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1233发布日期:2024-02-20 20:3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文物拍摄辅助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1、紫外线具有比可见光更短的波长和更强的能量,多种有机和无机材料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中会显示不同的发光特征,这种特性可以用于调查和记录文物的整体情况。使用紫外诱导可见发光摄影(uvl)可以表征文物相关发光材料如粘接剂、封护剂、颜料等的空间分布,区分光学特性相似但化学成分不同的材料,揭示修改、历史修复信息、微生物等,是使用最广泛的文物光致发光调查方法。

2、观察和获取uvl图像,都要求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以获得更高的反差,观察到准确的荧光颜色,同时避免忽略弱荧光现象。因此,在相关技术中,文物uvl观察和拍摄时,一般通过关闭文物所在房间照明灯并拉上遮光窗帘,同时移除或遮挡室内强荧光物质减少环境杂散辐射,尽可能创造暗室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使用紫外照明设备、相机、滤片、三脚架等设备,设置适当的参数,完成文物uvl摄影。

3、然而,文物修复室通常难以完全消除环境辐射,无法达到理想的暗室条件,也从而影响uvl的观察。uvl摄影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通常无法手持拍摄,黑暗环境下在文物周边架设三脚架、照明设备、灯架等多种设备,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uvl拍摄过程还会影响文物修复室内同期进行的其他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该装置不仅可灵活地创造局部暗室条件,使得观察和拍摄文物紫外诱导可见发光图像时不易受到外部光源的影响,还具有低成本、便携、适用性强的优势。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包括:

3、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具有腔室、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装置本体适于放置在文物上且相对于所述文物可移动,所述文物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腔室连通,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对所述文物进行观察;

4、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拍摄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对所述文物进行拍摄;

5、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用于向所述腔室内发射紫外光并通过所述腔室对所述文物进行照射。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可以灵活地创造局部暗室条件,使得观察和拍摄文物紫外诱导可见发光图像时不易受到外部光源的影响,通过照明设备可实现对光照环境的控制,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还便于移动,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盒体和顶板,所述顶板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盒体的顶部,所述腔室形成在所述顶板和所述盒体之间,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盒体的底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盒体的底部,以对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封堵。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围绕所述顶板的周向依次布置且可拆卸地相连。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均为5m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还包括滤片,所述滤片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拍摄设备通过所述滤片对位于所述腔室内的所述文物进行拍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还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设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还包括遮扉,所述遮扉设在所述底板的底部。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设备所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为360nm~370nm。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盒体(14)和顶板(15),所述顶板(15)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盒体(14)的顶部,所述腔室(11)形成在所述顶板(15)和所述盒体(14)之间,所述第一开口(12)位于所述顶板(15),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盒体(14)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还包括底板(16),所述底板(16)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盒体(14)的底部,以对所述第二开口进行封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4)包括第一侧板(141)、第二侧板(142)、第三侧板(143)和第四侧板(144),所述第一侧板(141)、所述第二侧板(142)、所述第三侧板(143)和所述第四侧板(144)围绕所述顶板(15)的周向依次布置且可拆卸地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5),所述第一侧板(141)、所述第二侧板(142)、所述第三侧板(143)和所述第四侧板(144)通过所述连接件(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41)、所述第二侧板(142)、所述第三侧板(143)和所述第四侧板(144)在其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均为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片(3),所述滤片(3)设在所述第一开口(12)处,所述拍摄设备(2)通过所述滤片(3)对位于所述腔室(11)内的所述文物进行拍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设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外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扉(4),所述遮扉(4)设在所述底板(16)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所发出的光的峰值波长为360nm~370n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其包括装置本体、拍摄设备和照明设备,所述装置本体具有腔室、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装置本体适于放置在文物上,所述文物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腔室连通,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对所述文物进行观察,所述拍摄设备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拍摄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对所述文物进行拍摄,所述照明设备用于通过所述腔室对所述文物进行照射。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文物的摄影装置不仅可灵活地创造局部暗室条件,使得观察和拍摄文物紫外诱导可见发光图像时不易受到外部光源的影响,还具有低成本、便携、适用性强的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杨琴,丁莉,赵丹丹,邵慧琪,吕强,张然,王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