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59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灯体、组装于灯体后端的后盖、组装于灯体前端的光学元件及收容于灯体内且电性连接的光源组件及驱动电源组件,其中,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灯体卡扣连接并将光源组件定位于所述灯体内,所述后盖与所述灯体卡扣连接并将所述驱动电源组件定位于所述灯体内。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光学元件与灯体卡扣连接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定位光源组件,后盖与灯体卡扣连接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定位驱动电源组件,由于,光学元件、后盖与灯体均为卡扣连接,如此使得照明装置的组装及拆卸均简单容易,同时照明装置内的光源组件及驱动电源组件能够得到良好的定位。
【专利说明】
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照明装置,尤其是LED照明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其中用于实现突出照明或重点照明的LED射灯或筒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LED射灯或筒灯,一般包括灯体、绝缘后盖、光源组件及驱动电源组件。光源组件及驱动电源组件安装定位于上述灯体内。然而,现有照明装置内的光源组件、驱动电源组件一般均与灯体单独发生可拆卸的连接,因此,当照明装置的搬运过程或不稳定的使用环境中,光源组件与驱动电源组件在照明装置容易发生松脱原定位位置的情形而影响照明装置的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光源组件与驱动电源组件需要与灯体实现牢固且不易松脱的连接,然而,当光源组件与驱动电源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损坏等问题时需要更换时,则无法轻易实现。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其内元件得到良好定位且拆装方便的照明装置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其内元件得到良好定位且拆装方便的照明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灯体、组装于灯体后端的后盖、组装于灯体前端的光学元件及收容于灯体内且电性连接的光源组件及驱动电源组件,其中,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灯体卡扣连接并将光源组件定位于所述灯体内,所述后盖与所述灯体卡扣连接并将所述驱动电源组件定位于所述灯体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灯体内设有定位板而使灯体内具有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所述光源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驱动电源组件收容于第二收容腔,所述光学元件密封第一收容腔,所述后盖密封第二收容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灯体内壁设有承接所述驱动电源组件的承接部,所述后盖抵持所述驱动电源组件,使得驱动电源组件位于后盖及承接部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承接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光学元件抵持所述光源组件,使得光源组件定位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光学元件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的通槽。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驱动电源组件之间通过线缆实现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线缆的一端电性连接至驱动电源组件,所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穿过所述通槽而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后盖包括与灯体内壁面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扣部及抵持所述驱动电源组件的第一抵持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与灯体内壁面卡扣连接的第二卡扣部及抵持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二抵持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元件为透镜或扩散面罩。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中,光学元件与灯体卡扣连接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定位光源组件,后盖与灯体卡扣连接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定位驱动电源组件,由于,光学元件、后盖与灯体均为卡扣连接,如此使得照明装置的组装及拆卸均简单容易,同时由于光学元件及后盖能够分别进一步定位光源组件及驱动电源组件,使得照明装置内的光源组件及驱动电源组件能够得到良好的定位。
【附图说明】
一种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02°]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照明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3]图5为沿图2内的A-A线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0025]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照明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10为沿图7内的B-B线的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100、100’ -照明装置,1、I’ -灯体,11、11’ _第一灯体结构,111、111’ _第三通槽,12、12’-第二灯体结构,13、13’-第一定位柱,131、131’-第一定位孔,14、14’-定位板,141、141’-第一通槽,143、143’-空心柱,142、142’-第二通槽,15、15’-第一收容腔,151、151’-第一凸起,16、16’-第二收容腔,161、161’-承接部,1611-承接面,2、2’_后盖,21、21’_第一通孔,22、22’-第一螺钉,23、23’-第一^长扣部,24、24 ’ -第一抵持部,3、3 ’ -面环,31、31’-本体,32、32’-环面,311、311’-卡簧卡槽,312、312’-第二定位孔,4、4’-光源组件,41、41’-基板,42、42’-1^0光源,43、43’-定位孔,44、44’-第四通槽,45、45’-第一连接器,5、5’_驱动电源组件,51、51’_线缆,52、52’_第二连接器,6-透镜,61-配光部,611-子透镜,62-第二抵持部,621-第二卡扣部,622-导向柱,623-第二定位柱,624-第二凸起,6 ’ -扩散面罩,61’-配光部,62’-抵持面,621’-第二卡扣部,622’-导向柱,624’-第二凸起,7、7’_卡簧,8、8’-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1
[0032]图1至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100,包括灯体1、组装于灯体I后端的后盖2、组装于灯体I前端外围的面环3、组装于灯体I前端的透镜6及收容于灯体I内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的光源组件4及驱动电源组件5。透镜6与灯体I卡扣连接并将光源组件4定位于灯体I内,后盖2与灯体I卡扣连接并将驱动电源组件5定位于灯体I内。上述照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进一步将灯体I及后盖2定位在一起的第一螺钉22。上述照明装置100可以作为一个用于室内照明的嵌入式LED射灯,一般安装于例如天花板等安装基础上(图中未示出),上述安装可以通过面环3上对称设置的两个卡簧7来完成。
[0033]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内的各个元件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具体说明。
[0034]如图2至图5所示,灯体I呈圆环形,其可以由铝等导热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具有导热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
[0035]如图3及图4所示,灯体I包括第一灯体结构11和第二灯体结构12,第一灯体结构11为空心圆筒形结构,第二灯体结构12为喇叭形外扩结构,第二灯体结构12和第一灯体结构
11一体成型,第二灯体结构12的外扩面朝外,使得灯体I前端的口径大于灯体I后端的口径。灯体I前端径向相对的两侧还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柱13,两个第一定位柱13设置在第一灯体结构11上,靠近第一灯体结构11和第二灯体结构12的交界处,每个第一定位柱13轴向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31。
[0036]如图3及图4所示,灯体I内设有定位板14,将灯体I内腔分隔成第一收容腔15和第二收容腔16。光源组件4收容于第一收容腔15,驱动电源组件5收容于第二收容腔16,透镜6密封第一收容腔15,后盖2密封第二收容腔16。定位板14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槽141,定位板14的边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槽142。第一收容腔15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凸起151,用于和透镜6卡扣连接。第二收容腔16内侧面上也设有凸起(图中未示出),用于和后盖2卡扣连接。第二收容腔16内侧面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承接驱动电源组件5的承接部161,承接部161上设有承接面1611。第一灯体结构11的侧壁上,靠近后盖2的一端,开设有供电源线(未图示)穿过的第三通槽111。第二收容腔16内的定位板14上还有空心柱143。
[0037]如图1至图5所示,光源组件4为LED光源组件,光源组件4包括基板41及设置于基板41 一侧的LED光源42。基板41可以为一印刷电路板,基板41上设有若干个与透镜6配合的定位孔43 ο基板41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连接器45,基板41的侧边上还设有第四通槽44。
[0038]透镜6为一种光学元件,其呈圆形罩状,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包括配光部61和竖直弧形状的第二抵持部62,该第二抵持部62可以抵持光源组件4的基板41。配光部61上设有与LED光源42相对应的若干子透镜611。透镜6上设有还若干第二卡扣部621和第二定位柱623。透镜6还包括位于一个第二卡扣部621的两侧的两根导向柱622。当透镜6与光源组件4配合时,上述两根导向柱622可以插入对应的第二通槽142中,从而起到导向的作用。另外,在第二抵持部62的端面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二凸起624,用于透镜6和光源组件4装配后压住基板41,起到进一步定位的作用。第二定位柱623与基板41上的定位孔43配合。
[0039]透镜6和光源组件4安装在灯体I的第一收容腔15内,透镜6安装在光源组件4的前端,使得光源组件4上安装的LED光源42在通电发光时,可通过透镜6向外照射。光源组件4的第一连接器45穿过定位板14的第一通槽141。通过透镜6上的导向柱622、第二卡扣部621、第二定位柱623及第二抵持部62实现透镜6及光源组件4在灯体I的第一收容腔11牢固地固定,不易松动,并且组装方便。
[0040]驱动电源组件5包括若干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LED驱动控制器芯片、整流芯片、电阻器、电容器、保险丝和线圈等,均安装在驱动电源组件5的基板上,基板置于灯体I的第二收容腔16内的承接部161的承接面1611上。驱动电源组件5上连接的一段线缆51,线缆5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器52,第二连接器52可以与光源组件4的第一连接器45插接配合,通过这种方式,在组装时,可以实现光源组件4与驱动电源组件5之间快速的电性连接,相对于焊接等电性连接的方式,该方式提高了照明装置100的组装效率。
[0041]如图3所示,后盖2由塑胶材料一体成型而成,具有绝缘性能,其大致呈圆盖状,后盖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扣部23,用于与灯体I内的凸起(图中未示出)卡接。后盖2的侧壁上还设有两个抵持部24,用于抵持驱动电源组件5的基板,使得驱动电源组件5定位于后盖2及承接部161之间。后盖2上设置两个第一通孔21,第一螺钉22穿过第一通孔21收容于第二收容腔16内的定位板14上的空心柱143内,将后盖2和灯体I进一步固定。
[0042]如图4所示,面环3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塑料制成,包括竖直圆环状的本体31及与本体31下端一体式连接的呈水平圆环状的环面32。其中,灯体I的前端面与环面32的前端面平齐。本体31上设有供卡簧7卡接的两个卡簧卡槽311,卡簧7—般也由金属材料制成。本体31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孔312,螺钉8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定位孔312并收容于第一定位孔131内。第二定位孔312优选设计为沉头孔,避免了第二螺钉32与周边的干涉,并且使得面环3与灯体I之间的装配更加稳定。否则,若第二定位孔312仅仅是通孔的话,第二螺钉32外侧端没有摩擦力,会使得面环3与灯体I之间容易松动。
[0043]实施例2
[0044]图6至图1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照明装置100’,包括灯体I’、组装于灯体I’后端的后盖2’、组装于灯体I’前端外围的面环3’、组装于灯体I’前端的扩散面罩6’及收容于灯体I’内且相互之间电性连接的光源组件4’及驱动电源组件5’。扩散面罩6’与灯体I,卡扣连接并将光源组件4,定位于灯体I,内,后盖2,与灯体I ’卡扣连接并将驱动电源组件5’定位于灯体I’内。上述照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进一步将灯体I’及后盖2’定位在一起的第一螺钉22’。上述照明装置100’可以为一个用于室内照明的嵌入式LED筒灯,一般安装于例如天花板等安装基础上(图中未示出),上述安装可以通过面环3 ’上对称设置的两个卡簧7’来完成。
[0045]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内的各个元件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具体说明。
[0046]如图7至图10所示,灯体I’呈圆环形,其可以由铝等导热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具有导热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
[0047]如图8及图9所示,灯体I’包括第一灯体结构11’和第二灯体结构12’,第一灯体结构11’为空心圆筒形结构,第二灯体结构12’为喇叭形外扩结构,第二灯体结构12’和第一灯体结构11,一体成型,第二灯体结构12 ’的外扩面朝外,使得灯体I,前端的口径大于灯体I,后端的口径。灯体I’前端径向相对的两侧还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柱13’,两个第一定位柱13’设置在第一灯体结构11’上,靠近第一灯体结构11’和第二灯体结构12’的交界处,每个第一定位柱13’轴向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31’。
[0048]如图8及图9所示,灯体I’内设有定位板14’,将灯体I’内腔分隔成第一收容腔15’和第二收容腔16’,定位板14’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槽141’,定位板14’的边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槽142’。第一收容腔15’内侧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凸起151’,用于和扩散面罩6’卡扣连接。第二收容腔16’内侧面上也设有凸起(图中未示出),用于和后盖2’连接;第二收容腔16’内侧面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承接驱动电源组件5’的承接部161’,承接部161’上设有承接面1611’。第一灯体结构11’的侧壁上,靠近后盖2’的一端,开设有供电源线(未图示)穿过的第三通槽111’。第二收容腔16’内的定位板14’上还有空心柱143’。
[0049]如图6至图10所示,光源组件4’为LED光源组件,包括基板41’及设置于基板41’一侧的LED光源42’。基板41’可以为一印刷电路板,基板41’上设有若干个与扩散面罩6 ’配合的定位孔43’。基板41’的中部连接有第一连接器45’,基板41’的侧边上还设有第四通槽44,。
[0050]扩散面罩6,为一种光学元件,其呈圆形罩状,由塑料材料一体成型,包括配光部61’和竖直弧形状的第二抵持部62’,该第二抵持部62’可以抵持光源组件4’的基板41’。第二抵持部62 ’上设有第二卡扣部621 ’,在第二卡扣部621 ’的两侧还设有两根导向柱622 ’,用于扩散面罩6’与光源组件4’在第一收容腔15’中固定时,插入对应的第二通槽142’中起导向的作用。另外,在第二抵持部62’的端面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二凸起624’,用于扩散面罩6’和光源组件4,装配后压住基板41,,起到固定的作用。
[0051 ]光源组件4’的第一连接器45’穿过定位板14’的第一通槽141 ’。通过扩散面罩6’上的导向柱622’、第二卡扣部621’、第二定位柱623’及第二抵持部62’实现扩散面罩6’及光源组件4’在灯体I’的第一收容腔11’牢固地固定,不易松动,并且组装方便。
[0052]驱动电源组件5 ’包括若干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LED驱动控制器芯片、整流芯片、电阻器、电容器、保险丝和线圈等,均安装在驱动电源组件5’的基板上,基板置于灯体I’的第二收容腔16’内的承接部161’的承接面1611’上。驱动电源组件5’的一端线缆51’,线缆5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器52’,第二连接器52’可以与光源组件4’的第一连接器45 ’插接,通过这种方式,在组装时,可以实现光源组件4’与驱动电源组件5’之间快速的电性连接,相对于焊接等电性连接的方式,该方式提高了照明装置100’的组装效率。
[0053]如图8所示,后盖2’由塑胶材料一体成型而成,具有绝缘性能,其大致呈圆盖状,后盖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扣部23’,用于与灯体I’内的凸起(图中未示出)卡接。后盖2’的侧壁上还设有两个抵持部24’,用于抵持驱动电源组件5’的基板,使得驱动电源组件5’定位于后盖2,及承接部161,之间。后盖2,上设置两个第一通孔21,,第一螺钉22,穿过第一通孔21,收容于第二收容腔16’内的定位板14’上的空心柱143’内,将后盖2’和灯体I’进一步固定。
[0054]如图9所示,面环3’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塑料制成,包括竖直圆环状的本体31’及与本体31’下端一体式连接的呈水平圆环状的环面32’。其中,面环3’的前端面与灯体I’的后端面平齐。本体31,上设有供卡簧7,卡接的两个卡簧卡槽311’,卡簧7,一般也由金属材料制成。本体31’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孔312’,螺钉8’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定位孔312’并收容于第一定位孔131’内。第二定位孔312’优选设计为沉头孔,避免了第二螺钉32’与周边的干涉,并且使得面环3’与灯体I’之间的装配更加稳定。否则,若第二定位孔312’仅仅是通孔的话,第二螺钉32 ’外侧端没有摩擦力,会使得面环3 ’与灯体I ’之间容易松动。
[00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及2提供的照明装置100、100’中,透镜6/扩散面罩6’与灯体1、I,卡扣连接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定位光源组件4、4’,后盖2、2 ’与灯体1、I,卡扣连接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定位驱动电源组件5、5 ’,由于,透镜6/扩散面罩6 ’、后盖2、2 ’与灯体1、I’均为卡扣连接,如此使得照明装置100、100’的组装及拆卸均简单容易,同时由于透镜6/扩散面罩6’及后盖2、2’能够分别进一步定位光源组件4、4’及驱动电源组件5、5’,使得照明装置100、100’内的光源组件4、4’及驱动电源组件5、5’能够得到良好的定位。
[005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灯体、组装于灯体后端的后盖、组装于灯体前端的光学元件及收容于灯体内且电性连接的光源组件及驱动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灯体卡扣连接并将光源组件定位于所述灯体内,所述后盖与所述灯体卡扣连接并将所述驱动电源组件定位于所述灯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内设有定位板而使灯体内具有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所述光源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驱动电源组件收容于第二收容腔,所述光学元件密封第一收容腔,所述后盖密封第二收容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内壁设有承接所述驱动电源组件的承接部,所述后盖抵持所述驱动电源组件,使得驱动电源组件定位于后盖及承接部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承接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光学元件抵持所述光源组件,使得光源组件位于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光学元件之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的通槽。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驱动电源组件之间通过线缆实现电性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线缆的一端电性连接至驱动电源组件,所述线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穿过所述通槽而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性连接。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与灯体内壁面卡扣连接的第一卡扣部及抵持所述驱动电源组件的第一抵持部。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与灯体内壁面卡扣连接的第二卡扣部及抵持所述光源组件的第二抵持部。11.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为透镜或扩散面罩。
【文档编号】F21S8/02GK205716757SQ20162015263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占公仆, 陈明
【申请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