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35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学领域电照明中的手电筒,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六)。其是利用一具有二发光体的发光装置,并藉由设有控制开关及转动开关,而可达到控制及变换不同发光体的结构及功效,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用的手电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当前一般现有习用的手电筒结构(10),其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11),并在其一端形成设有一螺纹部(12),该螺纹部(12)是供螺设一灯盖(13),而手电筒本体(11)的另一端则形成设有容置凹部(14),其内供容置电源供应体(15),并再配合一锁盖(16)而将电源供应体(15)螺合锁固于其内,并藉由设有通电的常规灯泡(17)而发出亮光,如此而为现有习用的手电筒的结构。
然而一般人们在使用手电筒时,通常都发现手电筒的灯泡(17)亮光并不是都很亮,此是灯泡的通病,自然不能有所批评;但是现今科技发展已有LED灯泡产品问世,该LED灯泡不仅用电量更低,而且在亮度上也比普通灯泡来得亮,聚光性更佳,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其体积亦比常规灯泡小,而可容置更多个LED灯泡;但是如把LED灯泡置换于旧有的常规灯泡上时,其进步性则明显不足,且其实用性亦只是置换上的效果而已,况且常规灯泡的使用有其必要性,例如其具有灯光较为柔和,且较为容易购买得到等的优点。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手电筒仍存在有诸多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现有的手电筒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手电筒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手电筒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手电筒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六),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现有习用的手电筒在使用上更具有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六),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更具有结构变化性及置换性,而可提升手电筒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六),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现有习用的手电筒在使用时可以变化使用,避免单一发光体所产生的不便,更具有实用性,从而在总体上具有增进的功效,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一发光装置、转动开关及一控制开关,其中该手电筒本体,在其开口端的外围形成设有一螺纹部,该螺纹部是供螺设一灯盖,且在该手电筒本体的另端并设有一容置部,该容置部供容置设有电源供应体,且在该手电筒本体的容置部的底侧设有一负极通电部;该发光装置,其两侧分别形成设有第一发光体及第二发光体,该发光装置的一侧是连接导通至手电筒本体的负极通电部,而形成单极电导通的结构;该手电筒本体,在其一侧上并设有一孔洞,该孔洞供套置设有一转动开关;该转动开关,其设置为套置设于手电筒本体的开口端内部的发光装置,而形成连带转动的结构,且该转动开关的一端相对于第一、第二发光体而设有第一、第二导电部;该控制开关,其连接至负极通电部,且该控制开关并连接连动一正极通电片,并设置为该正极通电片与发光装置其一的第一、第二导电部相接触结构;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改良结构的手电筒。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利用该控制开关达到开关的结构及功效,并同时可以利用转动开关达到变换不同的第一、第二发光体产生发光发亮的状态,而可达到变换不同发光体的结构及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体是设置为LED灯泡,而第二发光体是设置为常规的灯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手电筒所存在的仅具有单一发光结构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多变化及更具实用性,因此可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及一发光装置,其中该手电筒本体底侧设有一负极通电部;该发光装置是在其两侧分别形成设有第一发光体及第二发光体,该发光装置的一侧是导通至手电筒本体的负极通电部,而达到单极电导通的目的;并在手电筒本体上设有一孔洞,供套置一转动开关,且转动开关的一端相对于第一、第二发光体而设有第一、第二导电部;并设有一控制开关,并使得该控制开关连接至负极通电部,且控制开关并连动一正极通电片,使其正极通电片与发光装置其一的第一、第二导电部接触。当按压控制开关而使整个电路为导通状态时,同时会造成与正极通电片相接触的第一导电部的第一发光体发亮;而当需要变换不同的第一、第二发光体时,仅需转动转动开关,即可以使得该第一、第二发光体互相转换位置,因此亦可以使正极通电片与不同的第二导电部相接触,因此会形成不同的第二发光体产生发光发亮的状态,如此而可达到变换不同发光体的结构及功效。如此可藉由上述结构达到变换不同的第一、第二发光体产生发光发亮的结构及功效,确实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
2、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因为其仅是对于手电筒做些微的结构改变,所以结构简易,制造成本也相对减少,符合成本效益,且与产品所能达到的功效及使用实用性相比较更是物超所值,相当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3、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上更适于实用,更能符合使用者对于手电筒产品的需求,能够给予消费者更佳的选择,而能够大幅提升其整体效益性,从而更为适于实用。
4、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以达到实用上的功效,不仅使用方便,不需烦杂的手续,而且结构成形的加工更是简便,符合成本效益,而确实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使用。
5、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即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6、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比现有的手电筒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手电筒所可比拟,较现有的手电筒更具有技术上的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7、本申请人是实际生产制造手电筒的的研发者,发展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手电筒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实用新型即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手电筒确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主要是利用设有一具有二发光体的发光装置,并藉由设有控制开关及转动开关,而可达到控制及变换不同发光体的结构及其功效,而更具有结构的变化性及置换性,可提升手电筒的实用性,且使得手电筒在使用时可以变化使用,能避免单一发光体所产生的不便,在使用上更加适于实用。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习用的手电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整体组合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剖面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剖面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动作剖面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动作剖面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电路导通的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10---手电筒结构 11---手电筒本体12---螺纹部 13---灯盖14---容置凹部 15---电源供应体16---锁盖 17---灯泡20---手电筒本体 20--负极通电部21---开口端 22---螺纹部23---灯盖 24---容置部25---电源供应体 26---孔洞30---发光装置 31---第一发光体311--第一导电部 32---第二发光体
321--第二导电部40---转动开关50---控制开关 51---正极通电片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六),其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20)、一发光装置(30)、转动开关(40)及一控制开关(50),其中该手电筒本体(20),在其开口端(21)的外围形成设有一螺纹部(22),该螺纹部(22)是供螺设一灯盖(23),且在该手电筒本体(20)的另端并设有一容置部(24),该容置部(24)供容置设有电源供应体(25),且在手电筒本体(20)的容置部(24)的底侧设有一负极通电部(201);该发光装置(30),在其两侧分别形成设有第一发光体(31)及第二发光体(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体(31)是设置为LED灯泡为代表,而第二发光体(32)是设置为常规灯泡为代表,该发光装置(30)的一侧是连接导通至手电筒本体(20)的负极通电部(201),而形成单极电导通的结构;该手电筒本体(20)并在其一侧上设有一孔洞(26),孔洞(26)供套置设有一转动开关(40);该转动开关(40),其可设置为套置设于手电筒本体(20)的开口端(21)内部的发光装置(30),而形成连带转动的结构,且该转动开关(40)的一端相对于第一、第二发光体(31)、(32)而设有第一、第二导电部(311)、(321)(结合参阅图4、图5所示);该控制开关(50),请结合参阅图4、图5所示,其连接至负极通电部(201),且该控制开关(50)并连接连动一正极通电片(51),并设置为使该正极通电片(51)与发光装置(30)其一的第一、第二导电部(311)、(321)相接触结构,因而可以使得发光装置(30)的第一发光体(31)或第二发光体(32)发亮(可参阅图4及图7所示),其整体组合结构如图9所示。
请配合参阅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控制开关(50)是分别连接负极通电部(201)及正极通电片(51),因此当需要手电筒本体(20)为一发亮状态时,仅需按压控制开关(50)而使其整个电路达到导通状态,即可使得手电筒本体(20)为一发亮的状态,而当需要关掉发亮状态时,仅需再次按压控制开关(50)一次,便可使其达到断电的状态;当按压控制开关(50)而使整个电路为导通状态时,同时会造成与正极通电片(51)相接触的第一导电部(311)的第一发光体(31)发亮;而当需要变换不同的第一、第二发光体(31)、(32)时,仅需转动转动开关(40),即可以使得该第一、第二发光体(31)、(32)互相转换位置,因此亦可以使正极通电片(51)与不同的第二导电部(321)相接触,因此会形成不同的第二发光体(32)产生发光发亮的状态,如此而可达到变换不同发光体的结构及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一发光装置、转动开关及一控制开关,其中该手电筒本体,在其开口端的外围形成设有一螺纹部,该螺纹部螺设一灯盖,且在该手电筒本体的另端并设有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容置设有电源供应体,且在该手电筒本体的容置部的底侧设有一负极通电部;该发光装置,其两侧分别形成设有第一发光体及第二发光体,该发光装置的一侧是连接导通至手电筒本体的负极通电部,而形成单极电导通的结构;该手电筒本体,在其一侧上并设有一孔洞,该孔洞套置设有一转动开关;该转动开关,其设置为套置设于手电筒本体的开口端内部的发光装置,而形成连带转动的结构,且该转动开关的一端相对于第一、第二发光体而设有第一、第二导电部;该控制开关,其连接至负极通电部,且该控制开关并连接连动一正极通电片,并设置为该正极通电片与发光装置其一的第一、第二导电部相接触结构;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改良结构的手电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体是设置为LED灯泡,而第二发光体是设置为常规的灯泡。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包括手电筒本体、发光装置、转动开关及控制开关,手电筒本体开口端设有螺纹部并螺设灯盖,另端设有容置部及电源供应体,容置部底侧设有负极通电部;发光装置的两侧设有第一、二发光体,其一侧连通至手电筒本体负极通电部,形成单极电导通结构;手电筒本体一侧孔洞套设转动开关,转动开关套设于手电筒本体开口端内的发光装置形成连带转动结构,转动开关一端相对第一、二发光体设有第一、二导电部;控制开关连接至负极通电部,并连接正极通电片,正极通电片与发光装置其一的第一、第二导电部接触。使用时以控制开关达到开关目的,同时利用转动开关可达到变换不同的第一、二发光体产生发光发亮状态,而达到变换不同发光体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
文档编号F21L4/00GK2603281SQ02289620
公开日2004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8日
发明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