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49110阅读:来源:国知局
.63-(1,)
[0073] 62<vt..(2,)
[0074] 在本发明的变焦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其中,f41 :凹透镜L41的焦距, f43:凹透镜L43的焦距。通过满足该条件式(3),能够抑制在防抖时产生的各像差。需要 说明的是,若超出条件式(3)的下限,则防抖时的周边性能的劣化变大。相反,若超过条件 式(3)的上限,则防抖时整体的性能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式(3'),则 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特性。
[0075] 2. 5 < f43/f41 < 10…(3)
[0076] 3<f43/f41<9...(3,)
[0077] 另外,也可以是,第四透镜组G4从物体侧依次具备防抖透镜组G4A、透镜组G4B、具 有成像作用的透镜组G4C,如图3所示,通过将透镜组G4B切换为增距镜组G4B'而从通常 状态扩大焦距。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孔径光阑St的位置不限于第三透镜组G3与第四透镜 组G4之间,也可以设置为紧邻防抖透镜组G4A的前或后。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将 透镜组G4B从通常状态切换为增距镜组时,用于补正相同的抖动角度的防抖透镜组G4A的 偏移量也相同,因此有利于防抖的控制。
[0078] 另外,优选为,第三透镜组G3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透镜组G3A、具有 正折射力的透镜组G3B,透镜组G3A和透镜组G3B在变倍时独立地移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 构,除能够抑制因变焦导致的各像差的产生,还能够在维持紧凑性、高倍率的同时实现视场 角65°以上的广角化。
[0079] 在本变焦透镜中,作为配置在最靠物体侧的材料,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玻璃,或者也 可以使用透明的陶瓷。
[0080] 另外,在本变焦透镜使用于严苛环境的情况下,优选施加保护用的多层膜涂层。并 且,除保护用涂层以外,还可以施加用于减少使用时的重影光等的防反射涂层。
[0081] 另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在透镜系与像面Sim之间配置光学部件GP 的例子,然而代替将低通滤光器、截止特定的波长区域的各种滤光器等配置在透镜系统与 像面Sim之间的情况,也可以在各透镜之间配置上述的各种滤光器,或者也可以在任一透 镜的透镜面上施加具有与各种滤光器相同作用的涂层。
[008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变焦透镜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
[0083] <实施例1 >
[0084] 在图2中示出表示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结构的剖视图。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从 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正折 射力的第三透镜组G3、具有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组G4。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三透镜组G3 与第四透镜组G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孔径光阑St并不表示大小、形状,而是 表示光轴上的位置。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在第四透镜组G4与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假设具 有各种滤光器、保护玻璃等的光学部件GP的例子。
[0085] 该变焦透镜构成为,在从广角端向远望端进行变倍时,第一透镜组Gl和第四透镜 组G4相对于像面Sim固定,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沿光轴Z移动。另外,该变焦 透镜构成为,在从广角端向远望端进行变倍时,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组G3同时通过 各自的成像倍率为 _1倍的点。
[0086] 第一透镜组Gl从物体侧依次包括透镜Lll~L15这五个透镜。
[0087] 第二透镜组G2从物体侧依次包括透镜L21~L27这七个透镜。
[0088] 第三透镜组G3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透镜组G3a、具有正折射力的透 镜组G3b,透镜组G3a由透镜L31构成,透镜组G3b从物体侧依次包括透镜L32~L35这四 个透镜。另外,该第三透镜组G3构成为,在从广角端向远望端进行变倍时,透镜组G3a和透 镜组G3b独立地移动。
[0089] 第四透镜组G4从物体侧依次包括防抖透镜组G4A、透镜组G4B、具有成像作用的透 镜组G4C,防抖透镜组G4A包括透镜L41~L43这三个透镜,透镜组G4B包括透镜L44~L48 这五个透镜,透镜组G4C包括透镜L49~L54这六个透镜。另外,通过将透镜组G4B切换为 增距镜组G4B',能够从通常状态扩大焦距。
[0090] 在表1中示出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表2中示出与规格有关的 数据,在表3中示出与变焦间隔有关的数据,在表4中示出与非球面系数有关的数据。另外, 在表5中示出实施例1的变焦透镜的切换增距镜组时的透镜数据,在表6中示出与规格有 关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表5中仅记载了增距镜组及其前后两个透镜。以下,对于表中 的符号的含义,列举实施例1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对于实施例2~8也基本相同。
[0091] 在表1以及表5的透镜数据中,在Si -栏中示出将最靠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面设 为第一个且随着朝向像侧而依次增加的第i个(i = 1、2、3、…)的面编号,在Ri -栏中示 出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在Di -栏中示出第i个面与第i+1个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另 外,在Ndj -栏中示出将最靠物体侧的光学要素设为第一个且随着朝向像侧而依次增加的 第j个(j = 1、2、3、···)光学要素的针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在vdj-栏中同 样示出第j个光学要素的针对d线(波长587. 6nm)的阿贝数。
[0092] 需要说明的是,曲率半径的符号在面形状向物体侧凸的情况下为正,在向像侧凸 的情况下为负。在基本透镜数据中,还包括孔径光阑st、光学部件PP并示出。在相当于孔 径光阑St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记载了面编号和(光阑)这样的文字。另外,在表1的透镜 数据中,在变倍时间隔发生变化的面间隔一栏中分别记载了 DD[i]。
[0093] 在表2的与规格有关的数据中示出变焦倍率、焦距P、后焦距,F值FNo.以 及全视场角2 ω的值。
[0094] 在基本透镜数据以及与规格有关的数据中,使用度作为角度的单位,使用mm作为 长度的单位,但由于光学系统按比例放大或者按比例缩小也能够使用,因此也可以使用其 他适当的单位。
[0095] 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对非球面的面编号标注了 *标记,作为非球面的曲率半径 而示出近轴的曲率半径的数值。在表4的与非球面系数有关的数据中,示出非球面的面编 号Si、与这些非球面有关的非球面系数。非球面系数是用以下的式(A)表示的非球面式中 的各系数以、八111(111 = 3、4、5、一20)的值。需要说明的是,非球面系数的数值的1+11"(11: 整数)是指 " X KTn","Ε-η"(η :整数)是指 " X 10_n"。
[0096] Zd = C · hV{l+(l-KA · C2 · h2)1/2}+ Σ Am · h111 …(A)
[0097] 其中,
[0098] Zd :非球面深度(从高度h的非球面上的点下垂到垂直于与非球面顶点相切的光 轴的平面的垂线长度)
[0099] h:高度(距光轴的距离)
[0100] C :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
[0101] KA、Am :非球面系数(m = 3、4、5、...20)
[0102]【表1】
[0103] 实施例1透镜数据
[0104]
【主权项】
1. 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在变倍时固定且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在从广 角端向远望端进行变倍时从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且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在变倍时 移动且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在变倍时固定且具有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组, 在从广角端向远望端进行变倍时,所述第二透镜组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组同时通过各自 的成像倍率为 _1倍的点, 所述第四透镜组为了防抖而在最靠物体侧具备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防抖透镜 组G4A, 该防抖透镜组G4A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凹透镜L41、在物体侧具有凸面的凹凸透镜L42以 及凹透镜L43, 所述凹透镜L41以及所述凹透镜L43均满足下述条件式: N4 < 1. 68 …(1); 58 <v4... (2); 其中, N4 :所述凹透镜L41或所述凹透镜L43的折射率,v4 :所述凹透镜L41或所述凹透镜L43的阿贝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 2. 5 <f43/f41 < 10…(3); 其中, f41 :所述凹透镜L41的焦距,f43 :所述凹透镜L43的焦距。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透镜组与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具备光阑。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具备所述防抖透镜组G4A、透镜组G4B以及具有成像作 用的透镜组G4C, 紧邻所述防抖透镜组G4A的前或后具备光阑, 通过将所述透镜组G4B切换为增距镜组G4B',由此从通常状态扩大焦距。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组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透镜组G3A以及具有正折射力的 透镜组G3B, 所述透镜组G3A和所述透镜组G3B在变倍时独立地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 N4 < 1. 63... (1,); 62 <v4…(2' )〇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 3 <f43/f41 < 9…(3,); 其中, f41 :所述凹透镜L41的焦距f43 :所述凹透镜L43的焦距。
8.-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
【专利摘要】变焦透镜具备高变焦比,并且即使在防抖时色偏也较小,且具有高光学性能。该变焦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G1)、在从广角端向远望端进行变倍时从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且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G2)、在变倍时移动且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G3)、以及具有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组(G4),在从广角端向远望端进行变倍时,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组(G3)同时通过各自的成像倍率为-1倍的点,第四透镜组(G4)在最靠物体侧具备防抖透镜组(G4A),防抖透镜组(G4A)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凹透镜(L41)、在物体侧具有凸面的凹凸透镜(L42)以及凹透镜(L43),凹透镜(L41)以及凹透镜(L43)均满足下述条件式:N4<1.68…(1);58<v4…(2)。
【IPC分类】G02B15-167, H04N5-232, G02B15-20, G02B13-18, G03B5-00
【公开号】CN104769478
【申请号】CN201380058106
【发明人】池田伸吉, 青井敏浩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31日
【公告号】US20150247996, WO2014073186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