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234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热声原理发声的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范守善等人于2008年10月29日公开了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中的发声元 件为一热发声膜。请参见文献"Flexible, Stretchable, Transparent Carbon Nanotube Thin Film Loudspeakers”,Fan et al.,Nano Letters,Vol.8 (12),4539-4545(2008)。所 述热发声膜利用热声原理,采用具有极大比表面积及极小单位面积热容的碳纳米管膜所制 成。该碳纳米管膜通过两个电极接收到一音频信号后,改变周围介质的密度而发声波,且该 声波的强度与发声频率均能够在人耳所能感知的范围。上述文献还揭示所述热发声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被裁剪成任意形状并设置在 一绝缘柔性基底,如一旗帜表面,再在该热发声膜相对的两端设置两个相对的电极形成一 发声装置。然而,上述文献所揭示的热发声膜虽然可以任意裁剪,但限于电极的设置位置, 在设置电极组成发声装置后则不能再被任意裁剪。如需形成不同形状的柔性发声装置,则 需要预先裁剪出不同形状的碳纳米管膜,依据裁剪后的形状进一步设置电极,工艺较为复 杂,从而难以充分发挥所述热发声膜可任意裁剪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任意裁剪的发声装置。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一热发声膜,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及两个基网。该 热发声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热发声 膜的第一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触。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热发 声膜的第二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触。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 与多个第二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交替且间隔设置。所述基网分别包括多个编织于基 网中的导电丝。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均通过其中一基网中的导电丝相互电连接,所述多个第 二电极均通过另一基网中的导电丝相互电连接。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一热发声膜,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及两个相对设置 的基网。该热发声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多个第一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 热发声膜第一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触。多个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热发 声膜的第二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触。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 与多个第二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交替且间隔设置。所述基网包括由多个间隔且平行 设置的导电丝及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绝缘丝相互编织而形成的网状结构,定义所述导电 丝露出该基网面向所述热发声膜表面的部分为电连接部。所述两个基网将所述热发声膜、 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夹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覆盖该多个电 连接部。—种发声装置,其包括一热发声膜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基网。其中一基网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一导线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交叉设置。另一基网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及多个导电丝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交叉设置。所述热发声膜设 置在所述第一基网与第二基网之间。该热发声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多 个第一电极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的第一表面电接触,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的 第二表面电接触。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二电极在该热发声膜 上的投影相互间隔且交替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述发声装置通过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将所述热发 声膜分成多个小块,且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均通过导电丝相互电连接,使所 述热发声膜中的每一小块均可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点连接,从而使该多个小块相互并联 工作。因此,所述发声装置根据实际需要裁剪成各种形状后,依然能发声,充分发挥所述热 发声膜可任意裁剪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声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发声装置的基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发声装置的基网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发声装置中的基网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发声装置的热发声膜包括一碳纳米膜时的扫描电镜照片。图6是图1中发声装置被裁剪后,其热发声膜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 图。图7是图1中发声装置被裁剪后,其热发声膜与第一电极及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的 导电丝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声装置的侧视图。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声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图9中发声装置中基网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声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图11中发声装置中的基网铺上绝缘层及第一电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装置。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发声装置100,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基网 110,以及位于该两个基网110之间的多个第一电极120、多个第二电极130及一热发声膜 140。所述热发声膜14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120相互间隔设 置在所述热发声膜140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电极130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热发声膜140 的第二表面。该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在该热发声膜140上的投影相互交替且间隔 设置,所述两个基网110相对设置且将所述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及热发声膜140夹 持其间。所述热发声膜140的面积与该两基网110基本相当,且上述多个第一及第二电极 120,130基本均勻间隔分布于该热发声膜140整个表面。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基网110包括多个导电丝111及多个绝缘丝112,所述导电丝111与绝缘丝112相互编织形成一网状结构。在同一基网110中,所述多个导电丝111 编织于该基网110中。优选地,所述多个导电丝111相互间隔且平行,相邻的导电丝111之 间的间隔相等。在同一基网Iio中,所述多个绝缘丝112可间隔设置或接触设置,优选地, 所述多个绝缘丝112相互平行且相邻的绝缘丝112之间的间隔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 导电丝ill与所述绝缘丝112大致垂直。可以理解,该基网110可以为一以梭织法编织的 织物。该绝缘丝112与导电丝111分别作为编织该织物的经线及纬线。
所述导电丝111由导电材料制成,该材料包括金属、导电聚合物或金属性碳纳米 管等。所述绝缘丝112由绝缘材料制成,该材料包括纤维、塑料、树脂或硅胶等。所述绝缘 丝112可以为纺织材料,具体地,该绝缘丝112可以包括植物纤维、动物纤维、木纤维及矿物 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棉线、麻线、毛线、蚕丝线、尼龙线或氨纶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 电丝111及绝缘丝112均为线状,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丝111由金属制成,所述绝缘丝112 由纤维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不同基网110中的导电丝111相互平行且对应设置,即所述不 同基网110中的导电丝111在所述热发声膜140上的投影重合;不同基网110中的绝缘丝 112相互平行且对应设置,即所述不同基网110中的绝缘丝112在所述热发声膜140上的投 影重合。定义所述导电丝111露出该基网110面向所述热发声膜140表面的部分为电连接 部113,可以理解,每一导电丝111均具有多个间隔的电连接部113。由于不同导电丝111 之间间隔,不同导电111中的电连接部113也相互间隔。所述第一电极120设置在其中一基网110与该热发声膜140第一表面之间。具体 地,该第一电极120设置在该基网110面向所述热发声膜140的表面,且该第一电极120与 该热发声膜140的第一表面电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120进一步与所述绝缘丝 112平行。请一并参阅图4,每一第一电极120均与多个所述导电丝111露出该基网110面 向所述热发声膜140表面的部分电连接,即该每一第一电极120均与多个属于不同导电丝 111的电连接部113电连接。可以理解,此时,所述每一第一电极120与基网110中的一绝 缘丝112均夹持有多个电连接部11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电极120与所述绝缘 丝112平行,从而使该第一电极120与所述导电丝111大致垂直。同时该第一电极120电 连接有分属不同导电丝111上的多个电连接部113,因此,每一第一电极120均电连接有多 个导电丝111,且多个第一电极120同时与一个导电丝111电连接,从而实现多个第一电极 120之间的电连接。优选地,每一与所述第一电极120电连接的导电丝111均与所有第一电 极12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根导电丝111中至少有一根导电丝111与该第一 电极120绝缘,此时,与第一电极120绝缘的导电丝111不接入音频电信号,并可以由绝缘 丝112替代。所述第二电极130设置在另一基网110面向所述热发声膜140表面,或该第二电 极120设置在该热发声膜140第二表面,即该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分别设置在所 述热发声膜140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电极130的结构、设置方式与该第 一电极120相似。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具有相同的结构及数量,在该 热发声膜140上的投影相互交替间隔。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20与多个第二电极130 相互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20之间或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30之间的间距相等,且任意两 个相邻的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在该热发声膜140上的投影的间距相等。
所述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由导电材料制成,该材料包括金属、导电聚合 物、金属性碳纳米管或铟锡氧化物(ITO)等。具体地,该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可以 为与导电丝111相似的丝状、带状、条状结构,如一金属丝、金属条。优选地,该第一电极I20 及第二电极130为涂附于基网110或热发声膜140表面的条状导电胶,如导电浆料带。所述热发声膜14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之间,且该热发声膜 140通过所述两个基网110夹持固定。优选地,所述热发声膜通过所述第一电极120、第二电 极130或其结合至少部分悬空设置。所述热发声膜140为所述发声装置100的发声单元, 该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将一音频电信号传导至该热发声膜140中,具体地,该音频 信号从该第一电极120传导至热发声膜140,并从第二电极140导出,当该音频信号为交流 电信号时,信号的流向交替变换。当该热发声膜140通过所述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 接收到一音频信号后,该热发声膜140改变其周围的介质的密度而发出声波。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热发声膜140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膜,该碳纳米管膜中包括 多个碳纳米管。该多个碳纳米管大致相互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膜表面,进一步 地,所述多个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且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优选地,所述多 个碳纳米管的轴向基本从第一电极120向第二电极130延伸,即该碳纳米管膜沿垂直于该 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的方向铺设。该热发声膜140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层叠的碳 纳米管膜,当该热发声膜140包括的碳纳米管膜的层数较少时,该热发声膜140具有较好的 透光度,如该热发声膜140只包括一层碳纳米管膜时,其透光度为67% 95%。当该热发 声膜140包括多层碳纳米管膜时,其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韧性。相邻的碳纳米管膜中的 碳纳米管的排列方向可形成一夹角β,0° < β <90°,优选为β =0。相邻两层碳纳米 管膜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碳纳米管膜与周围介质,如空气具有较大的接触表面 积,优选为大于100平方米每克,从而使该碳纳米管膜与周围介质能够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可以理解,所述热发声膜140并不局限于碳纳米管膜,其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利用热声原理 发声的薄膜。具体地,需要所述热发声膜140的单位面积热容小于2 X 10_4焦耳每平方厘米 开尔文,优选地,该热发声膜140的单位面积热容为1. 7X 10_6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且该 热发声膜140与周围介质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请参阅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100中的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 极130相互平行,且相邻的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之间的间隔相等。所述热发声膜 140被所述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分成多个间隔相 等的发声单元141。所有第一电 极120均相互电连接,具有相同的电位,所有第二电极130均相互电连接,具有相同的电位。 当其中一第一电极120与其中一第二电极130 —起接收到外部音频信号时,所有第一电极 120与所有第二电极130均可接收到外部音频信号。从而,使所述多个发声单元141并联工 作,改变其周围的介质的密度而发出声波。可以理解,所述发声装置100不仅可以通过任意 一个第一电极120与任意一个第二电极130 —起接收外部音频信号,还可以通过任意一个 与该第一电极120电连接的导电丝111与任意一个与该第二电极130电连接的导电丝111 一起接收外部音频信号。即,在应用时,只要选取与第一电极120或第二电极130相连的导 电丝111、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中的任意一根,连接至外部音频信号源即可实现发 声。当所述发声装置100受到裁剪时,部分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130及发声单元141被 去除。但由于所述发声单元141并联工作,剩余的发声单元141依然可以发声,且剩余的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均可通过基网110中的导电丝111相互电连接,使得被裁剪后的 每一发声单元141都能正常工作。因此,所述发声装置100在受裁剪后,其发声面积减小, 但是其发声功能及效果并没有遭受破坏,仍然可以通过上述选取任意一根导电丝111、第一 电极120或第二电极130的方式实现发声。即,所述发声装置100可以任意裁剪,只要保证 该发声装置100裁剪后的部分包括至少部分第一电极120,至少部分第二电极130,以及该 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之间的热发声膜140即可。可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发 声装置100可以裁剪成各种图案及面积。 另外,所述热发声膜140由所述两个基网110夹持后,其相对的两侧避免直接暴露 在环境中,从而避免该热发声膜140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而产生损坏,方便运输。所述发声 装置100由柔性材料制成,且可任意裁剪,可将所述发声装置100大面积生产,并卷绕储存, 实际应用时依照需要进行裁剪即可。请参阅图8,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发声装置200,其包括两个基网210,多个第 一电极220、多个第二电极230及一热发声膜240。所述热发声膜24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 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220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热发声膜240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 电极230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热发声膜240的第二表面。该第一电极220与第二电极230 在该热发声膜240上的投影相互交替且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基网210相对设置且将所述第 一电极220、第二电极230及热发声膜240夹持其间。所述基网210由多个导电丝211及多 个绝缘丝212相互编织而形成的编织物。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100的结构与工作原 理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不同基网210中的导电丝211相互平行且交替间隔设置,即 不同基网210中的导电丝211在所述热发声膜240中的投影相互平行;不同基网210中的 绝缘丝212相互平行且交替间隔设置,即不同基网210中的绝缘丝212在所述热发声膜240 中的投影相互平行。其中一基网210中的每一绝缘丝212面向所述热发声膜240的表面均 设置有一第一电极220,且该绝缘丝212与电极220将多个导电丝211夹持其中;另一基网 210中的每一绝缘丝212面向所述热发声膜240的表面均设置有一第一电极230,且该绝缘 丝212与电极230将多个导电丝211夹持其中。通过此种方式,使该基网210上的所有电 连接部均通过所述第一电极220或第二电极230覆盖,保证所有电连接部均通过第一电极 220或第二电极230与所述热发声膜240导通。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100,本实施例发声装置200工作时,不仅可以选 择通过将第一电极220及第二电极230与一音频信号源相连获得音频信号,还可以选择从 所述两个基网210内分别取任一导电丝211与该音频信号源相连获得音频信号,且无需分 辨该导电丝211是否与第一电极220或第二电极230相连。请参阅图9及图10,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发声装置300,其包括两个基网310, 多个第一电极320、多个第二电极330及一热发声膜340。所述热发声膜340具有相对的第 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320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热发声膜340的第一表面,所 述第二电极330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热发声膜340的第二表面。该第一电极320与第二电 极330在该热发声膜340上的投影相互交替且间隔设置,所述两个基网310相对设置且将 所述第一电极320、第二电极330及热发声膜340夹持其间。所述基网310由多个导电丝 311及多个绝缘丝312相互编织而形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3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100的结构与工作原 理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基网310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导电丝311平行的绝缘丝312, 即所述多个间隔且平行排列的导电丝311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绝缘丝312。相对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100,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导电丝311之 间设置绝缘丝312,可以控制节省导电丝311。另外,该两个相邻的导电丝311之间可通过 一个或多个绝缘丝312实现间隔,该导电丝311与其相邻的绝缘丝312可接触设置,从而使 制造更为简单。即,该绝缘丝312与导电丝311可通过梭织的方法纺成基网310,当经线或 纬线采用绝缘丝312时,对应的纬线或经线采用相互间隔的绝缘丝312与导电丝311,从而 实现导电丝311之间的间隔。可以理解,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网110中并不是所有导电丝111 均起到导电的作用,但为了基网310的强度,在相邻的两个起导电作用的导电丝111之间还 设置有导电丝111。从而造成导电丝111的浪费。而本实施例中相当于只保留真正起导电 作用的导电丝311,节省成本。同时绝缘丝312其柔韧性一般较好,因此,在所述基网310中 绝缘丝312的增多可以增加所述基网310的柔韧性。由于没有不需要导电的导电丝311,可 以将外部音频信号输入到该基网310中任意一根导电丝311,而不用担心短路。
可以理解,本发明所述的发声装置中的导电丝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 所述的设置方式,只要能够使与所述电极导通的导电丝在基网上形成的电连接部均覆盖所 述电极,且未覆盖电极的电连接部均不与该电极接通即可。例如,可采用所述绝缘丝通过针 织或梭织的方法形成一织物,并将多个导电丝相互间隔的缝入该织物中,形成所述基网。该 导电丝在基网表面形成的电连接部通过该电极覆盖。该导电丝的缝入方向不限。再例如, 所述基网仅由电极与导电丝组成,其中一基网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及多个导电丝 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交叉设置。另一基网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及多个导电丝 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交叉设置。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二电极 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相互间隔且交替设置。请参阅图11及图12,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发声装置400,其包括两个基网 410,多个第一电极420、多个第二电极430、一热发声膜440及至少一个绝缘层450。所述 热发声膜44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420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热 发声膜440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电极430相互间隔设置在所述热发声膜440的第二表面。 该第一电极420与第二电极430在该热发声膜440上的投影相互交替且间隔设置。所述两 个基网410相对设置且将所述第一电极420、第二电极430及热发声膜440夹持其间。该绝 缘层450设置在至少一基网410表面,使该基网410与该热发声膜440相绝缘,并暴露该第 一电极420及第二电极430。所述基网410由多个导电丝411及多个绝缘丝412相互编织 而形成。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400具有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相似的 基本结构,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发声装置4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绝缘层450,该绝缘层450 设置在所述基网410面向所述热发声膜440的表面,即该绝缘层450设置在所述基网410 与所述热发声膜440之间。且所述第一电极420或第二电极430暴露出该绝缘层450,即该 绝缘层450覆盖该基网410除第一电极420或第二电极430外面向热发声膜440的所有表 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400包括两个绝缘层450,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基网410 与所述热发声膜440之间,且所述绝缘层450与热发声膜440接触设置以支撑该热发声膜440。该绝缘层450由耐高温的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材料包括塑料、树脂、碳纤维等。优选地, 所述绝缘层450面向所述热发声膜440的表面为粗糙面或绝缘层450为多孔隙结构,以增 大所述热发声膜44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理解,所述绝缘层450进一步设置在该第一电极420及第二电极430未与所 述热发声膜440接触的部分,从而使该第一电极420及第二电极430因相互移动而接触时, 能够保持电绝缘。此时,可通过在该第一电极420及第二电极430表面涂敷一层绝缘漆或 包覆一层绝缘膜,再去除该第一电极420及第二电极430面向所述热发声膜440部分的绝 缘漆或绝缘膜而形成所述绝缘层450。相对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本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400通过在所述 基网410与热发声膜440之间设置所述绝缘层450,能够避免所述热发声膜440与所述基 网410直接接触,从而使制备该基网410的材料的选择更为广泛,例如,所述基网410中的 绝缘丝412可选择低熔点聚合物、纺织材料。所述发声装置通过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将所述热发声膜分成多个小块, 且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均通过导电丝相互电连接,从而使所述热发声膜中的 多个小块相互并联工作。因此,所述发声装置根据实际需要裁剪成各种形状后,依然能发 声,充分发挥所述热发声膜可任意裁剪的优点。该发声装置的剪裁方式不限,只要能够保证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及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即可。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 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一热发声膜,该热发声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 特征在于,该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热发声膜的第一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触;多个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热发声膜的第二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 触,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二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交替 且间隔设置;以及两个基网,分别包括多个编织于基网中的导电丝,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均通过其中一基 网中的导电丝相互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均通过另一基网中的导电丝相互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相 互平行,相邻两个第一电极之间或相邻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电极与第二 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的间距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网进一步包括多个绝缘丝,所述 导电丝与所述绝缘丝相互编织形成一网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基网中的导电丝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基网中的绝缘丝相互平行且垂直 于所述导电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发声膜的单位面积热容小于 2 X 10_4焦耳每平方厘米开尔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发声膜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第二 电极或其结合至少部分悬空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发声膜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 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大致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所述碳纳米管膜的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中的多个碳纳米管 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且基本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碳纳米管的轴向基本从第一 电极向第二电极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绝缘层, 该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相邻两个第一电极或相邻两个第二电极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绝缘层, 该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未与所述热发声膜接触的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与热发声膜接触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面向所述热发声膜的表 面为粗糙面或该绝缘层为一多孔隙结构。
17.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一热发声膜,该热发声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其特征在于,该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热发声膜第一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触;多个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热发声膜的第二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 触,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二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交替 且间隔设置;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基网,所述基网包括由多个间隔且平行设置的导电丝及多个平行且间 隔设置的绝缘丝相互编织而形成的网状结构,定义所述导电丝露出该基网面向所述热发声 膜表面的部分为电连接部;所述两个基网将所述热发声膜、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夹持其中,所述多个第 一电极及多个第二电极覆盖该多个电连接部。
18. 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一热发声膜,该热发声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其特征在于,该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两个基网,其中一基网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及多个导电丝与所述多个第 一电极交叉设置;另一基网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及多个导电丝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交叉 设置;及所述热发声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网与第二基网之间,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分别与该热发 声膜的第一表面电接触,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的第二表面电接触,所述多 个第一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二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相互间隔且交替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一热发声膜,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及两个基网。该热发声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热发声膜的第一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触。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热发声膜的第二表面,并分别与该热发声膜电接触。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与多个第二电极在该热发声膜上的投影交替且间隔设置。所述基网分别包括多个编织于基网中的导电丝。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均通过其中一基网中的导电丝相互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均通过另一基网中的导电丝相互电连接。
文档编号G10K9/00GK102034467SQ20091017697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5日
发明者刘亮 申请人: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