等等。
[0003]
其中,在开发孔屏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客户询问孔摄像头处能否也显示,目前摄像头处是无显示区。若能如此,屏幕就完全整体显示,市场上会更受欢迎。一般客户的具体需求为:摄像头启用时,摄像头处屏幕能透光,摄像头能捕捉影像;摄像头关闭时,摄像头处屏幕能正常显示,不会有一般孔屏处无法显示情况,不会感觉到突兀,其视觉效果进一步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使透光显示区域既能进行显示,又能满足摄像头成像的需求。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以及透光显示区,所述主显示区包围所述透光显示区;其中,所述透光显示区包括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色阻显示区域,用以对所述透光显示区的极性画面显示;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相对应,用以对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进行补光;以及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用以使光线透过。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的面积;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的面积。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显示区还包括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一交界线;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色阻显示区域,用以对所述透光显示区的极性画面显示;第二色阻显示补偿区域,与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域相对应,用以对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域进行补光;以及第二透光控制区域,用以使光线透过。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关于所述交界线左右对称分布;或所述第一子像素与所述第二子像素关于所述交界线中心对称分布。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与所述第二透光控制区域相邻地设置于所述交界线的两侧。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的另一侧;或,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远离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设于所述第二透光控制区域的远离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的一侧。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在所述主显示区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中设有rgb色阻;在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与所述第一
透光控制区域,于所述彩膜基板中并未设置rgb色阻。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主显示区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色阻显示区域,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的密度。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包括灰阶区域或透光控制区域。
[0014]
进一步地,在图像显示阶段,所述主显示区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进行画面显示;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的顶部透明电极给低电压时,所述顶部透明电极和底部透明电极为低夹压,控制液晶偏转,液晶层呈黑态;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显示灰阶画面,用以对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进行补光,在摄像阶段,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的顶部透明电极给高电压时,所述顶部透明电极和底部透明电极为高夹压,控制液晶偏转,液晶层为透明态。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在图像显示阶段,所述主显示区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进行画面显示;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显示灰阶画面,用以对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进行补光,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共同显示,使显示效果更佳清晰饱和。
[0016]
在摄像阶段,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的顶部透明电极给高电压时,顶部透明电极和底部透明电极为高夹压,控制液晶偏转,液晶层为透明态,可以使拍照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8]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
显示面板100;主显示区110;透光显示区120;
[0024]
第一子像素121;第二子像素122;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
[0025]
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第二色阻显示区域1221;
[0026]
第二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22;第二透光控制区域12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28]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0029]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主显示区110以及透光显示区120。
[0030]
所述主显示区110包围所述透光显示区120,所述透光显示区120用以使光线透过
被设于所述透光显示区120传感器元件接收。
[0031]
如图2所示,所述透光显示区120包括第一子像素121,所述第一子像素121用以使所述透光显示区120进行画面显示。
[0032]
所述第一子像素121包括: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r,g,b)、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及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
[0033]
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用以对所述透光显示区120的极性画面显示。
[0034]
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相对应,用以对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进行补光。
[0035]
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用以使光线透过,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包括黑态以及透明状态。
[0036]
当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的顶部透明电极给低电压时,顶部透明电极和底部透明电极为低夹压,控制液晶偏转,此时第一透光控制区呈黑态。当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的顶部透明电极给高电压时,顶部透明电极和底部透明电极为高夹压,控制液晶偏转,此时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为透明态。
[0037]
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的面积;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的面积大于所述色阻显示补偿区域的面积。这是为了降低透光显示区120的像素密度(ppi);当主显示区110为395ppi,则透光显示区域120为197ppi,ppi降低为主显示区110一半。
[0038]
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为灰阶区域或透光控制区域。
[0039]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
[0040]
在所述主显示区110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彩膜基板中设有rgb色阻。
[0041]
在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与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于所述彩膜基板中未设置rgb色阻。
[0042]
在图像显示阶段,所述主显示区110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进行画面显示;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显示灰阶画面,用以对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进行补光(当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为灰阶区域),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共同显示,使显示效果更佳清晰饱和。举例说明,当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r)灰阶为l255时,对应的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低灰阶值为l32,最终为r255和低亮态l32混色,可以改善光学显示效果。而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灰阶为l0,显示为黑态。
[0043]
在摄像阶段,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的顶部透明电极给高电压时,顶部透明电极和底部透明电极为高夹压,控制液晶偏转,液晶层为透明态。举例说明,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灰阶为l255,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为l255,最终透光区为第一透光控制区和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的叠加,可以改善拍照成像效果。而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为l0黑态。
[0044]
当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为透光控制区域,此时在摄像阶段,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起到与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的功能相同,这可以减小薄膜晶体管控制单元的数量,追求极致透光率。
[0045]
进一步地讲,如图2所示,所述透光显示区120还包括第二子像素122,所述第二子
像素122与所述第一子像素121具有一交界线(数据线d5)。
[0046]
所述第二子像素122包括:第二色阻显示区域1221、第二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22及第二透光控制区域1223。
[0047]
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域1221用以对所述透光显示区120的极性画面显示。
[0048]
所述第二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22与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域1221相对应,用以对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域1221进行补光。
[0049]
所述第二透光控制区域1223用以使光线透过。所述第二子像素122与所述第一子像素121的功能结构相同。
[0050]
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1211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的一侧,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1221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的另一侧。
[0051]
所述主显示区110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三子像素。
[0052]
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色阻显示区域,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的密度。
[0053]
在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子像素121的区域分布与所述第二子像素122的区域分布相同,并且每一区域在子像素中的位置皆相互对应。
[0054]
所述透光显示区120还包括横向设置的扫描线(gn,gn+1)以及纵向设置的数据线(d1~d8),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以及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通过一薄膜晶体管连接相对应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与第二透光控制区域1223通过相应薄膜晶体管连接相对应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
[0055]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a与所述第二透光控制区域1223a相邻设置于所述交界线的两侧,这样透光区域最小单元变大。虽然整体透光率没变,但最小单元透光区域变大,对摄像机整体成像是有较大好处,能够改善衍射问题,减小后期终端商对摄像(ccd)显示效果优化力度。
[0056]
本发明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还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121a的区域分布与所述第二子像素122a的区域分布关于所述交界线d5中心对称。
[0057]
具体地,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a与所述第二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22a关于交界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域1221a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a关于交界线左右对称。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a与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域1221a关于交界线中心对称。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a与所述第二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22a关于交界线中心对称。
[005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1211a设于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1213a远离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1221a的一侧,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1221a设于所述第二透光控制区域1223a的远离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的一侧1213a。
[0059]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121b的区域分布与所述第二子像素122b的区域分布关于所述交界线左右对称。
[0060]
具体地,所述第一色阻显示区域1211b与所述第二色阻显示区域1221b关于交界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二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22b与所述第一色阻显示补偿区域1212b关于交界线左右对称。
[0061]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4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第一透光控制区域
1213c与第二透光控制区域1223c均设置为半圆形结构,进而两个透光控制区域拼接起来为圆形结构,这可以增加透光区的面积,更利于成像效果。
[0062]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发明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仅仅作为本发明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总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