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00158发布日期:2024-03-13 20:48阅读:9来源:国知局
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揭示涉及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取像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2、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现有的光学镜头较不易在成像品质、敏感度、光圈大小、体积或视角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本揭示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以符合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揭示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取像系统镜片组包含五片透镜沿着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揭示提供的取像系统镜片组能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

2、本揭示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包含五片透镜。五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取像系统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取像系统镜片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3、-3.00<f/f3<0.40;

4、-3.00<f/f4<0.45;

5、0.15<t45/ct5<1.50;

6、-2.80<f/r6<-0.10;以及

7、20.00度<hfov<75.00度。

8、本揭示另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包含五片透镜。五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取像系统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123,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45,取像系统镜片组中所有相邻透镜于光轴上间隔距离的最大值为atmax,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7,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满足下列条件:

9、-0.35<f123/f45<3.50;

10、1.00≤atmax/t45<3.00;

11、-4.00<(r7+r8)/(r7-r8)<3.00;以及

12、0.15<f/r10<10.00。

13、本揭示再提供一种取像系统镜片组,包含五片透镜。五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其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取像系统镜片组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14、0.15<f/f1<1.80;

15、6.00<|f5/r9|+|f5/r10|<65.00;

16、-20.00<(r2+r3)/(r2-r3)<-0.30;以及

17、0.10<(t45-t34)/ct3<3.00。

18、本揭示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取像系统镜片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取像系统镜片组的成像面上。

19、本揭示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

20、当f/f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三透镜的屈折力,并可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配合,从而可在压缩体积时避免产生过多像差。

21、当f/f4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四透镜的屈折力,有助于修正像散的像差。

22、当t45/ct5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透镜间距与透镜厚度的比例,有助于在减少制造公差与减少温度效应之间取得平衡。

23、当f/r6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第三透镜像侧表面有足够曲率,以增加视角大小并减少取像系统镜片组的体积。

24、当hfov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视角大小,从而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并避免因视角过大所产生的畸变等像差。

25、当f123/f45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前三片透镜与后两片透镜相互配合以修正球差等像差。

26、当atmax/t45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镜间距的大小,有助于在取像系统镜片组的体积使用率以及组装合格率之间取得平衡。

27、当(r7+r8)/(r7-r8)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四透镜的面型与屈折力,有助于增加中心与邻近视场的聚光品质。

28、当f/r10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面型,有助于减少中心视场的球差与压缩体积。

29、当f/f1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一透镜的屈折力,使第一透镜有足够的汇聚光线能力,有助于缩小开孔与减少总长。

30、当|f5/r9|+|f5/r10|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五透镜的曲率半径与焦距的比例,从而可维持第五透镜有足够的曲率,同时避免因曲率过大而产生过多像差与增加成形难度。

31、当(r2+r3)/(r2-r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面型与屈折力,有助于减少第二透镜的有效径,并因此减少体积。

32、当(t45-t34)/ct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强化镜头中段结构强度,以提升整体系统稳定性,降低敏感度。

33、以上关于本揭示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揭示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揭示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