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47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发光面板(plasma panel,PP),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luminous efficiency)的等离子发光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显示技术蓬勃发展,经过持续研究开发之后,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 display)等新产品已逐渐商品化并应用于各种尺寸以及各种面积的显示装置。目前整个显示器行业,无不朝高亮度以及高效率方向发展,以期能制作出更具商业价值的显示器产品。而在显示器的各种关键零部件当中,用来供应光源的背光板(backlight),如等离子发光面板,对显示器整体的发光效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背光板本身具有优良的发光效率时,不仅可以提高显示器的亮度,也使显示器中其他组件的设计以及制造更具灵活性。但是当背光板本身的发光效率不佳时,所能提供的光源有限,往往限制了显示器产品的亮度。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的等离子发光面板10的剖面示意图。现有的等离子发光面板10包括一后板12,以及一平行设置于后板12上方的前板14。多个电极对(electrode pair)16设置于后板12的一上表面18,各电极对16均包括一正电极(positive electrode)22以及一负电极(negative electrode)24,各电极对16的正、负电极22、24之间具有相等的间距(equal space),同时各电极对16的正、负电极22、24之间形成一放电间隙(discharge gap)。一介电层26设置于后板12的上表面18,并且介电层26覆盖住各电极对16,以用来保护并且隔绝电极。前板14的一下表面28以及介电层26的表面上,分别涂布有一荧光层(fluorescent layer)32,而荧光层32通常是一含磷层(phosphorous layer)。前板14以及后板12之间,另设置有多个间隙填充物(spacer)34,用来维持前板14与后板12之间的固定间距。另外,前板14与后板12之间,填充有放电气体(discharge gas),以便在正、负电极22、24之间施加电压时产生辉光放电(grow discharge)。
当在各电极对16的正电极22以及负电极24之间施加电压时,正电极22以及负电极24之间形成一电场,使放电气体电离(ionized)而放电,并经由能量转移产生紫外线,然后照射荧光层32而激发出可见光。影响等离子发光面板10的发光效率的因素很多,如填充的电离气体的种类、电极材料的种类、荧光体的发光效率以及荧光体的面积等。
然而,现有的等离子发光面板10存在严重问题,即现有的等离子发光面板10在目前的技术水准之下,发光效率只能到达一定的程度。这意味着,其本身的亮度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准,进而影响显示器产品的亮度,即使其本身的亮度可以达到预期的水准,对于提高显示器的亮度,以及使显示器中其他组件设计以及制造更具灵活性,却又力有未逮。在上述各种因素中,前三种因素牵涉到材料的选择,常常必需更换所采用的原料(rawmaterial),在进行成本(cost)核算时,并不见得每次都可行(feasible),尤其是在工艺繁复的生产线上,细微的改变往往牵涉面甚广,造成改变上的阻碍(obstacle)。而最后一种因素则与等离子发光面板本身的结构有关。
因此,如何能够开发出一种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不仅能克服效率以及亮度不足的问题,又不增加产品的成本,同时可行性还非常高,便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等离子发光面板,以提高该等离子发光面板的亮度以及发光效率,并且避免上述现有的等离子发光面板的缺点。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等离子发光面板(PP)包括一后板,一平行设置于该后板上方的前板,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对,以及一具有第一预定图案的第一介电层,该第一介电层覆盖于上述电极对之上。
由于本发明的等离子发光面板采用已构图的介电层,并藉由介电层中的立体凹槽形状大幅度地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面积,进而达到增加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发光效率的目的。不仅等离子发光面板本身的亮度得以改善,相应地也可以提高显示器的亮度,并额外地使显示器中其他组件的设计以及制造更具灵活性,同时,完全不会产生因为更换原料所衍生的成本问题。将本发明的等离子发光面板用于实际的生产线上时,将可以制作出具有高效率、高亮度以及低成本的显示器产品。


图1为现有的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等离子发光面板的上视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等离子发光面板的上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0、100、200等离子发光面板12、102、202后板 14、104 前板16、106、206电极对 10、108、208上表面22、112、212正电极 24、114、214负电极26、116、216介电层 28、118 下表面32、122、222荧光层 34、124 间隙填充物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的等离子发光面板。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发光面板1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等离子发光面板100包括一后板102以及一平行设置于后板102上方的前板104。多个电极对106设置于后板102的一上表面108,各电极对106均包括一正电极112以及一负电极114,各电极对106的正、负电极112、114之间具有相等的间距,同时各电极对106的正、负电极112、114之间形成一放电间隙。一具有预定图案(predefined pattern)的介电层116设置于后板102的上表面108,并且介电层116覆盖住各电极对106,以用来保护并且隔绝电极。在前板104的一下表面118、后板102的上表面108以及介电层116的表面上分别涂布有一荧光层122,该荧光层122通常是一含磷层。前板104 及后板102之间,另设置有多个间隙填充物124,用来维持前板104与后板102之间的固定间距。另外,前板104与后板102之间填充有放电气体,放电气体通常为惰性气体(inert gas),例如氦(He)、氖(Ne)、氩(Ar)等,或是这些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以便在正电极112以及负电极114之间施加电压时产生辉光放电。
请参考图3,图3为图2的等离子发光面板100的上视图。如图3所示,由于介电层116具有如图3所示的预定图案,所以介电层116并非平坦地覆盖于正电极112以及负电极114之上,而是呈现突起与凹下的形状。如此一来,藉由相邻的正、负电极112、114之间介电层116中的立体凹槽形状,涂布于介电层116以及后板102的上表面108的荧光层122的总面积(totalarea)便可以被有效地增加,进而增加等离子发光面板100的发光效率。
请再参考图2,介电层116的突起高度小于间隙填充物124的高度,以避免影响等离子发光面板100的透光率。同时,具有预定图案的介电层116通常是利用网板印刷(screen printing)而形成的,但形成的方法并不只限于此一种,其他可以达成类似效果的方式(例如沉积之后再蚀刻),亦可能被用来形成具有预定图案的介电层116。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后板102上表面108的介电层116中的立体凹槽形状来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面积,进而达到增加等离子发光面板100的发光效率的目的。但本发明亦可藉由将电极设置于前板104的下表面118,再覆盖以具有立体凹槽形状的介电层(未显示)来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面积,或甚至于将电极设置于前板104的下表面118或后板102的上表面108,再同时利用后板102上表面108的介电层116中的立体凹槽形状以及前板104下表面118的介电层(未显示)中的立体凹槽形状来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面积,进而增加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发光效率。在此两种情形之下,前板104的下表面118需先设置另一具有预定图案的介电层(未显示),再涂布荧光层122。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等离子发光面板200的上视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等离子发光面板200包括一后板202以及一平行设置于后板202上方的前板(未显示)。由于本实施方式中前板(未显示)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完全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多个电极对206设置于后板202的一上表面208,各电极对206均包括一正电极212以及一负电极214,各电极对206的正、负电极212、214之间具有相等的间距,同时各电极对206的正、负电极212、214之间形成一放电间隙。一具有预定图案(predefined pattern)的介电层216设置于后板202的上表面208,并且介电层216覆盖住各电极对206,以用来保护并且隔绝电极。后板202的上表面208以及介电层216的表面上涂布有一荧光层222,而荧光层222通常为一含磷层。前板(未显示)以及后板202之间,另设置有多个间隙填充物(未显示),用来维持前板(未显示)与后板202之间的固定间距。另外,前板(未显示)与后板202之间,填充有放电气体,放电气体通常为惰性气体,例如氦、氖、氩等,或是这些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以便在正电极212以及负电极214之间施加电压时产生辉光放电。
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介电层216除了不是平坦地覆盖于正电极212以及负电极214之上而是呈现突起与凹下的形状外,相邻正、负电极212、214间的介电层216包括多个立体凹槽,并因而形成阵列式(matrix)的介电层突起。如此一来,藉由相邻的正、负电极212、214之间介电层216中的多个立体凹槽形状,可以更有效地增加涂布于介电层216以及后板202的上表面208的荧光体的面积。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之下,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发光面板200的发光效率优于第一实施方式等离子发光面板100的发光效率。同样地,介电层216的突起高度小于间隙填充物(未显示)的高度,以避免影响等离子发光面板200的透光率。
具有预定图案的介电层216通常是利用网板印刷而形成的,但形成的方法并不只限于此一种,其他可以达成类似效果的方式,例如沉积之后再蚀刻,亦可能被用来形成具有预定图案的介电层216。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后板202上表面208的介电层216中的立体凹槽形状来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面积,进而达到增加等离子发光面板200的发光效率的目的。但本发明亦可藉由将电极设置于前板(未显示)的下表面(未显示),再覆盖以具有立体凹槽形状的介电层(未显示)来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面积,或甚至于将电极设置于前板(未显示)的下表面(未显示)或是后板202的上表面208,再同时利用后板202上表面208的介电层216中的立体凹槽形状,以及前板(未显示)下表面(未显示)的介电层(未显示)中的立体凹槽形状来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面积,进而增加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发光效率。在此两种情形之下,前板(未显示)的下表面(未显示)需先设置另一具有预定图案的介电层(未显示),再涂布荧光层222。
事实上,本发明的等离子发光面板中的介电层所具有的预定图案可为任意图形(random figure),也就是说,介电层中可能包括任何形状、尺寸以及数量的立体凹槽,以上所述仅为具体可行的两种实施方式。
由于本发明的等离子发光面板采用已构图的介电层,藉由介电层中的立体凹槽形状可大幅度地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面积,进而达到增加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发光效率以及亮度的目的。将本发明的等离子发光面板用于实际生产线上时,将可以制作出具有高效率、高亮度及低成本的显示器产品。
与现有的等离子发光面板相比,本发明的等离子发光面板采用已构图的介电层,藉由介电层中的立体凹槽形状可大幅度地增加荧光体的涂布面积,进而达到增加等离子发光面板的发光效率的目的。如此一来,不仅等离子发光面板本身的亮度得以改善,相应地也可以提高显示器的亮度,并额外地使显示器中其他组件设计以及制造更具灵活性,同时,完全不会产生因为更换原料所衍生的成本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凡依本发明构思所进行的等同变换与修饰,皆应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发光面板(plasma panel,PP),该等离子发光面板包括一后板;一平行设置于该后板上方的前板;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对(electrode pair);以及一覆盖于上述电极对上且具有一第一预定图案的第一介电层(firstdielectric layer)。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上述各电极对具有相等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上述电极对设置在上述前板的一下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该发光面板还包括一设置于上述后板的一上表面的具有一第二预定图案的第二介电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该发光面板还包括一覆盖于上述第二介电层之上的荧光层(fluorescent layer)。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上述电极对设置在上述后板的一上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该发光面板还包括设置于上述前板的一下表面的具有一第二预定图案的第二介电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该发光面板还包括一覆盖于上述第二介电层上的荧光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上述各电极对的两电极之间形成一放电间隙(discharge gap)。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上述预定图案为任意图形(random figure)。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该发光面板还包括一覆盖于上述第一介电层之上的荧光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上述荧光层是一含磷层(phosphorous layer)。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发光面板,其中该发光面板还包括设置于上述前板以及后板之间的多个间隙填充物(spacer)。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发光面板(PP),其包括一后板,一平行设置于该后板上方的前板,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对,以及一具有第一预定图案且覆盖于上述电极对上的第一介电层。
文档编号H01J17/49GK1567513SQ0314506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日
发明者宋文发, 万祥文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