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1006发布日期:2023-05-14 14:2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背景技术:

1、电致变色器件通常为多层结构,例如为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调光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通过引入外部电源的电压或电流,可以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形成电场,以驱动调光变色层发生着色或褪色现象,从而使电致变色器件表现出透光率的变化。

2、现有的通过汇流条将电致变色器件与外部电源连接,连接结构较为单一,连接的稳定性不高,无法灵活适配器件的特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2、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边缘设有相互交错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设有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设有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二汇流条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条靠近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引出电极,所述第二汇流条靠近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引出电极。

3、在本技术中,通过在电致变色器件中设置引出电极,实现引出电极与汇流条之间的电连接,因此,外部电源可以通过引出电极连接至汇流条,从而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或电流传导至导电层,以在电致变色层两侧形成电场或电势差等,从而驱使电致变色器件在表观上表现出着色或褪色现象;并且,通过将引出电极设置在汇流条的内侧,例如汇流条靠近导电层的一侧,可以通过汇流条对引出电极形成限位,以提高引出电极与汇流条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引出电极在外力作用下脱落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升电致变色器件与外部电源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汇流条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和/或所述第二引出电极和所述第二汇流条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优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为导电粘接胶。由此,通过在引出电极和汇流条之间设置粘接层,例如导电粘接胶,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引出电极和汇流条之间的电连接,提升引出电极与汇流条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基底层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和/或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基底层之间设有第二粘接层。由此,通过第二粘接层的设置,可以使引出电极和基底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防止引出电极受外力拉扯而脱落等情况的发生,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和所述第一汇流条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汇流条之间。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厚度。更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引出电极位于凹槽中,可以减薄引出电极所在位置处电致变色器件整体的厚度,从而减小引出电极在压合等制造工艺中承受的压力作用,进一步通过使引出电极的厚度低于凹槽的高度,还能有效避免引出电极在压合等制造工艺中承受的压力作用,从而实现对引出电极的保护作用,防止引出电极被压坏或折断等情况的发生,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出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一基底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引出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汇流条和所述第二基底层之间。由此,使引出电极位于汇流条和基底层之间,即使得引出电极夹设在汇流条内侧,可以通过汇流条对引出电极形成限位,以提高引出电极与汇流条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引出电极在外力作用下脱落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升电致变色器件与外部电源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一汇流条之间设有第一导电条;和/或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与所述第二汇流条之间设有第二导电条。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一导电条的材质相同。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汇流条和所述第二导电条的材质相同。由此,通过导电条的设置,可以提升引出电极与汇流条之间的导电性能,并且,使导电条与汇流条材质相同,例如都为铜箔等,可以简化制备工艺、提升导电条和汇流条之间的电连接性能。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条与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条与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之间设有第一粘接层。优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为导电粘接胶。由此,通过在引出电极和导电条之间设置粘接层,例如导电粘接胶,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引出电极和导电条之间的电连接,提升引出电极与导电条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条靠近所述第一导电条的一侧设有第二粘接层;和/或所述第一导电条靠近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一侧设有第二粘接层。优选地,所述第二粘接层为导电粘接胶。由此,通过第二粘接层的设置,可以使导电条和汇流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并且,通过使粘接层为导电粘接胶,还能进一步提升导电条和汇流条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汇流条靠近所述第二导电条的一侧设有第二粘接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条靠近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一侧设有第二粘接层。优选地,所述第二粘接层为导电粘接胶。由此,通过第二粘接层的设置,可以使导电条和汇流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并且,通过使粘接层为导电粘接胶,还能进一步提升导电条和汇流条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汇流条与所述第一引出电极之间具有间隙,和/或所述第二汇流条与所述第二引出电极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所述第一汇流条在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周向形成梯形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汇流条在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周向形成梯形结构。由此,通过使汇流条与引出电极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使汇流条对引出电极形成限位,提高引出电极在基底层上的连接稳定性。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出电极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的80%;和/或所述第二引出电极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的80%。由此,通过使引出电极的宽度小于凹槽的宽度,可以使引出电极完全设置在凹槽内,并且进一步限定引出电极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凹槽宽度的80%,可以保证引出电极能完全容纳于凹槽的同时,减小引出电极对导电层和汇流条之间导电连接的干扰作用,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14、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引出电极设置在汇流条和电致变色器件之间,以实现引出电极与汇流条之间的电连接,使得外部电源能够通过引出电极与汇流条形成电连接,并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压或电流传导至导电层,以在电致变色层的两侧形成电场或电势差,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在表观上表现出着色或褪色现象。同时,通过汇流条对引出电极形成限位,以提高引出电极在电致变色器件上的稳定性,防止引出电极在外力作用下脱落等情况的发生,提升引出电极与电致变色器件之间连接质量,提升电致变色器件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稳定性。

15、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