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16812发布日期:2022-10-04 22:0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色剂用蜡,其适合添加于应用于在多功能打印机、打印机、商业印刷机等的电子照相法或静电记录法等中形成的静电显影的调色剂(toner)。


背景技术:

2.在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传真机、及具有这些功能的复印机等电子照相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除了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热塑性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粘结剂树脂、聚酯粘结剂树脂等)以外,还包含着色剂(炭黑、磁性粉、颜料等)、电荷调节剂、蜡,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流动性附加剂、清洁助剂、转印助剂。调色剂在定影工序中受到由定影辊产生的热而软化,且受到由定影辊产生的压力,由此定影于印刷介质表面并形成图像。调色剂中所含的蜡在定影时渗出至调色剂表面,显现出防止调色剂残留于定影辊的现象、即防止成膜(filming)的脱模性,同时调色剂中所含的蜡渗出至定影在印刷介质上的调色剂表面并结晶化,由此发挥有助于印刷物的光泽性的作用。
3.近年来,对多功能打印机或商业印刷机等复印装置所要求的性能不断高度化且高功能化,除了改良装置以外,也要求这些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的性能高。例如,制作像照片或海报这样的满底印刷物时,要求赋予与通过卤化银照相或凹版印刷而得到的画质相同或比其更好的无不均的高光泽性,且从在这些商业印刷领域中提高生产效率、节能的角度出发,谋求一种能够适用于超高速印刷的调色剂。如此,对调色剂有诸多需求,谋求一种同时满足上述技术问题的调色剂。
4.为了实现超高速印刷,调色剂必须在定影工序中快速地显现粘合力,且出于抑制印刷物彼此粘合(粘连)的目的,在定影后必须快速地丧失粘合力。为了实现该性能,用于调色剂的蜡的热响应性也必须优异,谋求一种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显著狭窄的蜡,以在升温时显示迅速熔融的性能、且在降温时快速地固化。此外,为了实现高光泽性、无不均的均匀光泽性,必须降低渗出至定影在印刷介质上的调色剂表面的蜡的凹凸。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组合使用各个单酯分子内的两种烃链互不相同的两种单酯蜡的方法。然而,由于单酯蜡的凝固温度相对于熔融温度而言显著较低,因此在进行超高速印刷时,容易引起渗出至定影在印刷介质上的调色剂表面的单酯蜡未快速固化、印刷物彼此粘着的粘连。此外,也无法获得与通过卤化银照相或凹版印刷而得到的画质相等或比其更好的无不均的高光泽性。对此,专利文献2中,作为在加热定影型的复印机或打印机中使用的低温定影性、耐热污损性及流动性优异的调色剂用脱模剂,记载了由酮化合物形成的调色剂用脱模剂。然而,专利文献2的酮化合物无法赋予与通过卤化银照相或凹版印刷而得到的画质相等或比其更好的无不均的高光泽性。此外,与用作调色剂用蜡的石蜡、酯蜡等相比,酮化合物的分子对称性高,因此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变窄,但对超高速印刷而言尚且不足。
5.为了抑制商业印刷机的超高速印刷时的印刷物彼此的粘合(粘连)且同时赋予如照片或海报这样的满底印刷的无不均的高光泽性,在高速印刷的过程中进行定影时,蜡必须在规定的温度下快速熔融,并显现出作为蜡的功能,同时在印刷后必须快速固化从而防止印刷物彼此的粘着,谋求一种前所未有的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狭窄的蜡,且谋求一种定影时渗出至印刷物表面的蜡的平滑性高、在表面显现光泽并赋予高光泽性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2086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3250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色剂用蜡组合物,在高速升降温时,其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的温度之差变窄,适合于高速印刷,能够对调色剂赋予抗粘连性,且能够对印刷在印刷介质上的图像赋予具有高光泽感的光泽性。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8.本技术的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发现,与脂肪族酮化合物(a)相比,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下述式(1)所表示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掺合有0.001~5质量份的碳原子数为12~24的直链烷烃化合物(b)的蜡基底的混合物,即使在升降温速度为高速的情况下也快速地熔融及凝固,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变得极窄,且将该蜡基底混合物加热熔融并使其再次固化后渗出至表面的蜡平滑、能够赋予高光泽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式(1):r
1-co-r2式(1)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直链饱和烃链,r1及r2的合计碳原子数为30~48。
9.即,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与碳原子数为14~24的直链烷烃化合物(b),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直链烷烃化合物(b)的含量为0.001~5质量份。式(1):r
1-co-r2式(1)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直链饱和烃链,r1及r2的合计碳原子数为30~48。发明效果
10.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即使在升降温速度为高速的情况下也快速地熔融及凝固,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的温度之差变得极窄,因此适合于超高速印刷,能够对调色剂赋予抗粘连性,且能够对印刷在纸等印刷介质上的图像赋予具有高光泽感的光泽性。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含有下文中说明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与碳原子数为14~24的直链烷烃化合物(b),所述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以0.001~5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直链烷烃化合物(b)。
另外,在本发明中,脂肪族酮化合物是指,包含作为目标产物的脂肪族酮及在制备时同时产生的源自原料的脂肪酸、脂肪酸金属盐等化合物的化合物。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符号“~”限定的数值范围包括“~”的两端(上限及下限)的数值。例如,“2~5”表示“2以上且5以下”。
12.与脂肪族酮化合物(a)相比,含有脂肪族酮化合物(a)与直链烷烃化合物(b)且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以0.001~5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直链烷烃化合物(b)的蜡基底的混合物,即使在升降温速度为高速的情况下也快速地熔融及凝固,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变得极窄,且将该蜡基底混合物加热熔融并使其再次固化后渗出至表面的蜡平滑、能够赋予高光泽性。因此,通过将该蜡基底混合物用作调色剂用蜡组合物,其在超高速印刷的定影工序中在调色剂中快速凝固,因此能够抑制印刷物彼此的粘着(粘连性),同时渗出至印刷在纸等印刷介质上的图像的表面并固化的蜡平滑,故而能够对图像赋予高光泽性、高光泽均匀性。尤其是通过将该蜡基底混合物用作调色剂用蜡组合物,能够适用于超高速印刷,能够在像照片或海报这样的满底印刷物的制作等过程中,制作被赋予了与通过卤化银照相或凹版印刷而得到的画质相等或比其更好的无不均的高光泽性的高画质图像。
13.[脂肪族酮化合物(a)]作为蜡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为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式(1):r
1-co-r2式(1)中,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直链饱和烃链,r1及r2的合计碳原子数为30~48。
[0014]
在上述式(1)中,从保存性、脱模性及与调色剂粘结剂树脂的相容性的角度出发,优选直链饱和烃链r1及r2的碳原子数分别独立地为15以上23以下。r1及r2各自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6以上2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7以上20以下。若直链饱和脂肪族烃基的碳原子数小于15,则可能存在下述情况:耐热性变差而污染定影机;或者因在保存调色剂时渗出,从而成为引起调色剂彼此粘连的原因。另一方面,若直链饱和脂肪族烃基的碳原子数大于23,则熔点会变得过高,因此在将调色剂定影于印字介质时容易产生定影不良(冷胶印)。此外,与调色剂粘结剂树脂的相容性变差,在保存调色剂时容易发生渗出(bleedout)从而引起粘连。
[0015]
作为式(1)所表示的脂肪族酮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双十五烷基酮、双十六烷基酮、双十七烷基酮、双十八烷基酮、双十九烷基酮、双二十烷基酮、双二十一烷基酮、双二十二烷基酮、双二十三烷基酮、双二十四烷基酮。
[0016]
上述脂肪族酮化合物能够通过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上述具有直链饱和脂肪族烃基的羧酸在高温(优选300~350℃的温度)、高压(优选0.1~5mpa)下进行反应,并进行脱碳酸而得到。此处,作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可列举出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锌等,此外,作为羧酸,可列举出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等。或者,也可以使用羧酸镁盐、羧酸钙盐、羧酸锌盐等羧酸金属盐来代替上述具有直链饱和脂肪族烃基的羧酸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代表例为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二十二烷酸镁、二十二烷酸钙、二十二烷酸锌等。
[0017]
从调色剂保存性的角度出发,优选构成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式(1)所表
示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的酸值的上限值为1.0mgkoh/g,进一步优选为0.7mgkoh/g,进一步优选为0.5mgkoh/g。此外,从上述角度出发,酸值越小越好,但从生产率、与调色剂粘结剂的相容性的角度出发,酸值的下限值优选为0.01mgkoh/g,更优选为0.03mgkoh/g。另外,在本发明中,脂肪族酮化合物的酸值是指,上述脂肪族酮化合物的合成中未反应的具有直链饱和脂肪族烃基的羧酸的量,可列举出用于上述反应的羧酸、羧酸金属盐中所含有的羧酸。
[0018]
脂肪族酮化合物的透明熔点优选为70~100℃,进一步优选为80~95℃。此外,本发明中的脂肪族酮化合物的凝固温度优选为45~75℃,进一步优选为55~70℃。熔融温度优选为80~110℃,进一步优选为90~100℃。此外,对于脂肪族酮化合物的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的温度差,差越小越优选,但优选为4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脂肪族酮化合物的透明熔点能够依据jocs(日本油化学会)2.2.4.1-2003而进行测定,熔融温度及凝固温度能够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而进行测定。
[0019]
[直链烷烃化合物(b)]直链烷烃化合物(b)为碳原子数为14~24的直链烷烃,具体而言,为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十九烷、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二十四烷。从调色剂保存性、印刷物的光泽性的角度出发,直链烷烃化合物(b)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5~23,进一步优选为15~21。
[0020]
若直链烷烃化合物(b)的碳原子数小于14,则耐热性变差而挥发,进而污染定影机,或者因在保存调色剂时渗出,从而成为引起调色剂彼此粘连的原因。另一方面,若直链烷烃化合物(b)的碳原子数大于24,则在定影至印字介质时,从调色剂的渗出变差,无法得到高光泽性。
[0021]
直链烷烃化合物(b)的上升熔点优选为15~50℃,进一步优选为20~45℃。上升熔点能够依据jocs(日本油化学会)2.2.4.2-2003而进行测定。
[0022]
[调色剂用蜡组合物]关于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中的上述脂肪族酮化合物(a)与上述直链烷烃化合物(b),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直链烷烃化合物(b)的含量为0.001~5质量份,优选为0.005~4质量份,更优选为0.01~3质量份。在直链烷烃化合物(b)的含量小于0.001质量份的情况下,在用作调色剂用蜡组合物时,印刷物有时无法获得高光泽性。此外,在直链烷烃化合物(b)大于5质量份的情况下,虽然可获得高光泽性,但在保存调色剂时容易从调色剂中渗出而引起粘连。此外,蜡组合物的凝固温度显著下降,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的温度差变宽,有时无法适用于超高速印刷。
[0023]
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能够利用公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可以在分别制备脂肪族酮化合物与直链烷烃化合物后,以成为规定的质量比的方式进行掺合,也可以以成为规定的质量比的方式调节原料羧酸、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与直链烷烃化合物的量、或者羧酸金属盐与直链烷烃化合物的量而一并制备。对于在分别制备脂肪族酮化合物与直链烷烃化合物后进行掺合从而制备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方法,从防止质量波动的角度出发,优选在加热至脂肪族酮化合物的熔点以上的温度的基础上,在不会发生氧化劣化的环境下熔融并均匀混合,然后进行冷却、粉碎等。
[0024]
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可以与通常用作调色剂用材料的聚酯或苯乙烯丙烯酸等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外部添加剂、电荷调节剂等一起掺合,利用通常的制法来制备调
色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粘结剂树脂,调色剂中的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掺合量通常为0.1~40质量份。实施例
[0025]
以下,通过示出本发明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制备例及其评价方法,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是指质量基准的比例。
[0026]
[脂肪族酮化合物的制备及物性测定][脂肪族酮化合物a-1的制备]向1l的sus制可分离烧瓶中称取700.0g的硬脂酸镁[产品名称nissan electol mm-2,nof corporation制造的硬脂酸镁,硬脂酸含量;98%],在氮吹下升温至250℃。此时,将材料中所含有的水分蒸馏到体系外。然后,压入2mpa的氮气,将温度升温至340~350℃,继续反应8小时后,冷却至100℃,得到粗脂肪族酮化合物。在氮吹下,于100℃使用100目的金属滤网(metal strainer)对该脂肪族酮化合物进行过滤,由此将作为副产物而生成的氧化镁去除。此外,将过滤得到的蜡排出至不锈钢制托盘,于室温下使其固化,并用搅拌机进行粉碎。所得到的脂肪族酮化合物(双十七烷基酮;r1与r2的合计碳原子数=34)的酸值为0.28mgkoh/g、透明熔点为88.7℃。
[0027]
[脂肪族酮化合物a-2的制备]向1l的sus制可分离烧瓶中称取600.0g(1.8摩尔)的二十二烷酸[nof corporation制造的二十二烷酸,二十二烷酸含量;97%,酸值=164.9mgkoh/g]及35.6g(0.9摩尔)的氧化镁,在氮吹下升温至250℃。此时,将材料中所含有的水分蒸馏至体系外。然后,压入2mpa的氮气,将温度升温至340~350℃,继续反应8小时后,冷却至100℃,得到粗脂肪族酮化合物。在氮吹下,于100℃使用100目的金属滤网对该脂肪族酮化合物进行过滤,由此将过量的氧化镁去除。此外,将过滤得到的蜡排出至不锈钢制托盘,于室温下使其固化,并用搅拌机进行粉碎。所得到的脂肪族酮化合物(双二十一烷基酮;r1与r2的合计碳原子数=42)的酸值为0.33mgkoh/g、透明熔点为92.6℃。
[0028]
[脂肪族酮化合物a-3的制备]向1l的sus制可分离烧瓶中称取600.0g(2.2摩尔)的硬脂酸[nof corporation制造的beads stearicacid sakura(
ビーズステアリン

さくら
),硬脂酸/棕榈酸的混合物(质量比65/35),酸值=207.8mgkoh/g]及44.4g(1.01摩尔)的氧化镁,在氮吹下升温至250℃。此时,将材料中所含有的水分蒸馏至体系外。然后,压入2mpa的氮气,进一步将温度升温至340~350℃,继续反应8小时后,冷却至100℃,得到粗脂肪族酮化合物。在氮吹下,于100℃使用100目的金属滤网对该脂肪族酮化合物进行过滤,由此将过量的氧化镁去除。此外,将过滤得到的蜡排出至不锈钢制托盘,于室温下使其固化,并用搅拌机进行粉碎。所得到的脂肪族酮化合物(双十七烷基酮/双十五烷基酮/十五烷基十七烷基酮的混合物;r1与r2的合计碳原子数=30~34)的酸值为0.15mgkoh/g、透明熔点为78.4℃。此外,基于gc进行分析,其结果,脂肪族酮混合物的质量比为双十七烷基酮/双十五烷基酮/十五烷基十七烷基酮=42/13/45。
[0029]
[脂肪族酮化合物的物性测定方法](1)酸值:依据jocs(日本油化学会)2.4.2.2-2003而进行测定。
(2)透明熔点:依据jocs(日本油化学会)2.2.4.1-2003而进行测定。(3)熔融温度(tpm)、凝固温度(tec):作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使用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制造的“dsc7000x”。依据jis k 7121(国际规格为astm d3418-82)来进行。装置检测部的温度校正使用铟与锌的熔点,对于热量的校正,使用铟的熔解热。脂肪族酮化合物的熔融温度根据熔融峰温度(tpm)来读取,凝固温度根据外推结晶终止温度(tec)来读取。此外,外推结晶终止温度为将低温侧的基线延长至高温侧而得到的直线、与从结晶峰的低温侧的曲线上斜率最大的点引出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测定通过将约10mg的脂肪族酮化合物装入样品架,并使用空的样品架作为参考材料来进行,在升温至150℃后,以30℃/分钟从150℃降温至30℃,并由30℃升温至150℃。利用下述计算式(1),计算出熔融温度(tpm)减去凝固温度(tec)的温度差δt。计算式(1)熔融温度(tpm)-凝固温度(tec)=δt
[0030]
[直链烷烃化合物的制备及物性测定][直链烷烃化合物b-1]作为直链烷烃化合物b-1,使用十七烷[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的heptadecane(>99.5%(气相色谱纯度))]。[直链烷烃化合物b-2]作为直链烷烃化合物b-2,使用十八烷[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的octadecane(>99.5%(气相色谱纯度))]。[直链烷烃化合物b-3]作为直链烷烃化合物b-3,使用二十一烷[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造的heneicosane(>99.0%(气相色谱纯度))]。
[0031]
[直链烷烃化合物的上升熔点的测定方法]上升熔点:依据jocs(日本油化学会)2.2.4.2-2003而进行测定。
[0032]
将脂肪族酮化合物a-1~a-3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033]
[表1]表1
[0034]
将直链烷烃化合物b-1~b-3的上升熔点的测定结果示于表2。
[0035]
[表2]表2
[0036]
[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制备及评价]按照表3所示的组成制备调色剂用蜡组合物(c-1)~(c-12),并评价所得到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δt[熔融温度(tpm)-凝固温度(tec)]、光泽性、均匀光泽性及着色剂分散性。将评价结果也示于表3。
[0037]
[调色剂用蜡组合物(c-1)的制备]向装有温度计、氮气导入管、搅拌叶片及冷却管的四口烧瓶中取1000g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1)、0.03g(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脂肪族酮化合物(a-1)为0.003质量份)的直链烷烃化合物(b-1),在氮气下,于100℃进行加热熔融,加热搅拌30分钟使得内容物变得均匀。将10g该混合物注入as one corporation制造的带把锡纸杯(no.3),于室温下放冷并使蜡固化,得到蜡组合物(c-1)。
[0038]
[调色剂用蜡组合物(c-2)~(c-12)的制备]利用与上述调色剂用蜡组合物(c-1)相同的方法,按照表3所示的组成制备调色剂用蜡组合物(c-2)~(c-12)。
[0039]
[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评价方法](1)与空白的乖离利用与脂肪族酮化合物相同的方法,测定所得到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熔融温度(tpm)及凝固温度(tec)。此外,将脂肪族酮化合物(a)单独的δt[熔融温度(tpm)-凝固温度(tec)]作为空白,利用下述计算式(2)计算出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δt[熔融温度(tpm)-凝固温度(tec)]相对于空白δt的乖离(单位:℃)。上述乖离越大,表示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的温度差相较于空白越窄。计算式(2)与空白的温度差(℃)=(脂肪族酮化合物(a)的δt)-(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δt)具体而言,对于脂肪族酮化合物a-1基底的蜡组合物c-1~c-4(实施例1~4),将仅有脂肪族酮化合物a-1的样品c-8(比较例1)用作空白样品,对于脂肪族酮化合物a-2基底的蜡组合物c-5、c-6(实施例5、6),将仅有脂肪族酮化合物a-2的样品c-9(比较例2)用作空白样品,对于脂肪族酮化合物a-3基底的蜡组合物c-7(实施例7),将仅有脂肪族酮化合物a-3的样品c-10(比较例3)用作空白样品。评价标准如下所述。

:与空白的乖离(℃)为3.0以上〇:与空白的温度差(℃)大于0.0且小于3.0
×
:与空白的温度差(℃)为0.0以下
[0040]
(2)光泽性以熔点以上的温度使10.0g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熔融,将厚度为2mm的框夹在实施
了镜面处理的直径为20cm的金属制板上,向框内注入熔融液,用金属板从上下夹持并冷却,制作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蜡板。对于所得到的蜡板,使用horiba,ltd.制造的gloss checker ig-320,以入射角为60
°
的条件进行测定(评价10个位置的测定区域),将其平均值作为光泽性。评价标准如下所述。

:20.0以上〇:17.0以上且小于20.0
×
:小于17.0
[0041]
(3)均匀光泽性使用上述(2)的评价(光泽性)中对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板的10个位置的图像进行评价时的最大光泽度值与最低光泽度值,利用以下的计算式(3)计算。计算式(3)(最大光泽度值)-(最低光泽度值)=(均匀光泽性)评价标准如下所述。

:2.0以下〇:大于2.0且小于3.0
×
:3.0以上
[0042]
(4)使用了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着色剂的分散性取5g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及80g的调色剂用聚酯树脂、着色剂(颜料红;科莱恩公司制造的产品名称permanentrubine l6b05)、1g的水杨酸铝,利用亨舍尔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后,利用labo plastomill(toyo seiki seisaku-sho,ltd.)于130~140℃的温度进行加热混炼。将得到的混炼物置于载玻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倍率
×
200)进行观察。评价标准如下所述。

:颜料颗粒未凝聚,而是均匀分散。
×
:凝聚并观察到空隙。
[0043]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的评价结果(δt(℃)、光泽性、均匀光泽性、着色剂分散性)示于表3。
[0044]
[表3]表3
[0045]
如表3所示,对于实施例1~7的调色剂用蜡组合物(c-1)~(c-7)而言,任意的蜡组
合物与其各自对应的单独的脂肪族酮化合物(比较例1~3)相比,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之差均变窄。若将这些组合物用作调色剂用蜡组合物,则在超高速印刷中温度响应性也会变高,因此能够抑制印刷物彼此粘连,同时能够提高保存稳定性。进一步,由于这些蜡组合物含有一定量的特定的直链烷烃化合物,因此能够提高光泽性、均匀光泽性。此外,在制成与调色剂树脂的组合物时,也能够使颜料的显色提高,能够有助于高画质化。
[0046]
另一方面,比较例1~3由于不含直链烷烃化合物,因此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之差未变窄,且光泽性及均匀光泽性未得到提高。此外,比较例4、5中,由于直链烷烃的含量过多,因此虽然光泽性变高,但熔融温度与凝固温度之差变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