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调配差错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5344发布日期:2018-06-23 03:03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药品调配差错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设计一种药品调配差错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对调配差错实时预警从而防止药品调配差错,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医患纠纷问题愈演愈烈,而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就会导致医患纠纷。纵观全球,医疗不良事件导致患者伤害事件总量超过100万件/年。而其中用药错误就是主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各国或地区用药差错发生率在4.9%-39.8%,其中25%由于药品名称相似引起,25%由于药品包装相似引起。对于药师来讲,可以通过降低药品调剂差错来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资料显示,各个地区针对调剂差错采取的措施分别为应用品管圈、PDCA等手法分析差错原因,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调整工作流程、醒目标示易混淆药品等措施降低调剂差错。这些措施多是基于人工调配基础上提出的,基于人的不可靠性研究,凡是人工作业,差错就无法避免。目前药学部门主要通过双人核对和药房自动化来规避调配差错的发生,而目前新技术中的药房自动化调配由于存在人工加药、系统错误原因,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某些医院出药差错率在1%左右,而双人核对发药的情况下调配差错仍然时有发生。而一般三级医院自动化建设初期投资在500万元以上,每年维修成本约80-100万,投入巨大。虽然药房自动化可以节约一定劳动力,但由于其运营成本大,在经济欠发达或者门诊量较小的中小型医院运行难度较大。此外自动发药机多针对盒装的口服制剂,注射制剂的特殊性限制了他的推广。住院摆药多数为注射制剂,注射制剂容易破碎,而且多数最小包装的注射制剂上并没有条形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药品调配差错预警系统,尤其可以在注射制剂小包装没有条形码的情况下实现对其准确性的判断,本方案解决了住院摆药业务中药品自动核对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的药品调配差错预警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药品调配差错预警系统,由控制终端、扫码器、报警器、交换机、手环条形码和服务器相组成,其特征在于,扫码器有多个,其中一个扫码器安装在本地服务器的计算上,用于调配开始前扫描摆药单和手环,调配结束时再次扫描。其他扫描器安装在药架的上,可根据扫描的便利性自行安排扫面器的安装位置,一般安装在每层药架的顶部,药架上的所有扫码器均通过COM集线器与控制终端连接,控制终端通过交换机与服务器相连接。

药师在开始调配之前,依次扫描摆药单的单号和手环条形码,手环条形码可根据员工的工号生成,实现该药师和摆药单的临时绑定;这么做的目的是在两个以上药师同时调配两个以上的摆药单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判定是在调配那个摆药单的药品,否则无法判断调配的药品是否正确;药架上的扫描可分两种操作模式。模式1:在取药前先扫描手环以便判定是在调配那个摆药单,然后用调配药品的药盒在安装在药架上的扫码器进行扫码,如果调配错误,控制终端启动报警系统,此时关闭报警重新调配,然后扫描正确的药品继续调配。调配完毕后再扫描下摆药单,数据分析系统开始分析有无漏拿的情况,如果有漏拿的药品也会报警提醒,如果没有语音播报“核对结束”;模式2:为每一个药品都设立一个独立的储存单元,每一个储存单元安装一台扫描设备。药师只需和往常一样伸手取药即可,如果感应了非目标区域的药品,控制终端启动报警装置,此时关闭警报提醒,把拿错的药品放回,继续调配作业,调配完毕后再扫描下摆药单,据分析系统开始分析有无漏拿的情况,如果有漏拿的药品也会报警提醒,如果没有语音播报“核对结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扫码枪和报警器由COM集线器进行连接,其优势在于的扫码枪可有多个,可以使安装在住院药房药架每层或者每个储存单元的扫码器全部和下游的控制终端连接,然后多个控制终端再通过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此外COM具有自己的ID地址,可精确控制报警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无论实际调配的药品扫描的是商品码和电子监管码,数据分析系统都可做出判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扫描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数据分析系统的运算逻辑是:如果接受到的是商品码则直接在本地数据库调取该条形码对应的药品以及本医疗机构该药品的药品编码,如果该药品编码在处方上的药品所对应的编码范围内能找到,不启动报警装置,反之则启动报警装置。如果接受到的是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条形码则在“码上放心”数据库平台调取该条形码对应的药品以及国药准字号,然后根据国药准字号在本地数据库查找该国药准字对应的药品以及药品编码,如果该药品编码在处方上的药品对应的药品编码范围内能找到,不启动报警装置,反之则启动报警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控制终端使用微型计算机,这样可以节省硬件成本,也可以节省安装空间以便于布线施工。

本发明的原理:

1.药品的电子监管码是药品的身份证,可追溯每一盒药品的流向,在“码上放心”数据库上可根据药品的电子监管码调取该药品的国药准字,一个品规的药品具有独立的生产批准文号,所以国药准字具有唯一性,可用于判断药品是否一致。通过视图形式建立本地数据库和“码上放心”数据库的链接,即可实现数据的实时查询;

2. 根据处方单号或者摆药单可以在HIS系统数据库查询该处方上药品的通用名称,药品编码,规格,剂型,数量,产地等信息,通过视图建立本地数据库和HIS系统的链接,即可实现数据的实时查询;

3.把药品编码、药品通用名称、规格、单位、剂型、产地、药位编码、商品码、国药准字信息维护到本地数据库或者HIS系统数据库中即可实现药品国药准字、药品编码、商品码等关键信息的关联。

4.可利用条形码生成软件,或者相应代码嵌入到本控制终端中,根据摆药单号生成条形码,在打印摆药单时把条形码直接打印在摆药单上。

5、在医院的HIS系统上做发药处理以后,在本数据分析系统上,根据摆药单号调取摆药信息下载到本地数据库,对摆药单的药品按照药位顺序进行排序后再打印。

6. 通过扫码器扫描摆药单上的条形码得到摆药单号,并根据摆药单号在HIS系统数据库调取该摆药单上的药品通用名称,药品编码等信息,我们定义这些药品为目标药品;

7. 我们实际调配的药品,如果扫码枪扫描到的是商品码,根据本地数据库或者HIS系统中维护的基础信息,调取该药品所对应的药品编码,如果该药品编码在摆药单上找到则通过,不能找到,说明实际调配的药品不是目标药品,由控制终端启动报警装置;

8.我们实际调配的药品,如果扫码枪扫描到的是电子监管码,在“码上放心”数据库查找该码对应的国药准字号,再根据国药准字在本地数据库或者HIS系统查找所对应的药品编码,如果该药品编码在摆药单上的能找到则通过,不能找到,说明实际调配的药品不是目标药品,启动报警装置;

9.根据商品码和电子监管码的字段不同查找不同的数据库。

10. 因为几乎每种药品的药盒上都有电子监管码,所以电子监管码可以非常有效的实现药品的识别,而且可实现追踪溯源的功能;商品码是在扫描到电子监管码之前先行扫到,亦可进行判断,这样条件有助于提高扫描的效率。

11.如果在只扫描手环的操作模式下,则根据感应到手环条形码的COM集线器的ID号得到药架位置,进而根据药位编码在查找货位码所对应的药品和药品编码,如果在该手环绑定的摆药单上没有查到该药品编码,则为调配差错,由控制终端启动报警装置。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药师在开始调配之前,依次扫描摆药单号和手环条形码,手环条形码可根据员工的工号生成,实现该药师和摆药单的临时绑定;药架上的扫描可分两种操作模式,模式1:在取药前先扫描手环以便判定是在调配那个摆药单,然后用调配药品的药盒在安装在药架上的扫码器进行扫码,如果调配错误,控制终端启动报警系统,此时关闭报警重新调配,然后扫描正确的药品继续调配。调配完毕后再扫描下摆药单,数据分析系统开始分析有无漏拿的情况,如果有漏拿的药品也会报警提醒,如果没有语音播报“核对结束”;模式2:为每一个药品都设立一个独立的储存单元,每一个储存单元安装一台扫描设备。药师只需和往常一样伸手取药即可,如果感应了非目标区域的药品,控制终端启动报警装置,此时关闭警报提醒,把拿错的药品放回,继续调配作业,调配完毕后再扫描下摆药单,据分析系统开始分析有无漏拿的情况,如果有漏拿的药品也会报警提醒,如果没有语音播报“核对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改变原有的人工调配方式,只是在核发阶段由人工核对转变成扫码自动核对,确认无误后再发出,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药品调配差错,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发明优势1,硬件成本低,住院摆药业务以床位3000张,1000个药品种类测算,硬件成本可控制在50000元以内;优势2,理论上能100%避免品规差错的发生,因为一个药品有一个商品码或者电子监管码,具有唯一性,只有扫描通过就意味着目标药品和所调配的药品是完全相符的;优势3,易于推广,该发明不改变原有的医院HIS系统,只是在原有HIS系统上做视图接口,不增加医院额外成本。对于药师来讲,不改变药师原有调配习惯和方法。

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医院方面,该项目构建了用药安全的防火墙,在药品核对环节杜绝了品规的差错,可大幅降低因为药害事件引起的医患纠纷,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药师方面,核发的准确性有了保障,可将更多精力应用于处方用药交待与药物咨询中去,药师可更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患者方面:用药安全得到更大保障,可以获得更优质的药师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组成方块及运行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药品扫码核对数据分析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本药品调配差错预警系统,由控制终端、扫码器、报警器、交换机、手环条形码和服务器相组成,其特征在于,扫码器有多个,其中一个扫码器安装在本地服务器的计算上,用于调配开始前扫描摆药单和手环,调配结束时再次扫描。其他扫描器安装在药架的上,可根据扫描的便利性自行安排扫码器的安装位置,一般安装在每层药架顶部,药架上的所有扫码器均通过COM集线器与控制终端连接,控制终端通过交换机与服务器相连接。

2. 把药品编码、药品通用名称、规格、单位、剂型、产地、药位编码、商品码、国药准字信息录入到本地数据库或者HIS系统数据库中即可实现药品国药准字、药品编码、商品码等关键信息的关联。

3.扫码枪和报警器通过COM集线器进行通信链接,其优势在于可以连接多个扫码枪以实现门诊药房多个发药窗口同时作业,此外COM端口具有自己的ID地址,可精确控制报警器。

4.数据分析模块的数据通过串口服务器来控制扫码枪采集数据和警报的蜂鸣装置,如果调配错误,控制终端通过启动报警装置,警报灯闪亮和蜂鸣音来提示调剂人调配有错误。

5.通过视图接口的形式链接HIS系统和“码上放心”数据库。

6.数据分析系统的运算逻辑①如果接受到的是商品码则直接在本地数据库调取该条形码对应的药品以及本医疗机构该药品的药品编码,如果该药品编码在处方上的药品所对应的编码范围内能找到,不启动报警装置,反之则启动报警装置。②如果接受到的是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条形码则在“互联网数据平台”数据库调取该条形码对应的药品以及国药准字号,然后根据国药准字号在本地数据库查找该国药准字对应的药品以及药品编码,如果该药品编码在处方上的药品对应的药品编码范围内能找到,不启动报警装置,反之则启动报警装置。③如果在只扫描手环的操作模式下,则根据感应到手环条形码的COM集线器的ID号得到药架位置,进而根据药位编码在查找货位码所对应的药品和药品编码,如果在该手环绑定的摆药单上没有查到该药品编码,则为调配差错,由控制终端启动报警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