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古琴雁足及古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0276阅读:1187来源:国知局
新型古琴雁足及古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古琴雁足及古琴。



背景技术: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古琴的琴弦安装,是分琴头和琴尾两端,将琴弦架设在琴面的上方。琴头部分,由蝇头、岳山、绒扣、琴轸等部件共同完成,并可以微调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达到调音的功能。琴尾这端,由龙龈和雁足来完成。龙龈是安装在琴尾的一块硬木;雁足是安装在古琴底板上的两个小柱子,垂直于底板,用来固定琴弦的尾端。琴弦架设在龙龈上,并贴着琴尾绕到琴的底面,缠绕在雁足上。古琴有7根琴弦,1-4弦缠在一个雁足上,5-7弦缠在另一个雁足上。

琴弦安装,通常叫做“上弦”。具体的步骤是这样的:将琴弦的前端打一个蝴蝶结(称作“蝇头”)。将蝇头和绒扣、轸子连接好,并将蝇头置于岳山上的合适位置,琴头这一端就初步安装好了。

将琴弦的尾端拉紧,置于龙龈上的合适位置,并将琴弦绕到琴的底面。此时弹响琴弦,试听音高,通过调整用手拉弦的力量来调整音高,将弦的音高调整到一定的水平范围后,将琴弦的尾端缠绕在雁足上并绑好。

然后用琴轸微调弦的音高,使之达到精确的音高标准。采用现有技术的雁足结构的古琴在安装琴弦时具有以下不便之处:

1、费力,琴弦的张力很大,上弦需要较大的力量,女人和小孩一般难以胜任。

2、上弦需要经验和技巧,非制作或维修古琴的专业人员一般难以胜任。上弦时,要将琴弦拉紧到合适的程度,这需要力气和经验;拉紧到合适程度后,要将弦缠绕在雁足上,缠绕时用力的方向需要改变,但用力的大小不能变化,否则就会使琴弦的张力改变,上好的弦很可能超出琴轸可以微调的范围,这样就是上弦失败,必须拆下来重新上。

3、琴弦在雁足这端,只能固定而不能调节,所以必须一次上好,如果不合适就必须拆下来重上。

4、琴弦在雁足上缠绕时,互相叠压,压在下面的弦如果需要重上,上面的弦也就必须拆下来重上,非常麻烦,带来很多繁复的劳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古琴雁足,该新型古琴雁足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雁足上弦费力、不易调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古琴,在琴体底面固定有新型古琴雁足,更便于琴弦调节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古琴雁足,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多个琴弦调节机构和多根转轴;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平行地垂直固装在所述底座顶面;

多根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转轴用以连接琴弦;并且,所述转轴的其中一端伸出于第一固定板外侧,用以连接所述琴弦调节机构;

多个所述琴弦调节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外侧,并且,所述琴弦调节机构与相对应的转轴连接,用以驱动转轴旋转,进而调整琴弦的松紧度。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连接孔或钩状槽,用以连接琴弦。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固定板,其垂直固装在所述底座顶面,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中部位置,在所述第三固定板外侧面安装多个所述琴弦调节机构;

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之间设置多根转轴,多根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所述转轴用以连接琴弦;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之间的所述转轴的其中一端伸出于第三固定板外侧,用以连接安装在第三固定板上的琴弦调节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之间共设置3或4根转轴。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之间分别固装有用于对琴弦限位的限位轴,所述琴弦绕过限位轴连接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琴弦调节机构包括齿轮、连接板以及螺杆,所述齿轮用以连接伸出于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三固定板外侧的转轴端部,所述螺杆铰接在所述连接板上,并且,所述螺杆啮合连接所述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的同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在上设有用以穿过琴弦的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靠近底部的位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雁足帽,其一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形状匹配的安装槽,所述雁足帽通过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

一种古琴,包括琴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新型古琴雁足,所述琴体的底面设有插槽,所述新型古琴雁足通过底座插装在插槽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裹布,所述雁足上分别缠绕有所述裹布。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多个琴弦调节机构和多根转轴;多根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转轴用以连接琴弦;并且,所述转轴的其中一端伸出于第一固定板外侧,多个所述琴弦调节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外侧,并且,所述琴弦调节机构与相对应的转轴连接,用以驱动转轴旋转,进而调整琴弦的松紧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使琴弦的安装和调节都变得十分简单、方便。并且,能够对于7根琴弦分别独立控制,避免了过去传统方法中的相互叠压、干扰,省去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琴,包括琴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新型古琴雁足,所述琴体的底面设有插槽,所述新型古琴雁足通过底座插装在卡槽内。上述的古琴保留了传统古琴的外观,在改善雁足功能更便于琴弦安装和调节的同时,保留了古琴的古典美感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中的琴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中的雁足帽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古琴的琴体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采用两个新型古琴雁足的古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琴弦调节机构;5-转轴;6-限位轴;7-挡板;8-雁足帽;9-第三固定板;41-齿轮;42-连接板;43-螺杆;51-连接孔;71-卡槽;81-安装槽;100-琴体;101-插槽;200-新型古琴雁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和图2;

本实施提供了一种新型古琴雁足,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以及多个琴弦调节机构4和多根转轴5;

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平行地垂直固装在所述底座1顶面。

多根所述转轴5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之间,优选地,转轴5上套装轴承,转轴5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上,以使转轴5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转动;转轴5的作用是用以连接琴弦;并且,所述转轴5的其中一端伸出于第一固定板2外侧,用以连接所述琴弦调节机构4。

多个所述琴弦调节机构4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外侧,并且,每一个琴弦调节机构4与相对应的转轴5连接,用以驱动转轴5旋转,进而调整琴弦的松紧度。

优选地,所述转轴5上设置有连接孔51或钩状槽等常用的用以固定琴弦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附图以连接孔51为例),进而将琴弦固定在转轴5上,转动转轴5,可以使琴弦缠绕在转轴5上,进而调整琴弦的松紧度。

本实施例中,转轴5的数量也可以设置3根或者4根,在与琴体配套使用时,恰好可以设置两个上述的新型古琴雁足,其中一个雁足上设置3根转轴,另一个雁足上设置4根转轴,保留传统古琴中使用两个雁足的特征。

本实施中采用的琴弦调节机构4包括齿轮41、连接板42以及螺杆43,每一根转轴5伸出于第一固定板2外侧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个所述齿轮41,所述连接板42安装在第一固定板2的外侧面,连接板42优选为U形板,所述螺杆43铰接在所述连接板42上,并且,所述螺杆43啮合连接所述齿轮41。螺杆43的头部设置用于连接外部扳手的槽,用户可以利用内六方扳手等工具拧动该螺杆43旋转,所述螺杆43驱动齿轮41带动转轴5旋转,完成上弦动作。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固装有用于对琴弦限位的限位轴6,所述琴弦绕过限位轴6连接转轴5。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的同一侧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在上设有用以穿过琴弦的卡槽71,所述卡槽7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靠近底部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布局时,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的转轴5设置在靠近挡板7的一侧,各个转轴5由上至下错开设置,限位轴6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远离于挡板7的一侧,在安装琴弦时,首先将各根琴弦的端部穿过卡槽71,然后绕过限位轴6,再依次固定在相对应的各个转轴5上。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还包括雁足帽8,请参照图1和图3;其一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形状匹配的安装槽81,所述雁足帽8通过安装槽8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雁足帽8的既起到支撑琴体的作用,同时还保留了传统的雁足外观,尊重了传统的文化。

采用上述结构的新型古琴雁足,具有如下优点:

1、琴弦调节机构和多根转轴采用了机械传动方式,使古琴的上弦过程变得简单、省力,使得普通的使用者也可以轻松完成上弦,不再依赖于专业人员。

2、由于采用了机械传动方式,使得琴弦在雁足上既可以固定,又可以调节,使琴弦的安装和调节都变得十分简单、方便。

3、7根琴弦分别独立控制,避免了过去传统方法中的相互叠压、干扰,省去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4、保留了传统古琴雁足的外观,在改善雁足功能的同时,保留了雁足的古典美感,尊重了传统的文化。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考虑到在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之间同时安装3根或者4根转轴5会造成空间过于拥挤、造成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块固定板。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还包括有第三固定板9,其垂直固装在所述底座1顶面,并且,第二固定板3位于第一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9中部位置,第三固定板9平行于第一固定板2和第三固定板9,在所述第三固定板9外侧面同样安装多个琴弦调节机构4;

所述第二固定板3与第三固定板9之间设置多根转轴5,多根所述转轴5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板3和第三固定板9之间,所述转轴5用以连接琴弦;并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3和第三固定板9之间的所述转轴5的其中一端伸出于第三固定板9外侧,用以连接安装在第三固定板9上的琴弦调节机构4。

优选地,请参照图4,以设置4根转轴为例,所述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设置2根转轴5,所述第二固定板3与第三固定板9之间设置2根转轴5,共集成有4根转轴5,每根转轴5单独对应一根琴弦,即,共对应4根琴弦。相对应地,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外侧面安装3个琴弦调节结构,在所述第三固定板9外侧面安装4个琴弦调节结构,以驱动相对应的转轴5。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应古琴的7根琴弦时,另外还需要一个新型古琴雁足,其中,在该新型古琴雁足的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三固定板之间共设置3根转轴即可,以对应另外的3根琴弦。

此外,由于在实施例一中对琴弦调节机构4的结构做出了说明,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固定板3与第三固定板9之间同样固装有用于对琴弦限位的限位轴6,所述琴弦绕过限位轴6连接转轴5。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和第三固定板9的同一侧设置有挡板7(即原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上的挡板7延伸至第三固定板9上),所述挡板7在上设有用以穿过琴弦的卡槽71,所述卡槽7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和第三固定板9靠近底部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3与第三固定板9之间的转轴5与限位轴6的布局方式等同于上述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第一固定板2与第二固定板3之间的转轴5与限位轴6的布局方式,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同样包括雁足帽8,其一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和第三固定板9形状匹配的安装槽,所述雁足帽8通过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连接。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可以同时对7根琴弦进行固定及调节,且安装空间较为宽松,使用调节较为便利。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5-图6;

一种古琴,包括琴体100以及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新型古琴雁足200,所述琴体100的底面设有插槽101,所述新型古琴雁足200通过底座1插装在插槽101内。

更具体地,

请参照图5和图6;所述琴体100的底面设有两个插槽101,所述新型古琴雁足200设置两个,其分别通过底座插装在插槽内,其中一个新型古琴雁足包括有4根转轴,另一个则包括3根转轴。

在安装时,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新型古琴雁足的底座1顶面与琴体的底面齐平,在挡板7上的用以穿过琴弦的卡槽71靠近于琴体底面,目的是保障绕到琴体底面的琴弦更贴近于琴体底面,保留传统古琴的形态。

优选地,本实施提供的古琴还包括裹布,所述新型古琴雁足上分别缠绕有所述裹布,更具体地,裹布缠绕在底座1和雁足帽8之间的各个固定板上,使雁足整体外形为柱状,与传统的雁足外形相同,保留了传统古琴的古典美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