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荧光灯,以及用于制造该小型荧光灯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066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荧光灯,以及用于制造该小型荧光灯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放电管的小型荧光灯。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该灯的放电管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上述方法和装置的成型工具。
已知可以将长的放电管分成多个短的部分,并将这些部分围绕共同的中心线以平行的结构设置。例如,一个60cm长的放电管可以被分成六个部分,每部分10cm长。放电管通过连接颈彼此相连,连接颈在放电管的顶端或底端交替。这样的结构具有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的放电管部分的表面积,因为邻近的放电管留出约2/3的从灯外侧可见的管表面。这部分管表面可以被看作是有效管表面。但这种平行的结构对于很多应用来说仍然太长,因为灯的外壳通常要容纳镇流器装置,这也增加了放电灯的总长度。而且,放电电弧在放电管上作用非均匀负载,这对发光效率和灯的寿命有不利的影响。
在美国专利No.5,705,883中公开了一种双螺旋形的小型荧光灯。该双螺旋结构得到更小型的放电管,一个总长度约60厘米的螺管的全长可以减小到6厘米,替代了平行结构所必须的10cm。但,该放电管的有效发光面积减小了,因为除了螺旋管的最上圈只有约一半的放电管表面从外界是可见的。因此,这种已知的灯的发光效率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在美国专利No.5,705,883中示出的灯中,除了放电管的向内弯折的密封端,由放电管形成的双螺旋管具有基本恒定的内径和外径。放电管端部的弯折由单独的制造步骤制成。端部的弯折不会影响放电管的有效表面,因为弯折的端部被插入到灯头内。
德国专利申请No.DE4133077公开了另一种双螺旋形放电灯。在该已知的放电灯中,在灯的顶部位于构成该双螺旋管各股的放电管部分的两端之间处设有一个低温室。在该螺旋管的两股的各圈之间有一个比较大的距离,以便向内弯折的放电管的表面也是部分可见的,增加了有效面积。但螺旋管的各圈之间较大的距离导致螺管具有较大的纵向尺寸,不利于灯的整体小型性。
另一种双螺旋形的小型荧光灯在文献WO 94/29895中公开。该灯的双螺旋管具有中部和端部。放电管的密封端设在端部。螺旋管中部的内径比端部的内径小。因此,放电管的整个发光效率并未超过由美国专利No.5,705,883所知的放电管的发光效率,但由于螺管的逐渐减小的直径而获得较短的放电管全长,因而发光效率降低。总之,这样的灯都出现与如上所述的从美国专利No.5,705,883到德国专利申请No.DE 41 33 077中的灯相同的缺点。灯的小型性方面也不太令人满意,因为密封端增加了盘绕的放电管的全长。
因此,需要一种呈现提高的发光效率并具有小型尺寸的盘绕放电管(尤其是由放电管形成的螺管具有较短的全长)的放电灯。
具有上述结构的放电管的灯与已知的放电灯结构相比具有改进的发光效率并具有小型的尺寸和有美感的外观。形成螺旋管的两股的放电管的两个管部分容易由单个的整体玻璃管形成,因此避免了放电管各部分之间的不良连接。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的一个示范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制造用于小型荧光灯的螺管形的放电管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放电管的制造,其中由放电管形成的螺管在中心部分的内径比在第一端部分的内径大。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设置被分成片的模制型芯,模制型芯的所述片确定了与螺管的所需内径相应的外包络面。放电管的至少一部分被加热到软化温度,被加热的放电管卷绕在模制型芯上。此后,放电管被冷却到固化温度。
在放电管冷却之后,模制型芯的片沿径向向着螺管的中心退回。此后,片沿轴向从螺管退出。
建议的方法在螺管在向着具有较大直径的部分的一端被封闭时最有用。这是应用建议的放电管的情况,所述放电管形成为双螺旋管,放电管的密封端设在具有比其中心部分的直径小的内径的部分。
在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一个示范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小型荧光灯的螺管形放电管的设备,特别是用于制造建议的双螺旋形的小型荧光灯。该设备适于制造这样的放电管,其中由放电管形成的螺管在中心部分具有比端部分大的直径。所述设备包括具有与形成螺管的放电管内表面相应的包络面的模制型芯。该模制型芯包括确定型芯的包络面的片。所述片被设置成可以相对于螺管的中心线沿径向移动。
该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片沿径向相对螺管的中心线的位移的装置,以及用于将放电管的至少一部分加热到软化温度的装置。该设备还具有用于将放电管固定到相对于模制型芯成一定方位的位置,以及用于将软化的放电管卷绕到模制型芯上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的一个示范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螺管形的放电管的模制型芯,该模制型芯用于上述设备中。
所述方法、执行所述方法的设备以及用在所述设备中的模制型芯保证了螺管形的放电管的快速和产业化制造,尤其是制造双螺旋形的放电管,其中双螺旋管的在螺旋管的端部处的内径小于螺旋管中心部分的内径。
图5是一个现有技术的放电管的有效发光面的示意图;图6是加工图2所示的放电管所使用的模制型芯的俯视图;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所取的模制型芯的截面图;图8是图2所示的放电管的初始加工步骤;图9是图7所示的模制型芯俯视图,其部分地以

图10中I-IX面的截面图表示,表示处于与图2所示的放电管相似的卷绕操作过程中。
图10是图9中的X-X线所取的模制型芯的截面图,表示处于放电管的卷绕操作的过程中;图11是示出放电管加工设备的某些元件之间的功能关系的示意图;图12是图7所示的模制型芯的俯视图,其部分地以图15中XII-XII面的截面图表示,表示当放电管的卷绕操作大致完成时以及模制型芯的部分仍处于工作位置;图13是图7所示的模制型芯的俯视图,其部分地以图15中VIII-VIII面的截面图表示,表示当型芯部分被移动到中心,处于将放电管从模制型芯放开的位置。
图14是沿图12中XIV-XIV线所取的图12所示的模制型芯和放电管的截面图;图15是沿图13中XV-XV线所取的图13所示的模制型芯和放电管的截面图;图16是与图15相似的模制型芯和放电管的截面图,示出模制型芯从螺管状放电管的轴向退出。
放电管2由灯壳4机械支承。灯壳4环绕着放电管2的密封端31。更准确地,管部分21,22的密封端31处于灯壳4内,而管部分21,22的主要部分处在灯壳4之外。灯1是这样一种类型的,即光是通过沉积在放电管2的内表面上的荧光体层发出的,荧光体由放电电弧激励。放电电弧的电子是从加热的灯丝(未示出)发出的。灯丝容纳在放电管2的密封端31内。该放电灯装置本身是已知的。灯壳4也容纳灯的电子镇流器(图中未示出)。在一个通常的实施方式中,灯壳4设有螺旋端8,它与标准螺口灯座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及以上所述,低压放电灯1包括一个双螺旋形的管部分21,22。放电管2绕着中心线A盘绕。因此,放电管2本身由螺旋形的放电管部分21,22形成。换句话说,在被以如同附图表以示的示范实施例那样围绕中心线A盘绕时,螺旋状地盘绕的放电管部分21,22构成了双螺旋管的两股,它们直接或通过低温室3相连。以这种方式,管部分21,22确定放电管2的中心线A。放电管部分21的间距允许放电管部分22的加入,即,在管部分的一股螺管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另一个放电管部分的一股螺管。因此实际上构成灯1的灯泡的放电管2形成双螺旋状。
再看图2,它示出双螺旋管具有中心部分S1和第一端部分S2。螺旋管的这些部分是沿中心线A确定的。灯头或灯壳4设在第一端部S2,即放电管的端31靠近形成第一端部S2的放电管部分。由图2和图3可清楚看到,螺旋管的中心部分S1的内径D1大于第一端部的内径D2。
由于放电管的直径是大致恒定的,因此放电管螺管的外径也沿着中心线A变化。换句话说,放电管2形成具有从灯头开始沿着中心线A逐渐增加的直径的螺管。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双螺旋管也具有第二端部分S3。该第二端部分S3位置与灯头相反。螺旋管的中心部分S1的内径D1比第二端部分S3的内径D3大。因此,由放电管2形成的螺管的直径在离开灯头向着灯1的顶部延伸通过中心部分S1后又减小。
由于放电管的这些尺寸,螺管的各股彼此逐个错开一个小的径向距离B。B的值介于管部分21,22的直径d的0.07到0.5倍之间。
得到的放电管与具有恒定直径的双螺旋管相比具有增加的有效发光表面。忽略螺管的各股之间的间隙,放电管的可见表面与直的螺管的可见表面相比增加了大约10-30%,这要取决于B的值。同时,放电管的光分布也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向着灯顶的方向。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放电管2具有外包络面E,它大致是球形。显然,根据放电管的宽w与高h的比值,外包络面E可以考虑是球形或椭球形。该实施例是最优选的,因为它具有最均匀的光分布。
如图4所示,一股螺管的有效发光表面ELS的增加大约与螺管的各股螺管的半径r之间的角度α成正比,螺管在平行于双螺旋管的中心线A的界面上具有曲率半径为(r+d/2)的包络面E(d是放电管2的外径)。这同样适用于增加放电管的整个表面。因此,作为发光表面的管部分21,22的有效发光表面ELS将会随着所建议的放电管构造而增加。最为比较,已知的双螺旋形的放电管的单股螺管的有效发光表面ELS在图5中示出,其中放电管形成为具有大致恒定直径的直螺管。
除了增加有效发光面积,建议的结构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灯1的光分布和整个形状更好地接近传统的白炽灯。但是,包络面E在顶部区域也可以是平面,特别是在采用了圆形的低温室时。在这种情况下,放电管将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包络面,类似于图3中所示的放电管的包络面。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放电管2具有外包络面E,它大致呈圆筒形,因为位于灯顶部的低温室3与最上面的一股螺管在同一平面。如果螺管的总高度h是限定的,但螺管(实际上是螺管的最大外径)的宽度w可以增加以便增加放电管的总长,这样该实施例将更加有利。
低温室3与螺旋状管部分21,22的上端(即密封端31的相对端)相接触。低温室3用于以已知方式控制放电管内的水银分压力。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低温室3具有第一横向尺寸D4,实际上是低温室(cold chamber)3的宽度。该横向尺寸D4是大致垂直于中心线A测量的。低温室3的第一横向尺寸D4比管部分21,22的直径d要大。以这种方式,低温室3具有增大的横截面区域,该处放电电弧的能量密度减小,因而是低温室3的壁相对凉。通常,放电管2在管部分21,22的直径d介于8到10毫米之间,且壁厚是0.8-1.2mm。低温室3的第一横向尺寸D4大约是该值的两倍,即用于通常的约42W的灯的D4值是16-20mm。
放电灯1的功能如下。组装在灯壳4内的镇流器电路由电源电路电压产生适当参数的电压。这使放电管2中的填充气体进入放电状态。填充气体是惰性气体例如氩,并补充有用于发光激励目的的水银。水银通过放电被激励以便发射紫外线,紫外线辐射通过应用到放电管2内表面的荧光体转换为可见光。因此,需要向着周围环境露出放电管2的最大可能表面。尤其需要增加从外界可见而且光可自其大致垂直地放射而不会受到相邻的螺管的阻挡的表面部分。这是由于放电管的最大光通量是从该表面垂直地放射出的。建议的螺管构型直接增加了这些表面部分。
图1-4示出的放电管2是由结合图6-16说明的方法和设备加工的。设备的中心元件是一个分成多片的模制型芯50,它在图6和7中很好地示出。模制型芯50备有多个片52。片52以辐射状绕中心线54设置,当放电管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时,中心线54与放电管2的双螺旋的中心线A重合,这将在后面说明。
如图6中以放大的细节示出的,片52沿径向相对于螺管的中心线A可以移动。这是通过沿径向定位的槽56实现的。槽56形成于支承板58内。片由支承基部60支撑,由图7可更好地看出,支承基部60本身是在支承板58内相应的槽56中引导。以这种方式,片52的径向移动可以保证,因为槽56是相对于模制型芯50的中心线54沿径向设置。
片52具有外表面62,所述外表面确定了与所需的螺管内径相应的外包络面。图7示出外表面62上的半圆形缺口64,缺口将接纳放电管2的管部分21,22。由图6容易看出,片62在垂直于螺管的中心线A的平面内具有大致梯形或圆缺形的横截面。当片52处于收缩位置时,如图13,14和15所示,片52共同形成具有与双螺旋管一致的槽的“收缩”的旋转体,但内径较小。
形成双螺旋管最好在初始形成一个S形的放电管2的中心部分66。该中心部分66形成完成的盘绕的放电管2的低温室3。低温室3的所需形状是通过例如将玻璃吹制或铸造成适当形状形成的。之后,如图8所示,所述S形的放电管2在该初始步骤中通过对放电管加热和将其两自由端81,82绕两个销68弯曲而形成的。加热采用传统的方法,例如,利用燃气喷嘴72的火焰70。
图9-14示出放电管2是通过将其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形成了双螺旋管结构。在卷绕过程中,放电管2在中心部分66被固定,而放电管2的两支(实际就是中心部分66两侧的两个管部分21,22)被同时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
借助于适当装置通过将中心部分66相对于模制型芯固定,使放电管2保持在相对模制型芯50成一定方位的位置。在图9-14示出的实施例中,用于将放电管2固定在相对模制型芯50成一定方位的位置的装置是用于接收放电管2的中间部分66的叉形件74。该叉形件具有两个销76,销76与用于弯曲初始的S形中心部分66的销68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在放电管2的卷绕过程中,叉形件74与支承板58同步转动。
放电管的卷绕是在放电管2的有关部分被加热到软化温度时进行的。只有这些部分被加热到软化温度,它们才借助缓慢旋转的模制型芯50和导引装置在作用于管部分21,22上的弯曲力的作用下被弯曲,导引装置例如可以是用于导引放电管2的自由端81,82的辊子78和80,如图9-11所示。模制型芯50的旋转是通过适当的装置完成的,最好是带有齿轮传动装置的电机84,齿轮传动装置不仅使模制型芯50转动,而且使叉形件74转动。加热是通过传统方法进行的,例如借助与燃气喷灯72相似的燃气喷灯88的火焰。其它适当的加热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向要被加热的部分上吹热空气的装置。
玻璃放电管2的适当的软化温度介于500-700℃之间,要取决于所应用的玻璃类型。在放电管是由碱石灰玻璃制成时,软化温度大约是在620-700℃。对于铅玻璃,软化温度是约500-560℃。
建议在卷绕操作之前对片52预加热,最好加热到接近但低于软化温度的温度,例如预加热到400-600℃,也是取决于所应用的玻璃类型,例如对于碱石灰玻璃预加热到520℃,对于铅玻璃预加热到450℃。
用于导引放电管2的自由端81,82的装置的运动也是垂直地控制的,即平行于模制型芯50的中心线54。当放电管2被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时,以已知方式工作的垂直运动机构94驱动着辊子78和80根据螺管的螺旋线高度以及模制型芯50的转动向下运动。垂直运动机构还固定着喷嘴88。导引装置的垂直运动和模制型芯50的转动通过控制单元96同步。控制单元以及电动机84,齿轮传动装置和垂直运动机构94在图11中仅是示意地表示出来。
模制型芯50的旋转是通过使旋转可转动地安装的支承板58以及用于控制片52沿支承板58运动的装置实现的,这将在后面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片52包括一个部分地面向模制的螺管的中心线54的倾斜的表面55,在图7中清楚地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10和14-16所示,用于控制片52的位移的装置包括圆锥销90。销90设于模制型芯50下方,以便销90的中心纵轴线与模制型芯50的中心线54重合。以这种方式,销90被设置成可以与螺管的中心线A同心地进行轴向移动,螺管在放电管的加工过程中被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
销90的轴向运动控制着支承板58的槽56内的片52的轴向运动。当销90沿图7中箭头98的方向向上移动时,销90的圆锥部分靠压着片52的斜面55,片52就被沿轴向向上推。用于控制片52位移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向着模制型芯50的中心线54(即螺管的中心线A)推动片52的弹簧92。结果,当销90向下退回时,片52在弹簧92产生的压力下向着中心运动。
在工作位置,即当片52在销90的作用下被从中心向外推时,相邻的片的平行面之间的距离在数毫米的数量级,取决于片52的数量和所需的螺管形状的尺寸。所述的距离足够小以致于可由放电管的软化的玻璃壁跨接,并且在卷绕到模制型芯上之后基本没有可见的标记遗留在放电管的外侧。
从上面可明显看出,建议的设备包括一个具有与形成螺管的放电管2的内表面相应的包络面的模制型芯52,在本实施例中,螺管是一个双螺旋管。模制型芯50包括片52,这些片52共同确定了完整的模制型芯50的包络面。本设备也具有用于控制片52沿径向相对于双螺旋形螺管的中心线A的位移的装置。在设备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要由设于支承板58的槽56内的弹簧92构成。燃气喷嘴88形成用于将放电管2加热到软化温度的装置,叉形件74用作将放电管2固定在相对模制型芯50成一定方位的位置,而管部分21和22卷绕在具有适当装置的模制型芯50上。所述的装置部分地由导引装置和垂直移动机构94组成。
在放电管2卷绕到具有建议的设备的模制型芯50上后,放电管2被冷却到固化温度,通常低于200℃。当具有最终螺管形状的放电管2充分冷却下来后,片52沿径向向着螺管的中心退回,如图12和15所示。这是通过沿箭头99的方向向下移动销90实现的,以便弹簧92可以向着支承板58的中心位置推支承基部60。最后,如图16所示,放电管2被沿着箭头100的方向从模制型芯50向上举起,即片52沿径向从螺管退出。
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是具有灯头8的灯,灯头适于装配到拧入式灯座(也称爱迪生式灯座)。但,灯可以具有其它类型的端头。特别是,一种称为插入式的端头和灯座普遍用于小型的荧光灯。已知可以将镇流器电路设置到与支撑放电管的壳不同的灯壳内,以便可以丢掉失效的放电管,但较贵的镇流器电路元件仍可继续用于另一个放电管。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壳之间还设有插座式的连接,这有利于更换放电管。
建议的双螺旋形的低压气体放电灯具有多种优点。第一,它的有效发光表面与现有的同样长度和相似尺寸的双螺旋形灯相比增加了。建议的灯的光分布也更均匀。另外,放电灯也具有美感和悦人的外观。建议的用于制造灯的放电管的方法和设备适于结合到自动的灯生产线内,因而保证快速、高效和节省成本地生产螺旋形的放电管。
本发明并不限于示出和公开的实施例,而其它的元件、改进和改变也可以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例如,建议的设备不仅适于制造双螺旋形灯,还适于制造其它具有其它类似螺管形状的灯。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荧光灯,包括双螺旋形的放电管(2),它包括两个螺旋形的管部分(21,22),管部分(21,22)确定了放电管(2)中心线(A),双螺旋管具有中心部分(S1)和第一端部分(S2),螺旋管的部分(S1,S2)是沿中心线(A)确定的,灯头(4),它用于接纳管部分(21,22)的端部(31),所述灯头(4)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分(S2),并且螺旋管的中心部分(S1)的内径(D1)大于第一端部分(S2)的内径(D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管具有第二端部分(S3),第二端部分(S3)与所述灯头(4)的位置相反,螺旋管的中心部分(S1)的内径(D1)大于第二端部分(S3)的内径(D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管部分(21,22)的直径(d)基本不变。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灯包括连接着螺旋形的管部分(21,22)的端部的低温室部分(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低温室部分(3)的横向尺寸(D4)大于管部分(21,22)的直径(d)。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双螺旋管具有大致球形的外包络面(E)。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双螺旋管具有大致圆筒形的外包络面(E)。
8.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双螺旋管具有大致椭球形的外包络面(E)。
9.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小型荧光灯(1)的螺管状的放电管(2)的方法,所述螺管由具有中心线(A)的放电管(2)形成,并且中心部分(S1)的内径(D1)大于第一端部分(S2)的内径(S2),部分(S1,S2)是沿中心线(A)确定的,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提供具有片(52)的分成片的模制型芯,所述片确定了与螺管的所需内径(D1,D2)相应的外包络面;将放电管(2)的至少一部分加热至软化温度;将放电管(2)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将放电管(2)冷却至固化温度;沿径向向着螺管的中心退回片(52);从螺管沿轴向退出片(5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电管(2)形成双螺旋管,且放电管(2)在中心部分(66)被固定,放电管(2)中心部分(66)两侧的两支被同时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电管的中心部分(66)被形成为低温室部分(3),且通过将低温室部分(3)相对模制型芯(50)固定,放电管(2)被固定在相对模制型芯(50)成一定方位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电管(2)的中心部分(66)在将两支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之前被形成为S形。
13.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小型荧光灯(1)的螺管形放电管(2)的设备,所述螺管由具有中心线(A)的放电管(2)形成,并且中心部分(S1)的内径(D1)大于第一端部分(S2)的内径(S2),部分(S1,S2)是沿中心线(A)确定的,所述设备包括具有与形成螺管的放电管(2)的内表面相应的包络面的模制型芯(50),模制型芯(50)包括确定型芯(50)的包络面的片(52),片(52)被设置成可以沿相对于中心线(A)的径向移动,用于控制片(52)沿相对于螺管的中心线(A)的位移的装置,用于将放电管(2)的至少一部分加热到软化温度的装置,用于将放电管(2)固定到相对模制型芯(50)成一定方位的位置,用于将软化的放电管(2)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片(52)在垂直于螺管的中心线(A)的平面内具有大致梯形或圆缺形的截面。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片(52)包括部分地面对螺管的中心线(A)的倾斜表面(55),用于控制片(52)的位移的装置包括圆锥销(90),圆锥销被设置成可以大致与螺管的中心线(A)同轴地进行轴向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模制型芯(50)包括支承基部(60),支承基部(60)被在支承板(58)的对应的槽(56)内导引,槽(56)沿相对于螺管的中心线(A)的径向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片(52)的位移的装置包括用于向着中心线(A)推片(52)的弹簧(92)。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承板(58)可旋转。
19.如权利要求13-18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放电管(2)固定到相对于模制型芯(50)成一定方位的位置的装置包括接收放电管(2)中心部分(66)的叉形件(74)。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形件(74)与支承板(58)同步旋转。
21.如权利要求13-20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将软化的放电管(2)卷绕到模制型芯(50)上的装置包括用于导引放电管(2)的自由端(81,82)的装置以及用于旋转模制型芯(50)的装置。
22.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小型荧光灯(1)的螺管状放电管(2)的模制型芯,所述螺管是通过具有中心线(A)的放电管(2)形成,且中心部分(S1)处的直径(D1)大于第一端部分(S2)处的直径,部分(S1,S2)是沿着中心线(A)确定的,模制型芯(50)包括确定型芯的外包络面的片(52),片(52)被设置成可以沿相对螺管的中心线(A)的径向移动,包络面对应于形成螺管的放电管(2)的内表面。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制型芯,其特征在于,型芯的片(52)的包络面对应于双螺旋形的放电管(2)的内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螺旋形放电管(2)的小型荧光灯,其中螺旋管的两股是由两个螺旋形的管部分(21,22)组成。这些管部分确定了放电管的中心线(A)。双螺旋管是由具有中心部分(S1)和第一端部分(S2)的放电管形成的。这些部分是沿中心线确定的,且用于接纳管部分的端部(31)的灯头设在第一端部分。螺旋管的中心部分的内径(D1)大于第一端部分的内径(D2)。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螺管形的放电管尤其是上述放电灯的放电管的方法和装置。采用了沿径向分成片的模制型芯来制造所述放电管。一旦完成将放电管卷绕到模制型芯上,分成片的模制型芯沿径向收缩,然后沿轴向从盘绕过的放电管退出。
文档编号H01J61/30GK1392589SQ02123269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5日
发明者J·托克斯, S·卢卡克斯, I·沃兴, I·克伦伊 申请人:通用电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