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4580发布日期:2021-12-12 22:1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器具有操作电压低、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同时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加在液晶分子上电场强度的变化,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透光的强弱,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3.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图1中x向表示一与光学膜片3

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z向表示垂直于光学膜片3

所在平面的方向,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

、导光板2

及光学膜片3

,导光板2

固定在背板1

上,光学膜片3

设置在导光板2

上,背光模组工作时会发热,光学膜片3

受热会沿x向发生膨胀,若光学膜片3

在安装时沿x向的两端均完全约束在导光板2

上,在光学膜片3

膨胀时无法移动,则光学膜片3

的中部会产生波浪状的褶皱,影响显示效果。
4.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光学膜片3

产生上述波浪状的褶皱,光学膜片3

的安装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如图1所示,光学膜片3

沿x向的两端均采用半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即光学膜片3

的两端均通过中板4

或其他结构在z向进行限位,而x向不进行约束,当光学膜片3

受热膨胀时,两端分别沿x向移动,从而避免出现褶皱。但是这种方式中,光学膜片3

与导光板2

的相对位置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位置窜动而产生异音。二、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光学膜片3

沿x向的第一端通过胶带固定在导光板2

上(即第一端完全约束),第二端仅通过中板4

在z向进行限位(即部分约束),一方面,背光模组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可靠性测试时,光学膜片3

发生收缩,由于光学膜片3

仅第二端能移动,因此第二端很容易从中板4

边缘脱出,即光学膜片3

的安装可靠性差;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光学膜片3

的第二端能顺利的移动,中板4

与光学膜片3

的第二端之间会预留一定的间隙,当背光模组晃动剧烈时,光学膜片3

也会发生位置的窜动,故会产生异音。
5.因此,亟需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各部件之间的安装可靠、不会产生异音,光学膜片不易褶皱。
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背光模组,各部件安装可靠、不易产生异音,且显示效果好。
8.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10.固定组件,包括背板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11.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上;
12.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光学膜片沿x向的一端和所述固定组件连接;
13.活动件,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光学膜片沿所述x向的另一端与所述自由端抵接,所述活动件能随温度变化产生沿所述x向的变形,以使所述自由端能远离或靠近所述弹性件。
14.可选地,所述活动件由记忆金属制成,所述记忆金属为镍钛合金或铜基形状记忆合金或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15.可选地,所述活动件包括:
16.变形部,沿所述x向具有褶皱结构,所述变形部的一端与所述导光板连接;
17.抵接板,垂直于所述x向并与所述变形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光学膜片垂直于所述x向的端面与所述抵接板抵接。
18.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导光板连接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轴向平行于所述x向,所述光学膜片用于与所述活动件抵接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筒并能沿所述限位筒滑动。
19.可选地,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活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部,所述限位筒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缺口部,所述第一缺口部处和所述限位筒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另一个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一插孔内;
20.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中板,所述中板与所述背板连接,并将所述限位筒压紧于所述导光板上。
21.可选地,所述限位筒包括:
22.下筒体,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下筒体连接;
23.上盖,与所述下筒体扣合并形成筒状结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筒体可拆卸连接。
24.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导向件设置有沿所述x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并与所述导向件连接,所述光学膜片的端部伸入所述导向槽并能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25.可选地,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端板,所述导光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弹性件的端面与所述端板间形成间隙,所述导向件包括本体部和插接部,所述导向槽开设于所述本体部上,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本体部连接并限位于所述间隙;
26.所述端板和所述插接部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凸起插接于所述第二插孔。
27.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连接件一侧与所述光学膜片靠近所述弹性件的端面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28.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
2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30.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在不工作的常温状态下时,弹性件和活动件配合能够将光学膜片夹紧,即对光学膜片整体进行了完全约束,使光学膜片不会发生位置窜动,避免产生异音的问题;而当背光模组工作时,光学膜片受热发生膨胀,此时活动件的自由端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生x向的移动,从而使光学膜片沿x向的膨胀能够得到释放,避免光学膜片产生褶皱,同时在弹性件施加的弹性力下,光学膜片仍能够保持被夹紧在弹性件和活动件之间
的状态,避免光学膜片发生随意窜动,进而避免产生异音。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既能保证工作时光学膜片不会因受热发生褶皱,且能始终保持光学膜片处于被稳定地约束的状态,避免因光学膜片窜动产生的异音情况。
31.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背光模组,显示效果好,各部件安装可靠、不易产生异音。
附图说明
32.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在常温状态时的剖视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模组在高温状态时的剖视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限位筒和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限位筒的下筒体与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向件、弹性件及连接件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
[0040]1′‑
背板;2
′‑
导光板;3
′‑
光学膜片;4
′‑
中板;
[0041]1‑
固定组件;11

背板;111

底板;112

端板;113

第二凸起;12

导光板;121

第一缺口部;122

第一凸起;13

限位筒;131

下筒体;132

上盖;133

第一插孔;134

卡扣;135

卡孔;14

中板;15

导向件;151

本体部;152

插接部;153

导向槽;154

第二插孔;
[0042]2‑
光学膜片;
[0043]3‑
弹性件;
[0044]4‑
活动件;41

变形部;42

抵接板;
[0045]5‑
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8]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9]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5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连接。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常温状态时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高温状态时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高温状态”是指背光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因发热导致的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状态,图3中x向表示光学膜片2所在平面内的某一方向,z向表示垂直于光学膜片2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3和图4所示,背光模组包括固定组件1、光学膜片2、弹性件3及活动件4,其中固定组件1包括背板11和导光板12,背板11包括底板111和端板112,端板112连接在底板111的两端且与底板111垂直设置,导光板12通过双面胶或其他结构固定在底板111上,光学膜片2设置在导光板12背离底板111的一侧并与导光板12贴合设置,优选地,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光学膜片2沿x向的一端和固定组件1连接,活动件4一端与固定组件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光学膜片2沿x向的另一端与自由端抵接,活动件4能随温度变化产生沿x向的变形,即活动件4的自由端能够产生沿x向的位移,以使自由端能远离或靠近弹性件3,进而允许与自由端抵接的光学膜片2沿x向膨胀。
[0051]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光学膜片2的一端与弹性件3连接,另一端与活动件4抵接,在不工作的常温状态下时,弹性件3和活动件4配合能够将光学膜片2夹紧,即对光学膜片2整体进行了完全约束,使光学膜片2不会发生位置窜动,避免产生异音的问题;而当背光模组工作时,光学膜片2受热发生膨胀,此时活动件4的自由端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生x向的移动,从而使光学膜片2沿x向的膨胀能够得到释放,避免光学膜片2产生褶皱,同时在弹性件3施加的弹性力下,光学膜片2仍能够保持被夹紧在弹性件3和活动件4之间的状态,避免光学膜片2发生随意窜动,进而避免产生异音。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既能保证工作时光学膜片2不会因受热发生褶皱,且能始终保持光学膜片2处于被稳定地约束的状态,避免因光学膜片2窜动产生的异音情况。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通过设置上述的背光模组,显示效果好,各部件安装可靠、不易产生异音。
[0052]
优选地,在常温状态时,弹性件3处于压缩状态,故弹性件3对光学膜片2施加压力,以将光学膜片2沿x向压紧在活动件4的自由端上;而在光学膜片2受热且沿x向的两端均发生膨胀时,弹性件3仍保持压缩状态,保证光学膜片2被夹紧的状态。可选地,弹性件3为弹簧,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3也可以是橡胶柱等其他具有弹性的元件,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还包括连接件5,连接件5一侧与光学膜片2靠近弹性件3的端面连接,另一侧与弹性件3连接,通过设置连接件5能够更方便地实现弹性件3与光学膜片2的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的一侧与光学膜片2的端面粘结连接,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53]
优选地,活动件4由记忆金属制成,在常温时,活动件4保持一个稳定的形状,从而与弹性件3配合以对光学膜片2进行约束,而在温度升高时,活动件4变形成为另一个形状,活动件4的自由端产生沿x向的位移,从而为光学膜片2的膨胀提供空间。具体地,记忆金属可以是镍钛合金或铜基形状记忆合金或铁基形状记忆合金,当然在不违背本技术发明构思
的基础上,活动件4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合金体系的记忆金属。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活动件4包括变形部41和抵接板42,在常温下,变形部41的一端与导光板12连接且沿x向具有褶皱结构,抵接板42垂直于x向并与变形部41的另一端连接,即抵接板42即为活动件4的自由端,光学膜片2垂直于x向的端面与抵接板42抵接,而在背光模组工作升温后,变形部41温度升高并由褶皱结构变成平直的状态,使抵接板42产生沿x向远离导光板12的位移。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动件4受热变形时,必然也会产生其他方向的变形,在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产生沿x向远离导光板12的变形来允许光学膜片2膨胀即可。
[0054]
优选地,图5为本实施例中限位筒13和活动件4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下筒体131和活动件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y向平行于光学膜片2所在的平面,且z向分别垂直于x向和y向,如图3

图6所示,固定组件1还包括与导光板12连接的限位筒13,限位筒13的轴向平行于x向,光学膜片2用于与活动件4抵接的一端伸入限位筒13并能沿限位筒13滑动。弹性件3和活动件4配合能夹紧光学膜片2,而限位筒13则进一步对光学膜片2沿z向进行了限位,避免因弹性件3和活动件4的夹持力度不够而使光学膜片2沿z向发生窜动,提高了光学膜片2安装的可靠性。
[0055]
如图4和图6所示,导光板12靠近活动件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部121,限位筒13部分容纳于第一缺口部121,第一缺口部121处和限位筒13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22,另一个设置有第一插孔133,第一凸起122插接于第一插孔133内,固定组件1还包括中板14,中板14与背板11连接,并将限位筒13压紧于导光板12上。第一凸起122和第一插孔133的配合使得限位筒13与光学膜片2在垂直于z向的平面内实现了相对定位,而中板14则沿z向将限位筒13压紧在导光板12上,从而实现了限位筒13位置的完全固定,结构简单、定位准确。此外,限位筒13部分容纳于第一缺口部121的设置,使限位筒13对光学膜片2的端部起到避让作用,保证光学膜片2的端部不会因伸入限位筒13而发生翘起的问题。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缺口部121处设置有第一凸起122,限位筒13上开设有第一插孔133,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缺口部121处设置第一插孔133,限位筒13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2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活动件4穿设在限位筒13内,且变形部41与限位筒13的内壁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在常温状态时,变形部41呈褶皱状态,抵接板42位于限位筒13内,如图4所示,在背光模组工作的高温状态时,变形部41变形为平直状态,此时抵接板42则从限位筒13远离光学膜片2的一端伸出到限位筒13的外部。
[0056]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限位筒13包括下筒体131和上盖132,第一插孔133设置在下筒体131上并与导光板12上的第一凸起122配合,活动件4的变形部41与下筒体131连接,上盖132与下筒体131扣合并形成筒状结构,上盖132与下筒体131可拆卸连接。故在将活动件4安装在下筒体131内壁上时,可以先打开上盖132,在活动件4安装完成后,再将上盖132与下筒体131固定,操作更方便。本实施例中,下筒体131和上盖132均呈“凵”字型结构,下筒体131的侧壁和上盖132的侧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扣结构,从而实现下筒体131和上盖132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下筒体131沿y向的一端设置卡扣134,另一端设置卡孔135,则对应的上盖132沿y向的一端设置卡孔135,另一端设置卡扣134,卡扣134与对应的卡孔135配合。其他实施例中,下筒体131和上盖132之间还可以是通过螺钉或其他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变形部41可以通过胶水粘结、焊接等方式与下筒体131进行固定,可以根据限位筒13的材质等因素灵活选择。
[0057]
优选地,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向件15、弹性件3及连接件5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7所示,固定组件1还包括导向件15,导向件15与背板11连接,导向件15设置有沿x向延伸的导向槽153,弹性件3设置在导向槽153内并与导向件15连接,光学膜片2的端部伸入导向槽153并能沿导向槽153滑动。导向槽153的设置一方面对光学膜片2沿z向进行了限位,避免因弹性件3和活动件4的夹持力度不够而使光学膜片2沿z向发生窜动,提高了光学膜片2安装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导向槽153对弹性件3的变形方向起到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中,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弹性件3,多个弹性件3沿y向间隔设置,从而使光学膜片2沿y向不同部位处受力均衡,进而保证对光学膜片2支撑的稳定性。
[0058]
优选地,如图3和图7所示,导光板12靠近弹性件3的端面与背板11的端板112间形成间隙,导向件15包括本体部151和插接部152,导向槽153开设于本体部151上,插接部152与本体部151连接并限位于间隙,端板112和插接部152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13,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插孔154,第二凸起113插接于第二插孔154。插接部152插接于间隙对导向件15起到了沿x向的初步限位的作用,而第二凸起113和第二插孔154的配合使导向件15的位置完全实现了锁定,结构简单、定位准确。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113设置在端板112上,第二插孔154设置在插接部152上,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凸起113设置在插接部152上,第二插孔154开设在端板112上,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中板14压接于导向件15背离背板11的一侧,从而能够对导向件15进行进一步的限位,保证导向件15位置的可靠性。优选地,如图3所示,背光板靠近弹性件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部,导向件15部分容纳于第二缺口部,从而使导向槽153的下表面与导光板12的上表面平齐,进而使光学膜片2靠近弹性件3的一端伸入导向槽153内后不会发生翘起的问题。
[0059]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