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3018发布日期:2021-05-04 10:1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纤膏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纤膏在光缆制造过程中需要先加热再投入生产使用,通常采取购置加热器安装在纤膏输送管上对光缆纤膏进行加热处理。

但是,在传统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纤膏输送管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传导在纤膏输送管上后,大量的热量会散失在空气中,导致纤膏传送管的加热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光缆纤膏加热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减少加热过程中散热的热量,提高纤膏的加热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内部穿设有软管,软管的一端与纤膏储存罐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纤膏供应端连接,加热盘管的内部嵌设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盘管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电阻丝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盘管的底端设有连通管,连通管通过固定环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连通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集风罩,连通管上安装有抽气泵,抽气泵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抽气泵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盘管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软管置于安装孔内,加热电阻丝嵌设于安装孔的侧壁内部,安装孔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盘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弯折管件,弯折管件与加热盘管的安装孔相连通,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与弯折管件相适配的通孔,弯折管件置于通孔内,软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弯折管件并分别与纤膏存储罐和纤膏供应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加热盘管的一侧开设有与加热盘管形状相适配的卡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盘管将热量传导到软管,同时,加热盘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加热盘管的温度,当加热盘管的温度达到最高温度阈值,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停止加热,当加热盘管的温度低于最低温度阈值,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开始加热,使软管的温度保持在恒定范围内,具有节能的作用,同时,由于加热盘管的涡状结构或螺旋结构,减少加热过程中散热的热量,提高纤膏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盘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通孔;4-卡槽;5-加热盘管;

11-抽气泵;51-连通管;52-集风罩;53-弯折管件;54-安装孔;55-加热电阻丝;56-保温层;57-软管;

511-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盘管5,加热盘管5的内部穿设有软管57,软管57的一端与纤膏储存罐连接,软管57的另一端与纤膏供应端连接,加热盘管5的内部嵌设有加热电阻丝55,加热盘管5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电阻丝55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55进行加热,通过加热盘管5将热量传导到软管57,同时,加热盘管5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加热盘管5的温度,当加热盘管5的温度达到最高温度阈值,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55停止加热,当加热盘管5的温度低于最低温度阈值,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丝55开始加热,使软管57的温度保持在恒定范围内,具有节能的作用,同时,由于加热盘管5的涡状结构或螺旋结构,减少加热过程中散热的热量,提高纤膏的加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盘管5的底端设有连通管51,连通管51通过固定环511与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固定连接,连通管5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集风罩52,连通管51上安装有抽气泵11,抽气泵11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抽气泵11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板1上。

在实际使用中,集风罩52的开口端对准产热设备,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抽气泵11工作,将产热设备散失的热量通过集风罩52抽取到连通管51内,产热设备散失的热量形成热风吹到加热盘管5上,对加热盘管5进行加热,充分利用产热设备散失的热量,具有节能的作用,而且,集风罩52有利于热量的收集,减少产热设备热量的散失;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加热盘管5的温度,当加热盘管5的温度达到最高温度阈值,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抽气泵11停止工作,当加热盘管5的温度低于最低温度阈值,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抽气泵11和加热电阻丝55同时工作,使软管57的温度保持在恒定范围内,具有节能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抽气泵11工作,向加热盘管5进行吹气,当加热盘管5的温度能够达到最低温度阈值时,不需要加热电阻丝55加热,具有节能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盘管5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54,软管57置于安装孔54内,加热电阻丝55嵌设于安装孔54的侧壁内部,安装孔54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56,保温层56的设置有效减少加热盘管5的散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盘管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弯折管件53,弯折管件53与加热盘管5的安装孔54相连通,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上均开设有与弯折管件53相适配的通孔3,弯折管件53置于通孔3内,软管57的两端分别穿过弯折管件53并分别与纤膏存储罐和纤膏供应端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将弯折管件53置于通孔3内,便于通过弯折管件53固定加热盘管5,同时,弯折管件53具有保护软管57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2靠近加热盘管5的一侧开设有与加热盘管5形状相适配的卡槽4,进一步加强加热盘管5固定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盘管(5),加热盘管(5)的内部穿设有软管(57),软管(57)的一端与纤膏储存罐连接,软管(57)的另一端与纤膏供应端连接,加热盘管(5)的内部嵌设有加热电阻丝(55),加热盘管(5)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电阻丝(55)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管(5)的底端设有连通管(51),连通管(51)通过固定环(511)与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固定连接,连通管(5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集风罩(52),连通管(51)上安装有抽气泵(11),抽气泵(11)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抽气泵(11)固定安装于第一固定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管(5)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54),软管(57)置于安装孔(54)内,加热电阻丝(55)嵌设于安装孔(54)的侧壁内部,安装孔(54)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5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管(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弯折管件(53),弯折管件(53)与加热盘管(5)的安装孔(54)相连通,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上均开设有与弯折管件(53)相适配的通孔(3),弯折管件(53)置于通孔(3)内,软管(57)的两端分别穿过弯折管件(53)并分别与纤膏存储罐和纤膏供应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靠近加热盘管(5)的一侧开设有与加热盘管(5)形状相适配的卡槽(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缆纤膏加热技术领域,提供了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内部穿设有软管,软管的一端与纤膏储存罐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纤膏供应端连接,加热盘管的内部嵌设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盘管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电阻丝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光缆纤膏加热装置,减少加热过程中散热的热量,提高纤膏的加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高在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大源光通信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6
技术公布日:2021.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