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焦点眼用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8882发布日期:2023-03-03 18:4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多焦点眼用镜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多焦点眼用镜片,其提供视力矫正者不同的矫正视力区域,使矫正者在一般使用眼用镜片时,或在交替看远距物以及近距物时,都能得到较佳的视觉感受。


背景技术:

2.在传统多焦点眼用镜片设计中,如图7所示,将会在镜片中心部位使用一屈光度的数值,并从镜片中心往镜片周边逐渐降低屈光度的数值(b0区),即矫正近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此一设计,在看远距物时,眼睛同时会看到a0区(屈光度的数值较大的区域)以及c0区(屈光度的数值较小的区域),亦即看远距物时,周边具有清晰的影像但镜片中心会呈现模糊,从而造成配戴不舒适,此为传统多焦点眼用镜片的盲区,也是本发明的多焦点眼用镜片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焦点眼用镜片,其包含一光学区,及一非光学区,环绕该光学区,其中该光学区不同位置的屈光度随着该位置与镜片中心点间的距离呈连续性变化。该光学区可包括:一中心区,具有一屈光度d1;一第一外围区,环绕该中心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2;及一第二外围区,环绕该第一外围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3,其中d2>d1>d3。另外,所述连续性变化可包括两个波峰c1及c3,该波峰c1对应于该屈光度d2,该波峰c3对应于该屈光度d3。
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焦点眼用镜片,包含一光学区,及一非光学区,环绕该光学区,该光学区包括:一中心区,具有一屈光度d1;一第一外围区,环绕该中心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2;及一第二外围区,环绕该第一外围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3;其中d2>d1>d3。较佳地,该光学区不同位置的屈光度随着该位置与镜片中心点间的距离呈连续性变化。
5.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焦点眼用镜片,包含一光学区,及一非光学区,环绕该光学区,该光学区包括:a区,具有一屈光度d1;b区,环绕该a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2;c区,环绕该b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3;及d区,环绕该c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4;其中d1、d2、d3及d4具有以下关系其中之一:d2>d1≥d3>d4、d2>d3>d1>d4或d3>d2>d1>d4。较佳地,该光学区不同位置的屈光度随着该位置与镜片中心点间的距离呈连续性变化。
6.一般而言,该中心区或该a区涵盖该多焦点眼用镜片的一中心点,例如,一几何中心。
7.根据本发明,该光学区的范围为自该中心点向外延伸约3~4.5mm。该光学区可大致呈一圆形。
8.本发明的多焦点眼用镜片包括但不限于隐形眼镜、人工水晶体及角膜嵌入物或覆盖物。
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中心区的范围为自该中心点向外延伸0.15~0.45mm。该中心区可大致呈一圆形。
10.在部分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外围区的范围为自该中心区的边缘向外延伸0.3~2.1mm,该第二外围区的范围为自该第一外围区的边缘向外延伸0.75~2.55mm。所述第一外围区及第二外围区可分别大致呈一环形。
11.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具体实施例,该光学区不同位置的屈光度随着该位置与镜片中心点间的距离呈连续性变化,且包括三波峰c1、c2、c3及两个波谷t1、t2,其位置自该多焦点眼用镜片的一中心点向外依序为该波峰c1、该波谷t1、该波峰c2、该波谷t2及该波峰c3。
1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外围区105可进一步分为b区及c区。b区环绕该中心区104(即,a区),c区则环绕b区。其中,该波峰c1位于b区,该波峰c2位于c区,该波峰c3则位于该第二外围区106(即,d区)。
13.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具体实施例,该中心区具有一屈光度d1,该波峰c1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2,该波峰c2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3,该波峰c3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4。在本发明的部分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区的屈光度的曲线变化具有以下关系:(1)d2>d1≥d3>d4,(2)d2>d3>d1>d4,或(3)d3>d2>d1>d4。
附图说明
14.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多焦点眼用镜片示意图。
15.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光学区屈光度的曲线变化示意图。
16.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多焦点眼用镜片示意图。
17.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光学区屈光度的曲线变化示意图。
18.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光学区屈光度的曲线变化示意图。
19.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20.图7为传统多焦点眼用镜片的屈光度的配置示意图。
21.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光学区屈光度的曲线变化示意图。
22.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光学区屈光度的曲线变化示意图。
23.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光学区屈光度的曲线变化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00-多焦点眼用镜片;101-中心点;102-光学区;104-中心区;105-第一外围区;106-第二外围区;108-非光学区;d1~d
4-屈光度;c1~c
3-波峰;t1~t
2-波谷;a区、b区、c区、d区-光学区;s1~s3-步骤;a0区、b0区、c0区-传统多焦点眼用镜片光学区;ai区、bi区、ci区、di区-实例1的多焦点眼用镜片光学区;a
ii
区、b
ii
区、c
ii
区、d
ii
区-实例2的多焦点眼用镜片光学区;a
iii
区、b
iii
区、c
iii
区、d
iii
区-实例3的多焦点眼用镜片光学区。
具体实施方式
25.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多焦点眼用镜片100包括光学区102,及非光学区108,环绕光学区102,如图2所示,光学区102的屈光度呈一连续性变化。请配合参阅图3,光学区102可包括:中心区104,具有屈光度d1,第一外围区105,环绕中心区104并具有屈光度d2,以及第二外围区106,环绕第一外围区105并具有屈光度d3,其中d2>d1>d3。请配合参阅图4,在一特定实例中,屈光度变化的曲线可包括波峰c1、c3及波谷t2,所述波峰及波谷的位置自多焦点
眼用镜片100的中心点101(例如,一几何中心)向外(多焦点眼用镜片100的边缘)依序为c1、t2及c3,其中,邻近中心点101的镜片区域可具有屈光度d1,波峰c1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2,该波峰c3则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3,光学区102的屈光度的曲线变化符合以下关系:d2>d1>d3。屈光度的数值越大,代表近视矫正程度越低;反之,屈光度的数值越小,代表近视矫正程度越高。光学区102的范围可为自该中心点向外延伸约3mm,对应于瞳孔的平均大小,例如,光学区102可大致呈一半径3mm的圆形。
26.接着请参阅图3,光学区102可包括中心区104,第一外围区105,及第二外围区106。中心区104涵盖中心点101的一周边区域,第一外围区105环绕中心区104,第二外围区106则环绕第一外围区105。应注意的是,图3中的各区绘示为同心圆,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其亦可呈一椭圆形。中心区104的范围可为自中心点101朝多焦点眼用镜片100边缘的方向延伸0.15~0.45mm,例如,中心区104可大致呈一半径约0.25~0.3mm的圆形。
27.现配合参阅图4,较佳地,光学区102不同位置的屈光度随着该位置中心点101间的距离呈连续性变化,其中,中心区104具有屈光度d1,第一外围区105具有屈光度d2,第二外围区106则具有屈光度d3。光学区102的屈光度的曲线变化具有以下关系:d2>d1>d3。在一特定实例中,屈光度变化的曲线包括波峰c1、c3及波谷t2,波峰c1位第一外围区105,而波峰c3位于第二外围区106,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屈光度变化的曲线亦可不包括任何波峰或波谷(例如,呈一圆滑的阶梯形状),只要符合d2>d1>d3的关系即可。第一外围区105的范围可为自中心区104的边缘向外延伸约0.3~2.1mm,或自中心区104的边缘向外延伸至与中心点101相距1.50
±
0.75mm的位置。第二外围区106的范围可为自第一外围区105的边缘向外延伸约0.15~3.75mm(延伸至光学区102的边缘),或自第一外围区105的边缘向外延伸至与中心点101相距3.00
±
1.50mm的位置(延伸至光学区102的边缘)。
28.现配合参阅图5,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光学区102不同位置的屈光度随着该位置与镜片中心点间的距离呈连续性变化,且包括波峰c1、c2、c3及波谷t1、t2,在此种情况中,第一外围区105可进一步分为b区及c区,b区环绕中心区104(即,a区),c区则环绕b区。其中,波峰c1位于b区,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2;波峰c2位于c区,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3;而该波峰c3位于该第二外围区106(即,d区),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4。较佳地,光学区102的屈光度的曲线变化符合以下关系其中之一:(1)d2>d1≥d3>d4,(2)d2>d3>d1>d4,或(3)d3>d2>d1>d4。b区的范围可为自中心区104的边缘向外延伸约0.15~1.2mm,或自中心区104的边缘向外延伸至与中心点101相距0.90
±
0.45的位置。c区的范围可为自b区的边缘向外延伸约0.15~1.8mm(延伸至第一外围区105的边缘),或自b区的边缘向外延伸至与中心点101相距1.50
±
0.75的位置(延伸至第一外围区105的边缘)。
29.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5,本发明的多焦点眼用镜片100的光学区102亦可设计为包括以下四区或由以下四区所组成:a区,涵盖中心点101的一周边区域并具有一屈光度d1;b区,环绕该a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2;c区,环绕该b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3;及d区,环绕该c区并具有一屈光度d4;其中d1、d2、d3及d4具有以下关系其中之一:d2>d1≥d3>d4、d2>d3>d1>d4或d3>d2>d1>d4。在图5中所显示的屈光度变化曲线具体是符合d2>d3>d1>d4。a~d区可呈类似图3中所绘示的同心圆配置,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其亦可呈一椭圆形。a区的范围可为自中心点101朝多焦点眼用镜片100边缘的方向延伸0.15~0.45mm,例如,a区可大致呈一半径约0.25~0.3mm的圆形。b区的范围可为自a区的边缘向外延伸约0.15~1.2mm,或自a区的边
缘向外延伸至与中心点101相距0.90
±
0.45的位置。c区的范围可为自b区的边缘向外延伸约0.15~1.8mm,或自b区的边缘向外延伸至与中心点101相距1.50
±
0.75的位置。d区的范围则可为自c区的边缘向外延伸约0.15~3.75mm(延伸至光学区102的边缘),或自c区的边缘向外延伸至与中心点101相距3.00
±
1.50mm的位置(延伸至光学区102的边缘)。
30.在部分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屈光度变化曲线包括波峰c1、c2、c3及波谷t1、t2,其中波峰c1位于b区,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2,波峰c2位于c区,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3,而波峰c3则位于d区,对应于一目标屈光度d4。
31.接着请参阅图6,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绘示的制备方法流程图。本发明的多焦点眼用镜片可以通过所属技术领域中所习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准备一眼用镜片成形模具,其中所述眼用镜片成形模具上具有多个屈光度设计(步骤s1),将镜片成形材料注入所述镜片成形模具中(步骤s2),聚合所述镜片成形材料,以制成一多焦点眼用镜片(步骤s3)。
32.实例1:多焦点眼用镜片(1)(d2>d1≥d3>d4)
33.在本实例中,实际的情况为d2>d1>d3>d4。请参阅图8,将多焦点眼用镜片(1)的光学区设计为包括ai区(中心区)、bi区、ci区及di区。其中,ai区的范围为镜片中心点至距离镜片中心点0.25mm,bi区的范围自ai区的边缘延伸至距离镜片中心点0.90mm的位置,ci区的范围自bi区的边缘延伸至距离镜片中心点1.40mm的位置,di区的范围自ci区的边缘延伸至距离镜片中心点3.00mm的位置(即,第二外围区106的边缘)。设定di区的目标屈光度d4为-2.50,ai区的目标屈光度d1为-2.00,bi区的目标屈光度d2为-1.75,ci区的目标屈光度d3为-2.25,多焦点眼用镜片(1)的光学区的屈光度变化曲线如图8所示。
34.实例2:多焦点眼用镜片(2)(d2>d3>d1>d4)
35.请参阅图9,将多焦点眼用镜片(2)的光学区设计为包括a
ii
区(中心区)、b
ii
区、c
ii
区及d
ii
区。其中,a
ii
区的范围为镜片中心点至距离镜片中心点0.25mm,b
ii
区的范围自a
ii
区的边缘延伸至距离镜片中心点0.90mm的位置,c
ii
区的范围自b
ii
区的边缘延伸至距离镜片中心点1.40mm的位置,d
ii
区的范围自c
ii
区的边缘延伸至距离镜片中心点3.00mm的位置(即,第二外围区106的边缘)。设定d
ii
区的目标屈光度d4为-4.00,a
ii
区的目标屈光度d1为-3.80,b
ii
区的目标屈光度d2为-3.30,c
ii
区的目标屈光度d3为-3.50,多焦点眼用镜片(2)的光学区的屈光度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
36.实例3:多焦点眼用镜片(3)(d3>d2>d1>d4)
37.请参阅图10,将多焦点眼用镜片(3)的光学区设计为包括a
iii
区(中心区)、b
iii
区、c
iii
区及d
iii
区。其中,a
iii
区的范围为镜片中心点至距离镜片中心点0.25mm,b
iii
区的范围自a
iii
区的边缘延伸至距离镜片中心点0.90mm的位置,c
iii
区的范围自b
iii
区的边缘延伸至距离镜片中心点1.40mm的位置,d
iii
区的范围自c
iii
区的边缘延伸至距离镜片中心点3.00mm的位置(即,第二外围区106的边缘)。设定d
iii
区的目标屈光度d4为-4.00,a
iii
区的目标屈光度d1为-3.80,b
iii
区的目标屈光度d2为-3.50,c
iii
区的目标屈光度d3为-3.30,多焦点眼用镜片(3)的光学区的屈光度变化曲线如图10所示。
38.实例4:配戴试验
39.测视镜片包含如图6传统多焦点镜片(对照组)、如上述的本发明的多焦点眼用镜片(1)~(3),其中测试的镜片屈光度的数值配置如下:
40.对照组镜片屈光度数值配置:a0区》b0区》c0区;
41.多焦点眼用镜片(1)的屈光度数值配置:bi区》ai区≥ci区》di区;
42.多焦点眼用镜片(2)的屈光度数值配置:b
ii
区》c
ii
区》a
ii
区》d
ii
区;及
43.多焦点眼用镜片(3)的屈光度数值配置:c
iii
区》b
iii
区》a
iii
区》d
iii
区。
44.测量并观察20位配戴者,在配戴对照组与各组实施例所制成的不同的测试镜片后,测量配戴者在看近距物时的近距视力值(vanear)与看远距物的远距视力值(vafar)。其中视力值从视力良好至视力不良,分别以1.5、1.2、1.0、09、0.8、0.7、0.6、0.5、0.4、0.3、0.2、0.1标记。配戴结果如下表1所示。
45.表1:镜片配戴记录表
46.[0047][0048]
根据配戴试验结果,在看近距物的近距视力值(vanear)试验,对照组与本发明多焦点眼用镜片(1)~(3)的平均视力值都可以达到1.0以上,即在看近距物时可以清楚看清物品,且两者的差距很小。
[0049]
但是在看远距物的远距视力(vafar)试验中,则可以明显的发现对照组的平均视力值在0.9左右,即在看远距物时,会有模糊的现象;而本发明多焦点眼用镜片(1)~(3)的
平均视力值达到1.0以上,代表使用实施例3的镜片在看远距物时,仍然能够满足需求。
[0050]
从上述结果可知,本发明所提出的多焦点眼用镜片,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镜片在交替看远、看近时,衍生出看远不清晰而导致配戴不舒适的问题。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