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驱动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7220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开设有供所述屏蔽线穿过的通孔15。
[0027]上述压电陶瓷5的安装方式如下:滚珠36通过过盈配合嵌入预紧顶丝37,粘有钨钢片6的压电陶瓷5与嵌有滚珠36的预紧顶丝37通过点面接触相连接(即运动高副),其好处在于即使移动部31与压电陶瓷5的端面不垂直时,也能保证压电陶瓷5不会受到除垂直方向以外的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的压电陶瓷5,减少了压电陶瓷5的损耗。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预紧顶丝37在旋入螺纹孔之后必定会存在一定的螺纹间隙和松动导致压电陶瓷5无法预紧,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采用了 M4*0.35的细牙螺纹来消除间隙并通过预紧顶丝37达到微调的目的;另一方面使用两个预紧顶丝37,使两个预紧顶丝37的受力方向相反达到防松的目的,具体实施时通过调节预紧顶丝37的松紧为所述压电陶瓷5提供足够的预紧力。当安装完压电陶瓷5及调节好预紧力之后,将端盖14粘连在机械本体4上,达到保护压电陶瓷5和铰链机构3的目的。
[0028]请结合图5,上述物镜驱动台的工作原理如下:图5中C、D点分别为运动平台33与移动部31和随动部32的铰接点,A、E为移动部31、随动部32与底座I的铰接点,B点为压电陶瓷5所产生的力F对移动部31的推力点(即滚珠36所在位置),当压电陶瓷5在X向(横向)输入一小位移Sx时,在运动平台33即获得一大位移输出X,其比值为C = X/Sx (位移输出比)。由图5中可以看出该铰链机构3在输出X向位移时存在一个Z向的耦合位移,通过理论计算可知当位移输出在几百微米级别时,Z向的耦合位移为X向的千分之一,可忽律不计。由杠杆原理可知,此类铰链机构3的理论放大倍数值为C = AC/AB,即可通过调节B点的位置使得在最紧凑的结构条件下放大倍数达到一个最优值,C的最优取值为7至14。但实际使用中C值会小于最优值,一方面是因为柔性铰链38会有一定的弹性反力产生,使得该铰链机构3的输出位移相应的减少;另一方面柔性铰链38是由于材料的弹性形变产生的位移,所以在形变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被材料本身吸收,同时会使压电陶瓷5受较大的载荷,使其提供的驱动位移亦有减小。本发明由于将压电陶瓷5直接设置在机械本体内,压电陶瓷5除机械本体四周壁壳外,没有多余的结构元,可见其结构是非常紧凑的,且当外形尺寸受限,压电陶瓷5确定的情况下,此结构能够获得更大的位移输出比。由于上述工作原理,使用物镜驱动台时,通过施加电压激励的方式驱动压电陶瓷5致动实现安装在物镜环4上的显微镜物镜精密直线运动,实现显微镜物镜微米级运动。
[0029]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铰链机构3采用柔性铰链38,微小的位移是通过材料的弹性形变产生的。通常情况下,材料的弹性变形和输出力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以及其屈服极限σ s成正比,为了增大柔性铰链38的运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所选柔性铰链38材料的弹性模量E以及屈服极限σ s愈大愈好,同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柔性铰链38的最大变形时的恢复力要小于压电陶瓷5的最大驱动力;2.柔性铰链38最大变形时的最大应力要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综合以上因数,铍青铜、钛合金、弹簧钢和超硬铝在变形方面比较好,但是钛合金一般都比较昂贵,很少采用铍青铜是有毒材料,会给使用带来很多不便,弹簧钢的密度太大,故本实施例中所用材料为超硬铝。其它零件所用材料为:压电陶瓷5使用锆钛酸铅(PZT)、预紧顶丝37和装饰性封堵均使用普通钢材Q235并进行发黑处理。钨钢片6采用钨钢(硬质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
[0030]综上所述,上述物镜驱动台通过设置铰链机构3,并将物镜环4设置在铰链机构3上,设置抵持在移动部31上的压电陶瓷5,该压电陶瓷5推动移动部31的驱动力与物镜环4的延伸线相交,从而利用铰链机构3进行无间隙、无耦合将压电陶瓷5微位移传动的运动放大,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放大倍数及保证体积的紧凑性,实现纳米级定位,相对现有技术,其可以解决目前物镜驱动装置一般采用电机驱动或者手调,定位精度达不到要求、响应时间慢、体积过大且噪声大的问题。
[0031]另外,又结合采用压电陶瓷5,从而依靠压电陶瓷5驱动电源的电压激励,实现运动平台33的微型位移,以实现显微镜物镜的纳米级定位。上述物镜驱动台的底座I和铰链机构3均呈一体式结构,即由整块金属经数控铣、钻和线切割等工艺加工形成自身连接的整体,以使结构紧凑,且当外形尺寸受限且压电陶瓷5确定的情况下,此结构能够获得更大的位移输出比,而且避免了传动中的空程和摩擦等约束对其精度的影响。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铰链机构、固定在所述铰链机构上的物镜环和抵压在所述铰链机构上的致动件,所述物镜环设置在所述安装环的一侧且与所述安装环平行设置,所述铰链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部,所述压电陶瓷抵压在所述移动部上,所述致动件推动移动部的驱动力与物镜环的延伸线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移动部平行设置的随动部、连接所述移动部和随动部的运动平台,所述随动部、移动部、运动平台及底座之间柔性铰链连接,所述物镜环固定在所述运动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部、移动部、运动平台及底座围设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为压电陶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滚珠,所述压电陶瓷抵压在所述滚珠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上还设置有可伸入至凹槽内的预紧顶丝,所述预紧顶丝与压电陶瓷相对设置在所述滚珠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述的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上设置有抵压所述滚珠的鹤钢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端盖,所述压电陶瓷卡固在所述端盖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上连接有屏蔽线,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所述屏蔽线穿过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镜驱动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水平放置的底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台,所述安装环固定在所述固定台上,所述运动平台位于所述固定台的后侧,所述固定台朝向运动平台侧设置有引导坡面,所述运动平台朝向固定台侧设置有与所述引导坡面配合的配合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微驱动应用领域,涉及一种物镜驱动台,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铰链机构、固定在所述铰链机构上的物镜环和抵压在所述铰链机构上的致动件,所述物镜环设置在所述安装环的一侧且与所述安装环平行设置,所述铰链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部,所述压电陶瓷抵压在所述移动部上,所述致动件推动移动部的驱动力与物镜环的延伸线相交,该物镜驱动台通过设置铰链机构,并将物镜环设置在铰链机构上,设置抵持在移动部上的致动件,该致动件推动移动部的驱动力与物镜环的延伸线相交,从而利用铰链机构进行无间隙、无耦合将致动件微位移传动的运动放大,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放大倍数及保证体积的紧凑性。
【IPC分类】G02B7-02, G02B21-26
【公开号】CN104793328
【申请号】CN201510144498
【发明人】钟博文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