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琴键动态表现可调的键盘击弦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6068发布日期:2021-09-10 19: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琴键动态表现可调的键盘击弦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键床(1)、底座(2)、主杠杆(3)、第一传动轴(4)、第二传动轴(5)和槌头模块(6),所述底座(2)顶部依次安装有第一凸台(201)、第二凸台(202)、第三凸台(203)和第四凸台(204),所述第一凸台(201)与主杠杆(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凸台(202)与第一传动轴(4)转动安装,所述第三凸台(203)与键床(1)一端转动安装,且键床(1)另一端位于主杠杆(3)上方,所述第四凸台(204)与第二传动轴(5)转动安装,所述第二传动轴(5)与槌头模块(6)连接;所述主杠杆(3)端部开设有第一卡口(301),所述第一传动轴(4)外侧开设有第二卡口(401),所述第一传动轴(4)侧壁安装有直角弧形块(402),所述直角弧形块(402)外弧侧顶端开设有第三卡口(403),所述直角弧形块(402)外弧侧开设有带槽(404),所述第二传动轴(5)外侧开设有第四卡口(501);所述带槽(404)内部设置有第一传动带,且第一传动带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卡口(301)和第二卡口(401)内,且呈s型的第二传动带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卡口(403)和第四卡口(50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琴键动态表现可调的键盘击弦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201)和主杠杆(3)通过轴承连接,且主杠杆(3)顶侧开设有导槽(302),所述底座(2)顶侧安装有限位导杆(205),且限位导杆(205)贯穿导槽(3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琴键动态表现可调的键盘击弦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202)与第一传动轴(4)、第三凸台(203)与键床(1)以及第四凸台(204)与第二传动轴(5)均通过插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琴键动态表现可调的键盘击弦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床(1)底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01),所述底座(2)顶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06),且第一限位块(101)和第二限位块(206)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琴键动态表现可调的键盘击弦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槌头模块(6)包括配重块(601)、限位外壳(602)和连接转块(603),所述第二传动轴(5)侧壁与连接转块(603)连接,且连接转块(603)与限位外壳(602)连接,所述限位外壳(602)内部磁性安装有配重块(601),所述限位外壳(602)内部底侧和配重块(601)底侧均安装有磁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琴键动态表现可调的键盘击弦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台(203)侧壁倾斜设置有打击板,且打击板上安装有音源触发开关。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琴键动态表现可调的键盘击弦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击弦机结构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键床(1)下键深度与主杠杆(3)的上升高度为正比例关系,按压键床(1)下键,此时主杠杆(3)的另一端就同比例抬高,主杠杆(3)与第二传动轴(5)同步在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正比例运动,其比例取决于第一传动轴(4)同心圆的半径差;步骤二:按压键床(1)在第三凸台(203)上旋转,进而带动主杠杆(3)在第一凸台(201)旋转,此时第一传动带两端分别与主杠杆(3)的第一卡口(301)以及直角弧形块(402)的第三卡口(403)连接,进而通过第一传动带带动直角弧形块(402)以及第一传动轴(4)旋转,第二传动带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轴(4)的第二卡口(401)以及第二传动轴(5)的第四卡口(501)连接,进而实现第二传动轴(5)的旋转,此时旋转的第二传动轴(5)通过连接转块(603)带动限位外壳(602)以配重块(601)旋转,第二传动轴(5)达到预设终止位置后,借由
槌头模块(6)继续惯性运动,在达到最大行程后落回终止位置,还原“抛”“接”手感,手指离开琴键时,键床(1)自动回键,第二传动轴(5)借由槌头模块(6)重力,回到初始位置,带动第一传动轴(4)回到初始位置,带动主杠杆(3)旋转至初始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琴键动态表现可调的键盘击弦机结构,包括键床、底座、主杠杆、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槌头模块;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为同心圆传动轴结构:使键床下键的行程能够通过同心圆半径差,减少槌头模块的运动行程,从而极大减小产品整体尺寸,理论上可达到工业极限,进而减少材料成本,主杠杆和第一传动轴以及第二传动轴结构:更精简稳定的结构,使琴键动态更顺畅,不会发生声学钢琴卡顿现象;制造工艺更简单,极大减少生产、组装等各环节的流程和成本,可更换配重槌头结构: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配重,以满足不同阶段练习需要,也可模拟不同品牌钢琴动态表现,为以后购买提供参考。买提供参考。买提供参考。


技术研发人员:叶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简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9
技术公布日:2021/9/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