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4673发布日期:2021-03-19 11:0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鸣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



背景技术:

传统直径为φ14mm、高度为7mm的压电弹簧针结构蜂鸣器,其发音孔都是开设在正面的,即上方出声,此类产品的结构和装配都相对简单,且音压大,在小家电和电器行业应用广泛。

但因现在家电设备往智能家居、智能小家电和智能设备发展,且趋向小型化设计,其体积为小及矮扁,高度、结构有所限制,导致现有蜂鸣器设计在顶面的发音孔会被设备结构挡住,从而发不出声音或音小,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影响使用体验。

所以有必要针对此做出一款在不改变蜂鸣器整体体积的前提下,对蜂鸣器发音孔作出调整,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包括盖板、针脚、蜂鸣片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为阶梯式设计,而其外壁面一体成型有一扩音孔,其中所述扩音孔是一通孔,与外壳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蜂鸣片置于外壳内腔的阶梯式凸缘上,而其所放置的位置应高于扩音孔;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称成型有凸台、导柱和装配孔位,其中所述装配孔位为贯穿设置,设计在左右对称的两个凸台上,而导柱则为上下对称设置,且其中一个导柱的侧旁设计有一泄音孔;所述针脚由下至上穿过并固定在盖板上的装配孔;位于所述盖板上的针脚,通过折弯其下半部分的方式来加以固定它在盖板上的位置;所述盖板的边缘还成型有一凸件与外壳上边缘所开设的凹槽相配合;带有所述针脚的盖板通过扣位配合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内腔设有蜂鸣片的外壳顶部。

优选的,所述外壳直径范围为φ14±0.5,高度为7±0.5。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外壳的扣位配合具体是盖板底部成型有弹性倒扣,而外壳内腔上方成型有扣位与其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外壳外壁面成型的扩音孔为凸出设计。

优选的,所述针脚下半部分通过机器所进行的折弯工艺其角度应在45°±3。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尺寸适配针距为5.0mm、6.5mm和7.5mm的针脚。

优选的,所述扩音孔的尺寸、数量可在根据需求在生产前作出设计改变。

优选的,所述扩音孔的孔型应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不改变蜂鸣器整体体积的前提下提供更大的音压,具体是将蜂鸣器的发音孔改到外壳的外壁面,即侧面,且与其配合的是盖板上的泄音孔,这样的设计还能起到扩音、导音的作用。

还有就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且简单,无需使用防水胶或焊接工艺等进行固定连接,而是通过简单的扣位配合便能实现装配,而这样的装配方式能配合自动设备实现最方便、快捷的全自动加工,避免了胶水不够、胶水侵蚀产品或焊接不达标、焊接外观不好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与盖板的扣位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包括盖板(1)、针脚(2)、蜂鸣片(3)和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内腔为阶梯式设计,而其外壁面一体成型有一扩音孔,其中所述扩音孔是一通孔,与外壳(4)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蜂鸣片(3)置于外壳(4)内腔的阶梯式凸缘上,而其所放置的位置应高于扩音孔;所述盖板(1)的上表面对称成型有凸台、导柱和装配孔位,其中所述装配孔位为贯穿设置,设计在左右对称的两个凸台上,而导柱则为上下对称设置,且其中一个导柱的侧旁设计有一泄音孔;所述针脚(2)由下至上穿过并固定在盖板(1)上的装配孔;位于所述盖板(1)上的针脚(2),通过折弯其下半部分的方式来加以固定它在盖板(1)上的位置;所述盖板(1)的边缘还成型有一凸件与外壳(4)上边缘所开设的凹槽相配合;带有所述针脚(2)的盖板(1)通过扣位配合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内腔设有蜂鸣片(3)的外壳(4)顶部。

其中,所述外壳(4)直径范围为φ14±0.5,高度为7±0.5。

其中,所述盖板(1)与外壳(4)的扣位配合具体是盖板(1)底部成型有弹性倒扣,而外壳(4)内腔上方成型有扣位与其相配合。

其中,所述外壳(4)外壁面成型的扩音孔为凸出设计。

其中,所述针脚(2)下半部分通过机器所进行的折弯工艺其角度应在45°±3。

其中,所述外壳(4)的尺寸适配针距为5.0mm、6.5mm和7.5mm的针脚。

其中,所述扩音孔的尺寸、数量可在根据需求在生产前作出设计改变。

其中,所述扩音孔的孔型应为方形。

本具体实施例以上述方案为例。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不改变蜂鸣器整体体积的前提下提供更大的音压,具体是将蜂鸣器的发音孔改到外壳的外壁面,即侧面,且与其配合的是盖板上的泄音孔,这样的设计还能起到扩音、导音的作用。

还有就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且简单,无需使用防水胶或焊接工艺等进行固定连接,而是通过简单的扣位配合便能实现装配,而这样的装配方式能配合自动设备实现最方便、快捷的全自动加工,避免了胶水不够、胶水侵蚀产品或焊接不达标、焊接外观不好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良品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包括盖板(1)、针脚(2)、蜂鸣片(3)和外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内腔为阶梯式设计,而其外壁面一体成型有一扩音孔,其中所述扩音孔是一通孔,与外壳(4)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蜂鸣片(3)置于外壳(4)内腔的阶梯式凸缘上,而其所放置的位置应高于扩音孔;所述盖板(1)的上表面对称成型有凸台、导柱和装配孔位,其中所述装配孔位为贯穿设置,设计在左右对称的两个凸台上,而导柱则为上下对称设置,且其中一个导柱的侧旁设计有一泄音孔;所述针脚(2)由下至上穿过并固定在盖板(1)上的装配孔;位于所述盖板(1)上的针脚(2),通过折弯其下半部分的方式来加以固定它在盖板(1)上的位置;所述盖板(1)的边缘还成型有一凸件与外壳(4)上边缘所开设的凹槽相配合;带有所述针脚(2)的盖板(1)通过扣位配合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内腔设有蜂鸣片(3)的外壳(4)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直径范围为φ14±0.5,高度为7±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与外壳(4)的扣位配合具体是盖板(1)底部成型有弹性倒扣,而外壳(4)内腔上方成型有扣位与其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外壁面成型的扩音孔为凸出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脚(2)下半部分通过机器所进行的折弯工艺其角度应在45°±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的尺寸适配针距为5.0mm、6.5mm和7.5mm的针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音孔的尺寸、数量可在根据需求在生产前作出设计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音孔的孔型应为方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大音压侧发音压电式蜂鸣器,其由盖板、针脚、蜂鸣片和外壳组成,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不改变蜂鸣器整体体积的前提下提供更大的音压,具体是将蜂鸣器的发音孔改到外壳的外壁面,即侧面,且与其配合的是盖板上的泄音孔,这样的设计还能起到扩音、导音的作用。还有就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且简单,无需使用防水胶或焊接工艺等进行固定连接,而是通过简单的扣位配合便能实现装配,而这样的装配方式能配合自动设备实现最方便、快捷的全自动加工,避免了胶水不够、胶水侵蚀产品或焊接不达标、焊接外观不好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良品率。

技术研发人员:唐寅初;宁深;周纪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发音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8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