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层叠体和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3908发布日期:2021-09-29 03:2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柔性层叠体和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柔性层叠体和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韩国公开专利第10

2013

012072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柔性触摸面板,其作为触控传感器层,包含偏光膜、以及形成于该偏光膜上的传感图案和传感线。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

2013

01207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在柔性层叠体和具备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在开发使前面板侧为外侧进行弯曲的方式(所谓外折叠方式)的柔性层叠体和具备该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这样的开发中,要求意味着即便以前面板侧为外侧而反复弯曲时上述层叠体中也不产生裂纹、气泡等的特性的耐弯曲性(对反复弯曲的耐性)。
7.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前面板侧为外侧而弯曲时耐弯曲性优异的柔性层叠体和具备该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8.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柔性层叠体和具备该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9.〔1〕一种柔性层叠体,依次包含前面板、圆偏振片和触控传感器层,上述触控传感器层包含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以及配置于上述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的上述前面板侧的触控传感器基材。
10.〔2〕根据〔1〕所述的柔性层叠体,其中,将上述触控传感器基材的厚度设为aμm、将通过以上述触控传感器基材作为对象的拉伸试验而得到的应力

应变曲线中的断裂点的应变设为b%时,上述柔性层叠体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11.a
×
b>130μm
·

ꢀꢀꢀꢀꢀꢀꢀ
(1)
12.〔3〕根据〔2〕所述的柔性层叠体,其中,上述a为5~40。
13.〔4〕根据〔2〕或〔3〕所述的柔性层叠体,其中,上述b大于4。
14.〔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层叠体,其中,上述触控传感器基材为树脂膜或在上述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具有硬涂层的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
15.〔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层叠体,其中,上述柔性层叠体在以上述前面板侧为外侧的方式使其弯曲的弯曲性试验中,极限弯曲次数为20万次以上。
16.〔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具备〔1〕~〔6〕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层叠体,且上述前面板配置于前表面。
1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使前面板侧为外侧而弯曲时耐弯曲性优异的柔性层叠体和具备该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18.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柔性层叠体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19.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20.图3是对弯曲性试验的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下的所有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要素容易理解,适当地调整比例尺而示出,附图中示出的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与实际的构成要素之比例尺不一定一致。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耐外折弯弯曲性”这一术语对使前面板侧为外侧而反复弯曲时的“耐弯曲性”进行说明。
22.[柔性层叠体]
[0023]
本发明人等在进行用于所谓外折叠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柔性层叠体的开发中,关注了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所具备的如下性质:与拉伸应力相比对压缩应力具有更大的耐性。具体而言,发现通过在使前面板侧为外侧将图像显示装置弯曲时将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配置于柔性层叠体中产生压缩应力的位置而可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耐外折弯弯曲性,从而完成了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层叠体和具备该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0024]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层叠体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柔性层叠体100依次包含前面板10、第1粘合剂层20、圆偏振片30、第2粘合剂层40和触控传感器层(以下,有时称为“ts层”。)50。ts层50包含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以及配置于该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前面板10侧的触控传感器基材51。即,柔性层叠体100从视认侧起依次层叠有前面板10、第1粘合剂层20、圆偏振片30、第2粘合剂层40以及作为ts层50的触控传感器基材51和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图1中例示了将前面板10、圆偏振片30和ts层50相互介由粘合剂层层叠的实施方式,但前面板10、圆偏振片30和ts层50可以相互介由粘接剂层而层叠。
[0025]
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柔性层叠体100在应用其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使前面板10侧为外侧而弯曲时,在触控传感器基材51中产生向外侧拉伸的拉伸应力,在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中产生向内侧压缩的压缩应力。
[0026]
其理由详细尚不明确,但认为是由于以下的机理。首先,如上所述,使前面板10侧为外侧将图像显示装置弯曲时,前面板10和圆偏振片30中分别产生的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被第1粘合剂层20和第2粘合剂层40所抵消,因此对ts层50没有影响。另一方面,使前面板10侧向外侧将图像显示装置弯曲时,触控传感器基材51在ts层50中位于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外侧。由此,当使前面板10侧为外侧将图像显示装置弯曲时,在触控传感器基材51中产生拉伸应力,这只是因为其在ts层50中位于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外侧的原因,与前面板10和圆偏振片30中产生的应力无关。此外,在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中产生压缩应力,这仅是因为其在ts层50中位于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内侧的原因,与前面板10和圆偏振片30中产生的应力无关。由此,柔性层叠体100能够使对压缩应力具有很大耐性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在使前面板10侧为外侧将图像显示装置弯曲时位于产生压缩应力的位置,从而能够具有优异的耐外折弯弯曲性。
[0027]
从使ts层50中产生的收缩应力和拉伸应力变小的观点考虑,比ts层50还靠视认侧配置的层(例如,前面板10、圆偏振片30等)的厚度越薄越好。另一方面,从提高耐冲击性的
观点考虑,比ts层50还靠视认侧配置的层优选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
[0028]
柔性层叠体100由于上述优异的耐外折弯弯曲性,能够用于可折弯或卷绕等的图像显示装置(柔性显示器)。特别是,柔性层叠体100即便用于采用使前面板10侧为外侧而弯曲的所谓外折叠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时,也能够使耐外折弯弯曲性优异。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柔性层叠体100能够在以前面板10侧为外侧的方式使图像显示装置弯曲的弯曲性试验中使极限弯曲次数为20万次以上。上述极限弯曲次数进一步优选为30万次以上。“极限弯曲次数”是指直到在柔性层叠体100的进行弯曲的区域中产生1次裂纹、粘合剂层(第1粘合剂层20、第2粘合剂层40等)的浮起、气泡等为止能够使柔性层叠体100弯曲的弯曲次数。上述弯曲性试验可以通过使用后述实施例的方法来实施。
[0029]
由于柔性层叠体100进一步具备圆偏振片30,因此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例如也能够作为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中的防反射膜而发挥功能。
[0030]
柔性层叠体100的面方向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方形形状,更优选为长方形形状。柔性层叠体100为长方形形状时,长边的长度例如优选为50mm~300mm,可以为100mm~280mm,短边的长度例如优选为30mm~250mm,也可以为60mm~220mm。柔性层叠体100可以为对具有方形形状的至少1个角实施r加工的圆角方形形状,也可以为至少一边具有切口部的方形形状。柔性层叠体100也可以设置有在层叠方向贯通的孔部。柔性层叠体100的厚度根据柔性层叠体100所需的功能和用途等而不同,可以为20μm~2000μm,可以优选为50μm~500μm。
[0031]
<前面板>
[0032]
前面板10可以作为用于保护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等的层而发挥功能,为可透射光的板状体。前面板10可以为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最表面的层。前面板10可以为玻璃制,也可以为树脂制。前面板10优选为树脂制。前面板10优选为树脂膜、或者在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设置硬涂层而使硬度进一步提高的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前面板10可以具有蓝光截止功能、视野角调节功能等。
[0033]
作为形成前面板10的树脂膜,只要是可透射光的树脂膜、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举出由三乙酰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丁酸酯、乙烯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乙酰丙酰纤维素、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乙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形成的膜。这些高分子可以单独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图像显示装置为柔性显示器时,以能够具有优异的挠性且具有高强度和高透明性的方式构成的由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形成的树脂膜优选作为前面板10使用。
[0034]
形成前面板10的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可以是在树脂膜的一个面具有硬涂层,也可以在树脂膜的两面具有硬涂层。在树脂膜的两面具有硬涂层时,各硬涂层的组成和厚度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与不具有硬涂层的树脂膜相比,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能够提高硬度和耐划痕性。
[0035]
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的硬涂层例如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单官能(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具有
树枝状大分子结构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硬涂层可以为了提高强度而含有添加剂。添加剂的种类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无机系微粒、有机系微粒或它们的混合物。
[0036]
前面板10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0μm~2000μm,优选为50μm~1000μm,更优选为50μm~500μm,也可以为50μm~100μm。
[0037]
<第1粘合剂层>
[0038]
第1粘合剂层20为用于将前面板10与圆偏振片30贴合的层,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例如第1粘合剂层20可以由以(甲基)丙烯酸系、橡胶系、聚氨酯系、酯系、有机硅系和聚乙烯醚系树脂等为主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其中,优选以透明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或热固化型中的任一者。
[0039]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基础聚合物),例如,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

乙基己酯这样的(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为单体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优选使极性单体与基础聚合物共聚。作为极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

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n,n

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这样的具有羧基、羟基、酰胺基、氨基、环氧基等的单体。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是指选自丙烯酸系树脂和甲基丙烯系树脂中的至少1种。其它带有“(甲基)”的术语也同样。
[0040]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仅含有上述基础聚合物,通常可以进一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例示在与羧基之间形成羧酸金属盐的2价以上的金属离子;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多胺化合物;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酯键的聚环氧化合物或多元醇;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其中,优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0041]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是指具有受到紫外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性质的粘合剂组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能够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前也具有粘合性而密合于膜等被覆物,可以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来调节其密合力。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为紫外线固化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除了基础聚合物、交联剂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此外,有时也根据需要含有光聚合引发剂或光敏化剂中的至少任一者。
[0042]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用于赋予光散射性的微粒、珠(树脂珠、玻璃珠等)、玻璃纤维、基础聚合物以外的树脂、粘合性赋予剂、填充剂(金属粉、其它无机粉末等)、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染料、颜料、着色剂、消泡剂、防腐蚀剂、光聚合引发剂等添加剂。
[0043]
第1粘合剂层20可以通过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有机溶剂稀释液涂布到基材上,使其干燥而形成。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时,能够通过对形成于基材上的粘合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制成具有所期望的固化度的固化物(第1粘合剂层20)。
[0044]
第1粘合剂层20的厚度只要是能够将前面板10与圆偏振片30贴合、且使前面板10侧为外侧将柔性层叠体100弯曲时能够抵消前面板10中产生的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的厚度,就没有特别限定。第1粘合剂层20的厚度例如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7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也可以为20μm以上。第1粘合剂层20的厚度通常为100μm以下,优选为90μm
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这里,本说明书中,“粘合剂”也被称为压敏式粘接剂。另一方面,本说明书中,“粘接剂”是指除粘合剂(压敏式粘接剂)以外的粘接剂,与粘合剂明确区别。第1粘合剂层20可以为1层,或者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优选为1层。
[0045]
<圆偏振片>
[0046]
圆偏振片30可以具备线性偏振片31和相位差层32,可以将线性偏振片31配置于第1粘合剂层20侧,将相位差层32配置于第2粘合剂层40侧。圆偏振片30能够将从具备柔性层叠体100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视认侧通过柔性层叠体100入射的光(外部光线)转换为圆偏振光。此外,圆偏振片30由于能够吸收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元件中反射的外部光线,因此能够对柔性层叠体100赋予作为防反射膜的功能。
[0047]
(线性偏振片)
[0048]
线性偏振片31具有使由自然光等非偏振光的光线构成的一个方向的直线偏振光选择性透过的功能。线性偏振片31可以具备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或者涂布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并使其固化而得的膜等作为偏振器。作为涂布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并使其固化而得的膜,可以使用具有涂布包含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或者包含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液晶的组合物并使其固化而得到的层的膜等。作为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例如,可举出二色性色素。作为二色性色素,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碘或二色性的有机染料。二色性有机染料包含由c.i.直接红(direct red)39等双偶氮化合物构成的二色性直接染料、由三偶氮、四偶氮等化合物构成的二色性直接染料。涂布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并使其固化而得的膜与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相比,对弯曲方向没有限制,因此优选。
[0049]

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成为偏振器的线性偏振片

[0050]
以下,对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成为偏振器的线性偏振片进行说明。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通常经过如下工序来制造: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而吸附该二色性色素的工序;以及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基于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对吸附了上述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水洗的工序。可以将由上述工序而制造的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直接作为线性偏振片使用,也可以在其单面或两面贴合透明保护膜后作为线性偏振片使用。由此得到的偏振器(吸附了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的厚度优选为2μm~40μm。
[0051]
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到。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也可使用乙酸乙烯酯与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例如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
[0052]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摩尔%左右,优选为98摩尔%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可以使用被醛类改性后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左右,优选在1500~5000的范围。
[0053]
通过将这样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成膜,能够得到作为偏振器的材料的原料膜(即,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将聚乙烯醇系树脂成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而成膜。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膜厚例如可以为10μm~150μm左右。
[0054]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基于二色性色素的染色酯前、与染色同时或染色之后进行。在染色之后进行单轴拉伸时,该单轴拉伸可以在硼酸处理之前进行,也可以在硼酸处理中进行。此外,也可以在该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当为单轴拉伸时,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以单轴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以单轴进行拉伸。单轴拉伸可以为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为使用溶剂以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的状态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8倍左右。
[0055]
具备上述拉伸膜作为偏振器的线性偏振片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以上,也可以为5μm以上,还可以为7μm以上。具备上述拉伸膜作为偏振器的线性偏振片的厚度可以为100μm以下,也可以为50μm以下,还可以为20μm以下,还可以为10μm以下。
[0056]
贴合于偏振器的单面或两面的透明保护膜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由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这样的树脂构成的乙酸纤维素系树脂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这样的树脂构成的聚酯系树脂膜、聚碳酸酯系树脂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聚丙烯系树脂膜等本领域公知的膜。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透明保护膜的厚度通常为300μm以下,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透明保护膜的厚度通常为5μm以上,优选为20μm以上。透明保护膜可以具有相位差,也可以不具有相位差。
[0057]

涂布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并使其固化而得的膜成为偏振器的线性偏振片

[0058]
接下来,对涂布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并使其固化的膜成为偏振器的线性偏振片进行说明。作为涂布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并使其固化的膜,如上所述,可以使用具有涂布包含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或包含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液晶的组合物并使其固化而得到的层的膜(以下,将它们通称为“由液晶层形成的膜”)等。由液晶层形成的膜可以将基材剥离或与基材一起作为线性偏振片使用,或者也可以在其单面或两面贴合透明保护膜后作为线性偏振片使用。作为该透明保护膜,可以使用与贴合于上述拉伸膜成为偏振器的线性偏振片的透明保护膜同样的材料。
[0059]
作为由上述液晶层形成的膜,具体而言,可举出日本特开2013

37353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3

3324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膜。
[0060]
由液晶层形成的膜越薄越好,但如果过薄,则强度降低,存在加工性变差的趋势。该膜的厚度通常为20μm以下,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0.5μm~3μm。由液晶层形成的膜成为偏振器的线性偏振片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50μm。
[0061]
(相位差层)
[0062]
相位差层32可以为1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相位差层32可以具有保护其表面的硬涂层和支承相位差层的基材膜等。相位差层32包含λ/4层,也可以进一步包含λ/2层或光取向材垂直取向膜(positive

c plate)中的至少任一者。相位差层32包含λ/2层时,自线性偏振片31侧起依次层叠λ/2层和λ/4层。相位差层32包含光取向材垂直取向膜时,可以自线性偏振片31侧起依次层叠λ/4层和光取向材垂直取向膜,也可以自线性偏振片31侧起依次层叠光取向材垂直取向膜和λ/4层。相位差层32的厚度例如为0.1μm~10μm,优选为0.5μm~8μm,更优选为1μm~6μm。
[0063]
相位差层32可以由作为上述透明保护膜的材料所例示的树脂膜形成,也可以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的层而形成。相位差层32可以进一步包含取向膜和基材膜,也可以具
有由用于将λ/4层与λ/2层和光取向材垂直取向膜贴合的粘合剂或粘接剂构成的层(以下,也称为“贴合层”)。
[0064]
相位差层32由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所成的层而形成时,可以通过将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于基材膜并使其固化而形成。还可以在基材膜与涂布层之间形成取向膜。基材膜的材料和厚度可以与上述树脂膜(上述透明保护膜)的材料和厚度相同。相位差层32为由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所成的层而形成时,可以以具有取向膜和基材膜的形态设置于柔性层叠体100。
[0065]
此外,相位差层32可以介由上述贴合层与线性偏振片31贴合。
[0066]
(贴合层)
[0067]
贴合层为由粘合剂或粘接剂构成的层。作为贴合层的材料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与作为第1粘合剂层20、后述的第2粘合剂层40的材料的粘合剂组合物相同的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使用其它粘合剂,例如与第1粘合剂层20、后述的第2粘合剂层40的材料不同的(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苯乙烯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环氧系共聚物粘合剂等。
[0068]
作为成为贴合层的材料的粘接剂,例如可以组合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而形成。作为水系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水系二液型聚氨酯系乳液粘接剂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为通过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性引发剂的粘接剂、包含光反应性树脂的粘接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光反应性交联剂的粘接剂等。作为上述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光固化性环氧系单体、光固化性丙烯酸系单体、光固化性聚氨酯系单体等光聚合性单体和来自这些单体的低聚物等。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含有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而产生中性自由基、阴离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种的物质的化合物。
[0069]
贴合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使用粘合剂层作为贴合层时,优选为10μm以上,可以为15μm以上,也可以为20μm以上,还可以为25μm以上,通常为200μm以下,也可以为100μm以下,还可以为50μm以下。使用粘接剂层作为贴合层时,贴合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也可以为0.5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下,也可以为5μm以下。
[0070]
<第2粘合剂层>
[0071]
第2粘合剂层40为用于将圆偏振片30与ts层50贴合的层,可以使用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第2粘合剂层40的厚度只要是能够将圆偏振片30与ts层50贴合,且在使前面板10侧为外侧而将图像显示装置弯曲时抵消圆偏振片30中产生的拉伸应力或压缩应力的厚度,就没有特别限定。第2粘合剂层40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上,也可以为30μm以上。第2粘合剂层40的厚度通常为80μm以下,优选为7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
[0072]
作为成为第2粘合剂层40的材料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使用与成为第1粘合剂层20的材料的粘合剂组合物相同的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使用与成为第1粘合剂层20的材料的粘合剂组合物不同的粘合剂组合物。第2粘合剂层40的形成方法也可以与第1粘合剂层20的形成方法相同。
[0073]
<触控传感器层>
[0074]
ts层50包含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和配置于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前面板10侧的触控传感器基材51。如上所述,在柔性层叠体100中ts层50从视认侧起依次层叠有触控传感器基材51和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ts层50通过这样的层叠顺序的结构,从而在应用包含该ts层50的柔性层叠体100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使前面板10为外侧而弯曲时,能够对触控传感器基材51赋予向外侧拉伸的拉伸应力,能够对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赋予向内侧压缩的压缩应力。由此,柔性层叠体100可以将对压缩应力具有很大耐性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配置于在以前面板10侧为外侧而将图像显示装置弯曲时产生压缩应力的位置,因此能够具有优异的耐外折弯弯曲性。
[0075]
此外,将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厚度设为a[μm]、将通过以触控传感器基材51为对象的拉伸试验而得到的应力

应变曲线中的断裂点的应变设为b[%]时,柔性层叠体100优选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0076]
a
×
b>130μm
·

ꢀꢀꢀꢀꢀꢀꢀ
(1)
[0077]
柔性层叠体100中的触控传感器基材51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时,柔性层叠体100能够使表示对来自外部的冲击的耐性的耐冲击性优异。对于柔性层叠体100,具体而言,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在使具有规定的直径和质量的笔落下到柔性层叠体100中的前面板10上的落笔试验中,即便使上述笔从5cm以上的高度落下时,也能够维持ts层50的电工作正常。上述落笔试验可以通过使用后述实施例的方法来实施。
[0078]
上述式(1)中,上述a优选为5~40。上述b优选大于4。此外,柔性层叠体100进一步优选为a
×
b>150μm
·
%。满足这些参数时,柔性层叠体100能够使耐冲击性更优异。a
×
b的上限值例如可以为6000μm
·
%以下,也可以为5000μm
·
%以下,还可以为4000μm
·
%以下。
[0079]
与此相对,柔性层叠体100不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时,会产生使上述笔从5cm以上的高度落下时无法维持ts层50的电工作正常的情况,有可能导致耐冲击性不充分。
[0080]
近年来,图像显示装置进行薄型化和轻量化,存在对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部件要求薄型化和轻量化的趋势。因此,对柔性层叠体100也要求薄型化。将柔性层叠体100薄型化时,要求使形成柔性层叠体100的各层(前面板10、第1粘合剂层20、圆偏振片30、第2粘合剂层40、ts层50)的厚度变小。此时,对于ts层50而言,使ts层50的厚度变小,同时要求确保耐冲击性、维持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电工作正常的强度。具体而言,优选通过适当控制ts层50的层结构和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材料等来满足上述的要求。
[0081]
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层叠体100中,关于ts层50,成为如下层构成:包含触控传感器基材51和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且将触控传感器基材51配置于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前面板10侧。此外,为了适当选择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材料等,柔性层叠体100以如上述式(1)所示地使变量为“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厚度(a[μm])”和“通过以触控传感器基材51为对象的拉伸试验而得到的应力

应变曲线中的断裂点的应变(b[%])”」、乘以该变量所得的值超过一定值(130μm
·
%)的方式进行设定。由此,明确能够确保耐冲击性、维持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电工作正常的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强度与厚度的关系,对选择适于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材料有利。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层叠体100即便使ts层50的厚度变小时,也能够实现优异的耐冲击性。
[0082]
例如ts层50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2000μm,可以优选为10μm~100μm。
[0083]
(触控传感器基材)
[0084]
触控传感器基材51只要是具有挠性且可透射光的材料,就没有限定。触控传感器基材51优选为树脂膜或在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具有硬涂层的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例如,触控传感器基材51可以制成可透射光的树脂膜。此外,作为可以用于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可透射光的树脂膜,例如优选选自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由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这样的树脂构成的乙酸纤维素系树脂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这样的树脂构成的聚酯系树脂膜、聚碳酸酯系树脂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聚丙烯系树脂膜等。这些树脂膜可以单独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树脂膜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树脂膜优选为单层的。
[0085]
形成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可以为在上述可透射光的树脂膜的一个面具有硬涂层的树脂膜,也可以为在树脂膜的两面具有硬涂层的树脂膜。在树脂膜的两面具有硬涂层时,各硬涂层的组成和厚度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与不具有硬涂层的树脂膜相比,能够对柔性层叠体100赋予更大的耐冲击性。
[0086]
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的硬涂层可以为与作为前面板10的材料的树脂膜上附着的硬涂层相同的硬涂层,也可以为不同的硬涂层。对树脂膜附着硬涂层的方法也可以与对前面板10附着硬涂层的方法相同。例如,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树脂膜上附着的硬涂层可以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层。触控传感器基材51的厚度无论有无硬涂层,都可以为2μm~100μm,可以优选为5μm~40μm。即上述a优选为5~40。
[0087]
这里,本说明书中,“触控传感器基材”是指在第2粘合剂层40的与前面板10侧相反的一侧且与第2粘合剂层40直接接合的位置配置的树脂膜。有时根据需要在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中具备由与“触控传感器基材”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层,但这样层不配置于与第2粘合剂层40直接接合的位置,因此,“触控传感器基材”可以根据柔性层叠体100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明确不同而进行区分。
[0088]
(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
[0089]
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可以具备包含电极和配线等导电层的触控传感器图案层。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可以仅由触控传感器图案层构成,也可以具备触控传感器图案层和分离层而构成。
[0090]
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可以如上所述地包含分离层。分离层为在形成触控传感器图案层时形成于玻璃等基板上且位于上述基板与触控传感器图案层之间的层。分离层是用于与触控传感器图案层一起从基板上分离而设置。分离层优选为无机物层或有机物层。作为形成无机物层的材料,例如可举出硅氧化物。作为形成有机物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环氧系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系树脂组合物等。从基板上分离出的触控传感器图案层和分离层可以将其分离层侧介由贴合层而转印至触控传感器基材51。
[0091]
触控传感器图案层可以除了分离层以外还包含至少1层保护层,或者至少还包含1层保护层来代替分离层。保护层可以设置成与导电层相接来支承导电层。保护层也与分离层同样在形成触控传感器图案层时形成于玻璃等基板上并位于上述基板与触控传感器图案层之间的层。保护层包含有机绝缘膜或无机绝缘膜中的至少任一者,这些膜可以通过旋涂法、溅射法、蒸镀法等而形成。导电层可以为由ito等金属氧化物构成的透明导电层,也可以为由铝、铜、银、金等金属构成的金属层。触控传感器图案层可以仅由导电层构成。触控传
感器图案层优选在柔性层叠体100中使用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时以无法视认的方式形成。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500μm,也可以为5μm~100μm,还可以为5μm~50μm。
[0092]
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触控传感器图案层作为检测被触摸的位置的传感器而发挥。该传感器中,用于检测被触摸的位置的检测方式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光学传感器方式、超声波方式、电磁感应耦合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等中的任一者。由于成本低,因此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触控传感器图案层所具备的传感器的检测方式优选为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结合方式。
[0093]
电阻膜方式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一个例子由相互对置配置的一对基板、夹持于这一对基板之间的绝缘性隔离件、在各基板的内侧的前表面作为电阻膜而设置的透明导电膜、以及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构成。设置有电阻膜方式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触摸前面板10的表面时,对置的电阻膜短路,电流在电阻膜中流过。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检测此时的电压变化,检测被触摸的位置。
[0094]
静电电容结合方式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一个例子由基板、设置于基板整面的位置检测用透明电极、以及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构成。设置有静电电容结合方式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触摸前面板10的表面时,在被触摸的点介由人体的静电电容使透明电极接地。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检测透明电极的接地,检测被触摸的位置。
[0095]
如上所述,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可以介由贴合层与触控传感器基材51贴合。由此,能够形成ts层50。上述贴合层可以使用采用与形成将线性偏振片31与相位差层32贴合的贴合层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所得的粘合剂组合物或粘接剂组合物等而形成。此外,ts层50也可以通过不介由上述的贴合层而在触控传感器基材51上形成包含导电层的作为触控传感器图案层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而得到。
[0096]
[图像显示装置]
[0097]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图像显示装置300具有:包含配置于其前表面(视认侧)的前面板10的柔性层叠体100、包含显示单元的显示层叠体200、以及贴合层60,在柔性层叠体100的ts层50侧介由贴合层60层叠有显示层叠体200。这样的图像显示装置300由于柔性层叠体100具备ts层50,因此可以制成触摸面板显示装置。
[0098]
图像显示装置300可以为柔性显示器面板。作为柔性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以可使前面板10的表面(视认侧)向外侧折叠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以可使前面板10的表面(视认侧)为外侧卷绕的方式构成。
[0099]
图像显示装置300能够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电视机、数码相框、电子广告牌、测定仪器、计量仪器类、办公用设备、医疗设备、计算机设备等使用。
[0100]
作为显示层叠体200中包含的的显示单元,例如,可举出包括液晶显示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无机el显示元件、等离子体显示元件、电场发射型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显示单元。
[0101]
贴合层60用于将柔性层叠体100中的ts层50与显示层叠体200贴合。将柔性层叠体100与显示层叠体200层叠时,例如,可以在柔性层叠体100的ts层50上设置贴合层60,并在该贴合层60上层叠显示层叠体200。作为贴合层60,可以使用采用与形成将线性偏振片31与
相位差层32贴合的贴合层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的粘合剂组合物或粘接剂组合物等。
[0102]
[柔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0103]
柔性层叠体100可以通过包含如下工序的方法来制造,即,将介由粘合剂层、或者进一步介由粘接剂层而构成柔性层叠体100的层彼此贴合。介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将彼此贴合时,用于提高密合性,优选对贴合面中的任一方或两方实施例如电晕处理等表面活性化处理。
[0104]
圆偏振片30也可以通过将形成圆偏振片30的线性偏振片31和相位差层32如如上述地直接形成于热塑性树脂膜或基材膜上来制造。该热塑性树脂膜或基材膜可以引入到柔性层叠体100中,也可以从圆偏振片30上剥离而不成为柔性层叠体100的构成要素。
[0105]
ts层50可以通过将形成ts层50的触控传感器基材51和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介由上述贴合层接合而形成。该情况下,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可以具备导电层、分离层、以及根据需要含有的保护层而构成,如上所述,可以在玻璃等基板上涂布分离层和根据需要含有的保护层,使其固化后,在分离层和根据需要含有的保护层上蒸镀导电层而形成。此外,也可以从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的分离层侧上剥离基板后,介由贴合层将触控传感器基材51接合于该分离层侧,形成ts层50。
[0106]
此外,ts层50也可以通过不介由上述贴合层在触控传感器基材51上形成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而得到。该情况下,首先,介由贴合层将触控传感器基材51贴合于玻璃等基板上,在触控传感器基材51上直接形成导电层作为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后,进行温度控制来调整贴合层的贴合力,由此将玻璃基板从触控传感器基材51和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52上剥离,从而能够形成ts层50。
[0107]
实施例
[0108]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限定。实施例、比较例中的“%”和“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为质量%和质量份。
[0109]
<触控传感器基材的厚度a(μm)的测定>
[0110]
包含后述的各试样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触控传感器基材的厚度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而求出。即,使用激光切割机来切割包含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而得到其截面,使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su8010,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对上述截面进行观察。根据由此得到的观察图像,对包含各试样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触控传感器基材的厚度进行测定。表1中示出各试样中的触控传感器基材的厚度a(μm)。
[0111]
<以触控传感器基材为对象的应力

应变曲线中的断裂点的应变b(%)的测定>
[0112]
使用自动切断机(super cutter)从包含后述的各试样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触控传感器基材中切出长边110mm
×
短边10mm的长方形的小片。接着,利用拉伸试验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a ag

xplus试验机〕的上下夹具以夹具的间隔为5cm的方式夹住上述小片的长边方向两端,在温度23℃、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4mm/分钟在小片的长边方向进行拉伸而使上述小片断裂。由此得到以上述小片为对象的应力

应变曲线。基于该应力

应变曲线,将上述小片的断裂点的应变(单位为“%”)作为包含各试样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触控传感器基材的上述应变b(%)而算出。表1中示出各试样中的触控传感器基材的断裂点的应变b(%)。
[0113]
这里,表1中还示出将触控传感器基材的厚度a(μm)与触控传感器基材的断裂点的
应变b(%)相乘而得的值(a
×
b值)。
[0114]
<弯曲性试验(外折弯弯曲性试验)>
[0115]
对包含后述的各试样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使用弯曲评价设备(yuasa system equipment株式会社制,dldmlh

fs),进行评价使前面板侧为外侧而反复弯曲时的耐弯曲性(耐外折弯弯曲性)的试验。图3为示意地表示本试验的方法的图。如图3所示,将可分别独立移动的二个载置台501、502以间隙c为6.0mm(3r)的方式配置,使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于间隙c的中心,且使ts层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位于比触控传感器基材靠上侧,由此固定配置上述图像显示装置(图3中的(a))。进而,作为弯曲操作,对二个载置台501、502,以位置p1和位置p2为旋转轴的中心向上方旋转90度,由此对与载置台的间隙c对应的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区域施加弯曲力(图3中的(b))。然后,将二个载置台501、502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图3中的(a))。将该一系列的弯曲操作计数为1次弯曲次数。将上述弯曲操作在温度25℃下反复进行后,将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与上述间隙c对应的区域产生裂纹和粘合剂层的浮起中的任一者时的弯曲次数记录为极限弯曲次数,如下进行评价。在表1中示出评价结果。载置台501、502的移动速度、施加弯曲力的幅度在对包含各试样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试验中均相同。
[0116]
a:即便弯曲次数达到20万次也达不到极限弯曲次数。
[0117]
b:以弯曲次数10万次以上且小于20万次而达到极限弯曲次数。
[0118]
c:弯曲次数小于5万次时达到极限弯曲次数。
[0119]
<耐冲击性试验>
[0120]
利用自动切断机(super cutter)从包含后述的各试样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切出长边150mm
×
短边70mm的长方形的小片,介由粘合剂层将上述小片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侧(显示层叠体侧)贴合于丙烯酸板。接下来,在23℃、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下使5.8g的评价用笔(笔尖的直径φ0.7mm)朝向上述小片的前面板落下。具体而言,以笔尖位于距上述小片的前面板的最表面5~10cm距离(1cm间隔)且笔尖向下的方式保持评价用笔,使该评价用笔从上述的距离向上述小片的前面板落下。具体而言,在小片的前面板标记触控传感器面板的导电层的图案的位置,使其以评价用笔的笔尖接触前面板中的上述图案的位置的方式落下。对使评价用笔落下后的小片进行触控传感器的电工作是否正常的确认,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在表1中示出评价结果。
[0121]
a:使评价用笔从10cm以上的距离落下时电工作正常。
[0122]
b:使评价用笔从超过5cm且小于10cm的位置落下时电工作异常。
[0123]
c:使评价用笔从5cm以下的位置落下时电工作异常。
[0124]
[柔性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
[0125]
〔试样1〕
[0126]
(前面板的准备)
[0127]
作为前面板,准备在树脂膜的两面形成了硬涂层的厚度70μm的带有硬涂层的树脂膜。树脂膜为厚度50μm的聚酰亚胺系树脂膜,硬涂层分别是厚度为10μm、由包含末端具有多官能丙烯酸基的树枝状大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层。
[0128]
(第1粘合剂层的准备)
[0129]
在剥离膜上涂布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使其干燥而形成第1粘合剂层,由此准备
带有剥离膜的第1粘合剂层。第1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
[0130]
(圆偏振片的准备)
[0131]
在厚度25μm的tac膜(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的单面涂布取向膜组合物,进行干燥和偏振光uv照射,形成光取向膜。在光取向膜上涂布包含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干燥后,通过紫外线照射而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形成偏振器(厚度2.5μm)。在偏振器的与tac膜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涂覆含有聚乙烯醇和水的保护层组合物并进行干燥,形成保护层(厚度1μm,图中省略)。由此得到线性偏振片。
[0132]
在上述线性偏振片的保护层上贴合相位差层的后述λ/4层侧而得到圆偏振片。相位差层的厚度为15μm,具有依次层叠有粘合剂层、λ/4层、粘合剂层和光取向材垂直取向膜的结构。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5μm。λ/4层具有液晶化合物固化的层和取向膜,厚度为2μm。光取向材垂直取向膜具有液晶化合物固化的层和取向膜,厚度为3μm。由此,准备具有“tac膜/光取向膜/偏振器/保护层/相位差层”的层构成的圆偏振片。
[0133]
(第2粘合剂层的准备)
[0134]
在剥离膜上涂布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使其干燥而形成第2粘合剂层,由此准备带有剥离膜的第2粘合剂层。第2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
[0135]
(ts层的准备)
[0136]
作为触控传感器基材,准备厚度4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tac)膜(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作为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准备触控传感器图案层。该触控传感器图案层包含作为导电层的ito层和作为分离层的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的固化层,厚度为7μm。进一步准备将触控传感器基材与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贴合的贴合层。该贴合层为uv固化型的粘接剂。接下来,介由上述贴合层将上述触控传感器基材的一个面接合于上述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的分离层侧,接着,进行uv固化,由此准备ts层。作为贴合层的粘接剂层设置于触控传感器图案层的分离层侧,厚度为3μm。
[0137]
(显示层叠体的准备)
[0138]
由聚酰亚胺系树脂组合物形成树脂成型体,将其作为显示层叠体的模拟成型体而准备。该模拟成型体的厚度为113μm。
[0139]
(贴合层的准备)
[0140]
作为将上述ts层与上述显示层叠体贴合的贴合层,准备上述的第1粘合剂层。该贴合层的厚度为25μm。
[0141]
(柔性层叠体和包含该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
[0142]
对前面板的一个面和带有剥离膜的第1粘合剂层的第1粘合剂层侧的面进行电晕处理,将该电晕处理面彼此贴合。接下来,对粘接于第1粘合剂层的剥离膜进行剥离。对剥离剥离膜所露出的面和圆偏振片的线性偏振片侧的面进行电晕处理,将该电晕处理面彼此贴合,得到前面板与圆偏振片的复合体。接着,对该复合体的光取向材垂直取向膜侧的面和带有剥离膜的第2粘合剂层的第2粘合剂层侧的面进行电晕处理,将该电晕处理面彼此贴合。接下来,剥离粘接于第2粘合剂层的剥离膜。对剥离剥离膜所露出的面进行电晕处理,将该电晕处理面与ts层的触控传感器基材侧贴合而得到柔性层叠体。进而对柔性层叠体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侧的面和带有剥离膜的粘合剂层(贴合层)的粘合剂层侧的面进行电晕处理,将该电晕处理面彼此贴合。剥离粘接于作为贴合层的粘合剂层的剥离膜。对剥离剥离膜
所露出的面和模拟显示层叠体的模拟成型体的一个面进行电晕处理,将该电晕处理面彼此贴合,得到包含试样1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0143]
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依次包含前面板10、第1粘合剂层20、圆偏振片30、第2粘合剂层40、ts层50、贴合层60和显示层叠体200,其合计厚度约为350μm。上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尺寸为纵177mm
×
横105mm。
[0144]
〔试样2~试样5〕
[0145]
置换为具有表1中记载的材料和厚度的触控传感器基材,除此以外,按照与试样1同样的顺序,得到包含各试样(试样2~试样5)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0146]
〔试样101〕
[0147]
置换为具有表1中记载的材料和厚度的触控传感器基材,且剥离粘接于第2粘合剂层的剥离膜使其露出,进行电晕处理,对由此得到的面贴合ts层的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侧,除此以外,按照与试样1同样的顺序得到包含试样101的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0148]
对试样1~试样5和试样101进行上述外折弯弯曲性试验和耐冲击性试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试样1~试样5为实施例,试样101为比较例。表1中,作为触控传感器基材的材料所示出的“tac”表示三乙酰纤维素,“cop”表示环烯烃聚合物,“pet”表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149]
[表1]
[0150][0151]
根据表1可知,作为实施例的试样1~试样5的耐弯曲性(耐外折弯弯曲性)优异。特别是试样1~试样4,可理解为不仅上述耐弯曲性优异,而且耐冲击性也优异。
[0152]
符号说明
[0153]
10前面板,20第1粘合剂层,30圆偏振片,31线性偏振片,32相位差层,40第2粘合剂层,50触控传感器(ts)层,51触控传感器基材,52触控传感器面板主体,60贴合层,100柔性层叠体,200显示层叠体,300图像显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