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制框架、背光组件和包含它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14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制框架、背光组件和包含它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制框架、一种背光组件和具有该模制框架的液晶显示(LCD)装置,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为灯提供电能的导线的模制框架、背光组件和含有该模制框架的LCD装置。
背景技术
大部分LCD装置是通过控制从外部光源发出的光来显示图象的非发射型显示器。因此,大部分LCD装置需要有一个光源如背光组件来对LCD板提供光线。背光组件被分成边缘型背光组件和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
在边缘型背光组件中,一般将灯单元安装在光导板(LGP)的一侧。灯单元包括一个发光的灯,一个托持灯的相对端部的灯支架,和一个覆盖灯并将从灯发出的光反射向LGP的反射板。
边缘型背光组件典型地与小LCD装置一起使用,如用于膝上电脑和台式计算机的监视器。边缘型背光组件有各种优点,如光的均匀性高、长寿命等。
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的发展已经受到大屏幕LCD装置的出现及发展的强烈影响。在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中,多个灯设置在散射片之下并向LCD板的表面直接发射光束。
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的可用光比边缘型背光组件更高效。因此,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一般用在要求高亮度的大屏幕LCD装置中。
图1是传统直接照明型LCD装置的剖视图。
参见图1,直接照明型LCD装置100包括一个LCD板组件110和一个向LCD板组件110提供光线的背光组件120。
LCD板组件110包括一个具有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11a的LCD板111,一个彩色滤光片衬底111b和液晶(未示出)。另外,LCD板组件110包括一个数据印刷电路板(PCB)115、一个栅极PCB、一个数据带载封装(TCP)113和栅极TCP112。
背光组件120包括一个发射第一光的灯单元121,反射第一光的反射板123,散射第一光以发出具有均匀亮度的第二光的光控制器122,和一个容放灯单元121、反射板123和光控制器122的底壳125。光控制器122包括一个散射片22a,一个设置在散射板122a上的散射片122b,一个设置在散射片122b上的下棱镜片122c,一个设置在下棱镜片122c上的上棱镜片122d以及一个处于上棱镜片122d上的保护片122e。
底壳125具有矩形箱的形状,带有一个敞开的表面,或是一侧敞开以提供预定深度的接收空间的矩形箱。反射板123放置在该接收空间中,而灯单元121与反射板123彼此平行设置。光控制器122设置在灯单元121上,使得光控制器122的每个元件122a~122e都与灯单元121分开预定的距离。
灯单元121至少有一个灯121a、分别位于每个灯121a的第一和第二端的灯支架121b,耦接到第一端的第一电极线121c和耦接到第二端的第二电极线121d。将第一电位的电功率(“第一电功率”)提供给每个灯121的第一电极线121c,将第二电位的电功率(“第二电功率”)提供给每个灯121的第二电极线121d。第一和第二电极线121c和121d连结到产生第一和第二电功率的电源(未示出)上。
当第一和第二电极线121c和121d的每一个都连结到电源时,应该延伸第一和第二电极线121c和121d其中的一个,以使得其接近另一个电极线。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接收低于第一电极线121c的电功率的第二电极线121d延伸到第一电极线121c。
第二电极线121d设置在反射板123之下以防止其干扰由直接照明型LCD装置100实现的图象显示。在反射板123和底壳125之间设置一个接收空间,以容纳第二电极线121d。
在光控制器122上设置一个中间机壳130,而LCD板111设置在中间机壳130上。然后,把顶壳140设置在LCD板111上并与底壳125结合,将所有的组件夹置其间。由此完成直接照明型LCD装置100的组装。
如图1所示,背光组件和LCD装置包括位于灯相对端部的暴露的电极线。因为背光组件的形状和大小必须容纳这些电极线,所以这些电极线成为更紧凑的背光组件设计中的障碍。因此,需要一种在灯的两端不包括暴露电极的背光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小于传统模制框架尺寸的模制框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模制框架的背光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中支撑灯的两端的模制框架。该模制框架包括多个侧壁,每个侧壁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和一个第二端部。这些多个侧壁可以排列并连结成一个框架。更具体地说,模制框架包括1)第一侧壁,具有第一接收空间,该接收空间分别容放覆盖灯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灯插座、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导线,其中第一灯插座向灯提供第一电功率,而该第一导线暴露在第一接收空间中,以与第一灯插座电连接;2)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具有连结到第一导线的第二导线;3)一个第三侧壁,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第二侧壁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其中,至少一个第三导线安置成将第一导线连结到第二导线;以及4)一个第四侧壁,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第二侧壁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它包括一个第一容器,具有底面以及从底面的边缘部分伸出的侧壁;一个灯组件,具有用于发光的灯和分别接收灯的至少一部分以对灯提供电功率的灯插座;一个第二容器,具有与第一容器的侧壁相配合的侧壁,和至少一个电连接到灯插座的导线;一个设置在第二容器侧壁上的光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从灯组件发出的光束的路径;和一个与第二容器偶接的第三容器,用于固定光控制装置的位置。
另外,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LCD),它包括一个用于发光的背光组件,背光组件包括一个具有向灯提供电功率的灯插座的灯组件,用于控制从灯组件发出的光的路径的光控制装置,和至少具有一条电连接到灯插座的导线的容器;以及一个设置在背光组件上的液晶显示板,用于响应从背光组件发出的光而显示图象。
在这个模制框架、包括此模制框架的背光组件和包括模制框架的LCD装置中,在模制框架中容纳一条回线,并且灯插座安装在模制框架内以减小模制框架的尺寸。


图1是传统的直接照明型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结构分解透视图;图3A~3C是图2中所示的灯帽和接收灯帽的灯插座简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的结构分解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结构分解透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结构分解透视图;图7是图2中所示LCD装置的组装结构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结构分解透视图;图9A和9B是图8所示的灯插座的结构简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结构分解透视图;和图11是图10中所示灯插座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参见图2,LCD装置600包括一个用于提供光线的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200,一个中间机壳300,一个LCD板组件400和一个顶壳500。顶壳500与中间机壳300和背光组件200组合,从而相对于中间机壳300固定LCD板组件400的位置。
背光组件200具有一个反射板210,一个模制框架230,一个发射第一光的灯单元240,用于散射第一光以发出基本上具有均匀亮度分布的第二光的光控制元件250,用于容放灯单元240、反射板210和光控制元件250的底壳220。模制框架230容纳用于向灯单元240的灯提供电功率的导线,光控制元件250包括散射板251、散射片252、下棱镜片253、上棱镜片254和保护片255,它们依次设置在散射板251上。
底壳220包括一个具有敞开的上表面的矩形箱。底壳220具有一个用于容放反射板210和设置在反射板210上的灯单元240的接收空间。底壳220与模制框架230结合,以将反射板210和灯单元240固定到适当的位置,并将灯单元240产生的热扩散到周围。光控制元件250设置在灯单元240上。
LCD装置600包括多个灯,如灯单元240中的灯。每个灯包括一个灯241,一个安装在灯241的第一端的灯支架,经灯支架耦接到灯241的第一端的电线,安装在灯241的第二端的灯帽242,和用于接收灯帽242以向灯帽242提供电功率的灯插座243。
在光控制元件250上设置中间机壳300,并在中间机壳30上设置LCD板组件400。LCD板组件400包括一个具有TFT(薄膜晶体管)衬底411a的LCD板411,一个彩色滤光片衬底411b和夹在TFT衬底411a和彩色滤光片衬底411b之间的液晶(未示出)。LCD板组件400还包括一个数据PCB(印刷电路板)415,一个栅极PCB414,一个数据TCP(带载封装)413和栅极TCP412。
在LCD板411上设置顶壳500。当这个顶壳500与底壳220结合、将所有的组件夹置其间时,即完成了直接照明型LCD装置600的组装。
图3A~3C是图2中所示的灯帽和接收灯帽的灯插座简图。图3A表示接收灯的灯帽结构简图,图3B是接收灯帽的灯插座结构简图,图3C是包括灯帽和灯插座的组装结构简图。
如图3A所示,灯241有一个引线241a,经该导线接收电功率。灯帽242具有与灯241对应的形状和一个暴露灯241的引线241a的穿孔242b。灯帽242有一个设置在其外表面上的焊接件242a以覆盖穿孔242b,使得经穿孔242b暴露的引线241a与焊接件242a接触。经焊接件242a和引线241a对灯241提供电功率。
参见图3B和3C,灯插座243具有一个第一导电帽243-a和一个设置在接收空间中的绝缘盖243-c,该接收空间形成在接收第一导电帽243-a的容器中。绝缘盖243-c充当一个散热片,有助于扩散灯241产生的热量。
在第一导电帽243-a的内部形成第一至第六凸伸件243-a1、243-a2、243-a3、243-a4、243-a5和243-a6,用于将灯帽242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另外,在第一导电帽243-a的外部形成一个第七凸伸件243-b,用于连接提供电功率的导线(未示出)。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在图4中,上模制框架1200和下模制框架1100在未耦接的状态下示出,以便清楚地表示接收在上、下模制框架中的回线。
参见图4,模制框架包括一个下模制框架1100、一个上模制框架1200和接收在上、下模制框架1100和1200之间的回线1310、1320、1330和1340。虽然图4中未示出,但回线1310、1320、1330和1340可以收容在上模制框架1200中。
下模制框架1100具有第一至第四侧壁1110、1120、1130和1140,其中第一侧壁1110具有第一接收空间1111、1112、1113和1114。另外,下模制框架1100具有两条从第一侧壁经第三侧壁1130延伸到第二侧壁1120的回线1330和1340。另外,下模制框架110有另外两条经第四侧壁1140从第一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1120的回线1310和1320。回线1310、1320、1330和1340位于第一侧壁1110上的部分定位成分别与位于第一接收空间1111、1112、1113和1114中的灯插座接触。
特别是,第一侧壁1110具有第一接收空间1111、1112、1113和1114和容纳在第一侧壁1110中分别与第一接收空间1111、1112、1113和1114电连接的回线1310、1320、1330和1340。然后,当把第一灯插座243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一接收空间1111、1112、1113和1114的一个中时,电功率供给到被此灯插座覆盖的灯端部。
与第一侧壁1110相对的第二侧壁1120接收从第一侧壁1110延伸的回线1310、1320、1330和1340。
第三侧壁1130与第一侧壁1110和第二侧壁1120的第一端部耦接。回线1330和1340安装在第三侧壁1130中,其中回线1330和1340连接到安装于第一侧壁1110中的引线。
第四侧壁1140设置在第一侧壁1110和第二侧壁1120的第二端部之间。回线1310和1320安装在第四侧壁1140中,其中回线1310和1320连接到安装于第一侧壁1110上的引线。
在图4中,回线1330和1340描述为经第三侧壁1130从第一侧壁1110延伸到第二侧壁1120,而回线1310和1320描述为经第四侧壁1140从第一侧壁1110延伸到第二侧壁112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布置,回线1310、1320、1330和1340可以经第三侧壁1130或第四侧壁1140从第一侧壁1110延伸到第二侧壁1120。
上模制框架1200具有第一至第四侧壁1210、1220、1230和1240,这些侧壁排列成基本上与下模制框架1100的第一至第四侧壁1110、1120、1130和1140相配合。此处,上模制框架1200的第一侧壁1210具有第二接收空间(未示出),该空间布置成基本上分别与第一侧壁1110上的第一接收空间1111、1112、1113和1114的位置相匹配。在图4中,接收空间描述成圆形;但接收空间的形状也可以根据灯插座243的形状改变。
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制框架容纳用于对灯提供电源的导线,并且这些导线可以很容易地安置在模制框架中,无需另外的将导线固定到模制框架的步骤。一般,组装背光组件和模制框架包括将灯设置在模制框架中,在灯上设置反射板,在反射板上布置回线,在反射板上设置底壳,然后在把光学片叠置到模制框架上之前把各层颠倒。
但是,为了将背光组件与根据本发明的模制框架组装,在底壳的底面上设置一个反射板,在反射板上设置一个模制框架,在模制框架中放置灯,并然后用光学片覆盖它们。对于本发明,附加的一些步骤,如把底壳颠倒以及布置回线等都不需要了。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结构分解透视图。
参见图5,模制框架具有一个下模制框架2100,一个上模制框架2200和位于上、下模制框架2100和2200之间的回线2310、2320、2330、2340、2350、2360、2370和2380。虽然图5示出回线安装到下模制框架2100上,但回线2310、2320、2330、2340、2350、2360、2370和2380也可以容纳在上模制框架2200中。
下模制框架2100具有第一至第六侧壁2110、2120、2130、2140、2150和2160,每个侧壁具有位于其上的回线。
特别是,第一侧壁2110具有第一接收空间2111、2112、2113和2114,当灯位于第一接收空间2111、2112、2113和2114中时,回线2310、2320、2330、2340定位成与灯电连接。第一灯插座(未示出)设置在第一接收空间2111、2112、2113和2114内,以上面参照附图3A、3B和3C所描述的方式覆盖每个灯的一端,用来提供第一电功率。
第二侧壁2120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2110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部,并包括容纳在第二侧壁2120中的回线2310和2320。回线2310和2320是第一侧壁2110中回线的延伸。
第三侧壁2130具有连结到第一侧壁2110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并包括容纳在第三侧壁2130中的回线2330和2340。回线2330和2340是第一侧壁2110中回线的延伸。
与第一侧壁2119基本上平行定位的第四侧壁2140具有第二接收空间2141、2142、2143和2144。安装在第四侧壁2140上的回线2411、2412、2413和2414分别成为与第二接收空间2141、2142、2143和2144电连接。回线2350、2360、2370和2380从第一侧壁2110延伸到第四侧壁2140。此处,第二灯插座设置在第二接收空间2141、2142、2143和2144中,以覆盖灯的不被第一灯插座覆盖的端部。
另外,回线2370和2380与安装在第二侧壁2120上并延伸到第一侧壁2110的回线2330和2340连接。回线2350和2360连接到安装在第三侧壁2130上并延伸到第一侧壁2110的回线2310和2320连接。
第五侧壁2150具有一个可以耦接到第二侧壁20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一个连结到第四侧壁2140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回线2330和2340从第一侧壁2110延伸到第五侧壁2150。
第六侧壁2160具有一个可以耦接到第三侧壁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一个连接到第四侧壁2140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回线2310和2320从第一侧壁2110延伸到第六侧壁2160。此处,第五和第六侧壁2150和2160设计成分别与第二和第三侧壁2120和2130配合。优选地,第五和第二侧壁2150和2120装配到一起,形成一条直线,而第六和第三侧壁2160和2130配合到一起,以形成一条直线。即,第五侧壁2150具有装配到第二侧壁2120的端部附近设置的凹陷(未示出)中的凸起2151和2152。第六侧壁2160具有装配到第三侧壁2130的端部附近设置的凹陷(未示出)中的凸起2161和2162。
上模制框架2200具有第一至第六侧壁2210、2220、2230、2240、2250和2260,它们布置成与下模制框架2100的第一至第六侧壁2110、2120、2130、2140、2150和2160配合。上模制框架2200中的第一侧壁2210具有第三接收空间(未示出),该空间布置成与设置在下模制框架2100上的第一接收空间2111、2112、2113和2114的位置相配合。
同样,上模制框架2200的第四侧壁2240具有第四接收空间2241、2242、2243和2244,它们布置成与下模制框架2100上的第二接收空间2141、2142、2143和2144的位置相配合。接收空间的形状可以根据灯插座243的形状改变。
上模制框架2200的第五和第六侧壁2250和2260设计成分别与第二和第三侧壁2220和2230配合。优选地,第五和第二侧壁2250和2220装配到一起形成一条直线,第六和第三侧壁2260和2230装配到一起形成一条直线。即,第五侧壁2250具有装配到第二侧壁2120的端部附近设置的凹陷(未示出)中的凸起2251和2252,而第六侧壁2260具有装配到第三侧壁2130的端部附近设置的凹陷(未示出)中的凸起2261和2262。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结构分解透视图。
参见图6,模制框架具有一个下模制框架3100,一个上模制框架3200和位于上、下模制框架3100和3200之间的回线3310、3320、3330和3340。回线3310、3320、3330和3340可以安装在下模制框架3100或上模制框架3200中的任一个上。
下模制框架3100具有第一至第四侧壁3110、3120、3130和3140以及设置在第一侧壁3110上的第一接收空间3111、3112、3113和3114。第一接收空间3111、3112、3113和3114可以包括一个横跨第一侧壁3110的宽度延伸的凹槽,以助于把灯发出的热扩散到周围。
另外,下模制框架3100具有两条经第三侧壁3130延伸到第二侧壁3120的回线3330和3340,以及另两条经第四侧壁3140延伸到第二侧壁3120的回线3310和3320。此处,回线3310、3320、3330和3340定位成分别与接收空间3111、3112、3113和3114接触。
特别是,第一侧壁3110具有第一接收空间3111、3112、3113和3114以及位于第一侧壁3110上的与第一接收空间3111、3112、3113和3114电连接的回线3310、3320、3330和3340。此处,第一灯插座设置在第一接收空间3111、3112、3113和3114中。第一灯插座覆盖灯的一个端部并提供第一电功率。
与第一侧壁3110基本上平行定位的第二侧壁3120容纳从第一侧壁3110延伸的回线3310、3320、3330和3340。
第三侧壁3130有一个连接到第一侧壁3110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部和一个连接到第二侧壁3120的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回线3310和3320安装在第三侧壁3130中,其中回线3310和3320是回线从第一侧壁3110延伸的一部分。
第四侧壁3140具有一个连接到第一侧壁3110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一个连结到第二侧壁3120的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回线3330和3340安装在第四侧壁3140中,其中回线3330和3340是回线从第一侧壁3110中伸出的其余部分。
虽然图6中未示出,但回线3310、3320、3330和3340可以经第三侧壁3130和第四侧壁3140连接到第二侧壁3120。
上模制框架3200具有第一至第四侧壁3210、3220、3230和3240,它们布置成与下模制框架3100的第一至第四侧壁3110、3120、3130和3140的位置相匹配。上模制框架3100的第一侧壁3210具有第二接收空间(未示出),它们分别布置成与设置在下模制框架3100第一侧壁3110上的第一接收空间3111、3112、3113和3114的位置相匹配。接收空间的形状可以根据灯插座243的形状改变。用于容纳灯插座的接收空间可以设置在下模制框架的一个或多个侧壁上。
图7是图2中所示LCD装置的装配之后的截面图。
参见图2和7,在底壳220上依次设置反射板210、模制框架230和具有散射板251和光学片252及253的光控制件250。底壳220与设置在光控制件250(图7中只示出了251、252和253)上的中间机壳300结合。LCD板组件400设置在中间机壳300上,设置在LCD板组件400上的顶壳500与中间机壳300和底壳220结合。
模制框架230有一个暴露灯插座243的绝缘盖243-c外表面的穿孔,其中灯插座243接收覆盖灯241的一个端部的灯帽242。灯241产生的热可以通过穿孔扩散到周围。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结构分解透视图。
参见图8,模制框架具有一个模制框架4100,一个上模制框架4200和位于上、下模制框架4100及4200之间的回线4310、4320、4330和4340。回线4310、4320、4330和4340可以安装在下模制框架4100或上模制框架4200上。
下模制框架4100具有第一至第四侧壁4110、4120、4130和4140以及形成在第一侧壁4110中的第一接收空间4111、4112、4113和4114。此处,第一接收空间4111、4112、4113和4114包括一个横跨第一侧壁4110宽度延伸的凹槽,以允许灯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周围。
具体地说,第一侧壁4110具有第一接收空间4111、4112、4113和4114和位于第一侧壁4110上并分别与第一接收空间4111、4112、4113和4114电连接的回线4310、4320、4330和4340。此处,第一灯插座4410、4420、4430和4440设置在第一接收空间4111、4112、4113和4114以覆盖提供第一电功率的灯的一个端部。
与第一侧壁4110基本上平行定位的第二侧壁4120包括从第一侧壁4110伸出的回线4310、4320、4330和4340。
第三侧壁4130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4110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第二侧壁4120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安置在第三侧壁4130中的回线4310和4320是回线4310、4320、4330和4340从第一侧壁4110伸出的部分。
第四侧壁4140有一个连接第一侧壁4110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第二侧壁4120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回线4330和4340安置在第四侧壁4140中,其中回线4330和4340是回线4310、4320、4330和4340从第一侧壁4110伸出的部分。
上模制框架4200具有第一至第四侧壁4210、4220、4230和4240,它们布置成与下模制框架4100的第一至第四侧壁4110、4120、4130和4140相匹配。此处,上模制框架4100的第一侧壁4210具有第二接收空间4211、4212、4213和4214,它们分别布置成与下模制框架4100第一侧壁4110上的第一接收空间4111、4112、4113和4114的位置相匹配。接收空间的形状可以根据灯插座的形状改变。
图9A和9B是图8所示的灯插座的结构简图。
参见图9A和9B,灯插座4410包括一个用于接收灯4405的第一灯帽4401;将灯4405的灯引线与灯插座4410电连接的焊接件4403,其中灯引线经形成在第一灯帽4401上的穿孔4402抽出;用于经焊接件4403向灯4405提供电功率的第二灯帽4411;以及容纳第二灯帽4411外表面的绝缘盖。
绝缘盖具有一个主体4413和从主体4413端部的两侧向模制框架凸伸的固定件4414,固定件4414的内表面倾斜预定的角度。固定件4414的倾斜内表面的角度与模制框架内表面的角度一致。模制框架和固定件倾斜的内表面可以消除有效显示区中的暗部。
另外,绝缘盖由一种耐热材料制成,例如由硅材料制成。由硅材料制成的绝缘盖有助于灯产生的热向周围扩散。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模制框架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在图10中示出的上、下模制框架彼此分开。
参见图10,模制框架具有一个下模制框架5100,一个上模制框架5200和容纳在上、下模制框架5100和5200之间的回线5310。虽然图10中未示出,但回线5310可以容纳在上模制框架5200中。
下模制框架5100具有第一至第四侧壁5110、5120、5130和5140和形成在第一侧壁5110中的接收空间5111、5112、5113和5114。此处,每个接收空间5111、5112、5113和5114具有一个横跨第一侧壁5110的宽度延伸的凹槽,以助于将灯产生的热量扩散到周围。
具体地说,第一侧壁5110具有第一接收空间5111、5112、5113和5114以及容纳在第一侧壁5110中以与第一接收空间5111、5112、5113和5114电连接的回线5310。此处,第一灯插座5410设置在第一接收空间5111、5112、5113和5114中以覆盖用于提供第一电功率的灯的一个端部。
平行于第一侧壁5110定位的第二侧壁5120接收从第一侧壁5110延伸的回线5310。
第三侧壁5130具有一个连接到第一侧壁5110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结到第二侧壁5120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从第一侧壁5110延伸的回线5310安装在第三侧壁5130上。
第四侧壁5140具有一个连接到第一侧壁5110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结到第二侧壁5120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
上模制框架5200具有与下模制框架5100的第一至第四侧壁5110、5120、5130和5140相对的第一至第四侧壁5210、5220、5230和5240。此处,上模制框架5100的第一侧壁5210具有与设置在下模制框架5100第一侧壁5110上的第一接收空间5111、5112、5113和5114相对的第二接收空间5211、5212、5213和5214。在图10中,接收空间描述为正方形;但是,接收空间5111、5112、5113和5114可以根据第一灯插座5410的形状改变。
图11是图10中所示灯插座的结构简图。
参见图10和11,灯插座具有置于模制框架5100的接收空间中的第二灯帽5411b、5412b、5413b和5414b,用于接收覆盖灯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灯帽(未示出),并具有接收第二灯帽5411b的外表面的绝缘盖。
绝缘盖具有大于灯的直径的高度以接收第二灯帽5411b、5412b、5413b和5414b,并具有长于第一和第二接收空间的长度以部分暴露延伸的长度。
另外,第二灯帽5411b通过形成在绝缘盖上的穿孔部分地暴露,并且暴露件5411a、5412a、5413a和5414a分别与安装在模制框架5100内形成的第一接收空间5111、5112、5113和5114中的回线相接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具有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的LCD装置包括安装在模制框架中的回线和电连接到所安装的回线的灯插座。因此,可以通过将回线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模制框架上来减小模制框架、具有模制框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模制框架的LCD装置的总体尺寸。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可以很容易地组装,无需附加的步骤,如布置回线或颠倒底壳以布置回线的步骤,因为回线被收置在模制框架中。随着组装过程中步骤的减少,背光组件的制造成本也可以降低。
另外,在模制框架的侧壁上形成用于容纳灯插座的接收空间。因为这些接收空间固定发热的灯单元,所以接收空间的凹槽可以横跨侧壁的宽度延伸以助于热扩散,由此将LCD装置的温度维持在所需的水平。
虽然以上已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优选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变化和改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支撑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中灯的模制框架,该模制框架包括第一侧壁,具有形成于其上的第一接收空间,以接收耦接到灯的第一部分上的第一灯插座,用来向灯提供电功率,还具有至少一个容纳在第一接收空间中并与第一灯插座电连接的第一导线;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至少具有连结到第一导线的第二导线;第三侧壁,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的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第二侧壁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其中,至少一个第三导线安装在第三侧壁上以将第一导线连结到第二导线;和第四侧壁,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第二侧壁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框架,其中,安装在第三侧壁上的第三导线将至少一根第一导线的一部分连接到至少一根第二导线的一部分,并且第四侧壁具有至少一根第四导线,第四导线将至少一根第一导线的另一部分连接到至少一根第二导线的另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框架,其中,第二侧壁具有第二接收空间以接收覆盖灯的第二部分的第二灯插座,用来向灯提供电功率,并具有暴露在第二接收空间中并与第二灯插座电连接的导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制框架,其中,第三侧壁由一个可分开地耦接的第五侧壁和一个可分开地耦接的第六侧壁组成,其中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中的一个至少具有一个第一凸伸件,而第五和第六侧壁中的另一个至少有一个与第一凸伸件对应的第一凹陷件,以及第四侧壁由一个可分开地耦接的第七侧壁和一个可分开地耦接的第八侧壁组成,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中的一个至少具有一个第二凸伸件,而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的另一个至少具有一个与第二凸伸件对应的第二凹陷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框架,其中,第一导线的一部分暴露在第一接收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框架,其中,多根第一导线分别容纳在每个第一接收空间中,并且分别与第一灯插座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框架,其中,至少一根第一导线横跨第一接收空间而得以接收,并与第一灯插座电连接。
8.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第一容器,具有底面以及从底面伸出的侧壁;灯组件,包括用于发光的灯和分别接收灯的至少一部分以对灯提供电功率的灯插座;第二容器,具有容纳在第一容器内的侧壁,和至少一个电连接到灯插座的导线;设置在第二容器侧壁上的光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从灯组件发出的光的路径;以及与第二容器偶接的第三容器,用于固定光控制装置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一个设置灯之下和第一容器底面上的光反射装置,用于向光控制装置反射灯发出的光。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一条容纳在第二容器中并且与灯插座一对一地电连接的导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灯插座电连接用于向灯的端部提供第一电功率的灯帽。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导线容纳在第二容器中并与灯插座一对一地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灯组件包括插座导线,其耦接到导线以经该导线接收第一电功率;连接到插座导线的第一导电帽,用于传递第一电功率;容纳在第一导电帽中的第二导电帽,用于经第一导电帽对每个灯的端部提供第一电功率;以及容纳在第二容器中形成的第一容器中的绝缘盖,用于接收第一和第二导电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二容器中的灯插座经绝缘盖传递灯产生的热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绝缘盖由硅构成。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二容器包括第一侧壁,具有第一接收空间以分别容纳覆盖灯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灯插座,用来对灯提供第一电功率,和至少一个容纳在第一接收空间中并与第一灯插座电连接的第一导线;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具有从第一导线延长的第二导线;第三侧壁,其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结到第二侧壁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第三侧壁具有用于连接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第三导线;和第四侧壁,其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结到第二侧壁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三侧壁中的第三导线将第一导线的一部分连接到第二导线的一部分,并且第四侧壁具有第四导线,第四导线将第一导线的剩余部分连接到第二导线的剩余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二侧壁具有第二接收空间,分别接收覆盖灯的第二部分的第二灯插座,用来对灯提供第二电功率,还具有容纳在第二接收空间中以与第二灯插座电连接的导线。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灯插座覆盖灯的第一部分,用于向灯的第一部分提供第一电功率。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二灯插座覆盖灯的第二部分,用于向灯的第二部分提供第二电功率。
2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用于发光的背光组件,背光组件包括具有向灯提供电功率的灯插座的灯组件,用于控制从灯组件发出的光的路径的光控制装置,和至少具有一条电连接到灯插座的导线的容器,光的路径由光控制装置控制;以及设置在背光组件上的液晶显示板,用于响应从背光组件发出的光来显示图象。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容器包括第一侧壁,具有第一接收空间以分别接收用来对灯提供第一电功率的覆盖灯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灯插座,和至少一个容纳在第一接收空间中并与第一灯插座电连接的第一导线;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至少具有从第一导线延伸的第二导线;第三侧壁,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结到第二侧壁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第三侧壁具有一条用于连结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的第三导线;以及第四侧壁,具有连接到第一侧壁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连结到第二侧壁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部。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三侧壁中的第三导线将第一导线的一部分连接到第二导线的一部分;和第四侧壁,其具有第四导线,第四导线将第一导线的剩余部分连结到第二导线的剩余部分。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接触第一侧壁的第一灯插座经第一侧壁传递灯产生的热量。
25.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模制框架,该模制框架包括框架,其具有至少一个后退部分以容纳一个灯;和导线,其设置在框架上并对灯提供电功率,其中,导线耦接到后退部分中安置的灯的一部分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向模制框架中的灯供给电功率的模制框架,具有模制框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模制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安装在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中的模制框架具有一个包括第一接收空间以分别接收第一灯插座的第一侧壁和至少一条收置在第一接收空间中以与第一灯插座电连结的第一回线。第一回线沿模制框架的侧壁延伸。于是,由于回线和灯插座容纳并安装在模制框架中,所以模制框架可以减小。
文档编号F21V23/00GK1469170SQ0314905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8日
发明者申真秀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