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路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7073发布日期:2023-03-22 06: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承载座,设于所述框架并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而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及第二连接区域,且所述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而形成第三连接区域及第四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中间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三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中间区域,所述第三连接区域与所述第四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三中间区域,所述第四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一连接区域界定出位于两者之间的第四中间区域;光学元件,设在所述承载座;以及多个致动器,设于所述第一、所述第二、所述第三及所述第四中间区域中的至少二个且至多三个中间区域。2.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承载座,设于所述框架并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承载座包含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与相对的第三侧及第四侧,且所述第三侧及所述第四侧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之间;光学元件,设于所述承载座且以第一轴向及第二轴向摆动;以及至少一个致动器,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侧中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经由第一固定点连接所述框架,所述承载座经由其外周缘的一第一连接点及一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固定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连线不平行所述第一轴向且不平行所述第二轴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侧。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致动器设于叠合所述第一弹性件位置处。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性件包含于不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含反射片或透镜。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致动器的其中之一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距离小于所述多个致动器的另一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距离。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致动器的其中兩個位于所述承载座的对角线的同一边。9.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承载座,设于所述框架,并以第一可挠件及第二可挠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第一可挠件与所述第二可挠件位于所述承载座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可挠件经由第一固定点连接所述框架,所述第二可挠件经由第二固定点连接所述框架,所述承载座经由其外周缘的第
一连接点及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可挠件,且所述承载座经由其外周缘的第三连接点及第四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可挠件;以及光学元件,设于所述承载座且可以第一轴向及第二轴向的至少其中之一摆动,所述第一连接点及所述第二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轴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固定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于所述第一轴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可挠件由所述第一连接点至一基准点的总长度,其中所述基准点为所述第一固定点平行所述第二轴向延伸出的虚拟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点平行所述第一轴向延伸出的虚拟线的交点,且所述总长度为所述第一可挠件由所述第一连接点至所述基准点的所有区段的长度的总合。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含反射片或透镜。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包含框架,承载座,光学元件及多个致动器。承载座设于框架并以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与框架连接,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第一弹性件而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及第二连接区域,且承载座的外周缘连接第二弹性件而形成第三连接区域及第四连接区域。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连接区域分别界定出位于彼此间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三中间区域。多个致动器设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中间区域中的至少二个且至多三个中间区域。域中的至少二个且至多三个中间区域。域中的至少二个且至多三个中间区域。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8
技术公布日:2023/3/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