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光的传输的导光装置、导光方法和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86498阅读:来源:国知局
该第二导光装置500还包括第二视差栅栏230。该第二视差栅栏230和第一视差栅栏220分别位于第一透明基板的相对两侧,例如所述第一视差栅栏220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210的入射表面上,第二视差栅栏230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210的透射表面上。第二视差栅栏包括多个遮光单元,并且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视差栅栏配合而使得光源中的第一类光向第一方向汇聚、光源中的第二类光向第二方向汇聚。
[0046]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视差栅栏230中的多个遮光单元可以被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透射表面上。典型地,第二视差栅栏230中的各个遮光单元仅仅包括遮光体,而不包括吸合悬臂。导光装置对光路的调整仅仅通过第一视差栅栏220中的遮光体的移动来进行。此时,导光装置的控制相对简单,但是其对光的传输路径进行调整的灵活性低。
[0047]替换地,图5中的第二视差栅栏230的遮光单元可以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透射表面上移动,第二视差栅栏230的遮光单元可以采用与所述第一视差栅栏220的遮光单元类似的结构,其例如可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即包括:遮光体;吸合悬臂,连接到所述遮光体,该吸合悬臂的吸合和张开能够带动所述遮光体移动,以改变光的传输。该第二视差栅栏230的遮光单元还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结构。
[0048]图6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导光装置600的框图。该第三导光装置600中的第一透明基板210和第一视差栅栏220相同。与第一导光装置200相比,该第二导光装置500还包括第二透明基板240 ;第三视差栅栏250,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40上,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视差栅栏配合而使得光源中的第一类光向第一方向汇聚、光源中的第二类光向第二方向汇聚,该第三视差栅栏250包括多个遮光单元。
[0049]第二透明基板240可以按照与第一透明基板230类似的方式来设计或制作。该第三视差栅栏250中的每个遮光单元的结构可以为如图3或如图4所示的结构,并且各个遮光单元可以被独立地设置,从而独立地控制每个遮光单元中的遮光体。替换地,该第三视差栅栏250中的每个遮光单元可以与图5中的第二视差栅栏230中的遮光单元相同,可以被固定地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240。
[0050]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引导光的传输的导光装置(200、500或600)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微机电系统开关来制作视差栅栏,充分发挥了微机电系统开关的体积小、响应时间短、机电性能优良、易于集成的优点,能够提高图像显示的响应速度和分辨率、并降低环境对图像显示效果的影响。
[0051]图7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包括导光装置的电子设备700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显示设备700可包括:背光单元710,用于提供进行图像显示所需的光源;显示面板730,用于根据图像数据来利用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图像显示;导光装置720,位于所述背光单元和所述显示单元之间。
[0052]背光单元710存在能够发出光的光源,其然后在显示面板透射过或者反射而成像。典型地,所述背光单元710可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例如,背光单元710可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光学膜片。可以采用现有的或将来出现的任何技术来实现所述背光单元710,其具体结构和实现不构成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0053]所述显示面板730典型地为液晶面板。当背光单元710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液晶面板上时,光线会先通过下偏振片向上透出,不同的液晶面板会按照自己的机理将光线转变偏振方向。接下来光线接触到彩色滤光片产生颜色,最后入射到上偏振片。在被液晶转变偏振方向后,部分光线可以出射,部分会被吸收。整个液晶面板上每一个像素都可以分别决定出射光线的强度。从而产生图像。所述液晶面板仅仅是示例,任何能够利用背光单元的光源来产生图像的面板都可以作为所述显示面板。
[0054]该导光装置720可以采用上面结合图2至6中描述的任一种导光装置,该导光装置利用微机电系统开关来制作视差栅栏。因此,关于该导光装置72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上面结合图2至6进行的描述。
[0055]如图7所述,来自背光单元的光经过导光装置的屏蔽或引导之后,一部分汇聚到左眼,一部分汇聚到了右眼,从而人能够观看到立体感的图像。
[0056]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利用微机电系统开关来制作视差栅栏,能够提高图像显示的响应速度和分辨率、并降低环境对图像显示效果的影响。
[0057]图8是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引导光源中的光的传输的方法800的流程图。该用于引导光源中的光的传输的方法800应用于图像显示。
[0058]如图8所示,所述用于引导光源中的光的传输的方法800可包括:设置具有入射表面和透射表面第一透明基板(S810);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设置第一视差栅栏,该第一视差栅栏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每个遮光单元利用微机电系统开关来制作、并包括遮光体和连接到所述遮光体的吸合悬臂(S820);控制所述吸合悬臂的吸合和张开来移动所述遮光体,从而使光源中的第一类光汇聚到第一聚合点、光源中的第二类光汇聚到第二聚合点(S830)。
[0059]在S810中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视差栅栏。光线可以自由地通过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作为示例,该第一透明基板可以利用玻璃、聚碳酸酯等材料来制作。典型地,该第一透明基板可以为长方体的形状,其具体形状可以根据从光源到光的聚合点之间的光传输路径来设计。该第一透明基板可以具有入射表面和透射表面,该入射表面指的是面向光源的表面区域,该透射表面是背向光源的表面区域。
[0060]在S820中设置的第一视差栅栏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该第一视差栅栏可包括多个遮光单元,每个遮光单元利用微机电系统开关来制作。遮光单元的数量可根据显示面板的大小、显示图像的像素数目、图像分辨率等中的至少一个来改变。每个遮光单元可包括:遮光体;吸合悬臂,连接到所述遮光体。所述遮光体可以采用现有的或将来出现的阻挡光通过的不透明材料来制作,其例如可以采用聚酯材料来制作。每个遮光体的形状、大小、和在第一透明基板上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并且各个遮光体的形状或大小还可以彼此不同。也就是说,每个遮光体的制作方式、形状、大小等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0061]关于遮光单元的结构,可以参见上面结合图3和图4进行的描述。典型地,所述吸合悬臂可包括第一静电吸合悬臂,该第一静电吸合悬臂包括第一悬臂、第一阴极和第一阳极;所述吸合悬臂除了包括第一静电吸合悬臂之外,还可包括第二静电吸合悬臂,该第二静电吸合悬臂包括第二悬臂、第二阴极和第二阳极。
[0062]在S830中,控制所述吸合悬臂的吸合和张开来移动所述遮光体,从而使光源中的第一类光汇聚到第一聚合点、光源中的第二类光汇聚到第二聚合点。遮光单元中的吸合悬臂的吸合和张开能够带动所述遮光体移动,以改变所述光源中的光的传输。当所述吸合悬臂吸合或张开而带动所述遮光体移动时,会改变光源的光到聚合点的传输路径,这使得光源中的不同分量的光被传送到所述聚合点,从而改变人的双眼观察到的图像的效果,进而能够在左右眼处产生三维的图像。
[0063]所述第一聚合点和第二聚合点例如分别是图1中的左眼和右眼,其也可以是任何其它的需要汇聚到的聚合点。要注意,这里的第一聚合点和第二聚合点仅仅是典型的应用,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光源的光汇聚到一个聚合点,或者聚合到三个聚合点,或更多的聚合点。各个聚合点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因此,聚合点的数目和位置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0064]在吸合悬臂包括第一静电吸合悬臂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所述吸合悬臂的吸合和张开来移动所述遮光体可包括:向所述第一阴极和第一阳极施加电压而使所述第一悬臂吸合;断开所述第一阴极和第一阳极的电压而使所述第一悬臂张开。
[0065]可如下地实现S830中的控制,根据第一聚合点、第二聚合点、和光源的位置来确定光源的光到第一聚合点的第一传输路径和光源的光到第二聚合点的第二传输路径;基于要显TK的图像的内容来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