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68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等离子显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的,尤其是关于一种对前面板经过了改进的等离子显示板。
背景技术
通常,设置于等离子显示板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的间隔壁由一个单位的单元构成,各单元内中冲进了含有诸如氖气(Ne)、氦气(He)或氖气和氦气的混合气体(Ne+He)等主放电气体以及少量的氙气的惰性气体。当给其施加高频电压使其放电时,惰性气体会产生真空紫外线(Vacuum Ultraviolet rays),通过紫外线激射使间隔壁之间形成的荧光体,荧光体层就会产生可视发光,从而构成画面。
这种等离子显示板由于其具有轻薄而且便于携带等优点,因此可以称其为一种划时代的显示装置,并受到了公众的注意。
图1是简略显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结构的斜视图。
如图1所示,等离子显示板设置了前面板100和后面板110,前面板100和后面板110相互平行并相隔一定的距离。前面板100上设置了能够显示画面图像的前玻板101,前玻板101上排列着多个维持电极对,每一个维持电极对又由一对扫描电极102和一对维持电极103组成。后面板110的背面设置了后玻板111,后面板110上排列着与上述维持电极对相垂直的多个寻址电极113。
前面板100包含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一对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用于使一个放电单元中的惰性气体相互放电,并维持单元的发光。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由采用透明的ITO物质制成的透明电极(a)和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Bus电极(b)构成。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插入在能够限制放电电流,并使两种电极之间绝缘的一个以上的上部电介质层104中。上部电介质层104的下面设置了由氧化镁(MgO)材料制成的保护层105,用于保护放电环境。
后面板110上设置了多个放电空间,各个放电空间由间隔壁112间隔而成,呈条纹形状(井状)平行排列,其内部设有放电单元。此外,能够执行寻址放电,产生真空紫外线的多个寻址电极113相对于间隔壁112呈平行状态设置。后面板110的上表面涂有在寻址放电时,能够放射出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的可视光线的R、G、B荧光体114。在寻址电极113与荧光体114之间也设置了下部电介质层115,用于保护寻址电极113。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运行原理进行说明。
图2是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运行原理的示意图。
如附图2所示,前面板200的前玻板201上设置了成对的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都是由采用透明ITO物质制成的数个透明电极202a、203a和采用银(Ag)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数个Bus电极202b、203b组成。这时,当向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其中任意一个电极加上放电开始电压时,寻址电极213就会提供寻址信号,使单元内部进行记录(writing)放电。
也就是说,这时单元内部产生电场,使放电气体中微量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快,这种加速的电子与气体中的中性粒子发生碰撞,电离成电子和离子,被电离出来的电子与中性粒子再次发生碰撞,使中性粒子的运动速度逐渐加快,从而中性离子也被电离成电子和离子,这时放电气体就变成了等离子体状态,同时在上部电介质层204与保护层205的表表面放电区域中产生表面放电,并产生人肉眼看不到的真空紫外线(UV)。
更详细的说,存在于放电区域内部的空间电荷由于被加上了维持电压,从而其运动速度开始加快,与内部气压为400~500Torr的惰性气体发生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就产生了真空紫外线。
这种真空紫外线激射到包裹在间隔壁212周围的荧光体层214时,荧光体层214就会产生可视光线,上述可视光线冲破前面板200之后,就显示出了与R、G、B相对应的色彩。
画质是主导等离子显示板市场的决定性要素,因此最近一直在进行如何使等离子显示面板提供更清晰更鲜明的画质的研究。举个具体的例子,例如最近一直在研究改善等离子显示板的保护层,以便使等离子体放电时更容易实现放电环境,降低放电开始电压并提高放电效率。
图3是显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示意图。
首先,前面板300的前玻板301上设置了成对的扫描电极302和维持电极303。扫描电极302和维持电极303都是由采用用透明的ITO物质制成的数个透明电极302a、303a和采用银(Ag)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数个Bus电极302b、303b组成。另外,还设置了电介质层304和由氧化镁(MgO)材料制成的保护层305。电介质层304能够限制扫描电极302和维持电极303的放电电流,并使扫描电极302和维持电极303之间绝缘。保护层305设置在电介质层304的上面,能够起到使放电环境更容易实现的作用。
另一方面,后面板310上设置了多个寻址电极313和电介质层315。寻址电极313安置在后面板310的后玻板311上,用于进行寻址放电。电介质层315能够限制上述多个寻址电极313的放电电流,并使一对电极中的两个寻址电极313相互之间绝缘。另外,后面板310还设置了间隔壁312和R、G、B荧光体314。间隔壁312用于划分红色(R)、绿色(G)、蓝色(B)放电单元区域,并防止各种放电单元之间产生交叉干扰(Cross-Talk)现象;R、G、B荧光体314能够放射出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的可视光线。
上述电介质层304在物质特性上,其2次电子放射系数(γ)非常低,并能够提高等离子显示板驱动时产生的放电开始电压,降低放电开始电压的不稳定特性,从而起到提高放电效率的效果。
如附图3所示,为了克服实现放电环境所存在的问题,现有的的等离子显示板通过在电介质层304上面设置由氧化镁(MgO)材料制成的保护层305,提高2次电子放射系数(γ),降低等离子显示板驱动时产生的放电开始电压,从而改变了装置的不稳定特性,并提高了整体性的放电效率。
但是,即使采用了这种由氧化镁材料制成的保护层,对于画质要求很高的等离子显示板来说,由于等离子体放电必须在壁电荷平均分布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给放电环境的实现增加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生提出,提供一种设置了经过改进的保护层,能够使不稳定特性得到改善,并提高放电效率的等离子显示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内部包含了一定量的氙气,为了保护在放电单元内的等离子体进行放电时发生溅射的电介质层,而又包含了设有保护层的前面板以及与前面板具有一定间隙合并在一起的后面板。保护层由放电区域断面与非放电区域断面构成,保护层的放电区域断面上涂有氢(H2)或者硅(Si)这两种物质中的其中一种,也可以将两种物质都涂抹上。
另外,放电区域断面上涂有氢(H2)或者硅(Si)这两种物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通过降低等离子显示板驱动时产生的放电开始电压,能够达到改善不稳定特性,提高放电效率的效果。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简略显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显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运行原理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等离子显示板的示意图。
图5是具体显示本发明等离子显示板的氧化镁保护层放电区域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理想化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与附图3所示的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相同。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与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不同的是,在设置于等离子显示板前面板400上的氧化镁保护层断面405a、405b中,在放电区域断面405a上涂有氢(H2)或者硅(Si)这两种物质中的任意一种,并缩小了能带间隙(Band Gap)。
从这种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上看,如附图所示,首先,前面板400的前玻板401上设置了成对的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都是由采用透明ITO物质制成的数个透明电极402a、403a和采用银(Ag)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数个Bus电极402b、403b组成。另外,还设置了电介质层404和由氧化镁(MgO)材料制成的保护层405。电介质层404用于限制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的放电电流,并使扫描电极402和维持电极403相互之间绝缘。保护层405设置在电介质层404的上面,能够起到使放电环境更容易实现的作用。
另一方面,后面板410上设置了多个寻址电极413和电介质层415。寻址电极413设置在后面板410的后玻板411上,能够进行寻址放电。电介质层415用于限制上述多个寻址电极413的放电电流,并使一对电极中的两个寻址电极413相互之间绝缘。另外,后面板410还设置了间隔壁412和R、G、B荧光体414。间隔壁412用于划分红色(R)、绿色(G)、蓝色(B)放电单元区域,并防止各种放电单元之间产生交叉干扰(Cross-Talk)现象;R、G、B荧光体414能够放射出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的可视光线。
与附图3所示的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结构不同的是,在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结构中,设置在前面板400上的氧化镁保护层405由放电区域断面405a和非放电区域断面405b组成。在氧化镁保护层405的断面上涂有所定物质,在放电区域断面405a的允许范围内降低了能带间隙(Band Gap),能够使放电单元内壁电荷的运动更为顺畅。
这种所定的物质虽然可以采用能够形成能带间隙的多种所定物质,但是最理想的是使用氢(H2)或硅(Si)其中的一种物质。
下面参照附图5,对在等离子显示板的氧化镁保护层405的放电区域断面405(a)上涂有所定物质的情况下,放电单元内壁电荷的运动过程进行说明。
图5是详细显示本发明等离子显示板的氧化镁保护层放电区域截面图。
如附图5所示,首先,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前面板上设置的氧化镁保护层的断面505a、505b上涂有氢(H2)或者硅(Si)这两种物质其中的任意一种,在放电区域断面505a的允许范围内降低了能带间隙(Band Gap),能够使放电单元内壁电荷的运动更为顺畅。
氧化镁保护层505的放电区域断面505a上涂有氢(H2)或者硅(Si)等物质,并在允许的范围内降低了能带间隙(Band Gap),这样就形成了呈井字状的能量洞(势阱)——量子势阱(quantum well)。
上述量子势阱(quantum well)表现为主要使用半导体的细微结构中形成的分层结构。也就是说,所谓的分层结构就是在约10nm以下的微小区域中,充满着执行电传导功能的自由电子,并将自由电子分配到各个区域中。这种量子势阱能够使价电子带(Valence Band)状态跳升到导电带(Conduction Band)状态。价电子带(Valence Band)状态就是在允许的范围内能带间隙缩小,产生了电子充满程度差异的状态。导电带(Conduction Band)状态就是电子之间没有任何差异的状态。
因此,本发明由于采用了这种量子势阱的原理,在等离子显示板的氧化镁保护层断面505的放电区域断面505a中涂有氢(H2)或者硅(Si)等物质的情况下,能够使放电单元内壁电荷顺畅地运动,根据量子势阱的特性,使势阱中的壁电荷向着两个方向移动,所以能够使壁电荷的分布变得更加均匀,而且即使在驱动对画质要求很高的等离子显示板时,也能够降低放电开始电压,改善不稳定特性,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放电效率。
另外,本发明还包含了阻止将氧化镁保护层断面505中的非放电区域断面505b涂抹上氢(H2)或者硅(Si)等物质的阶段。这是因为在氧化镁保护层505的整体都涂抹上氢(H2)或者硅(Si)等物质的话,非放电区域和放电区域将同时适用量子势阱原理,这样量子势阱的区域就会增大,壁电荷的运动时间就会增加,放电开始电压就会上升,因此要想事前就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就需要增加一个阻止将氧化镁保护层断面505中的非放电区域断面505b涂抹上氢(H2)或者硅(Si)等物质的阶段。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等离子显示板内部包含了氙气,为了保护在放电单元内的等离子体进行放电时发生溅射的电介质层,又包含了设有保护层的前面板以及与前面板具有一定间隙合并在一起的后面板;所述保护层由放电区域断面与非放电区域断面构成,所述保护层的放电区域断面上涂有氢或者硅或者将氢和硅两种物质都涂抹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区域断面上涂有氢和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等离子显示板(Plasma DisplayPanel),是关于一种对前面板经过了改进的等离子显示板。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内部包含了一定量的氙气,为了保护在放电单元内的等离子体进行放电时发生溅射的电介质层,又包含了设有保护层的前面板以及与前面板具有一定间隙合并在一起的后面板,保护层由放电区域断面与非放电区域断面构成,保护层的放电区域断面上涂有氢(H
文档编号H01J17/49GK1971824SQ20051011080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5日
发明者金宜愍, 崔侦植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