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13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等车辆用的车辆用灯具,特别是,所述车辆用灯具在灯具内设置有第1及第2光源,且设有可对这些光源光轴进行对光调节的反射器。
作为安装于汽车上的照明用灯具,有人提出如前照灯和最外端标识灯、前照灯和转向指示灯、或者雾灯和转向指示灯等,将二个不同的灯组装于一个灯具主体内的复合型灯具。例如,图6(A)为将前照灯HL和最外端标识灯CL构成一体的灯具的一个举例。该灯具由灯具主体101、透镜102及灯室103构成。在灯室103中,装置有将前照灯用的反射器104H和外端标识用的反射器104C一体形成的复合反射器104。所述前照灯用反射器104H上一体组装有前照灯灯管105,最外端标识灯用反射器104C上设有开口部143,藉由灯管插座161所安装的最外端标识灯灯管106通过开口部143安装于所述最外端标识灯用反射器104C中。而且,通过未图示的对光调节机构,使所述复合反射器104沿该图点划线所示,作上下、或左右的倾斜转动,由此,对各自从所述前照灯灯管105和最外端标识灯灯管106发射的灯光进行光轴调节。
在如上所述的复合型灯具中,由对光调节机构倾斜转动复合反射器104时,在最外端标识灯CL中,开口部143的形成直径远较最外端标识灯106的灯管直径大,以使设置于开口部143内的最外端标识灯106与开口部143的内缘部互不干涉。为此,从灯具正面看时,如图6(b)所示,最外端标识灯106的周围部分通过上述开口部143露出于灯具的正面一侧。通常,如上述前照灯105般、针对反射器安装的灯管的安装部由金属材料形成,该安装部具有与反射器的反射面相同或相近的色调。对此,如所述最外端标识灯106那样安装于灯具主体101上的灯管,其灯管安装部如同前述,作成具有树脂成型的灯管插座161的结构。从而,显示不同于反射器的反射面的色调。因此,在从灯具正面看时,通过所述开口部143露出的最外端标识灯106的灯管插座161及其周围的灯具主体1的内侧面呈现不同于灯具主体1的其他区域、即,不同于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104C的前侧面的色调。从而,成为降低灯具外观美感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所述车辆用灯具系在上述结构举例的最外端标识灯等中,防止由于灯管插座及其周围的灯具主体的显露而引起外观美感程度的降低。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括;灯具主体,安装于所述灯具主体上、构成灯室的透镜,内装于所述灯室内、用于反射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反射器,安装于所述反射器上的第1光源,支承于所述灯具主体上、设置于所述反射器的开口部内的第2光源,使所述反射器倾斜转动、可调节上述各个光源的光轴的对光调节机构,覆盖从上述开口部露出所述第二光源的周围区域的护罩。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灯具中,所述第1光源由金属板构成其对于反射器的安装部的第1灯管所构成,所述护罩具有可插通上述第2光源的第2灯管的灯管插孔,且,由较上述开口部直径大的金属板构成。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于反射器上的开口部,即使由对光调节机构使反射器倾斜转动时,也能防止反射器和第2光源的干涉。又,第2光源的周围区域的灯具主体及灯管插座从开口部而露出于灯具正面一侧,这可能降低灯具外观的美感,但由于第2光源周围为护罩所覆盖,可以防止所述周围区域通过开口部而露出,因此,不会降低外观上的美观。再有,使第1光源的安装部和护罩如同反射器的反射面,由相同、或相近色调的构件金属所形成,由此,使得反射器的反射面和安装部及护罩呈现浑然一体的外观,藉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外观美感程度的降低。


图1为将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适用于汽车前照灯和最外端标识灯的复合灯具的实施形态的正面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沿BB线剖视图。
图4为最外端标识灯的灯管附近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最外端标识灯的正视图。
图6为以往复合灯具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及其一部分的正视图。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作一说明。图1为将本发明适用于安装于形成汽车右前部的前照灯HL和最外端标识灯CL的复合化灯具的实施形态的正面图。图2为图1中AA线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线剖视图。在这些图中,由灯具主体1、安装于其正面开口部的透镜2形成灯室3,在灯室3内,装置有由一体化成型前照灯反射器4H和最外端标识灯4C而形成的复合反射器4。所述复合反射器4以可由对光调节机构作上下、左右倾斜转动的状态支承于上述灯具主体1上。如图1所示,上述对光调节机构由以支点部10为支点使上述复合反射器4作上下倾斜转动的上下对光调节机构部20,和使上述复合反射器4作左右倾斜转动的左右对光调节机构部30所构成。在图2中,上述支点部10和上述左右对光调节部30如图所示,在所示复合反射器4的背面,分别有支点套管11和左右套管31向后方突出形成。在所述支点套管11的突出前端部上成一体地支承有其前端球状部12向后方突出形成的枢轴13。又,在与该枢轴13对向而置的所述灯具主体1的内侧面上,成一体地形成有其内侧面构成球面凹状的枢轴轴承14。该枢轴轴承14上嵌合有枢轴13的球状部12。由此结构,由所述枢轴轴承14和枢轴13构成枢轴结构的所述支点部10,上述复合反射器4以该支点部10为支点,可作上下、左右方向的倾斜转动。
又,上述左右套管31的突出前端部上成一体地支承有对光调节螺帽32。又,在与所述对光调节螺帽32对向而置的所述灯具主体1上,贯穿支承有与所述对光调节螺帽32螺接、构成所述上下对光调节部30的对光调节螺栓33。所述对光调节螺栓33的详细结构省略,但藉由轴转驱动操作突出于所述灯具主体1外部的所述对光调节螺栓33的头部34,可使对光调节螺帽32沿对光调节螺栓33的长度方向旋进,使与之一体的复合反射器4的左部在灯具主体1内作前后向移动,同时,以上述支点部10为支点,使复合反射器4作左右向倾斜转动。关于上下对光调节机构20的对光调节情况如同上述。
如上所述,上述复合反射器4藉由树脂成型,由上述灯室3内占较大面积的前照灯HL用的前照灯反射器4H,和占面积较小的最外端标识灯CL用的最外端标识灯的反射器4C一体形成。且,各反射器4H、4C的反射面上因蒸镀铝而呈现金属色调。在上述前照灯反射器4H的大致中央部位上开设有灯管安装孔41,该灯管安装孔41上安装有作为第1光源的前照灯灯管5。上述前照灯灯管5系由金属制、大致作成圆形板状的灯管插座51一体形成。所述灯管插座51从所述前照灯反射器4H的背面一侧与所述灯管安装孔41的内侧凸缘42抵接,并藉由支承于所述前照灯反射器4H背面上的安装弹簧52,弹性支承、安装于所述内侧凸缘42上。又,所述灯管插座51上,与前照灯灯管5作电气连接的接触片53向背面侧突出,其上可装卸地设有以点划线所示的电池一侧的连接器54。在此安装状态下,所示灯管插座51通过所述灯管安装孔41,露出于前照灯反射器4H的正面一侧。但灯管插座51的色调与构成反射器反射面的铝色调相同或接近,因此,其二者呈现浑然一体的外观,不会形成仅灯管插座51引人注目,而使其外观美观性能降低的情况。又,图中55为密封用的橡皮盖。
另一方面,所述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在其大致中央部位设置有开口部43,在所述灯具主体1面临该开口部43的位置上安装有作为第2光源的最外端标识灯6。所述最外端标识灯6支承于树脂制灯管插座61,该灯管插座61从灯具主体1的外部插入设置于所述灯具主体1背面的插座安装孔1a中,且由公知的卡口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灯管插座61在这里是作为连接器型灯管插座构成,如图点划线所示的电池一侧的连接器63可装卸地置于与所示灯管插座61一体成型的插座62上。这里,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上所设置的开口部43形成有比所述最外端部标识灯管6的灯管直径足够大的直径尺寸,在该实施形态中,其直径尺寸为灯管直径的大约2倍。而且,所述最外端标识灯灯管6安装处的灯具主体1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加工金属板形成的护罩7,藉由该护罩7,可防止所述最外端标识灯6的周围区域通过所述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的开口部43而露出于正面侧。
图4所示为上述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的开口部43、护罩7、最外端标识灯6、灯管插座61、及灯具主体1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上述护罩7系将如同近似于上述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的色调的金属板作冲压加工,形成圆形的大致浅斗笠状,其中心部具有大致相同于前述最外端标识灯6的直径尺寸的灯管插孔71,又,其外径尺寸形成足够大于前述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的所述开口部43的直径尺寸。又,在本实施形态中,所述外径尺寸形成约为上述开口部43的直径的大致2倍。在上述护罩7的周缘部相对于护罩7的中心线的对称位置上,分别形成有径向突出的二块凸片72、73。且,各块凸片72、73上开设有安装孔74、75。另外,在上述开口部43的背面侧位置处,藉由将螺钉76插通上述二安装孔74、75中之一个,如,此处为插入图示右侧的安装孔74中,使其与设置于上述灯具主体上的凸台部1b的螺旋孔1c螺纹接合。藉此,将上述护罩7固定于上述灯具主体1的内侧面上。又,上述护罩7形成其中央区域略向灯具前方突出的形状,且,上述开口部43直径大于上述最外端标识灯灯管6的直径。因此,在其后将支承最外端标识灯6的灯管插座61相对灯具主体1上的插座安装孔1a进行安装时,开口部43不会与灯管插座61发生干涉,灯管插座61可以装卸,这也是不言自喻的。
根据上述结构的复合灯,由对光调节机构10、20、30使复合反射器4作上下、左右的倾斜转动,使前照灯反射器4H和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作一体化的倾斜转动,由此,可同时调节前照灯HL和最外端标识灯CL的光轴。此时,在前照灯HL上,因安装于前照灯反射器4H上的前照灯灯管5与前照灯反射器4H作一体化的倾斜转动,所以,可以调节前照灯HL的的配光特性。另一方面,在最外端标识灯CL上,因最外端标识灯灯管6安装于灯具主体1上,因此,仅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作倾斜转动。此时,最外端标识灯灯管6位于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的开口部43内,而该开口部43的直径尺寸足够大于灯管6的直径尺寸,因此,即使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倾斜转动,开口部43的内缘和最外端标识灯灯管6也不会干涉。由此,可由外端标识灯CL在将灯管6的位置保持一定的状态下调节配光特性。
又,如上所述,在在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上,虽然所述开口部43的直径尺寸远大于灯管6的直径尺寸,但由于在最外端标识灯灯管6的周围,设有固定于灯具主体1上的护罩7,以覆盖其周围,因此,如图5的最外端标识灯灯管L的正面图所示,所示护罩7通过上述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的开口部43而显露于该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的正面一侧。同时,又可以防止如上所述地,在所述最外端标识灯灯管6的周围区域,即,在灯管插座61及其周围的灯具主体的内侧面通过开口部43显露于正面侧。此时,因护罩7的直径远大于开口部43的直径尺寸,所以,即使在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发生如上所述的由对光调节机构倾斜转动的场合,开口部43也不会转动、超出护罩7的直径尺寸范围,不会发生护罩7无法覆盖灯管插座等的情况。而且,所述护罩7因由相同、或相近于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的反射面色调的金属形成,所以,从正面一侧看最外端标识灯CL时,护罩7和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4C呈浑然一体的外观,护罩7本身并不引人注目,可以防止外观美观程度的下降。
又,同样装备于汽车左前部的复合灯,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结构左右对称,在将上述护罩固定于灯具主体上时,如图4所示,在护罩7位于该图左侧的安装孔75上插入螺钉,进行安装。由此,对于复合灯具中的护罩不必作左右区别,可将同一护罩安装于左右任一复合灯具上,使得护罩的另件可通用,降低灯具成本。
这里,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例举了本发明用于将前照灯和最外端标识灯反射器作为复合灯具的例子。不言而喻,本发明也可同样适用于其他结构的复合灯具,例如,由前照灯和转向指示灯构成的复合灯具、或由雾灯和转向指示灯等构成的复合灯具。
如上所说明地,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内装于所述灯具主体的灯室内、用于反射从光源射出光的反射器,安装于所述反射器上的第1光源,支承于所述灯具主体上、设置于所述反射器开口部内的第2光源,使所述反射器倾斜转动、以调节上述各个光源光轴的对光调节机构,覆盖从上述开口部露出所述第二光源的周围区域的护罩。藉由护罩对第2光源周围的覆盖,在即使为能使由对光调节机构对反射器所作的倾斜转动而增大所述开口部的直径尺寸时,所述第2光源周围区域的插座及灯具主体也不会露出于灯具的正面一侧,由此,可以防止车辆用灯具的外观美观程度的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灯具,所述灯具包括;灯具主体,安装于所述灯具主体上、构成灯室的透镜,内装于所述灯室内、用于反射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反射器,安装于所述反射器上的第1光源,支承于所述灯具主体上、设置于所述反射器开口部内的第2光源,使所述反射器倾斜转动、可调节上述各个光源光轴的对光调节机构,及覆盖从上述开口部露出所述第2光源的周围区域的护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系由用于反射从第1光源发射的光的第1反射器和,用于反射从上述第2光源发射的光的第2反射器一体成型的复合反射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光源由第1灯管构成,所述第1灯管向反射器的安装部由金属板构成,所述护罩具有可插通上述第2光源的第2灯管的灯管插孔,且,由较上述开口部直径大的金属板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复合灯具,包括;灯具主体1、安装于灯具主体上、构成灯室3的透镜2、内置于灯室3内、用于反射光源发射光的复合反射器4,安装于所述复合反射器4上的第1光源5,支承于灯具主体1上、设置于复合反射器4开口部43内的第2光源6,使反射器4倾斜转动、以调节各个光源光轴的对光调节机构10、30,覆盖从开口部43露出第2光源6的周围区域的护罩7。藉由护罩7对第2光源6周围的覆盖,可使第2光源6周围区域的插座61及灯具主体1内侧面不会显露,由此,可以防止灯具外观美观程度的降低。
文档编号F21W101/10GK1328229SQ0112113
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日
发明者佐藤正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