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式无节竹琴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6156阅读:1988来源:国知局
竹筒式无节竹琴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筒式无节竹琴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竹琴,又名道琴,是一种以竹筒为主要构件的民族打击乐器。它是地地道道的仡佬族戏曲艺术,其渔鼓和简板既有低沉浑厚之音,也有清脆嘹亮之声,音韵能状物寓情,诉说衷肠。演唱时字正腔圆,平缓时细腻入微,让人如痴如醉。

民间通常使用的竹琴,其竹筒上往往有数个竹节,且竹节间距较密,致使竹琴使用时产生音阻,影响表演时的音质。常规制作的竹琴结构较为简单,制作工艺粗糙,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综上所述的竹琴及其制作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音质好,表演效果佳,制作工艺独特、精致的竹筒式无节竹琴及其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竹筒式无节竹琴,由琴筒及剪板部分组成。

本发明的琴筒部分,包括有竹筒、外置布条竹紧箍、肠膜、白乳胶、青麻丝、混漆石膏泥、大木漆、头部金属管、尾部金属管、小木漆构成。

本发明的剪板部分,包括有子板、母板、响铃、螺栓构成。

本发明的琴筒部分的竹筒,其头部至尾部无竹节,所述的头部至尾部外壁涂有白乳胶,白乳胶上缠绕有青麻丝,青麻丝上涂有混漆石膏泥,混漆石膏泥由大木漆与石膏经混匀配制而成,混漆石膏泥上涂有大木漆。

在所述的竹筒的头部、尾部的大木漆上分别设置有头部金属管、尾部金属管,头部金属管至尾部金属管之间的大木漆上涂有小木漆,肠膜经外置布条竹紧箍紧箍于竹筒的头部端口。

本发明的琴筒部分,其竹筒为赤竹,筒壁薄厚均匀,筒长80–120cm,筒径至少8cm。所述的头部金属管的管长小于尾部金属管,它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简板部分,其子板、母板为两块楠竹制成,板宽至少2cm,板长至少70cm,其中一块板长大于另一块。响铃经螺栓分别紧固于子板、母板上,子板、母板的上端分别呈弧形状。

本发明的竹筒式无节竹琴的琴筒部分的制作工艺,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取头部至尾部无竹节的竹筒,在所述的竹筒的头部至尾部外壁去除青色外皮,并自上而下涂刷一层白乳胶;

2、在白乳胶上,自上而下缠绕青麻丝,再自上而下将由20-30%的大木漆与30-80%的石膏经混匀配制的混漆石膏泥先后分两次涂刷于青麻丝上,每次涂刷后再将竹筒垂直悬吊至凉干,然后分别用粗砂、细砂各打磨一次;

3、将大木漆先后分三次自上而下涂刷于经打磨后的混漆石膏泥上,每次涂刷后再将竹筒垂直悬吊至凉干,然后分别用粗砂、细砂各打磨一次;

4、将头部金属管、尾部金属管分别紧箍于经打磨后的头、尾部的大木漆的表层;

5、在头部金属管与尾部金属管之间的大木漆的表层涂刷小木漆,然后将竹筒垂直悬吊至凉干;

6、取猪小肠为原料,经清洗后用白酒浸泡2-10小时取出,将猪小肠充气,待膨胀后密封其肠口,然后经晾干、划破即制成肠膜;

7、将肠膜经水润湿,反复搓揉后包裹于竹筒的头部端口,再将经由金竹篾编制,并缠有布条的外置布条竹紧箍紧箍于竹筒的头部端口,即完成竹琴琴筒的制作。

本发明的竹筒式无节竹琴的简板部分的制作工艺,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将备用的楠竹划破成两块竹板,其板宽至少2cm,板长至少70cm,其中一块板长大于另一块;

2、将两块竹板中的一块与另一块选定为子板和母板,再将子板和母板的上端用火加热、揉成120–130度的弧形状;

3、在子板和母板上,先后两次自上而下涂刷混漆石膏泥,每次涂刷后凉干,然后分别用粗砂、细砂各打磨一次;

4、将大木漆先后分三次,自上而下涂刷于经打磨后的子板和母板的混漆石膏泥上,每次涂刷后凉干,然后分别用粗砂、细砂各打磨一次;

5、将响铃经螺栓分别紧固于子板和母板上,即完成竹琴简板的制作。

本发明的竹筒式无节竹琴结构紧凑,音质好,其制作工艺独特、精致,使用时其表演艺术效果好,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竹筒式无节竹琴的琴筒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竹筒式无节竹琴的琴筒截面放大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系本发明竹筒式无节竹琴的剪板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4,系本发明竹筒式无节竹琴的剪板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的竹筒式无节竹琴,由琴筒及剪板部分组成。

本发明的琴筒部分包括有竹筒8、外置布条竹紧箍1、肠膜3、白乳胶9、青麻丝10、混漆石膏泥7、大木漆6、头部金属管4、尾部金属管5、小木漆2构成。

本发明的剪板部分包括有子板14、母板11、响铃12、螺栓14构成。

本发明的琴筒部分的竹筒8,其头部至尾部无竹节,所述的头部至尾部外壁涂有白乳胶9,白乳胶9上缠绕有青麻丝10。

本发明的竹琴使用的大木漆6与小木漆2均为生漆,生漆煎熬提炼时的粗制部分通常称为大木漆6,精制部分通常称为小木漆2。大木漆6与石膏经混匀配制成混漆石膏泥7。

本发明的青麻丝10上涂有混漆石膏泥7,混漆石膏泥7上涂有大木漆6。在所述的头部、尾部的大木漆6上分别设置有头部金属管4、尾部金属管5。头部金属管4至尾部金属管5之间的大木漆6上涂有小木漆2,肠膜3经外置布条竹紧箍1紧箍于竹筒8的头部端口。

本发明的琴筒部分,其竹筒8为赤竹,筒壁薄厚均匀,筒长80–120cm,筒径至少8cm。所述的头部金属管4的管长小于尾部金属管5,它们采用铜皮或铁皮或铝皮等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简板部分,其子板14、母板11为两块楠竹制成,板宽至少2厘米,板长至少70厘米,其中一块板长大于另一块。响铃12经螺栓13分别紧固于子板14、母板上11上,子板14、母板11的上端分别呈弧形状。

本发明的竹筒式无节竹琴的琴筒部分的制作工艺,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取头部至尾部无竹节的竹筒8,在所述的竹筒8的头部至尾部外壁去除青色外皮,并自上而下涂刷一层白乳胶9;

2、在白乳胶9上,自上而下缠绕青麻丝10,再自上而下将由20-30%的大木漆6与30-80%的石膏经混匀配制的混漆石膏泥7先后分两次涂刷于青麻丝10上,每次涂刷后再将竹筒8垂直悬吊至凉干,然后分别用粗砂、细砂各打磨一次;

3、将大木漆6,先后分三次自上而下涂刷于经打磨后的混漆石膏泥7上,每次涂刷后再将竹筒8垂直悬吊至凉干,然后分别用粗砂、细砂各打磨一次;

4、将头部金属管4、尾部金属管5分别紧箍于经打磨后的头、尾部的大木漆6的表层;

5、在头部金属管4与尾部金属管5之间的大木漆6的表层涂刷小木漆2,然后将竹筒8垂直悬吊至凉干;

6、取猪小肠为原料,经清洗后用白酒浸泡2-10小时取出,将猪小肠充气,待膨胀后密封其肠口,然后经晾干、划破即制成肠膜3;

7、将肠膜3经水润湿,反复搓揉后包裹于竹筒8的头部端口,再将经由金竹篾编制,并缠有布条的外置布条竹紧箍1紧箍于竹筒8的头部端口,即完成竹琴琴筒的制作。

本发明的竹筒式无节竹琴的简板部分的制作工艺,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将备用的楠竹划破成两块竹板,其板宽至少2cm,板长至少70cm,其中一块板长大于另一块;

2、将两块竹板中的一块与另一块选定为子板14和母板11,再将子板14和母板11的上端用火加热、揉成120–130度的弧形状;

3、在子板14与母板11上,先后两次涂刷混漆石膏泥7,每次涂刷后经凉干,然后分别用粗砂、细砂各打磨一次;

4、将大木漆先后分三次自上而下涂刷于经打磨后的子板14和母板11的混漆石膏泥7上,每次涂刷后经凉干,然后分别用粗砂、细砂各打磨一次;

5、将响铃12经螺栓13分别紧固于子板14和母板11上,即完成竹琴简板的制作。

本发明的竹筒式无节竹琴使用时,将琴筒斜放于表演者的右手臂弯处,左手五指敲击蒙着的鼓皮,筒口即发出“乒乓”声音,表演者可用娓娓动听声演唱人间故事,右手击打的简板不紧不慢地打节奏,且传来悦耳的“嗤”的高音,同时剪板上的响铃也不断地发出悦耳的“叮当”声,表演者可以“单唱”或“群唱”,其表演艺术精彩,竹琴使用时其表演艺术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