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范围聚焦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884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宽范围聚焦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可在宽距离范围内拍摄出清晰的物体照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极近程内拍摄出清晰物体照片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
通常,照相机,特别是小型照相机仅能清晰地拍摄出至少在1米远的物体照片。一些带有宏大模式的照相机能清晰地拍摄出近至60cm远的物体照片。然而这些照相机拍摄出的照片常常不令人满意,这是因为不能对处于中心物体前、后的周围物体适当聚焦的缘故。特别是对具有三维形状、深度的物体不能对整个物体满意地聚焦。此外,除了某种专业照相机外,不能对极近程例如距离范围为10-30cm的物体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难以克服这些缺陷的原因是照相机镜头必须越过较大距离以便对准这些近程以及无限远程。已考虑在照相机中装入能使镜头移过如正常照相机中较大距离的镜头驱动机构,但在技术和商业两方面还不能实现。此外,这些照相机的镜头还不能提供在极近程拍摄三维物体的足够的景深。对于使用小型照相机的人们来说不需作任何复杂的调节还是最基本的。
鉴于已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照相机,能够对甚至离照相机仅为10-30cm的物体拍摄出清晰的照片,而不会有损照相机覆盖无限远的能力。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照相机,能够在近程拍摄照片的同时确保一个迄今还没有的大景深。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照相机,带有宏大操作模式并适于普通消费者使用。
按照本发明,上述和其他目的可通过提供一种宽范围聚焦照相机而得以实现,这种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包括移动照相机的镜头以选定一个可清晰拍摄景物的距离范围的镜头移动装置,以改变照相机卷圈开口的卷圈开口改变装置,对照相物体照明的照明装置,以及挑选正常操作模式和特宏大操作模式的选择开关;所述的正常操作模式限定为所述镜头相对正常距离范围内景物定位,而所述卷圈开口选定为正常取景,所述特宏大操作模式限定为所述镜头相对相邻于正常距离范围的近距离范围内景物定位,而所述卷圈开口减小以便与所述的近距离范围的照明装置的启动相适。最好是,选择开关包括一个单一件或两个综合所有必要调节的按钮。按照本发明的原理,用于特宏大操作模式的卷圈开口一般是预定的。
这样,按照本发明,由于使照相机适于近程拍摄的调节旋钮可用单一操作获得,则对于非专业人士也能对近程物体拍摄出满意的照片。特别是,选定特宏大模式时通过减小卷圈开口,能增加景深,无需考虑与周围物体相称放置的物体的状态,能清晰地拍摄出近程内物体照片。从而,可对有深度的三维物体拍摄出满意的结果。在选定特宏大模式时,通过启动如频闪灯光或闪光灯,所要求增加景深的较小卷圈开口区域可被选定而不会引起胶片任何曝光不足。尽管本发明打算用于摄影照相机,同样可用于在聚焦平面有CCD图象传感器的数字照相机。为了使照相机无任何中断地完全对准远、近范围,正常距离范围和较近距离范围最好相互重叠。
控制件不仅可手动也可由电机驱动。在后者情况下,电机可根据范围传感器来的输出信号驱动,从而自动地调节焦距,当检出要拍摄的物体在近程内时可自动地选择宏大模式。
卷圈开口区域可由任何公知机构例如多个光圈控制叶片所定。由于选定特宏大模式时所要求的卷圈开口相当小,卷圈开口可由其上形成有多个卷圈开口及适于选择移动以将所选定的一个卷圈开口放置在镜头的光轴线上的可动板件所定,或者可将多个光圈控制叶片相结合所定,以及一个其上形成一个卷圈开口并适于选择移动以将卷圈开口放置在镜头的光轴线上的可动板件。
为了覆盖更近范围,选择开关还允许选择超宏大操作模式,该模式的定义为使镜头相对与所述特宏大距离范围相邻的更近的距离范围定位,启动所述照明装置,而卷圈开口减小以与在所述更近距离范围处的照明装置的驱动相适。此时,卷圈开口也可以是预定的,较近距离范围和更近距离范围可相互重叠。
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包括将照相机镜头选择移动至分别适于较远距离取景和较近距离取景的两个不同位置的聚焦机构,用于限定至少两个不同卷圈开口区域的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用于驱动聚焦机构以将镜头移至所限定的两个位置之一的控制件,以及位于聚焦机构和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的可移动部件上的配合接合件,以在聚焦机构动作使镜头移至适于近程取景位置时将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移至选择卷圈开口区域较小的一个。
由于不会影响现有机构选择适于正常操作模式的设置,可在机构中装入使聚焦机构与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相配合的空动机构,从而卷圈开口选择机构可在镜头位于适于长程取景位置时选择与选择卷圈开口区域件无干扰的卷圈开口区域较小的一个。
当需要全自动模式选择或需要电机动力模式选择时,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包括将照相机镜头选择移动至分别适于相当长距离取景和相当短距离取景的两个不同位置的聚焦机构,用于限定至少两个不同卷圈开口区域的卷圈开口选择机构,驱动聚焦机构的第1电机,驱动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的第2电机,以及第2电机与第1电机相配合的电路,从而卷圈开口选择机构可在镜头移至适于相当短程取景位置时选择卷圈开口区域的较小的一个。
此时,要求有两个电机,但是使聚焦机构与卷圈开口选择机构一致的机构可被简化。此外,照相机还带有根据范围传感器来的信号驱动第1电机的自动聚焦机构。
下面,参照


本发明,其中,图1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小型照相机的主视图,图2示出照相机的局部立体图,图3示出图1和图2所示照相机镜头组件的局剖立体图,图4-7示出镜头组件在不同操作模式下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8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示出随物体距离变化的焦点行程a的示意图,图10示出景深和焦距与物体距离间关系的视图,图11示出景深与卷圈开口关系的视图,
图12示出可接收的频闪灯光射程和用于不同卷圈开口以及物体距离的焦距的示意图,图13示出以特宏大和超宏大模式选择镜头位置和卷圈开口一例的示意图,图14示出类似图2的第3实施例的视图,图15示出第3实施例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小型照相机的主视图。镜头2放在照相机机体1前部中央,并由装饰环3围绕。用作移动镜头的装置的操作模式选择杆4与装饰环3成一体并径向地伸出。
操作模式包括用挡板(图中未示出)盖住镜头的非操作模式(O),在1.0m或更远距离拍摄物体照片的正常操作模式(a normal operativemode)(N),在30cm-1.0m的距离范围内拍摄物体照片的特宏大操作模式(a super macro operative mode)(SM),和在10cm-30cm的距离范围内拍摄物体照片的超宏大操作模式(an ultra super macro mode)(USM)。通过使用模式选择杆4,将装饰环3转至其相应的四个角度位置之一就能选择每一种操作模式。
下面,参照图2和3说明此照相机的内部结构。凸轮镜筒5与装饰环3同轴地紧固到照相机机体1的内部。其内保持镜头2的保持套6以轴向可滑动地模式同轴地安放在凸轮镜筒5内,并成一体地安装在装饰环3上,装饰环3具有与之成一体凸出的模式选择杆4,从而,保持套6与模式选择杆4一起旋转。
从保持套6外圆周面整体凸出的凸轮销6a与设在凸轮镜筒5外壁上的螺旋凸轮槽5a啮合。结果,随着凸轮销6a与凸轮槽5a接合的保持套6的旋转,保持套6轴向移动。将凸轮槽5a的螺距设计成随着杆4从正常操作模式位置转至超宏大模式位置保持套6加速前移。这是由于使用焦距固定的镜头时,随着物距的减小,焦点的位移逐渐增加的缘故。这样,通过旋转杆4,镜头2轴向移动,从而根据物距在胶片表面确定一个焦点。
在保持套6内装入一种光圈控制机构或可变光圈机构。光圈控制机构可以是传统类型,包括多个光圈控制叶片7a。光圈控制叶片7a由环件7b连接,环件7b同轴地安放在保持套6内,从而,光圈控制叶片7a的重叠状态随环件7b的旋转和由光圈控制叶片7a限定的中心开口7c的直径变化同步变化。环件7b可与保持套6一同轴向移动。
快门10位于光圈控制机构和胶片表面间,正如图3中假想线所示。照相机机体1还包括一个快门按钮11和一个闪光灯12。
图4-7示出了图1-3所示实施例操作模式的示意图。为了易于说明,各零件的形状和各部件间几何关系有变化,并不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环件7b带有与之成一体地径向向外延伸的接合片7d,保持套6的内周表面带有径向内伸的接合臂6b,它与接合片7d接合。环件7b还带有与之成一体的与光圈控制杆8接合的驱动臂7e,用于改变正常操作模式中的卷圈开口,在驱动臂7e和照相机机体1的固定部分之间连有拉伸螺旋弹簧9,从而沿增加光圈控制机构开度的方向向环件7b施力。
光圈控制杆8克服弹簧9的偏置力与驱动臂7e接合。光圈控制杆8的位置根据图中未示出的光传感器来的信号由电机或螺线管加以调节,或者通过照相机使用者简单地手动设置。
下面参照图4-7说明操作模式。当用照相机拍摄1.0m或更远物体时,光圈控制机构被设置在不需频闪灯光就能在相当亮的环境中摄取照片的数值上。当模式选择杆7处于正常操作位置(N)时,接合臂6b如图4所示脱离接合片7d。
在此正常操作模式中,当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例如黑天或户内拍照时,手动或通过已检测光不足的光传感器启动频闪灯光12。然后,沿图4中箭头B所示方向自动或手动光圈控制杆8直至到达指定位置。结果,在拉伸螺旋弹簧9的作用下,驱动臂7e跟随光圈控制杆8移动,环件7b在图中反时针方向旋转,从而开口7c处于图5大开状态。这样,在正常操作位置,根据周围环境光线强弱适当地选择图4和图5所示的任一状态,通过按下快门按钮10拍照。也能够根据光传感器检测的光线强弱将光圈控制杆8放在选定的位置号上或放在图4与图5所示两状态间任一可连续选定的位置。
当拍摄距离30cm-1.0m的物体而需选定特宏大模式(SM)时,将操作模式选择杆4沿图4箭头C方向转至特宏大模式位置(SM)。在与保持套6成一体的接合臂6b沿图6箭头D方向移至图6所示位置的同时,由于凸轮销6a沿着凸轮槽5a移动,而将镜头2向前推。这样,光圈控制叶片7a在减少卷圈开口7c直径例如减少到1.2mm的方向移动。例如,通过保持套6与凸轮套5相互配合产生的合适的摩擦阻力,能够使保持套6不受拉簧9的弹力影响而保持在图示的静止状态。如必要,可以使用适当的制动机构以将模式选择杆4保持在每一个选定位置。
当此特宏大模式实际上用于焦距35mm的35mm照相机时,对离开照相机70cm的物体进行焦距调整,光圈控制选在F22,启动频闪灯光12。在此特宏大模式中,能够满意地拍摄出距离范围为30cm-1.2m的物体的照片。此模式可以在适当尺度内拍摄出静物,水果,绘画,昆虫,鲜花,瓷器等等的清晰照片。
当模式选择杆4进一步沿图4中箭头D所示方向转至超宏大位置(USM)时,保持套6转过预定的角度,直到接合臂6b移至图7所示位置为止。光圈开口7c的直径进一步减少,例如至0.7mm。光圈控制位置设置在F44。在此超宏大模式(USM)中,镜头2被推向最前位,从而使镜头2适于在胶片表面上形成离开照相机17cm的物体的图象。
此超宏大模式(USM)实际上应用于有特宏大模式(SM)的照相机。这种设置可以对距离范围为10cm-40cm的物体拍出清晰的照片。特别是,物体离开照相机10cm时,标准尺寸的照片上的物体图象大约是实际尺寸的1.7倍,此模式能使物体以放大的尺度记录而不需任何放大和修饰。
这些宏大模式的每一种通过选择一组条件如镜头位置,光圈控制位置和使用频闪灯光加以限定。这些设置可以通过如上所述旋转模式选择杆的机械模式获得,也可以通过在照相机内装入CPU和电机驱动器的电动模式获得。
用于某些小型照相机的光圈控制叶片有可能不适于获得高精度的小卷圈开口。通过在特宏大模式和超宏大模式中设置有小孔13a和13b的板件13,以及将板件13放在光圈控制叶片7a之前或之后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板件13枢轴地支撑在枢点13c处,从而每一个小孔13a和13b可与光圈控制机构的光圈开口7c对准,并且通过与板件13成一体的扇形齿轮13d经惰轮14与形成在保持套6上的内齿轮6c的啮合,其摆动与保持套6的转动同步。
按照图8所示实施例,板件13处于脱离光圈控制叶片7a的缩进位置,即虚线所示的正常操作模式。当选定特宏大模式(SM)时,板件13沿箭头E所示方向枢轴旋转至图8实线所示位置,并且卷圈开口由板件13中与光轴线对准的小孔13a中相对较大的一个所定。类似地,当选定超宏大模式(USM)时,代替小孔13a的是与光轴线对准的最小孔13b。
当使用光圈控制叶片7a确定卷圈开口7c时,能够不仅是在正常操作模式而且在宏大模式均能连续地改变卷圈开口,而不是步进式的、有限的设置。同样,能够不仅是在正常操作模式而且在包括正常操作模式和宏大模式的全部范围内连续地调焦。如需要,板件可以带有三个或多个孔从而可以取消光圈控制叶片7a,并可获得所需要的光圈大小。也能够在正常操作模式外仅有特宏大模式,而不是具有两个宏大模式。
按照本发明,能够获得较大的景深,因而不用考虑要拍摄的物体的属性通过简单地选定照相机的操作模式就能在所有时间拍出清晰的照片。只要适当的光条件达到,也不影响设置在中程至无限远程的物体拍摄。
下面将说明如何设计特宏大操作模式。
正如先前所述,随着模式选择杆4从正常操作模式(N)移至特宏大和超宏大操作模式(SM和USM),由于对定焦镜头来说,随着离拍摄物体距离的缩短、镜头焦点的移动增加的比例逐渐增加,所以必须增加镜头向前移的可能范围。
参照图9,来自无限远程的通过镜头的入射光束聚焦在原设计焦点(胶片表面)上。然而,来自有限距离的入射光束穿过镜头时,会聚焦在原设计焦点之后a距离处。这样,随着照相机与拍摄物体之间距离的缩小焦点回退。照相机中,随着距物体距离的缩小,镜头向前推,焦点总是处于胶片表面。
参照图10-13进一步说明使用焦距为25mm(f=25mm)的镜头以及ISO100胶片的照相机。然而,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显然,使用不同镜头和不同胶片时也适用同样的原理。
在图10的图表中,横坐标表示照相机与拍摄物体(范围)间距离,纵坐标表示焦点离开原设计焦点的行程a。正如图表清楚地示出,随着照相机与拍摄物体间距离的缩短,焦点相应的行程a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正常操作模式与特宏大模式之间区域(通常在大约1m的距离),焦点行程a急速增加。这样,必须使镜头移动很大距离以让照相机在近距离拍照。这样的镜头移动机构需要相当复杂和昂贵的机构。这就是通常照相机不能够近距离拍照的原因之一。
每个镜头均具有可有容许清晰度的图象成型在胶片表面上的距离范围。图象清晰度由最小模糊圈的尺寸所定,在本例中,限定为0.05mm的数值。根据此指标,图10的图表示出距拍摄物体四种不同距离的景深。这些距离的选定是将镜头位置设置在四种不同行程范围S1-S4的每一个的中点。随着至拍摄物体距离的减小,镜头行程a(S1-S4)的变化率逐渐增加,同时景深(H1-H4)逐渐减小。
例如,当镜头移至镜头行程范围S1的中点或移至距物体3.2m远的位置时,景深在远侧无限,在近侧大约1.6m。当镜头进一步稍外推至适于拍摄1.3m远物体(范围S2中点)的位置时,由距离范围H2示出景深减小即为1.0m至2.0m。当镜头进一步外推至适于拍摄0.45m远物体的位置(范围S3中点)时,景深进一步减小,大约为0.42m至0.53m(H3)。当镜头更进一步外推至适于拍摄0.37m远物体的位置(范围S4中点)时,景深更进一步减小,大约为0.24m至0.30m(H4)。
这样,当照相机对极近物体聚焦时,渐渐难以获得正确的焦距。甚至获得了适当的焦距而景深太小,以至于三维尺寸的物体不能作为整体聚焦。并且,任何公知的聚焦装置不适于对距离照相机不多于30cm远的物体拍摄。
按照本发明,解决了此问题,当选定特宏大或超宏大操作模式对极近物体拍照时,卷圈开口显著地减小。图11示出通过减小卷圈开口是如何增加景深的。图11图表底部的三条带分别表示镜头相对0.2m,0.5m和1.5m距离的物体定位以及卷圈开口为F5.6时的景深。图表中部的带表示镜头相对0.5m距离的物体定位且卷圈开口为F22时的景深,图表顶部的带表示镜头相对0.2m距离的物体定位且卷圈开口为F44时的景深。
由图表可知,通过适当地减小卷圈开口大约从0.1m至无限远的范围可由三个不同镜头位置带函盖。此外,每个镜头位置的景深与相邻的一个重叠,并且它如此大以致能对从极近程至无限远距离的物体拍出满意的三维尺寸照片。在图表底部用虚线表示的两个短带示出,当卷圈开口并不减小时,景深如此小以致不仅三个镜头位置不会无中断地适当覆盖近程而且在近程不能拍出正确聚焦的三维尺寸物体的照片。
按照传统照相机,镜头位置移至适于拍摄物体的位置,并根据物体亮度选择快门速度和卷圈开口。仅仅在物体用光不足时才驱动照明装置。因此,当这种传统照相机的原理被发展用于宏大照片拍摄模式的照相机时,照明装置的驱动与宏大照片拍摄模式之间没有联系,景深显著的减少实际上使得照相机不能实现预定的目的。
按照本发明所使用的特宏大或超宏大模式,无需检测至物体的距离或物体的亮度,且无需改变快门速度,照明装置的驱动无需考虑周围环境。同样,镜头位置和显著减少的卷圈开口对于每种选定的宏大模式是预定的。显著减少的卷圈开口由驱动照明装置所增加的物体亮度进行得以平衡。物体距照相机或照明装置近,物体的亮度值将非常高,使得卷圈开口显著减少。当胶片的ISO感光度为100时,频闪灯光的最佳亮度可由下式算出。
(频闪灯光指数)/(镜头F值)当胶片感光度增加到ISO200时,相当于卷圈开口增加一档。当胶片感光度从100增至400时,相当于卷圈开口增加两档。众所周知,胶片具有一定的曝光时限,该时限与显影过程中的某种调节相结合形成在较亮侧大约从标准值提高三档而在较暗侧大约提高两档程度的曝光范围。
图12示出镜头相对拍摄物体十个不同距离定位以及选定相应的卷圈开口时可接受的频闪灯光射程和景深。其中,距离范围为0.1m-1.0m,其中增量为0.1m。每一个白带表示考虑胶片正常曝光范围下可接受的频闪灯光照明。每一个阴影带表示由相应景深覆盖的范围。相对每个镜头位置或每个卷圈开口的由白带和阴影带盖住的范围实际上是可拍摄出物体满意照片的范围。
事实上,通过移动模式选择杆4(如果此机构装在照相机上的话)可连续地移动卷圈开口和镜头位置。另外,可分段调节卷圈开口和镜头位置。在图示实施例中,以所述的传统的分段模式选择卷圈开口和镜头位置。
图13示出包括两步骤的宏大操作模式的一例。邻接正常操作模式的并有一些重叠的特宏大操作模式包括相对距物体0.5m的镜头位置以及卷圈开口为F20。邻接特宏大操作模式并与之有一些重叠的超宏大操作模式包括相对距物体0.2m的镜头位置以及卷圈开口为F50。从此图表可知,照相机能够无间断地覆盖0.1m至无限远的距离。
适于图示实施例的设计标准的最小模糊圈为0.05m可获得正常标准下的高质量照片。用于图示实施例中的频闪灯光由装入小型照相机内的不贵的频闪灯光装置构成,并证明适于在整个距离范围内获得高质量的照片。照相机与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应测量物体与胶片表面间的距离,但也可以近似为接近镜头前端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如需要较高的正确度,胶片表面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可加上镜头至物体间的距离。
本发明使简单、不贵的照相机能在迄今只能由专业摄影师使用专门的照相机进行的近程内拍摄物体。将传统照相机改装为本发明的照相机花费很小几乎不必增加成本。例如,对于焦距为25mm的照相机,要求覆盖距离范围从1.0m至无限远的镜头行程将为0.6-0.7mm。对于本发明的适于近程拍摄的照相机,镜头行程必须增加到4.5-4.8mm。对于35mm焦距照相机,所要求的镜头行程将为7-8mm。发明者已经发现无需对传统的低成本照相机作出重大的改进就可以获得这种数量级的镜头行程。所要求的镜头行程的增加与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增加成正比。
当选定宏大模式时快门速度可以改变,例如可以减小。但是,发明者已证实商用胶片的曝光范围如此大以致于无需改变正常操作模式时的快门速度就能够进行满意的特宏大或超宏大拍摄。特别是,频闪灯光的光发散持续时间很短从而有效的快门速度由频闪灯光决定。无需改变快门速度在减少照相机成本方面特别有益。
图示的实施例通常基于手动选择操作模式,但也能将操作模式自动的选择至所需要的程度。例如,正如图14所示,可在照相机机体1上部装有选择特宏大模式(SM)的特宏大钮15和选择超宏大模式(USM)的超宏大模式钮16。在照相机机体上还可以装有选择非操作模式(O)和正常操作模式(N)之间的附加钮。
当期望近程拍摄时,按下任一宏大按钮15或16。这将引起凸轮镜筒5旋转预定角度。这样,照相机机体1转动支承着凸轮镜筒5,而保持套6及装饰环3以轴向可滑动但可快速旋转的模式安装到照相机机体1上。调节焦距和卷圈开口的内部结构与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或其他传统布置相同。
图15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功能结构。开关15和16与CPU21相连,CPU依次控制驱动聚焦机构23的第1电机22和驱动卷圈开口选定机构25的第2电机24。CPU21程序设计成当开关15和16之任一个关闭时能适当地调节聚焦机构23。同时,CPU21迫使卷圈开口选定机构23按需要关闭卷圈开口。最好是,当选定任一宏大模式时,CPU也能启动频闪灯光12。为了全自动地操作照相机,照相机中可装有范围传感器20,从而,通过将照相机简单地瞄准要拍照的物体就能调节聚焦机构23。
如此,按照本发明,通过一个单一的操作即可实现一组设置从而使照相机适于近程拍摄,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在近程拍摄出满意的照片。特别是,通过在选定宏大模式时减小卷圈开口,可以增加景深,不用考虑与环境物体相称放置的物体的状态就能拍摄出近程物体的清晰照片。通过在选定宏大模式时启动频闪灯光或闪光灯泡,能够避免胶片曝光不足的任何可能性。
与考虑用作拍摄快像的传统的低价的照相机不同,开发了用于各种目的如数据准备的照相机新用途的可能性。例如,本发明的照相机可用于医学(拍摄治疗前、后的有病器官),教学(拍摄小动物,昆虫,植物和矿物),土木工程和建筑构件(拍摄有趣的建筑物和家具的各种部件),法庭,室内操作(拍摄烹鱼,鲜花布置,手工艺品,编织,花边和缝纫工作),以及其他可能性。本发明的照相机不需任何专业帮助就能容易、简单地拍摄这些照片。
本发明已按照较佳实施例加以说明,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在不超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能作出各种变化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全程照相机,包括用于移动镜头以移动其焦点的镜头移动装置,为所述镜头选定卷圈开口的光圈关闭装置,照明照相物体的照明装置,以及控制所述镜头移动装置、光圈关闭装置和照明装置的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适于在正常范围区域内拍摄物体照片的正常模式外选择在宽近程区域内拍摄物体清晰照片的特宏大模式;当由所述开关装置选定所述的特宏大模式时,所述镜头移动装置实际上将对无限远处物体聚焦的镜头移至比正常模式所要求的要更靠前,以便对位于所述近程区域内的物体聚焦,所述光圈关闭装置选定规定的小卷圈开口,以在所述的宽近程区域内不考虑物体亮度而能拍摄出物体清晰照片的大的景深,以及启动所述的照明装置,以用规定的亮度照明物体;将所述的镜头移动距离,所述的小卷圈开口以及所述的由所述照明装置获得的亮度限定为,所述近程区域为在至少相邻于所述正常范围区域的整个较大距离区域上的近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程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能选定所述特宏大模式的单一的操作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程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当接着所述正常模式选定所述特宏大模式时,镜头由所述镜头移动装置从适用于正常模式的位置移至适用于所述特宏大模式的位置,所述卷圈开口基本上随镜头的移动减小且与正常模式中调节物体亮度的功能无关,以及所述的照明装置在拍摄照片时与正常模式中补充物体亮度的功能无关地被驱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程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圈关闭装置包括一个形成于可移动板上的小固定孔,可移动板独立于正常模式的卷圈开口装置。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程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装置还适于选定更近程区域用的超宏大模式,所述镜头移动距离和所述的小卷圈开口相对所述的特宏大模式和超宏大模式分别设定,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一个允许选择所述超宏大模式的单一操作件。
6.一种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包括移动照相机的镜头以选定一个可清晰拍摄景物的距离范围的镜头移动装置,改变照相机卷圈开口的卷圈开口改变装置,对照相物体照明的照明装置,以及挑选正常操作模式和特宏大操作模式的选择开关;所述的正常操作模式限定为所述镜头相对正常距离范围内景物定位,而所述卷圈开口选定为正常拍摄,所述特宏大操作模式限定为所述镜头相对相邻于正常距离范围的近距离范围内景物定位,所述照明装置启动,而所述卷圈开口减小以便与所述的近距离范围的照明装置的启动相适。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择开关包括一个允许选择正常操作模式和特宏大操作模式中任一个的单一件。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所述特宏大操作模式的卷圈开口是预定的。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常距离范围和所述的近距离范围相互重叠。
10.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圈开口改变装置包括多个在所述正常操作模式时以限定连续可调的卷圈开口的光圈控制叶片,和一个在所述特宏大操作模式以限定一个固定的和基本上较小的卷圈开口的光圈板。
11.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圈开口改变装置包括一个光圈板,用于限定至少两个可分别选择所述正常操作模式和特宏大操作模式的固定的卷圈开口。
12.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选择开关还允许选择超宏大操作模式,该方式限定为镜头相对与所述特宏大距离范围相邻的更近的距离范围定位,启动所述照明装置,而所述卷圈开口减小以便与在所述更近距离范围处的照明装置的驱动相适。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超宏大操作模式的所述卷圈开口是预定的,而所述近距离范围和所述更近距离范围相互重叠。
14.一种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包括将照相机镜头选择移动至分别适于较远距离拍摄和较近距离拍摄的两个不同位置的聚焦机构,用于限定至少两个不同卷圈开口区域的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用于驱动聚焦机构以将镜头移至所限定的两个位置之一的控制件,以及位于聚焦机构和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的可移动部件上的配合接合件,以当驱动聚焦机构使镜头移至适于近程取景位置时将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移至选择卷圈开口区域较小的一个。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启动照明装置的开关,照明装置适于在聚焦机构动作以将镜头移至适于近程取景位置时启动。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无效运动机构,允许在镜头位于适于远程取景位置时卷圈开口选择机构选择不受选择卷圈开口区域件干扰地选择卷圈开口区域较小的一个。
17.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卷圈开口选择机构包括多个光圈控制叶片。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卷圈开口选择机构还包括一个其上形成一个光圈开口并适于有选择地移动以使光圈开口位于镜头光轴线上的可移动板件。
19.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卷圈开口选择机构包括一个其上形成多个光圈开口并适于有选择地移动以使光圈开口之一位于镜头光轴线上的可移动板件。
20.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控制件适于手动驱动。
21.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控制件适于电机驱动。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还包括一个根据范围传感器信号驱动电机的自动聚焦机构。
23.一种宽范围聚焦照相机,包括将照相机镜头选择移动至分别适于较远距离取景和较近距离取景的两个不同位置的聚焦机构,用于限定至少两个不同卷圈开口区域的卷圈开口选择机构,驱动聚焦机构的第1电机,驱动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的第2电机,以及一个电路,用于使第2电机与第1电机相配合,从而卷圈开口选择机构可在镜头移至适于较近程取景位置时选择卷圈开口区域的较小的一个。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宽范围聚焦照相机,还包括一个根据范围传感器驱动第1电机的自动聚焦机构。
全文摘要
在一种宽范围聚焦照相机中,聚焦机构和卷圈开口选择机构的可移动件上具有配合接合件,以在聚焦机构动作将镜头移至适于近程取景位置时使卷圈开口选择机构选择卷圈开口区域较小的一个,同时,启动频闪灯光。这样,可增加景深,不用考虑与环境物体相称放置的物体状态就能拍摄出近程物体的清晰照片。另外,具有深度的三维尺寸物体可在近程拍摄出满意的照片。由于通过手动或者通过自动聚焦机构自动地瞬时设置如特写镜头取景用的调节旋钮,能够甚至用非专业摄相机就能在近程拍摄出清晰的物体照片。
文档编号G03B13/12GK1194384SQ9810523
公开日1998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4日
发明者后藤正 申请人:株式会社五光国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