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竹笛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竹笛用弱音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指孔、两个音孔、两个装饰孔。膜孔,为贴笛膜处,其大小决定笛音的质感。膜孔处贴有笛膜,笛膜一般为嫩竹内膜或芦苇内膜,笛膜的松紧程度控制笛音的音色。音孔,对竹笛音高进行微调。装饰孔,对竹笛音高进行微调,同时大型演出用来系装饰品(如中国结)。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管内空气柱受振动而产生的。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发音原理:吹奏时因手指打开的位置不同造成竹笛内空气柱的不同。吹奏时气流使空气柱振动与笛身共振并带动笛膜振动发声,空气柱短的振动频率高,音调高。
现实生活中,竹笛因为体积小,便于携带深受广大民乐爱好者欢迎。但因其吹奏声音响度大,音质尖锐,练习时间受他人休息时间限制极大,因此,需要一种竹笛用弱音器,在方便演奏者练习的同时又避免了对他人的干扰,亦减小了不必要的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竹笛用弱音器,利用弹簧扭力内附着,演奏时简洁美观;可较大幅度减小声音响度,柔化音色; PVC管外有长绒棉布,对乐器本身不造成任何伤害;体积小,易携带,操作简单;造价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竹笛用弱音器,包括弱音器本体,弱音器本体包括PVC管、长绒棉布、多孔吸音棉和弹簧,所述PVC管的数量为2个,PVC管之间通过弹簧连接,PVC管为圆弧形薄壁结构,PVC管外侧面粘贴长绒棉布,PVC管内侧面粘贴多孔吸音棉;所述弱音器本体安装于铜管的内壁,所述长绒棉布与铜管的内壁相接触;所述PVC管下端设有方形手柄;所述弹簧为扭力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PVC管为圆弧形薄壁结构,PVC管的圆弧的圆心角为60°~150°,PVC管壁厚为0.5mm~2mm。
作为优选,所述PVC管为圆弧形薄壁结构,PVC管的圆弧直径为13mm~35mm,PVC管的圆弧直径大于铜管内径;PVC管的长度为15mm~30mm,PVC管的长度小于铜管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PVC管下端设有方形手柄,方形手柄为方形,方形手柄的长宽比为2.5,方形手柄的长度为0.8mm~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弹簧扭力内附着,演奏时简洁美观;可较大幅度减小声音响度,柔化音色;PVC管外有长绒棉布,对乐器本身不造成任何伤害;体积小,易携带,操作简单;造价低。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竹笛内后,在吹奏时使用,可减小对演奏者听觉系统的伤害;声音响度大大减小,扩大了演奏者练习时间区段;吹奏时不再影响他人休息。从而,本实用新型方便演奏者练习的同时又避免了对他人的干扰,亦减小了不必要的噪声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竹笛用弱音器的弱音器本体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竹笛用弱音器的弱音器本体使用状态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竹笛用弱音器的PVC管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竹笛用弱音器的弱音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竹笛用弱音器的竹笛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笛头、2-笛下部主体、21-装饰孔、22-音孔、23-指孔、3-铜管、4-笛上部主体、41-膜孔、42-吹孔、43-笛脑、5-弱音器本体、51-PVC管、511-手柄、52-长绒棉布、53-多孔吸音棉、5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弱音器本体(5),弱音器本体(5)包括PVC管(51)、长绒棉布(52)、多孔吸音棉(53)和弹簧(54),所述PVC管(51)的数量为2个,PVC管(51)之间通过弹簧(54)连接,PVC管(51)为圆弧形薄壁结构,PVC管(51)外侧面粘贴长绒棉布(52),PVC管(51)内侧面粘贴多孔吸音棉(53);所述弱音器本体(5)安装于铜管(3)的内壁,所述长绒棉布(52)与铜管(3)的内壁相接触;所述PVC管(51)下端设有方形手柄(511);所述弹簧(54)为扭力弹簧。
具体的,所述PVC管(51)为圆弧形薄壁结构,PVC管(51)的圆弧的圆心角为60°~150°,PVC管(51)壁厚为0.5mm~2mm。
具体的,所述PVC管(51)为圆弧形薄壁结构,PVC管(51)的圆弧直径为13mm~35mm,PVC管(51)的圆弧直径大于铜管(3)内径;PVC管(51)的长度为15mm~30mm,PVC管(51)的长度小于铜管(3)长度。
具体的,所述PVC管(51)下端设有方形手柄(511),方形手柄(511)为方形,方形手柄(511)的长宽比为2.5,方形手柄(511)的长度为0.8mm~2mm。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竹笛用弱音器在工作过程中,竹笛具有笛头1、笛下部主体2、铜管3、笛上部主体4,笛下部主体2与笛上部主体4之间通过铜管3连接,笛下部主体2与笛上部主体4两头均有笛头1,笛下部主体2上设有装饰孔21、音孔22、指孔23,笛上部主体4上设有膜孔41、吹孔42、笛脑43,膜孔41上设有笛膜,上述为竹笛的基本结构,在竹笛的铜管3内壁安装弱音器本体5,从而通过外加附着物的方法降低笛身共振,从而减弱声音。两片PVC管51之间通过弹簧54连接,在PVC管51上打孔,弹簧54通过两片PVC管51上的孔连接,两片PVC管51同向靠近聚拢,从而使得弹簧54产生弹力,将弱音器本体5放入铜管3内后松开,在弹簧54弹力回复下抵住,从而实现安装。弱音器本体5通过外加附着物的方法降低笛身共振,同时弱音器本体5上的多孔吸音棉53可吸音。
本实用新型,利用弹簧扭力内附着,演奏时简洁美观;可较大幅度减小声音响度,柔化音色;PVC管外有长绒棉布,对乐器本身不造成任何伤害;体积小,易携带,操作简单;造价低。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竹笛内后,在吹奏时使用,可减小对演奏者听觉系统的伤害;声音响度大大减小,扩大了演奏者练习时间区段;吹奏时不再影响他人休息。从而,本实用新型方便演奏者练习的同时又避免了对他人的干扰,亦减小了不必要的噪声污染。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