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52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具体而言,涉及以下技术领域,即,通过在灯室内的灯具单元下部固定校平(levelling)调整致动器,来提高配线作业中的作业效率以及提高车辆用灯具的配置性。
背景技术
车辆用灯具上,除了用于进行校准调整的校准机构之外,还具有用于进行校平调整的校平调整机构,所述校准调整是在车辆完成时以及车辆检查时调整相对于车体的光轴方向,所述校平调整是调整因车辆上装载的车载物的重量及装载位置而变化的光轴方向(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在这种车辆用灯具a中,如图12所示,在由呈向前方开口的容器状的灯罩b和覆盖该灯罩b的开口的透镜c构成的灯室d内,配置灯具单元e,例如反向镜f和安装在该反向镜f上的未图示的光源灯泡,灯具单元e利用校准机构g以及校平调整机构h,以可以相对于灯罩b倾斜移动的方式被支撑。
校平调整机构h的校平调整致动器i,具有驱动部j以及利用该驱动部j而伸缩的输出轴k。具有驱动部j固定在灯罩b上,输出轴k的端部I被支撑在设置于反射镜f上的支承部m上的构造。
因此,成为输出轴k位于灯室d内,但用于使输出轴k伸缩的驱动部j从灯罩b向后方突出的状态。
在车辆用灯具中,设有用于向配置在灯室d内的光源灯泡以及校平调整致动器i供给电力的多根配线n、o。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55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车辆用灯具中,需要用于向光源灯泡以及校平调整致动器i供给电力的多根配线n、o。
但是,如上述现有的车辆用灯具a所示,在校平调整致动器i的驱动部j从灯罩b向后方突出的结构中,由于在灯罩b的外侧,分别存在多根连接线结束而成的用于校平调整致动器i的配线o、以及多根连接线结束而成的用于光源灯泡的配线n,因而配线n、o的引绕作业很麻烦,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
此外,在具有放电灯泡作为光源灯泡的车辆用灯具中,在灯室内配置用于生成放电开始时的高电压,同时防止放电后的过电流的镇流器,但在这种车辆用灯具中,必须有镇流器用的配线,由于这些配线在灯罩外侧与上述配线分开而单独成束,因而使引绕的配线作业变得更加麻烦。
此外,在从光源灯泡照射出的光自动向车辆的行进方向照射的所谓AFS(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用的车辆用灯具中,由于灯罩内加入了更多的功能而配线增加,因而特别是配线的引绕作业变得更加麻烦。
此外,在车辆用灯具a作为车辆用前照灯使用的情况下,车辆用灯具a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一部分上,但该发动机室内存在各种部件。因此,从灯罩b向后方突出的校平调整致动器i容易与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各种部件发生干涉(图12中用假想线表示部件的配置空间),在车辆用灯具a的配置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
因此,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课题为,克服上述问题,提高配线的配线作业中的作业效率以及提高车辆用灯具的配置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具有灯具单元,其通过校准机构,以可以倾斜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灯室内,该灯室由形成为具有开口的容器状的灯罩和覆盖该灯罩的开口的透镜构成;以及校平调整致动器,其固定在该灯具单元的下部,具有输出轴,上述输出轴的端部与灯罩或被支撑在该灯罩上的校准轴相连接,输出轴利用校平调整致动器的驱动而伸缩,灯具单元可以相对于灯罩倾斜移动而进行校平调整。
因此,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校平调整致动器的整体都配置在灯室内。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有灯具单元,其通过校准机构,以可以倾斜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灯室内,该灯室由以具有开口的容器状形成的灯罩和覆盖该灯罩的开口的透镜构成;以及校平调整致动器,其固定在该灯具单元的下部,具有输出轴,上述输出轴的端部与灯罩或被支撑在该灯罩上的校准轴相连接,利用校平调整致动器的驱动而输出轴伸缩,灯具单元可以相对于灯罩倾斜移动而进行校平调整。
因此,由于可以使与校平调整致动器连接的配线以及用于向光源灯泡供电的配线在灯室内结束,以一束从灯罩内向外引出,因而在灯罩的外部配线的引绕作业变得简单,可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由于校平调整致动器不会与配置在灯罩外侧的各种部件发生干涉,因而可提高车辆用灯具的配置性。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上述灯具单元中安装放电灯泡作为光源灯泡,在上述灯室内的下部配置放电灯泡用的镇流器,在上述灯罩上形成与镇流器连通的连通孔,由可以相对于灯罩拆卸的盖闭塞该连通孔,因而在拆下盖时除了可以更换镇流器之外,还可更换校平调整致动器,可以使更换作业容易进行。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上述灯室内的上部侧设有校准支点和用于使灯具单元向左右方向倾斜移动的左右校准轴,在灯室内的校准支点的下方设有用于使灯具单元向上下方向倾斜移动的上下校准轴,上述校平调整致动器的输出轴与上下校准轴连接,因而可以成为校准支点和上下校准轴位于上侧,同时左右校准轴位于校准支点的正下方的结构,在进行上下校准时,只要旋转一个校准轴即可,可以使校准作业容易进行。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由于设有调整螺杆作为上述上下校准轴,校平调整致动器的输出轴和调整螺杆以可以互相倾斜移动的方式相连接,因而在校准作业中并不对输出轴以及调整螺杆施加不必要的负载,可以恰当且容易地进行校准作业。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由于设有连接上述校平调整致动器的输出轴和调整螺杆的支承部,设有防止该支承部产生轴系旋转的支承部导轨,因而在校平调整作业时,调整螺杆不会在围绕轴的方向上旋转,可以恰当地进行校平调整作业。


图1与图2~图5一起,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第1实施方式,本图为简要纵剖面图。
图2是车辆用灯具的简要背面图。
图3是校平调整致动器的斜视图。
图4是与反射镜的一部分一起,显示校平调整致动器的另一例子的斜视图。
图5是校准机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6与图7~图11一起,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第2实施方式,本图是简要纵剖面图。
图7是校平调整致动器的斜视图。
图8是车辆用灯具的简要背面图。
图9是支承部的放大水平剖面图。
图10是支承部的放大垂直剖面图。
图11是与调整螺杆的一部分一起,显示支承部的另一例子的放大平面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用灯具的简要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最佳实施方式。
首先,对车辆用灯具1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5)。
车辆用灯具1如图1所示,在由向前方开口的容器状的灯罩2和覆盖该灯罩2的开口的透镜3构成的灯室4内,配置灯具单元5。
灯具单元5例如具有反射镜6和被保持在该反射镜6上的光源灯泡7。光源灯泡7例如是放电灯泡。此外,灯具单元5并不局限于具有反射镜的类型,例如也可以是探照灯型的灯具。
灯罩2由后表面部8和从该后表面部8的周缘向前方突出的筒状部9一体地形成,在后表面部8上安装连接器10。
在灯罩2的后表面部8靠近上端的位置上,左右分隔而形成通孔8a、8a(参照图2)。在后表面部8的内表面上,在一个通孔8a的正下方的位置上形成球状的支撑凹部8b(参照图1)。在后表面部8的中央部上,形成更换光源灯泡7用的孔8c。孔8c被闭塞部件11闭塞。
在灯罩2的筒状部9的下端部上形成连通孔9a。连通孔9a由可以相对于灯罩2拆卸的盖12闭塞。在灯室4内的盖12的内表面侧,配置放电灯即光源灯泡7用的镇流器13。
反射镜6由设置于中心部的凹曲面部14和从该凹曲面部14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的侧面部15构成。
在反射镜6的凹曲面部14的背面靠近上端的位置上,左右分隔而分别形成向后方开口的球状的凹部14a、14a(图1仅示出一个)。在凹部14a、14a里侧的部分上,分别形成向上下延伸的卡合凹部14b、14b。在凹曲面部14的中央部上形成灯泡安装孔14c,在该灯泡安装孔14c内安装光源灯泡7。
在反射镜6的侧面部15的下表面上,固定着校平调整致动器16(参照图1)。校平调整致动器16如图1及图3所示,具有设置在壳体17内的驱动部和利用该驱动部而伸缩的输出轴18,该输出轴18的端部作为球状部18a而设置。输出轴18从驱动部向后方突出。
壳体17如图3所示,例如在设置输出轴18的表面上或与该面的正交的侧面上设有连接器部17a。
输出轴18的球状部18a具有作为校准支点的功能,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形成于灯罩2的后表面部8上的支撑凹部8b中。
校平调整致动器16向反射镜6的固定,例如如图3所示,在壳体17上设置带螺纹孔的固定片17b、17b,通过使螺纹部件插入螺纹孔后螺接到反射镜6上即可。
此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反射镜6上形成嵌合槽6a、6a,在壳体17上设置向侧向突出的嵌合突片17c、17c,通过将该嵌合突片17c、17c分别嵌合并压入嵌合槽6a、6a中来进行。
在形成于灯罩2的后表面部8上的通孔8a、8a内,分别以可以围绕轴方向旋转的状态插入调整杆19、19(参照图5)。
调整杆19例如由利用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的下列各部分构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部20、设置在该轴部20的后端部上的座部21、从该座部21向外侧延伸出的齿轮部22、从座部21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的操作突起23、以及设置在轴部20前端部上的可弹性变形的卡止爪部24、24。
此外,调整杆19也可以对齿轮部22使用金属材料,对齿轮部22以外的部分使用树脂材料,例如,可以利用所谓嵌入成型一体地形成这二者。
在轴部20的内表面上形成螺纹槽20a。轴部20上,在其前端部的卡止爪部24、24之间的部分上分别形成狭缝20b、20b。
座部21的外径大于轴部20的外径。
齿轮部22由从座部21向放射方向突出的基部22a和从该基部22a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的齿轮形成部22b构成,在该齿轮形成部22b的前缘上形成齿轮22c。
操作突起23的横剖面形状形成为六边形。
卡止爪部24、24从轴部20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可以在与轴部20离合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调整杆19从后侧插入后表面部8的通孔8a中,通过插入而卡止爪部24、24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弹性变形,在座部21抵接到后表面部8的后表面上时,卡止爪部24、24弹性复原,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后表面部8上。
在调整杆19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后表面部8上的状态下,通过卡止爪部24、24卡止在通孔8a的前侧开口边缘上,同时座部21抵接在后表面部8的后表面上,可以防止调整杆19从灯罩2脱落。
在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后表面部8上的调整杆19、19的螺纹槽20a、20a内,分别螺合调整螺杆26、26。
调节螺杆26由螺轴部27、设置在该螺轴部27前端的球体部28、以及从该球体部28向前方突出并向上下延伸的止转部29一体地形成。止转部29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略小于在反射镜6上形成的卡合凹部14b的左右方向上的槽宽。调整螺杆26的螺轴部27与调整杆19的螺纹槽20a螺合,球体部28嵌合在反射镜6的凹部14a中,止转部29插入反射镜6的卡合凹部14b中。通过将止转部29插入卡合凹部14b中,使调整螺杆26不能相对于反射镜6在围绕轴的方向上旋转。
因此,如果调整杆19相对于灯罩2旋转,则调整螺杆26的螺轴部27被送向与其旋转方向对应的方向(前方或后方),安装了光源灯泡7的反射镜6倾斜移动,可以进行校准调整。调整杆19的旋转,可以通过利用驱动器等工具使齿轮部22或操作突起23旋转来进行。
这时,通过使两根调整杆19、19同时向同一方向旋转,反射镜6能够以起校准支点作用的校平调整致动器16的输出轴18的球状部18a作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倾斜移动。因此,调整螺杆26、26具有用于进行上下校准的上下校准轴的功能。
此外,通过旋转不位于校平调整致动器16的正上方一侧调整杆19,反射镜6能够以位于校平调整致动器16的正上方的调整螺杆26的球体部28以及输出轴18的球状部18a作为支点,向左右方向倾斜移动而进行左右校准。因此,不位于校平调整致动器16的正上方一侧的调整螺杆26具有用于进行左右校准的左右校准轴的功能。
另一方面,如果向校平调整致动器16通电,则输出轴18可以根据其通电方向而向前后方向伸缩,安装了光源灯泡7的反射镜6以调整螺杆26、26的球体部28、28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倾斜移动,进行校平调整。
光源灯泡7、镇流器13以及校平调整致动器16上,分别连接着用于为它们的各部分供给电力的配线30、31、32。配线30、31、32均由多根连接线结束而成。配线30从光源灯泡7连接到镇流器13上;配线31从镇流器13连接到安装在灯罩2上的连接器10之后,被引向灯罩2的外部;配线32从校平调整致动器16的连接器部17a连接到安装在灯罩2上的连接器10之后,被引向灯罩2的外部。配线31、32在连接器10中被合并为一股,从灯罩2向外引出,与未图示的规定电路连接。
如上所述,在车辆用灯具1中,由于将校平调整致动器16固定在配置于灯室4内的反射镜6的下部,所以可以将校平调整致动器16上连接的配线32和用于向光源灯泡7供给电力的配线30、31在灯室4内结束,在安装于灯罩2上的连接器10中合为一股后从灯罩2向外引出,因此,在灯罩2的外部,配线30、31、32的引绕作业变得容易进行,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由于在灯罩2上形成连通孔9a,并由可以相对于灯罩2拆卸的盖12闭塞该连通孔9a,因而在拆下盖12时,除了可以更换镇流器13之外,还可以更换校平调整致动器16,可以使更换作业更容易进行。
此外,由于校平调整致动器16未从灯罩2向后方突出,因而在车辆用灯具1作为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车辆用前照灯使用的情况下,校平调整致动器16不会与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各种部件发生干涉,可以提高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各种部件以及车辆用灯具1的配置自由度。
下面,对车辆用灯具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6~图11)。
此外,由于以下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A,较之上述车辆用灯具1,仅是校准支点的位置不同以及随之而来的校准机构的结构不同,因而仅对与车用灯具1不同的部分加以详细说明,对于其它部分,对与车辆用灯具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或在与车辆用灯具1中的相同部分上标注的标号末尾添加“A”,省略其说明。
在反射镜6侧面部15的下表面,固定着校平调整致动器16A(参照图6)。校平调整致动器16A具有设置在壳体17内的驱动部、利用该驱动部而伸缩的输出轴18、以及从壳体17向后方突出的支承部导轨33(参照图7)。支承部导轨33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コ字状,由下面部33a和从该下面部33a的左右两侧缘分别向上方突出的侧面部33b、33b构成,位于覆盖输出轴18的位置上。
在灯罩2A的后表面部8A的靠上端的位置上,如图6所示,在其内表面侧形成球状的支撑凹部8b,在支撑凹部8b的侧方向的位置和正下方的位置上,分别形成通孔8a、8a(参照图8)。
在灯罩2A的后表面部8A上,分别以可以围绕轴旋转的方式,支撑插入上侧通孔8a中的调整杆19和插入下侧通孔8a中的调整杆19A(参照图6以及图8)。
调整杆19、19A上分别螺合着调整螺杆26、26A。位于上侧的调整螺杆26的球体部28和止转部29分别插入反射镜6A的凹部14a和卡合凹部14b中。位于下侧的调整螺杆26A通过支承部34,与校平调整致动器16的输出轴18连接。
支承部34如图9及图10所示,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呈正方体状的被支撑部35、从该被支撑部35向前方突出的前侧连接部36、以及从被支撑部35向后方突出的后侧连接部37,前侧连接部36和后侧连接部37,其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分别为比被支撑部3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一圈。
在前侧连接部36上形成向前方及上方开口的第1连接凹部38,该第1连接凹部38具有随着向后方而左右的宽度变窄的导入部38a、和与该导入部38a的后端连续而形成球面状的嵌合部38b。在前侧连接部36的底面上形成前后延伸的狭缝36a。
在后侧连接部37上形成向后方及上方开口的第2连接凹部39,该第2连接凹部39具有随着向前方而左右的宽度变窄的导入部39a、与导入部39a的前端连续而形成球面状的嵌合部39b、以及在该嵌合部39b的前面开口的向上下延伸的限制部39c。限制部39c的左右方向上的槽宽,略大于调整螺杆26A的止转部29A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在后侧连接部37的底面上形成前后延伸的狭缝37a。
支承部34插入校平调整致动器16的支承部导轨33内,以可以向前后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在该支承部导轨33上。
校平调整致动器16的输出轴18的球状部18a插入第1连接凹部38而与支承部34结合。球状部18a向第1连接凹部38的插入这样来进行,即,通过将球状部18a从前侧插入导入部38a中,第1连接凹部38的前端部产生弹性变形而向左右扩展,在球状体18a嵌合到嵌合部38b中时,被扩展的部分的弹性复原而恢复到原先的状态。
调整螺杆26A的球体部28A插入第2连接凹部39而与支承部34结合。球体部28向第2连接凹部39的插入这样来进行,即,通过将球体部28A从后侧插入导入部39a中,第2连接凹部39的后端部产生弹性变形而向左右扩展,在球体部28A嵌合到嵌合部39b中,同时止转部29A插入限制部39c中时,被扩展的部分弹性复原而恢复原先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将输出轴18的球状部18a嵌合到支承部34的嵌合部38b中,同时将调整螺杆26A的球体部28A嵌合到嵌合部39b中,可以使输出轴18和调整螺杆26A成为彼此可以倾斜移动的状态。
在校平调整致动器16A的正上方的位置上配置支点40。支点40由前后延伸的轴40a和设置在该轴40a后端部上的球状的支点部40b构成。
支点40的轴40a的前端安装在反射镜6A上,支点部40b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形成于灯罩2的后表面部8A的内表面侧的支撑凹部8b中。此外,支点40也可以与反射镜6A一体地形成。支点40具有以支点部40b作为校准支点以及校平调整支点的功能。
在以上方式构成的车辆用灯具1A中,通过旋转上侧的调整杆19,反射镜6A能够以具有校准支点功能的支点40的支点部40b以及位于下侧的调整螺杆26A的球体部28A作为支点,向左右方向倾斜移动,进行左右校准。因此,位于上侧的调整螺杆26具有用于进行左右校准的左右校准轴的功能。
另外,通过旋转下侧的调整杆19A,反射镜6A能够以具有校准支点功能的支点40的支点部40b以及位于上侧的调整螺杆26A的球体部28A作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倾斜移动,进行上下校准。因此,位于下侧的调整螺杆26A具有用于进行上下校准的上下校准轴的功能。
另一方面,如果向校平调整致动器16A通电,则输出轴18对应于其通电方向向前后方向伸缩,安装了光源灯泡7的反射镜6A以支点40的支点部40b以及上侧的调整螺杆26的球体部28作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移动,进行校平调整。
如上所述,在车辆用灯具1A中,由于将校平调整致动器16A的输出轴18与一个调整螺杆26A连接,因而可以成为具有校准支点功能的支点40的支点部40b和具有上下校准轴功能的调整螺杆26位于上侧,同时具有左右校准轴功能调整螺杆26A位于支点40正下方的位置上的结构,进行上下校准时不需要使两个调整杆19、19旋转,可以使校准作业更容易进行。
此外,由于设置调整螺杆26A作为上下校准轴,使校平调整致动器16A的输出轴18和调整螺杆26A以可以彼此倾斜移动的方式连接,因而在校准作业中,不会向输出轴18以及调整螺杆26A施加不必要的负载,可以恰当而容易地进行校准作业。
此外,由于输出轴18和调整螺杆26A通过支承部34连接,该支承部34利用支承部导轨33而处于不能旋转的状态,因而在校平调整作业时,调整螺杆26A不会在围绕轴的方向上旋转,可以恰当地实施校平调整作业。
此外,在上文中,作为连接校平调整致动器16A的输出轴18和调整螺杆26A的支承部的例子,表示了通过形成狭缝36a、37a,一部分弹性变性而连接输出轴18或调整螺杆26A的支承部34,但也可以用图11所示的支承部34A。
在支承部34A上形成至少一侧的连接部、例如在后侧连接部37A上形成向后方及上方开口的第2连接凹部39A。第2连接凹部39A从后侧起,依次具有导入部39d、形成球面状的嵌合部39e、上下延伸的限制部39f。在支承部34A的导入部39d内设置防脱片41、41,该防脱片41、41设置为以随着向前方而彼此靠近的方式倾斜。
调整螺杆26A的球体部28A向第2连接凹部39A中的插入是这样进行的,即,通过将球体部28A从后侧插入导入部39d,防脱片41、41向彼此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在球体部28A嵌合到嵌合部39e中,同时止转部29A插入限制部39f中时,弹性变形了的防脱片41、41弹性复原,例如,防脱片41、41卡止到球体部28A和螺轴部27A的连接部分上。
在支承部34Ad后侧连接部37A上设置防脱片41、41,但也可采用仅在前侧连接部36上设置该防脱片41、41的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在前侧连接部36和后侧连接部37A上均设置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及构造,均不过是在实施本发明时进行的具体化的例子,并不能依此来限定性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具有灯具单元,其通过校准机构,以可以倾斜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灯室内,该灯室由形成为具有开口的容器状的灯罩和覆盖该灯罩的开口的透镜构成;以及校平调整致动器,其固定在该灯具单元的下部,具有输出轴,上述输出轴的端部与灯罩或被支撑在该灯罩上的校准轴相连接,输出轴利用校平调整致动器的驱动而伸缩,灯具单元可以相对于灯罩倾斜移动而进行校平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灯具单元中安装放电灯泡作为光源灯泡,在上述灯室内的下部配置放电灯泡用的镇流器,在上述灯罩上形成与镇流器连通的连通孔,由可以相对于灯罩拆卸的盖闭塞该连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灯室内的上部侧设有校准支点和用于使灯具单元向左右方向倾斜移动的左右校准轴,在灯室内的校准支点的下方设有用于使灯具单元向上下方向倾斜移动的上下校准轴,上述校平调整致动器的输出轴与上下校准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设有调整螺杆作为上述上下校准轴,校平调整致动器的输出轴和调整螺杆以可以互相倾斜移动的方式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设有连接上述校平调整致动器的输出轴和调整螺杆的支承部,设有防止该支承部在围绕轴的方向上旋转的支承部导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配线作业中的作业效率。其设有灯具单元(5),其通过校准机构,以可以倾斜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灯室(4)内,该灯室(4)由以具有开口的容器状形成的灯罩(2)和覆盖该灯罩的开口的透镜(3)构成;校平调整致动器(16),其固定在该灯具单元的下部,具有输出轴(18),输出轴的端部与灯罩或被支撑在该灯罩上的校准轴(26)连接,利用校平调整致动器的驱动而输出轴伸缩,灯具单元可以以相对于灯罩倾斜移动的方式进行校平调整。
文档编号F21V14/00GK1862087SQ200610078598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2日
发明者出口博久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