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丢器的蜂鸣器安装结构及防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2160发布日期:2018-12-05 19:34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丢器的蜂鸣器安装结构及防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丢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丢器的蜂鸣器安装结构及防丢器。



背景技术:

防丢器通常作为手机/钱包/钥匙链等贵重物品的防盗设施使用,为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发出报警提示,现有的防丢器通常都配备发声装置,这些发声装置一般采用蜂鸣器,但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蜂鸣器不仅能较好地隐蔽于防丢器的壳体内部,又能够将声音尽量传导至壳体外侧,现有的办法是在壳体的侧边开设导引孔,蜂鸣器发出的声音需要在壳体内多次转折才能从导引孔导出,这就会造成声音衰减,导致音量大大降低,同时,现有的导引孔多数为直孔,受导引孔内侧开口的阻挡,只有一部分声音会传导出去,另一部分声音被限制在壳体内,同样会造成声音衰减,此外,现有蜂鸣器需要单独配置支架,导致产品的零部件较多、成本较高,再次,蜂鸣器通常采用胶水固定在壳体内,因而不易取换。

除此之外,防丢器为了保证供电,其内部通常要配置纽扣电池,现有的防丢器,其内部的纽扣电池通常要配置电池座,此类电池座的结构请参见申请号为“201010237728.8”、名称为“纽扣电池固定座”,或者申请号“201521138996.9”、名称为“纽扣电池座”的中国专利说明书,或者直接将电池座形成于壳体内部,这些电池座虽然对纽扣电池具有夹持和固定作用,但是由于电池座单独设置,致使电池座与线路板之间需要通过线缆连接,此外这些电池座需要单独加工、成型,不仅成本较高,而且结构复杂,难以满足防丢器等产品的小型化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对蜂鸣器的声音造成衰减,进而提高声音的传输质量,同时易于安装和更换蜂鸣器,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用于防丢器的蜂鸣器安装结构及防丢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丢器的蜂鸣器安装结构,所述防丢器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设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有蜂鸣器,所述上壳的内侧开设有圆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周围形成有抵挡部,所述蜂鸣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蜂鸣器的边缘抵紧于所述抵挡部,以令所述蜂鸣器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开设有导引孔,所述导引孔贯穿于所述上壳的内外两侧,所述导引孔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加,以令所述导引孔呈锥形。

优选地,所述导引孔朝向所述蜂鸣器的中间处。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边缘处向内凸出而形成有阶梯部,所述蜂鸣器的边缘贴紧于所述阶梯部,藉由所述阶梯部而令所述蜂鸣器与安装槽之间形成空隙。

优选地,所述阶梯部呈环状。

优选地,所述上壳内开设有狭槽,所述狭槽穿过所述抵挡部和阶梯部而延伸至所述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狭槽的数量是两个。

一种防丢器,包括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设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有蜂鸣器,所述上壳的内侧开设有圆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周围形成有抵挡部,所述蜂鸣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蜂鸣器的边缘抵紧于所述抵挡部,以令所述蜂鸣器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开设有导引孔,所述导引孔贯穿于所述上壳的内外两侧,所述导引孔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加,以令所述导引孔呈锥形,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夹设有用于记载文字信息的卡片,所述上壳和下壳对应所述卡片的正反面分别开设有窗口。

优选地,包括有胶框,所述胶框套设于上壳和下壳的边缘处。

优选地,所述胶框的内环面形成有用于容置上壳和下壳边缘的弧形内凹面。

优选地,所述上壳和下壳上均开设有穿孔,且两个穿孔内穿设有挂绳。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防丢器的蜂鸣器安装结构中,所述导引孔设于上壳的正面,且所述导引孔贯穿于所述上壳的内外两侧,所以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可通过上壳正面的导引孔向外辐射,同时,所述导引孔是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加的锥形孔,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可通过该导引孔内侧较大的开口收集后再向外辐射,有效减少了导引孔内侧开口对声音的阻挡,进而减少声音衰减,大大提高了声音的传导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无需为蜂鸣器单独配置支架,因而简化了产品的零部件,大大节省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防丢器的立体图。

图2为防丢器的分解图。

图3为上壳及蜂鸣器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电池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上壳、下壳和胶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防丢器的蜂鸣器安装结构,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防丢器包括有上壳1和下壳2,所述上壳1和下壳2之间设有线路板3,所述线路板3电性连接有蜂鸣器4,所述上壳1的内侧开设有圆形的安装槽40,所述安装槽40的周围形成有抵挡部41,所述蜂鸣器4设于所述安装槽40内,且所述蜂鸣器4的边缘抵紧于所述抵挡部41,以令所述蜂鸣器4卡设于所述安装槽40内,所述安装槽40内开设有导引孔42,所述导引孔42贯穿于所述上壳1的内外两侧,所述导引孔42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加,以令所述导引孔42呈锥形。

上述蜂鸣器安装结构中,所述导引孔42设于上壳1的正面,且所述导引孔42贯穿于所述上壳1的内外两侧,所以蜂鸣器4发出的声音可通过上壳1正面的导引孔42向外辐射,同时,所述导引孔42是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加的锥形孔,蜂鸣器4发出的声音可通过该导引孔42内侧较大的开口收集后再向外辐射,有效减少了导引孔内侧开口对声音的阻挡,进而减少声音衰减,大大提高了声音的传导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无需为蜂鸣器单独配置支架,因而简化了产品的零部件,大大节省了产品成本。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传导声音,所述导引孔42朝向所述蜂鸣器4的中间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40的边缘处向内凸出而形成有阶梯部43,所述蜂鸣器4的边缘贴紧于所述阶梯部43,藉由所述阶梯部43而令所述蜂鸣器4与安装槽40之间形成空隙。该空隙用于为蜂鸣器4的振动片提供振动空间,以便于振动发声。

进一步地,所述阶梯部43呈环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壳1内开设有狭槽44,所述狭槽44穿过所述抵挡部41和阶梯部43而延伸至所述安装槽40。进一步地,所述狭槽44的数量是两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3上设有弹性金属触片(未标示),所述蜂鸣器4弹性抵接于所述弹性金属触片,藉由所述弹性金属触片而令所述蜂鸣器4与线路板3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防丢器,包括有上壳1和下壳2,所述上壳1和下壳2之间设有线路板3,所述线路板3电性连接有蜂鸣器4,所述上壳1的内侧开设有圆形的安装槽40,所述安装槽40的周围形成有抵挡部41,所述蜂鸣器4设于所述安装槽40内,且所述蜂鸣器4的边缘抵紧于所述抵挡部41,以令所述蜂鸣器4卡设于所述安装槽40内,所述安装槽40内开设有导引孔42,所述导引孔42贯穿于所述上壳1的内外两侧,所述导引孔42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加,以令所述导引孔42呈锥形,所述上壳1和下壳2之间夹设有用于记载文字信息的卡片5,所述上壳1和下壳2对应所述卡片5的正反面分别开设有窗口50。

关于上壳1和下壳2的组合,本实施例包括有胶框6,所述胶框6套设于上壳1和下壳2的边缘处。

为了更好地包覆上壳1和下壳2,所述胶框6的内环面形成有用于容置上壳1和下壳2边缘的弧形内凹面60。

为了便于携带,所述上壳1和下壳2上均开设有穿孔7,且两个穿孔7内穿设有挂绳7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直接设置于线路板上、无需线缆连接、无需单独设置电池座,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的用于防丢器的电池安装结构,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防丢器包括有上壳1和下壳2,所述上壳1和下壳2之间设有线路板3,所述线路板3电性连接有蜂鸣器4,所述线路板3电性连接有金属挡片80和金属托片81,所述线路板3的边缘处开设有用于容置纽扣电池100的圆弧形安装位30,所述金属托片81固定于所述线路板3上,且所述金属托片81位于所述圆弧形安装位30的上方,所述金属挡片80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线路板3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挡片80的另一个侧边向所述圆弧形安装位30的下方延伸,且所述金属挡片80与所述金属托片81之间用于夹持纽扣电池100,所述金属托片81上形成有弹片82,所述弹片82弹性抵接于纽扣电池100。

上述电池安装结构中,在线路板3上固定了金属挡片80和金属托片81,该金属挡片80和金属托片81分设于线路板3两侧,当纽扣电池100插入圆弧形安装位30时,可夹持于金属挡片80和金属托片81之间,基于上述结构,使得防丢器无需单独配置电池座,也无需在电池座与线路板之间设置线缆,不仅简化了产品结构,而且降低了产品成本,此外,在弹片82的弹性抵接作用下,使得纽扣电池100与金属挡片80和金属托片81能够紧密接触,大大提高了供电部分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防丢器可靠供电。

为了便于装入纽扣电池100,所述金属挡片80位于圆弧形安装位30下方的一个侧边呈圆弧状。

关于金属挡片80与线路板3的连接关系,所述金属挡片80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引脚83,所述第一引脚83穿过所述线路板3,且所述第一引脚83焊接于线路板3上。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引脚83沿所述圆弧形安装位30的边缘依次分布于所述线路板3上。

关于金属托片81与线路板3的连接关系,所述金属托片81上形成有两个第二引脚84,所述第二引脚84穿过所述线路板3,且所述第二引脚84焊接于线路板3上。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金属挡片80和金属托片81,其优势在于,不仅能快速组装,而且在固定的同时可满足电性连接的要求,简化了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2的内侧壁对应纽扣电池100而开设有第一避空位20,所述上壳1的内侧壁对应所述弹片82而开设有第二避空位21。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托片81上形成有两个突出部31,所述突出部31向纽扣电池100方向延伸,当纽扣电池100安装于金属挡片80和金属托片81之间时,所述突出部31抵紧于纽扣电池100。

进一步地,金属挡片80的外侧开设有凹口32,该凹口32的作用在于,方便对纽扣电池100施力,进而易于拆卸纽扣电池100。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防丢器,包括有上壳1和下壳2,所述上壳1和下壳2之间设有线路板3,所述线路板3电性连接有蜂鸣器4,所述上壳1和下壳2之间夹设有用于记载文字信息的卡片5,所述上壳1和下壳2对应所述卡片5的正反面分别开设有窗口50,所述线路板3电性连接有金属挡片80和金属托片81,所述线路板3的边缘处开设有用于容置纽扣电池100的圆弧形安装位30,所述金属托片81固定于所述线路板3上,且所述金属托片81位于所述圆弧形安装位30的上方,所述金属挡片80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线路板3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挡片80的另一个侧边向所述圆弧形安装位30的下方延伸,且所述金属挡片80与所述金属托片81之间用于夹持纽扣电池100,所述金属托片81上形成有弹片82,所述弹片82弹性抵接于纽扣电池100。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胶框6,所述胶框6套设于上壳1和下壳2的边缘处。所述胶框6的内环面形成有用于容置上壳1和下壳2边缘的弧形内凹面60。所述上壳1和下壳2上均开设有穿孔7,且两个穿孔7内穿设有挂绳70。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