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85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照明装置,包括PIR传感器、控制模组及若干LED模组,所述PIR传感器及LED模组分别连接于控制模组上,所述LED模组围设于PIR传感器外,所述LED模组包括轨条组件、LED灯及若干轨道接头,所述轨道接头两端分别装设于LED灯及轨条组件上,所述LED灯通过轨道接头可拆装地与轨条组件固定;所述轨条组件包括第一轨条、装设于第一轨条内侧的二第二轨条,所述第一轨条呈倒“U”型设置,二所述第二轨条分别装设于第一轨条的二侧壁上。工作时,控制模组控制出现行人对应的走廊相应的LED模组工作,智能化水平高,实用性强。
【专利说明】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因LED照明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对环境无污染、效率高且易控制等显著优点,越来越多的室内照明选用LED照明。但是目前大部分LED照明系统仍然使用传统的控制灯具系统,都是靠机械开关控制,不具备调光和自动开关功能。智能化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化水平高,实用性强的照明装置。
[0004]一种照明装置,包括PIR传感器、控制模组及若干LED模组,所述PIR传感器及LED模组分别连接于控制模组上,所述LED模组围设于PIR传感器外,所述LED模组包括轨条组件、LED灯及若干轨道接头,所述轨道接头两端分别装设于LED灯及轨条组件上,所述LED灯通过轨道接头可拆装地与轨条组件固定;所述轨条组件包括第一轨条、装设于第一轨条内侧的二第二轨条,所述第一轨条呈倒“U”型设置,二所述第二轨条分别装设于第一轨条的二侧壁上。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条内侧凸设有卡条,所述第二轨条于第一轨条两侧开口的一侧装设于第一轨条上,所述第一轨条的卡条对第二轨条进行限位。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接头包括一本体、枢接于本体上的限位接头及一端与限位接头固接的调节杆,调节杆带动限位接头相对于本体转动,所述本体通过固定件与LED灯固接,所述限位接头的上端设有上下设置的二卡片,所述第二轨条内侧面开设有上下设置的二开槽,轨条组件的卡片卡设于第二轨条的开槽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LED灯包括散热器、LED灯条、透光罩、驱动装置及保护壳,所述LED灯条安装于散热器底部,所述透光罩罩设LED灯条外,所述驱动装置及保护壳安装在散热器顶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上端面开设有内窄外宽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杆靠近限位接头的一端收容于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杆远离限位接头的一端伸出于LED灯外,调节杆可在调节槽内活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轨条组件还包括若干加固条,所述第二轨条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加固条装设于卡槽内。
[00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通过将若干LED模组围设于PIR传感器外,若干LED模组对应走廊环境分布,工作时,控制模组控制出现行人对应的走廊相应的LED模组工作,智能化水平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所示LED灯与轨道接头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所示轨道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剖面图。
[0015]图5至图8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在不同场合时,PIR传感器和LED模组的拼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更清晰地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用于装设于走廊或转角处或房间内,使不同方向的走廊或房内出现行人走动时,打开相应的走廊灯。照明装置包括一PIR(Passive Infrared,被动式红外)传感器(又称人体热式传感器)10、控制模组、及若干LED模组20。所述PIR传感器10及LED模组20分别连接于控制模组上,所述LED模组20围设于PIR传感器10外。所述LED模组20包括轨条组件30、LED灯40及若干轨道接头50,所述轨道接头50两端分别装设于LED灯40及轨条组件30上,所述LED灯40通过轨道接头50可拆装地与轨条组件30固定。
[0018]所述轨条组件30包括第一轨条31、装设于第一轨条31内侧的二第二轨条32及装设于第二轨条32上的若干加固条33,所述第一轨条31呈倒“U”型设置,二所述第二轨条32分别装设于第一轨条31的二侧壁上,所述第一轨条31内侧凸设有卡条311,所述第二轨条32于第一轨条31两侧开口的一侧装设于第一轨条31上,所述第一轨条31的卡条311对第二轨条32进行限位。所述第二轨条32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卡槽321,所述加固条33装设于卡槽321内。其中一第二轨条32内侧面开设有上下设置的二开槽322。
[0019]所述LED灯40包括散热器41、安装在散热器41底部的LED灯条(图未示)、罩设LED灯条的透光罩42、安装在散热器41顶部的驱动装置43及保护壳44 ;所述保护壳44上端面开设有内窄外宽的调节槽441,所述驱动装置43与外部的电路连通,以向LED灯条提供电源。
[0020]所述轨道接头50包括一本体51、枢接于本体51上的限位接头52及一端与限位接头52固接的调节杆53,调节杆53带动限位接头52相对于本体51转动,所述本体51通过固定件与LED灯的保护壳44相互固接,所述限位接头52的上端设有上下设置的二卡片521,与开槽322相对应。
[0021]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组装时,先将轨条组件30的本体51通过固定件装设于LED灯上,所述调节杆53靠近限位接头52的一端收容于调节槽441内,所述调节杆53远离限位接头52的一端伸出于LED灯40外,调节杆53可在调节槽441内活动。旋转调节杆53,使轨道接头50的卡片521与本体51平行;再将轨道接头50的上端放置于轨条组件30和第一轨条31上,旋转调节杆53,轨条组件30的限位接头52同步转动,轨条组件30的卡片521卡设于第二轨条32的开槽322内,从而将LED灯与轨条组件30相互固定。最后将若干LED模组20通过螺钉或其它方式固设于PIR传感器10上,较佳地,可根据走廊的环境选择若干LED模组20与PIR传感器10的拼接方式,例如,对于转角处呈T型、L型、“一”字型、“十”字形分布的走廊,相应选择相应组合方式分布如T型分布、L型分布、“一”字型分布、“十”字形分布的LED模组20。工作时,当PIR传感器10检测一侧的走廊出现红外线光谱即出现行人时,并且走廊光线较弱即处于夜晚时间段时,PIR传感器10将信息反馈给控制模组,控制模组控制出现行人对应的走廊相应的LED模组20工作,直至行人走出该走廊。
[00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通过将若干LED模组20围设于PIR传感器10外,若干LED模组20对应走廊环境分布,工作时,控制模组控制出现行人对应的走廊相应的LED模组20工作,智能化水平高,实用性强。
[00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IR传感器、控制模组及若干LED模组,所述PIR传感器及LED模组分别连接于控制模组上,所述LED模组围设于PIR传感器外,所述LED模组包括轨条组件、LED灯及若干轨道接头,所述轨道接头两端分别装设于LED灯及轨条组件上,所述LED灯通过轨道接头可拆装地与轨条组件固定;所述轨条组件包括第一轨条、装设于第一轨条内侧的二第二轨条,所述第一轨条呈倒“U”型设置,所述第二轨条分别装设于第一轨条的二侧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条内侧凸设有卡条,所述第一轨条的卡条对第二轨条进行限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接头包括一本体、枢接于本体上的限位接头及一端与限位接头固接的调节杆,调节杆带动限位接头相对于本体转动,所述本体通过固定件与LED灯固接,所述限位接头的上端设有上下设置的二卡片,所述第二轨条内侧面开设有上下设置的二开槽,轨条组件的卡片卡设于第二轨条的开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包括散热器、LED灯条、透光罩、驱动装置及保护壳,所述LED灯条安装于散热器底部,所述透光罩罩设LED灯条外,所述驱动装置及保护壳安装在散热器顶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上端面开设有内窄外宽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杆靠近限位接头的一端收容于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杆远离限位接头的一端伸出于LED灯外,调节杆可在调节槽内活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条组件还包括若干加固条,所述第二轨条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加固条装设于卡槽内。
【文档编号】F21S8-00GK204285102SQ201420370267
【发明者】徐水盛 [申请人]东莞嘉盛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