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源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141阅读:1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光源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式照明灯具,尤指具有两种照明光源的手电筒。
2 照明方式单一,不便放置,工作时需手持,影响其它作业。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手电筒不适合近距离长时间照明,电源利用效率低以及照明方式单一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光源手电筒,其远、近两种照明光源配合使用提高电源利用效率,尤其近距离照明光源不仅近距离照明作业时间长而且具有多种光源照明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由射灯、手柄(电池仓)、转动灯头、控制射灯和转动灯头的开关及悬挂吊带部件构成。在手电筒原有射灯的基础上在其手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另外一个可以转动调整照明方向的灯头,构成双光源手电筒。转动灯头内置低能耗发光元件,由于白光超亮发光二极管属低能耗发光元件,与普通的钨丝射灯灯泡相比耗电量极低,其亮度在近距离使用上已够用,因而它可提供近距离长时间照明使用,用它来弥补原有射灯在近距离照明功能上的不足。转动灯头内置的发光光二极管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开关和手柄中电池的负端上。转动灯头在不使用时折叠放置在手柄端部与转动灯头外形吻合的凹槽中,不影响手柄的握持和外观,同时也保护转动灯头不易损坏。射灯供远距离照明使用,当近距离照明使用时,从手柄中推出并开启转动灯头,转动灯头从手柄中伸出并可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以调整照明方向。悬挂吊带与手柄相连,供手电筒在吊挂和携带时使用。
为进一步增加转动灯头使用上的灵活性,转动灯头安装在一个灯座上,灯座与手柄采用可分离式连接。转动灯头及其灯座与手柄中电池和开关以一定长度的导线连接,这样可将其取出作为外置光源使用,进一步扩展其使用功能。转动灯头灯座的下部固定有夹扣,在将其取出作为外置光源时,可卡在帽沿或其它物体上使用。
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运用到现有带端盖的金属壳手电筒上,使其同样具备双光源手电筒的功能。现有手柄带端盖的金属壳手电筒电池的负极通过尾部金属端盖连接到手炳开关中,转动灯头灯座代替原有的金属壳手电筒手柄端盖与手炳连接,转动灯头内置发光二极管的两极与一个常开式的触压开关并联后通过弹簧和金属接触极片分别与手电筒电池负极和金属手柄相接触。射灯、开关、转动灯头以及电池在电路原理上属串联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 与现有单一射灯的手电筒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射灯的基础上另外采用了低能耗照明光源来弥补它的近距离照明功能的不足,同时具备了适用于远距离使用的高能耗、强光射灯和适用于近距离使用的低能耗、弱光转动灯头这两种光源。两种光源搭配使用,增加照明使用时间,提高电池利用效率。
2 同时提供多种照明方式。转动灯头具有一定的照明调整方向可满足不同的照明方式需要,例如既可以手持使用射灯和转动灯头,又可放置在平台上将转动灯头照明方向调整向下作为微型台灯或挂在墙壁或其他物体上作为吊灯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转动灯头及其灯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1采用多个发光元件的转动灯头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E-E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D向示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电路原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射灯1、射灯和转动灯头的切换开关2、手柄3(电池仓)、转动灯头8等主要部件组成。射灯手柄端部与转动灯头外形相吻合的凹槽9内装有可旋转调向的转动灯头8,内置超亮发光二极管7,为增加转动灯头的亮度,转动灯头可内置多个发光二极管。转动灯头通过转轴10装在灯座11上,并可在180度的范围内转动调整照明方向,转动灯头灯座与手柄采用可分离式连接,通过螺纹固定在手柄端部。连接转动灯头内发光二极管7的导线13收放于手柄空腔内,它穿过灯座下的出线孔12与手柄中电池和开关2相连;发光二极管正极与开关相连,并通过开关接至电池正极,负极与弹簧相连并接到电池负极。开关2分别控制射灯与转动灯头光源,使用时,推出转动灯头并通过开关2开启转动灯头照明电源。转动灯头灯座与手柄采用螺纹连接,拧出灯座,则可将转动灯头连同灯座取出构成外置式光源。为便于挂带,手电筒手柄上吊孔6与一定长度的吊带相连。
如图3所示,转动灯头灯座的下部固定有夹扣4,其通过底盘上的卡扣5固定在转动灯头灯座上。在取出转动灯头及底座后,可将其夹在帽沿或其它物体上使用。
如图4所示,转动灯头8呈关闭状态折叠在灯座凹槽9内。在转动灯头两侧开有定位凹槽14,当转动灯头压入灯座凹槽后,灯座凹槽侧壁上的凸起依靠侧壁的弹性作用压入到定位凹槽14中将转动灯头固定在灯座凹槽中。
如图6所示,为采用多个发光二极管的转动灯头结构。
如图11所示电路原理图,射灯和转动灯头的切换开关2分别控制手电筒的射灯和转动灯头。
实施例2如图8所示,为方便开启转动灯头电源,采用一个与其联动的触压开关控制它的启闭。转动灯头灯座内置带有常闭式触点的触压开关20,当控制其触点的顶杆被转动灯头压下时触点断开,切断电路,反之则接通。连接转动灯头内发光二极管正极的导线与触压开关20串联后与手柄中电池正极相连,发光二极管负极与电池负极连接。当转动灯头折叠压入灯座凹槽后压下触压开关,触点断开,关闭转动灯头照明电源;当转动灯头转动一定角度后触压开关被释放,接通电源开启转动灯头照明电源。为将转动灯头在停用状态下可靠地锁定在手柄端部,转动灯头转轴10可沿灯座凹槽两侧安装转轴的槽孔18左右移动,转轴10被弹簧19抵压在槽孔一侧,当转动灯头压入灯座凹槽时转动灯头两侧的定位锁柱17沿锁槽斜面16压下并在弹簧19的抵压作用下被推入到锁槽孔15中,将转动灯头牢固地锁定在灯座凹槽内。当使用转动灯头时,先向一侧按压转动灯头使其在灯座凹槽内平移,使定位锁柱从锁槽孔中移出,解除定位锁柱17的锁定,再向上转动即可开启。转动灯头转动一定角度后,触压开关20的顶杆释放,此时触压开关20常闭式触点闭合,转动灯头点亮。
如图12所示电路原理图,射灯开关21控制射灯,转动灯头由常闭式触点开关20控制。
实施例3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应用于带端盖的铁壳手电筒。转动灯头及其灯座通过过渡筒22与手电筒金属手柄3螺纹连接。转动灯头内置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通过导线以及与导线相连的电池接触弹簧24接到手柄中电池的负极上;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则通过导线以及与导线相连的金属接触片23接到金属手柄上。转动灯头灯座内置带有常开式触点的触压开关26,当其被压下时触点闭合,接通电路,反之则切断电路。其常开式触点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线接到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
如图13所示电路原理图,转动灯头中的发光二极管7、射灯开关25、射灯1以及电池在电路上串联连接,触压开关26与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当转动灯头折叠压入灯座凹槽后压下触压开关26,其常开式触点闭合接通,此时转动灯头中的发光二极管的两极被短接,处于关闭状态,电池的负极被接到开关25的一端,即可用开关25控制射灯1的启闭。当转动灯头转动一定角度后,触压开关26的常开触点被释放,其触点断开,发光二极管串联到电路回路中,由于发光二极管在导通状态下电阻值远高于射灯灯泡导的电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压原理,电池的电压主要作用在发光二极管上,发光二极管点亮。由于发光二极管额定电流很小,在回路中虽然也流过射灯1,但不足以使其点亮,射灯1在发光二极管点亮时仅起到接通回路的作用。综上所述,开关25在转动灯头折叠压入灯座凹槽处于关闭状态时可控制射灯的启闭;在在转动灯头转动一定角度处于使用状态时可控制转动灯头的启闭。
权利要求1 一种双光源手电筒,包括射灯,开关及容纳电池的手柄构成,其特征是内置低能耗发光元件的转动灯头通过转轴安装在手电筒手柄端部凹槽中,转动灯头中低能耗发光元件的一端与手柄中电池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源手电筒,其特征是转动灯头的灯座与手柄采用可分离式连接,其下端固定一夹扣,转动灯头连同其灯座可取出构成外置照明光源,外置照明光源通过导线与手炳电池及开关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源手电筒,其特征是转动灯头发光元件和与转动灯头联动的触压开关串联后其两端与电池相连,转动灯头压入手柄端部凹槽后压下灯座中的与其联动的触压开关,弹簧通过抵压凹槽两侧槽孔中的转动灯头转轴将转动灯头锁柱压在锁槽孔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源手电筒,其特征是转动灯头的灯座连接在一个过渡筒上,过渡筒与手电筒金属手柄相连,一个安装在转动灯头灯座中并与转动灯头联动的触压开关与转动灯头发光元件并联,转动灯头发光元件通过电池接触弹簧和金属接触片分别与电池和手电筒金属手柄外壳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双光源手电筒。它是在手电筒原有射灯的基础上在其手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另外一个内置低能耗发光元件并可以调整照明方向的转动灯头,构成双光源手电筒。转动灯头连同灯座可从手柄中取下,灯座下的夹扣可将其固定夹持在安全帽上或其它物体上。两种光源配合使用,提高电池利用效率、增加照明时间,且具有多种照明方式,既可以手持作为射灯,又可作为袖珍台灯或吊灯使用。将转动灯头取出作为外置光源夹持在安全帽上或其它物体上,与传统手电筒相比它无须手持即可照明作业。
文档编号F21V21/14GK2611732SQ0323954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
发明者舒亚东 申请人:舒亚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