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状光源装置、面发光装置、面状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407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状光源装置、面发光装置、面状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状光源装置、面发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便 携电话、数字照相机、或者便携游戏机中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使用的 合适的线状光源装置、面发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特别涉及作为小型化、薄型化而且具有窄框化了的边框 的便携电话、或者便携信息终端、数字照相机、或者便携游戏机等的液晶 显示面板的背光使用的合适的线状光源装置、面发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 置。
另外,本发明涉及具有在基板的表面上以预定的二维图形无间隙配置 具有发光元件和覆盖该发光元件的树脂部的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结构的 面状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作为线状光源装置,例如有在特开2004—235139号公报中记 载的装置。
图19A是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19B是该 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截面图,图19C是该线状光源装置的宽度方向 截面图。另外,图20A 图20F是表示该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过程 的图。
另外,图21是具有该线状光源装置的面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图22 是该面发光装置中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宽度方向截面图。
此外,图19A、 B、 C中表示的线状光源装置、图20A 图20F中表 示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图21、 22中表示的面发光装置,因 为正是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线状光源装置、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以 及面发光装置,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图23A是现有的其他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23B是该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图。另外,图24是现有的其他线状光源
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图23A、图23B以及图24中表示的线状光源 装置,用简单的长方体形状的树脂部1002覆盖基板1000上的发光元件 1001。
图21以及图22表示的面发光装置在便携电话、数字照相机、便携用 游戏机等的液晶显示部的下面敷设。
图19A表示的线状光源装置,与仅简单地用树脂覆盖发光元件的图 23A表示的线状光源装置比较,可以进行光源的配光特性的调整,在组装 到面发光装置中使用的情况下,具有不容易产生亮度不匀的优点。另外具 有即使对于热膨胀收縮也不容易产生剥离的优点。
但是,另一方面,在用高亮度发光的情况下,存在产生亮度不匀、尤 其产生伴随导光板的入射光部斜方向的亮线的亮度不匀的课题。另外,因 为必须另行设置反射板,所以部件数增加,由此引起在基板上粘贴部件需 要的工时增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线状光源装置,其具有用树脂覆盖发 光元件形成的简单的结构,而且出射端面内的发光强度的面内均匀性高, 在组装到面发光装置中时,即使在从该面发光装置用高亮度发光的情况 下,在发光面上也不容易生成亮线。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线状光源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尽 管是仅用树脂覆盖的简单的结构,也不容易发生由热膨胀收縮引起的被覆 树脂的剥离。
另外,本发明提供具有起这样的作用效果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面发光装置。
另外,本发明提供能够减低面内的亮度不匀的面状光源装置。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
在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表面的基板,
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互相间隔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和
以覆盖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方式配置的树脂部;其中 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树脂部的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与
所述基板侧相反侧的表面在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具有
第一凹部。
此外,在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上, 一般形成电极图形。 根据本发明,可以从第一凹部高效率地引出具有在上述长度方向行进 的成分的光。
使用图IIA、 B说明这点。如图IIA所示,在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存 在第一凹部900的情况下,和图IIB所示的不存在第一凹部的场合比较, 通过把长度方向传导的光901作为出射光902高效率地取出,而能够使因 为不存在发光元件、亮度容易降低的相邻的发光元件的中间的亮度升高。
因此,能够使线状光源装置的出射端面的发光强度的面内均匀性优 良。此外,图IIC是表示在具有第一凹部的装置中不从第一凹部周边向外 部射出的光的图。下面叙述减低该不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应对方法。
根据本发明,因为覆盖发光元件的树脂部具有第一凹部,能够从第一 凹部周边高效率地射出光,所以不必在发光元件和发光元件之间设置长度 方向展宽的反射板。因此,在线状光源装置中,因为可以省略在基板上粘 贴反射板的工序,所以可以减低装置的制造成本,而且能够简便地制造装 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在上述树脂部中,通过减小第一凹部内与上 述法线方向重叠的部分的厚度,使第一凹部形成截面急剧变化的切口,能 够在上述第一凹部高效率地缓和由于在连续的棒状的树脂部和基板间产 生的热膨胀收縮引起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由热膨胀收縮引起的树脂部 的剥离。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所述树脂部的所述表面在所述法线方向上 与所述各发光元件重合的部分上具有第二凹部。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在第二凹部中,能够抑制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或 者在其附近有荧光体存在的情况下荧光体用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发出的光 直接向外射出。另外,通过用连结第二凹部和第一凹部的面产生的反射以及全反射,能够增大在长度方向行进的光的光量,能够从第一凹部高效率 地引出其光量变大的光。
亦即,能够控制光的配光特性,能够抑制容易变得过亮的发光元件正 上方的亮度,同时通过高效率地取出在长度方向传导的光,能够增大因为 没有发光元件亮度容易降低的、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的中间位置的亮度。 因此,通过在面发光装置上搭载该亮度均匀性高的线状光源装置,在使从 该面发光装置发出高亮度的光的情况下,能够使在该发出的光中不容易产 生亮线或者亮度不匀。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具有反射光的性质。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因为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具有反射光的性质,所 以可以抑制由基板吸收长度方向传导的光,能够减低传导时光的能量损 失。因此,能够更加提高线状光源装置的出射端面的发光强度的面内均匀 性。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在从所述各发光元件 的中心到该发光元件和与该发光元件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的中间的范围 内,所述树脂部具有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凹部的所述法线方 向的距离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随着远离所述各发光元件而减小的部分。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因为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在从上述各发光元件的 中心到该发光元件和相邻该发光元件的上述发光元件的中间的范围内,上 述树脂部具有从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到上述第一凹部的上述法线方向的 距离在上述长度方向上随着远离上述各发光元件而减小的部分,所以能够 从上述第一凹部高效率地取出在长度方向上传导的光。
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在第二凹部中,能够抑制发光元件发出的光、 或者在其附近有荧光体存在的情况下荧光体用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发出的 光直接向外射出,而且,通过用连结第二凹部和第一凹部的面产生的反射 以及全反射,能够高效率地把在长度方向行进的光聚集在第一凹部中心附 近。另外能够从比第一凹部更大的区域高效率地引出光。
因此,因为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光的配光特性,所以能够抑制容易过度 变亮的发光元件的正上方的亮度,同时能够高效率地使光在长度方向传 导,能够提高因为没有发光元件亮度容易降低的、发光元件和发光元件的中间位置的亮度。
进而,根据上述实施形式,不仅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半导体元件的中 间位置的一点处的亮点强度提高,而且因为形成在宽广地形成的第一凹部 全体上能够取出光的结构,所以可以进一步改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 的均匀性。因此,能够提高线状光源装置的出射端面的发光强度在面内的 均匀性。
如图12A所示,对于基板水平面以a (i)的仰角行进的光,当用相 对于基板的倾斜角0 (i)的树脂面被全反射时,因为相对于树脂面以a (i) + e (i)的角度入射反射,所以光的行进方向相对于基板水平面的角度成 为a (i+l) =a (i) +2'9 (i)。另外,该光在被基板的表面正反射时,接 着在用树脂面全反射的情况下,进而行进方向被弯通,变成具有a(i + 2) =a (i+l) +2力(i + l)的角度。因此,每次在树脂和空气的边界反射, 仰角的绝对值增加Aa (0 =a (i + l) -a (i) = 2'9 (i)。
另一方面,这样行进的慢慢弯曲的光,如图12B所示,当设在上述 树脂和空气的边界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为0c时,在对于树脂面的入射角a (j) +0 (j)超过90。-6c的情况下,在被覆树脂层和空气层的边界处受 到折射后,向空气中射出。
该现象是因为在上述树脂部上的、上述距离减小的部分的全体处发 生,所以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射出更加均匀的光。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上述第一凹部具有使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行 进的光被全反射的部分。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因为在长度方向的截面中,相对于第一凹部的斜
面的基板法线的倾斜角是全反射的临界角ec以上,第一凹部具有引起在
上述长度方向上平行地行进的光全反射的部分,所以使能够减少如图11C
中看到的现象,亦即大致在水平方向上行进的光跨越第一凹部再入射相邻 的被覆层树脂的现象,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
亦即,因为当使树脂表面与基板法线组成的角成为全反射的临界角ec 以上那样倾斜时,对于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行进的光,也在树脂的表面引 起全反射,行进方向被倾斜,所以能够把历来不能取出的光也有效地取出 来。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上述第二凹部具有使在上述基板的上述法 线方向上行进的光被全反射的部分。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因为使第二凹部的斜面的倾斜角在全反射的临界
角ec以上倾斜,第二凹部具有引起在基板的法线方向上行进的光全反射
的部分,所以能够更加提高在长度方向的光度分布的均匀性。
详细说,通过使第二凹部的倾斜角取得比全反射的临界角ec大,能 够把发光元件在轴上方向射出的、换言之在基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射出 的强度强的光的行进方向改变为与基板的表面平行的方向。
这里,当考虑大气和树脂部的边界面上发生的全反射时,该全反射的 临界角ec用下面的(i)式求。
n'sin 0c = 1......(1)
在(1)式中,n是树脂具有的折射率, 一般具有光的波长依赖性。 因此,这里考虑对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中心波长的折射率。
例如,在代表的被覆用高折射率树脂中,在代表的蓝色发光元件的波 长455 nm的光中,树脂的折射率n为1.5左右的值。这里,对于n是1.5 左右的树脂从上式计算全反射的临界角0c时概算为42°。
图13A、 B是表示从发光元件向轴上方向(基板表面的法线方向)射 出的光的轨迹的模式图。此外,在图13A中,参照号码920是从发光元 件向轴上方向射出的光的轨迹,参照号码921是在树脂空气界面上全反射 后在树脂内部在长度方向行进的光的轨迹。另外,在图13B中,参照号 码930是从发光元件向轴上方向射出的光的轨迹,参照号码931是在树脂 空气界面上折射后向大气侧射出的光的轨迹。
详细说,图13A是表示第二凹部的表面的倾斜角度e成为比全反射
角陡峭倾斜的情况下的、从发光元件向轴上方向(基板表面的法线方向) 射出的光的轨迹的图,另一方面,图13B是表示第二凹部的表面的倾斜 角度e成为比全反射角缓的倾斜面的情况下的、从发光元件向轴上方向 (基板表面的法线方向)射出的光的轨迹的图。
如图13B所示,即使在倾斜角e < ec的情况下,从发光元件向轴上
方向射出的强度强的光,也受到第二凹部的斜面的折射,从基板的表面的 法线方向偏离。因此,能够减低从发光元件与上述法线方向重叠的领域射出的光的光度。
另一方面,如图i3A所示,在把第二凹部的表面的倾斜角度e做大、 倾斜角e>ec的情况下,从发光元件向基板表面的法线方向射出的强度强 的光,在第二凹部的斜面上受到全反射,不用说从上述法线方向偏离,在 树脂部的内部有长度方向的行进成分的状态下传导。
因此,在具有该长度方向的成分的状态下传导的光,最终能够用第一 凹部有效地取出,能够使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光度分布的均匀性更 加优良。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所述第一凹部具有多个突起,或者所述第 一凹部具有粗糙面部,其具有比所述树脂部的所述表面中的在所述法线方 向上与所述各发光元件重合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大的表面粗糙度。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因为上述第一凹部具有多个突起,或者上述第一 凹部具有粗糙面部,其具有比在上述树脂部的上述表面上的上述各发光元 件与上述法线方向重叠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大的表面粗糙度,所以可以从 第一凹部的多个突起突出的部分或者粗糙面部高效率地取出光,能够使线 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光度分布的均匀性更加优良。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上述树脂部具有由包含荧光体物质的材料 组成的荧光体物质含有部。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因为上述树脂部具有由包含荧光体物质的材料组 成的荧光体物质含有部,所以能够射出不仅光源元件的颜色的光,而且能 够射出任意颜色的光。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所述荧光体物质含有部配置成包围所述各 发光元件,所述荧光体物质含有部相对于所述树脂部的所述表面间隔设 置。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因为配置上述荧光体物质含有部使包围上述各发 光元件,上述荧光体物质含有部对于上述树脂部的上述表面隔开设置,所 以不用说能够抑制亮度不匀,也能够抑制颜色不匀,特别能够减少发光元 件附近的颜色不匀。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在所述法线方向上所述树脂部的与所述基 板侧的相反侧具有由荧光体组成的或者由包含荧光体的材料组成的荧光体部。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因为在树脂部的外部另行配置荧光体部,所以可 以不在树脂内部配置荧光体粒子,可以不考虑由于树脂内部的荧光体粒子 引起的散射的影响。因此,在该实施形式中,比之不在树脂的外部另行配 置荧光体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树脂部的内部的光强度的均匀化。 而且通过把光出射端面处的面内强度分布大致均匀化了的上述光作为激 励光源使用,使在树脂部的外部配置的荧光体部发光,能够获得光强度分 布的均匀性高的荧光,同时因为激励光中透过荧光体部射出来的成分在荧 光体部受到散射,均匀性提高,所以不仅能够减小亮度不匀,而且能够减 小色度不匀。
例如,在图23A、 B所示那样的现有技术型的线状光源装置中,基板 的长度方向光度分布,如图14A所示,在作为发光元件的LED配置的部 分有亮点。因此,如图14C所示,即使使该光通过在树脂部的与基板侧 的相反侧配置的荧光体部,例如如图14B所示,也仅能得到很大程度残 留上述亮点的痕迹的伪白色光。
对此,在本发明的线状光源中,例如,因为把具有如图15A所示那 样的光度分布的光、即具有在第一凹部的位置光度高、在长度方向大致均 匀的光度分布的光作为入射光使用,所以如图15C所示,在使通过荧光 体层后,更加改善了光度分布的均匀性,能够得到图15B所示那样的在 长度方向大致均匀的光度分布。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在所述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发光元件 的所述法线方向的光出射侧的端部具有近似梯形的形状,所述发光元件的 所述端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侧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所 述法线方向倾斜。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因为上述发光元件的上述端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 侧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上述基板的表面的上述法线方向倾斜,所以能够 从发光元件的上表面向规定角度倾斜的上述侧面的法线方向射出光,能够 用发光元件自身预先使光分散。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上述树脂部以及上述基板的与上述基板的 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共面,同时是镜面。根据上述实施形式,能够射出光量大的光。
另外,本发明的面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射出的光的亮度不匀以及色度不匀两者。 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的面发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亮度不匀以及色度不匀两者。 另外,本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基板和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以预定的二维图形无间隙配置的多 个发光元件单元,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每一个单元具有发光元件和覆盖该发光元 件的树脂部,
在通过互相相邻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中心的同时与所述基板 的表面垂直的假想切断平面中,所述相邻的所述发光元件单元的所述树脂 部的互相相邻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凹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从发光元件上射出的光和从第一凹部上射出的 光的光量的差,能够射出面密度更均匀的光。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上述树脂部连成 一体。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能够容易地构成上述树脂部。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所述树脂部在与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每一个的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基板的法线方向 重合的部分上具有第二凹部。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能够更加提高出射光的面密度的均匀性。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上述二维图形是格子状图形。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能够提高出射光的面密度。 另外,在一个实施形式中,上述二维图形是蜂窝状图形。 根据上述实施形式,能够提高出射光的面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具有基板,其具有能够形成电极图形的 在长度方向延伸的表面;多个发光元件,它们在表面的长度方向上互相间
隔配置;和被覆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树脂部,在长度方向上,因为树脂部 的与基板相反侧的表面在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一凹部,所以可以提高发光强度在面内的均匀性。另外,在用高亮度发光的情况下,能够使在 发光面内不容易产生亮线以及色度不匀。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因为在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存在 第一凹部,所以在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可以把树脂部的厚度做薄。因此在 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因为可以缓和通过热膨胀收縮产生的变形,所以尽 管是用树脂被覆发光元件形成的简单的结构,然而能够防止树脂部的剥 离,进而因为是用树脂被覆发光元件形成的简单的结构,所以能够简单地 制造,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中,通过在树脂部的上述表面上在上 述各发光元件的大致正上方(大致与基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重叠的位置) 形成第二凹部,能够更加提高射出的光的长度方向的均匀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中,通过使用光反射性高的物质构成 能够形成电极图形的上述基板的上述表面,能够更加提高射出的光的长度 方向的均匀性。


从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仅是为了说 明,不限制本发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1C是通过发光元件的印刷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2A是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B是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C是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D是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E是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F是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G是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H是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I是说明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是使用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制作的本发明的面发光装置的立 体图。
图4是与导光板和印刷基板的安装结构一起表示发光元件的安装部 分的纵截面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5B是第二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5C是通过发光元件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反射板侧 的截面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6B是第三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6C是通过发光元件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反射板侧 的截面图。
图7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7B是第四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7C是通过发光元件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反射板侧 的截面图。
图8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8B是第五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8C是通过发光元件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反射板侧 的截面图。
图9A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9B是第六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9C是通过发光元件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反射板侧 的截面图。
图9D是表示使用的LED芯片以及来自芯片的光的射出方向的图。 图9E是表示第六实施形式的变形例的LED芯片以及来自芯片的光的 射出方向的图。
图IO是表示具有荧光部的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的模式图。 图IIA是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IIB是说明历来的课题的图。图11C是表示在具有第一凹部的装置中、不从第一凹部周围向外部 射出的光的图。
图12A是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12B是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13A是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13B是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14A是说明现有的课题的图。 图14B是说明现有的课题的图。 图14C是说明现有的课题的图。 图15A是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15B是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15C是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图。
图16A是表示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光度分布的图。 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光度分布的图。 图16C是表示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光度分布的图。 图16D是表示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光度分布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别的实施形式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图。 图19A是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19B是上述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19C是上述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20A是表示上述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20B是表示上述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20C是表示上述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20D是表示上述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20E是表示上述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20F是表示上述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过程的图。 图21是具有上述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面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图21中表示的面发光装置中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宽度方向的 截面图。图23A是现有的别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图23B是图23A中表示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
图24是现有的别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示的形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第一实施形式)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1B是 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另外,图1C是通过 发光元件5的印刷基板4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
如图1A、图1B以及图1C所示,该线状光源装置由下述部件构成 作为配线基板的细长的长方形状的印刷基板4;多个发光元件5;作为荧
光体物质含有部的一例的包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密封层6;实质不包
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密封层10、作为反射部件的下反射板1和上反
射板11。
如图1B所示,上述多个发光元件5,在印刷基板4的一方的表面上 在印刷基板4的长度方向上互相间隔并排设置。上述树脂密封层6形成为 使其包围印刷基板4上的发光元件5。另一方面,树脂密封层IO形成为 使其包围树脂密封层6。被覆上述各发光元件5的树脂密封层6和包围各 树脂密封层6的树脂密封层10构成为树脂部。
如图1C所示,上述下反射板1在树脂密封层10的宽度方向(正确 说印刷基板4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面上粘贴。另一方面,上反射板 11在树脂密封层10的上述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上粘贴。
如图1A所示,上述印刷基板4,在平面上看的情况下,通过切割四 边形的印刷板材40 (参照后述的图2A)切断成细长的方杆状。在印刷基 板4的上表面(安装面)上,成一列沿细长的长方形状的印刷基板4的长 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发光元件5。在印刷基板4的宽度方向的两 端部附近,存在正极的电极端子以及负极的电极端子(未图示)。该正极 的电极端子以及负极的电极端子电连接发光元件5。在各发光元件5上通 过正极的电极端子以及负极的电极端子通电。作为发光元件5,例如利用GaN系化合物半导体。在透明的蓝宝石 基板上,叠层n型层以及p型层,在n型层以及p型层的各个的表面上形 成n型电极或者p型电极,进而,把两电极通过导线管芯焊接在印刷基板 4的配线图形上,形成发光元件5。用包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被覆各 发光元件5,电串联各发光元件5,形成线状光源装置。
另外,包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密封层6,例如使作为荧光体的黄 色荧光体在硅树脂中分散,涂布在发光元件5的表面上形成。
透光性的树脂密封层10,通过例如把硅树脂注入用印刷基板4、包含 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密封层6以及成型模具28 (参照屈2E)包围起来
的领域内使之固化形成。
如图1A所示,实质上不包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密封层10,在长 度方向上在以各发光元件5为中心在发光元件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长度方 向上规定距离的范围内存在。上述树脂密封层IO,在长度方向的截面内, 有截面拱形的两个表面。详细说,上述树脂密封层10具有在上述长度方 向的一端连接印刷基板4的表面的第一凸面300和在上述长度方向的另一 端连接印刷基板4的表面的第二凸面301。
上述第一凸面300和第二凸面301,相对于通过发光元件5的长度方 向的中心的同时在印刷基板4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大致面对 称。上述第一凸面300和第二凸面301,在长度方向的截面图中隔着截面 V形的面(连接两个平面的)302连接。上述截面V形的面302的弯曲部 在发光元件5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置上述法线方向。
如图1A所示,上述树脂密封层10具有在上述法线方向上于上述第 一凸面300和印刷基板4之间夹着的部分,该部分的法线方向的厚度,从 上述长度方向的一端开始,随着在上述截面V形的面中的上述一端侧的 端行进慢慢变大。
另外,上述树脂密封层10具有在上述法线方向上于上述第二凸面301 和印刷基板4夹着的部分,该部分的法线方向的厚度,从上述长度方向的 另一端开始,随着在上述截面V形的面中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行进增大 (慢慢变大)。
如图1B所示,中央的树脂密封部10中的上述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相邻该树脂密封部10的一端侧的树脂密封部10的上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一致,中央的树脂密封部10中的上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相邻该树脂
密封部10的另一端侧的树脂密封部10的上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一致。
如图1B所示,线状光源装置的上述法线方向的一侧的表面,形成为 在印刷基板4的长度方向上交互重复连接两个凸面形成的第一凹部14、 和通过上述截面V形的面划定的第二凹部16的形状。上述第一凹部14 位于长度方向相邻的发光元件5之间,另一方面,第二凹部16的截面大 致为V形,大致位于发光元件5的正上方。
如在上述发明内容中详细说明的那样,在从由各发光元件5和包含荧 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密封层6组成的光源区域射出的光中,通过在大致上 述法线方向上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第二凹部16中受到全反射这样的现 象;相对于上述法线方向倾斜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第一以及第二凸面(缓 拱形)300、 301受到全反射的现象;受到这些全反射的光的一部分因为 缓拱形高效率地被导入第一凹部14内聚光的现象;以及被聚光的光从第 一凹部14内高效率地被射出的现象,通常,即使在亮度欠缺的各发光元 件5之间的区域中也能够发出足够亮度的光,能够使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 方向的亮度的均匀性优良。
上述缓拱形、第一凹部14的形状、第二凹部16的形状中的没有亮度 不匀的最优条件根据所使用的树脂的折射率、发光元件5的配光特性、配 置发光元件5的间隔的组合而变化。反过来说,可以根据条件调整上述形 状使最合适。
在第一实施形式中,在各树脂密封层10中,树脂密封层10的厚度, 除树脂密封层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外,从各发光元件5出发随着朝向 长度方向行进缓缓变薄。在第一实施形式中,在图1B表示的截面中,树 脂密封层10的与印刷基板4侧相反侧的表面,除树脂密封层10的长度方 向的中央部外,做成向上凸的缓拱形。
上述树脂密封层10的与印刷基板4侧相反侧的表面,需要加以切断, 以使其表面镜面化而且使其表面的反射效率高。当上述树脂密封层10的 与印刷基板4侧相反侧的表面(长度方向的垂直截面)粗糙时,因为在该 部分会发生光的乱反射,所以不能充分进行光强度分布的控制,亦即第二凹部16、第一凹部14中的光的控制效果减少,光强度分布的均匀性恶化。
因此,需要充分注意上述树脂密封层10的与印刷基板4侧相反侧的表面
的镜面化。
反射板1以及11在印刷基板4的安装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上述反 射板1以及11,是镜面状的带、或者白色等的高反射率的带状的物体。 反射板1以及11,覆盖着从连接印刷基板4的安装面同时大致在印刷基 板4的安装面的法线方向上延伸的端面18、 19起到上述树脂密封层10的 与印刷基板4侧相反侧的表面的区域。这样,从发光元件5在上下方向上 射出的光全部由两反射板l以及11反射,在前方聚光,发出线状的光。
接着说明线状光源装置的规格形态。当隔着上述印刷基板4的配线图 形向各发光元件5供给电力时,从各发光元件5的半导体层中的活性层射 出光。来自活性层的光,从发光元件5的主光取出面亦即形成有管芯焊接 (die bonding)导线9 (参照图2B)的电极的面成放射状射出。
从发光元件5射出的光中,上下方向(端面18 (参照图1A)的法线 方向)的光,通过反射板l、 11向前方行进,入射第二凹部16的前方方 向的光中, 一部分满足条件的受到全反射而反射,剩余的一部分在树脂表 面上受到折射射出。入射到缓拱形部分内的光的一部分,受到满足了一部 分条件的光的全反射而反射,剩余的一部分在树脂表面上受到折射射出。
受到上述全反射的光和在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上射出的光的大 部分被在长度方向传导,被导向第一凹部14附近聚光,最终聚集的光从 第一凹部14射出。
从第一凹部14射出的光,与从发光元件5直接射出的光比较, 一般 转变为宽的角度。因为从第一凹部14射出的光这样展宽,所以补充各发 光元件5之间的亮度,实现亮度的均匀化。
图2A 图2I是说明上述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详细说,图2A是说明多个发光元件在配线基板上配置的状态的立体 图,图2B是发光元件被管芯焊接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另外,图2C、图 2D是各发光元件用包含荧光体的树脂被覆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E是用 模具覆盖图2C、图2D的状态下的截面图,另外,图2F是表示图2E在用28表示的模具内注入树脂固化该树脂后的状态的图。另外图2G是在 图2E中注入树脂固化该树脂后的状态的立体图,是斜视着图2F表示的 具有截面拱形的部分的树脂密封层710的立体图。另外图2H是被切割的 状态的立体图。
上述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例如如下制造。首先,例如在白色的玻 璃BT (双马来酸酐縮亚胺三嗪)镀铜叠层基板上形成导电图形。
接着如图2A所示,在平面看去四边形状的印刷板材40的安装面上 排列发光元件5,通过粘接剂机械地安装各发光元件5。其后,如图2B 所示,管芯焊接发光元件5,形成从外部向发光元件5供给电力的结构。 接着,如图2C、图2D所示,通过沿发光元件5的排列涂布包含荧光体的 透光性树脂,形成做成鱼糕状的包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层26。
一边从分配器喷出包含规定量的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 一边沿发光 元件5的排列移动,形成连成线状的树脂层26。这样,形成做成鱼糕状 的包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层26。
此时,当来自分配器的树脂的喷出量少时,树脂层26在其生成时受 到在印刷板材40上配置的发光元件5的形状、管芯焊接中使用的线9的 表面张力的影响,涂布形状不固定。当涂布形状不固定时,成为最终完成 的线状光源的色度分散的主要原因。因此,以极力不受在印刷板材40上 形成的发光元件5的形状、管芯焊接中使用的线9的表面张力的影响的必 要最低限的喷出量喷出树脂,是形成均匀连接的树脂层26所必需的。
另一方面,在来自分配器的树脂的喷出量大幅度超过不受表面张力的 影响的必要最低限的喷出量、形成做成鱼糕状的包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 脂层26的情况下,在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5、和作为发出荧光的光源的 荧光体中,这两个光源的尺寸大大不同。在该情况下,使用成为同一拱形 的树脂(与图1中用IO表示的树脂密封层对应的树脂密封层)的形状, 同时抑制两个不同波长的发光的定向特性显著变得困难。
为避免这一困难,如第一实施形式,需要以极力不受表面张力的影响 的必要最低限的喷出量、形成做成鱼糕状的包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层 26,极力使作为光源的荧光体存在的区域接近发光元件5。
接着,如图2E所示,使用成型用模具28覆盖印刷板材40和做成鱼糕状的包含荧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层26,准备成型树脂注入用空间30。
其后,此次向在图2E中准备的成型树脂注入用空间中充填不包含荧 光体的透光性的树脂后,从固化而成型的树脂上取下模具,形成图2F以 及图2G中表示的成为拱形的树脂密封层710。
接着,如图2H以及图21所示,从平面看去为四边形状的印刷板材 40,通过切割切出多个制造途中的线状光源装置,以使其在平面看去的情 况下,各线状光源装置成为长方形状。在切割时,通过适宜选择刀刃的粒 度、旋转速度、和切削速度,能够使树脂切断面镜面化。
接着,通过反射板1、 11,覆盖从连接印刷基板4 (参照图1)的安 装面的端面(上面以及下面)18、 19 (参照图1)到成为拱形的树脂密封 层12的尖端部的区域。这样,制造图1A 图1C所示的线状光源装置。
图3是使用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制作的本发明的面发光装置的立 体图。另外,图4是与导光板2和印刷基板4的安装结构一起表示发光元 件5的安装部分的纵截面图。
此外,在图3以及图4中,和在图1以及图2中表示的结构部相同或 者与其结构部相当的结构部附以同一参照符号,省略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面发光装置,具有在平面看去为短矩形的下 反射板l;在下反射板l的上面,在除其一个端部外的部位粘贴的平板状 的导光板2;位于下反射板1的一个端部、而且沿导光板2的侧面设置的 线状的光源部3;和为覆盖线状的光源部3以及导光板2的上面即发光面 的端部(上部侧)而粘贴的细长的带状的上面反射板ll。
上述下反射板1,例如由镜面状的带或者白色等光反射率高的带状的 部件组成。通过上述下反射板l,覆盖从导光板2到印刷基板4的区域, 更正确说,从导光板2的一方的反射面到印刷基板4的下面的区域。因此, 从线状光源部3向下方向射出的光被下反射板1反射,返回导光板2中。
导光板2是例如用丙烯树脂或者聚碳酸脂树脂组成的、同时为具有 0.2 1,0 mm的厚度的透明的板。该面发光装置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一部 分,在导光板2的上方配置液晶显示面板(未图示)。更详细说,液晶面 板在其下面沿导光板2的上面的状态下在导光板2的上方配置。
此外,在光源的厚度比导光板2的厚度厚的情况下,使导光板2的光取入口附近的厚度变化,使取入口形状朝向端面展宽成喇叭状,也可以使 光源的厚度和导光板2的端面的厚度一致。
线状的光源部3设置为使本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轴线与导光
板2的侧面9平行对峙。
此外,在导光板中,也可以把与线状的光源部对面的侧面(图3中与 用9表示的侧面对应的面)的形状做成与成为拱形的树脂的形状吻合的凹 凸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光源部和导光板的光的结合效率。
上反射板ll使用和下反射板l相同的材质。通过上反射板ll,在线 状光源装置的上侧,覆盖从导光板2的端部到印刷基板4的区域即导光板 2中的发光元件5侧的端部、发光元件5的上方以及印刷基板4的上面。
通过下反射板1以及上反射板11,能够不从导光板2和线状的光源 部3的缝隙间漏出那样反射在上下方向上射出的各发光元件5的光,能够 使来自各发光元件5的光无保留地入射导光板2。
上述面状光源装置中的线状的光源部3,通过适宜调整成为拱形的树 脂密封层10中的第一凹部14的形状以及第二凹部16的形状,能够在任 何规格中,在亮度欠缺的各发光元件5的中间区域内射出足够亮度的光, 能够提高线状光源的长度方向的亮度的均匀性。
因此,在把来自光源3的光从导光板2的端面9导入导光板2、使导 光板2面发光的情况下,能够使面内的亮度分布大致均匀。
此外,不用说,根据在线状的光源部3中使用的树脂的折射率、发光 元件5的配光特性、配置发光元件5的间隔的组合、进而使用的导光板的 形状来变动使面内的亮度分布均匀的最适合条件。
因此,在线状的光源部3中,需要适宜调整具有拱形的表面的树脂密 封层10中的第一凹部14的形状以及第二凹部16的细节,使面内的亮度 分布均匀。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在形成了电 极图形的印刷基板4的大致矩形的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配置多个发光元 件5,被覆发光元件5的树脂的厚度,随着从各发光元件5朝长度方向远 离而缓缓变薄。另外,在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的中间部,形成实质上不存 在树脂的部分,另外,树脂部10中在发光元件5的大致正上方也形成凹部。另外,在上述发光元件5附近设置混合了荧光体的树脂层6。
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即使在用高亮度发出希望的颜色的光 的情况下,也能够射出亮度不匀、亮线、色度不匀少的线状的光,能够防
止树脂从印刷基板4剥离。
(第二实施形式)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5B是 第二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另外,图5C是通过 发光元件5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反射板侧的截面图。
在第二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 的结构部相同的结构部附以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说明。另外,在第二实 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省略关于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共同 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的说明,仅说明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不 同的结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
在第二实施形式中,多个发光元件5沿形成了电极图形的大致平面的 长形基板4的长度方向互相间隔配置。
另外,树脂密封层110形成为被覆上述发光元件5。上述树脂密封层 110相对于通过发光元件5的中心且包含基板4的宽度方向以及基板4的 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平面,形成为大致面对称的形状。
如图5A、B所示,上述树脂密封层IIO,在基板4的长度方向的截面 中,在等腰梯形中,形成把该等腰梯形的上底的中央部切断成截面V形 时形成的形状。亦即在上述树脂密封层110中的各发光元件5的大致正上 方存在截面V形的凹部。另外,如图5A、 B所示,在相邻的树脂密封层 110的边界存在树脂厚度最薄的部分108。
如图5B所示,在发光元件5的附近设置混合了荧光体的树脂层6。 这样做,即使在用高亮度发出希望的颜色的光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亮度 不匀、亮线、色度不匀少的线状的光源。
如图5B所示,在第二实施形式中,在树脂密封层110中,相邻的发 光元件5之间存在的截面V形的第一凹部114、和各发光元件5的正上方 的截面V形的第二凹部116,通过和基板4的表面大致平行的平坦面部118 连接。不仅树脂密封层110随着从各发光元件5朝向长度方向远离而缓缓变薄的部分,即使在树脂密封层110具有和基板4的表面大致平行的平坦 面部118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和第一实施形式大致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形式)
图6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6B是 第三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另外,图6C是通过 发光元件5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反射板侧的截面图。
在第三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 的结构部相同的结构部附以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说明。另外,在第三实 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省略关于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共同 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的说明,仅说明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不 同的结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
在第三实施形式中,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多个发光元件5沿形 成了电极图形的大致平面的长条状基板4的长度方向互相间隔配置。
另外,树脂密封层210形成为被覆上述发光元件5。上述树脂密封层 210的与基板4侧相反侧的表面,在相邻的发光元件5之间,具有截面大 致圆弧形的凹面214。该凹面214相对于通过相邻的发光元件5的中间且 包含基板4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以及基板4的宽度方向的平面,形成为大致 面对称。上述凹部214构成第一凹部。
另外,和上述树脂密封层210的与基板4侧相反侧的表面,在各发光 元件5的正上方有凹面216。该各发光元件5的正上方的凹面216相对于 通过发光元件5的中心且包含基板4的宽度方向以及基板4的表面的法线 方向的平面,形成为大致面对称。上述凹部216构成第二凹部。
在基板4的长度方向,该凹面216连接相邻的发光元件5之间的凹面。 上述各发光元件5的正上方的凹面216和基板4的表面的最短距离,比相 邻的发光元件5之间的凹面214和基板4的表面的最短距离长。上述第一 凹面14以及第二凹面16都具有下凸的形状。 (第四实施形式)
图7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7B是 第四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另外,图7C是通过 发光元件5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反射板侧的截面图。在第四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 的结构部相同的结构部附以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说明。另外,在第四实 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省略关于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共同 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的说明,仅说明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不 同的结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
在第四实施形式中,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多个发光元件5沿形 成了电极图形的大致平面的长条状基板4的长度方向互相间隔配置。
另外,树脂密封层310形成为被覆上述发光元件5。上述树脂密封层 310的与基板4侧相反侧的表面,在相邻的发光元件5之间,具有大部分 是截面大致圆弧形的第一凹部314。另外,上述树脂密封层310的与基板 4侧相反侧的表面,在各发光元件5的正上方具有截面V形的第二凹部 316。
上述第一凹部314相对于通过相邻的发光元件5的中间且包含基板4 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以及基板4的宽度方向的平面,形成为大致面对称。另 外,第二凹部316相对于通过发光元件5的中心且包含基板4的宽度方向 以及基板4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平面,形成为大致面对称。
上述第一凹部314,在该第一凹部31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从 凹面向直径方向的外方突出的截面三角形的多个突起318。多个突起318 在长度方向上长度方向无间隔配置。亦即在相邻的突起318中, 一方的突 起318的长度方向的端连接另一方的突起318的长度方向的端。上述多个 突起318,通过用以数百pm间距进行V沟加工的模具进行成型形成。上 述各突起318在基板4的宽度方向延伸。
根据第四实施形式,在长度方向传导的、被传导到第一凹部314附近 聚光的光,可以由突起318散射。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射出光。 (第五实施形式)
图8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8B是 第五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另外,图8C是通过 发光元件5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反射板侧的截面图。
在第五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 的结构部相同的结构部附以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说明。另外,在第五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省略关于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共同 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的说明,仅说明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不 同的结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
在第五实施形式中,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多个发光元件5沿形 成了电极图形的大致平面的长条状基板4的长度方向互相间隔配置。
另外,树脂密封层410形成为被覆上述发光元件5。在上述树脂密封 层410中位于相邻的发光元件5的中间的第一凹部414相对于通过发光元 件5的中心且包含基板4的宽度方向以及基板4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平 面,形成为大致面对称。
如图8A、 B所示,上述树脂密封层410的各发光元件5的周边部, 在基板4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中,在等腰梯形中,形成把该等腰梯形的上底 的中央部切断成截面V形时形成的形状。在上述树脂密封层410中的、 各发光元件5的大致正上方,具有截面V形的第二凹部416。如图8A、 B 所示,在相邻的发光元件5之间的中间部,存在树脂的厚度最薄的部分。
在上述等腰梯形中切除该等腰梯形的一部分形成的结构,通过作为与 基板4的表面大致平行的粗糙面部的平坦面部420而在长度方向上相邻 的、在上述等腰梯形中切除该等腰梯形的一部分形成的结构来连接。
如图8B所示,在发光元件105的附近,设置了混合有荧光体的树脂 层6。这样做,即使是用高亮度发出希望的颜色的光的情况下,也能够获 得亮度不匀、亮线、色度不匀少的线状的光源。
上述第一凹部414,由上述相邻的两个结构的互相在长度方向对置的 两个倾斜面、和位于该两个倾斜面之间的一个平坦面部420构成。另外, 上述第二凹部416,截面是V形,在光发光元件5的正上方上形成。上述 第二凹部416相对于通过发光元件5的中心且包含基板4的宽度方向以及 基板4的表面的法线方向的平面,形成为大致面对称的形状。
上述平坦面部420是粗糙面。详细地说,使被覆树脂成型模具的与平 坦面部420对应的部分的加工精度比与上述平坦面部420以外的部分对应 的部分的加工精度低。这件事情具体讲,可以通过使用R大的切削工具 加工与上述模具的平坦面部420对应的部分,进而使加工时的该工具的给 进间距增长实现。使用这样的方法在平坦面部420上形成具有平面尺寸100 pm 200 pm左右、数十pm高的不规则的凹凸形状。
根据第五实施形式,由于平坦面部420是粗糙面,所以能够在平坦面 部420处高效率地把在长度方向传导的、被传导到第一凹部414附近聚光 的光取出到被覆树脂的外部。 (第六实施形式)
图9A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9B是 第六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另外,图9C是通过 发光元件5的基板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图,是设置了反射板侧的截面图。另 外,图9D表示使用的LED芯片以及来自该芯片的光的射出方向的图, 图9E表示第六实施形式的变形例的LED芯片以及来自该芯片的光的射出方向。
在第六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和第二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 的结构部相同的结构部附以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说明。另外,在第六实 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省略关于和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共同 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的说明,仅说明和第二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不 同的结构、以及和第一以及第二实施形式不同的作用效果以及变形例。
作为能够在该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中使用的发光元件,作为最一般 的,有在第一 第五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使用的长方体状的发光元 件5 (作为该例,例如长方体状的LED芯片)。在使用的LED芯片是长方 体形状的情况下,LED芯片的配光特性,在LED芯片的上面的法线方向 上有峰的情况下是一般的。但是,LED芯片的形状以及配光特性不限于 该例。
在第六实施形式中,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LED芯片505的光出 射侧的端部,具有截面梯形的形状,LED芯片505的长度方向的侧面, 相对于基板4的表面的法线方向倾斜。
此外,上述LED芯片505的光出射侧的端部,如图9D所示,也可 以是用与四面锥的底面平行的平面切断四面锥的上部形成的形状。另外, 上述LED芯片的光出射部侧的端部,如图9E所示,具有大致平行的相同 的两个侧面,该各侧面也可以是具有梯形形状的侧面。如图9D或者图9E所示,在第六实施形式以及该变形例中,因为向 LED芯片的上面的法线方向、和从上面以规定角度倾斜的梯形的斜面的 法线方向射出光,所以与第二实施形式比较,能够用LED芯片自身预先 使光分散。
因为在该LED芯片505的形状之外,在LED芯片505的正上方上设 置的透光性的树脂密封部110中形成了截面V形的第二凹部116,所以这 些的协同效果,能够更加广角地使光分散。因此,该线状光源装置能够更 加成线状使光分散。于是,通过适宜调整相对于上述基板4的表面的法线 方向以及包含方向的平面的梯形斜面的角度(光的出射角度),能够从密 封树脂层110中的连接的LED芯片505之间射出光,能够更加高效率地 使出射光线状化。
图16A 图16D,是表示在现有以及上述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 在基板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处的光度分布的一个实验例的图。
具体说,图16A是表示在图21中表示的现有的线状光源装置中在基 板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处的光度分布的一个实验例的图。
另外,图16B中表示的实线,是形成图11A中表示的第一凹部900 的线状光源装置中的光度分布的一个实验例的图,另一方面,图16B中 表示的虚线是表示在图16B的实施形式中进而形成截面不是V形的第一 凹部的变形例的线状光源装置中的光度分布的一个实验例的图。
另外,图16C中表示的实线,是第一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的 光度分布的一个实验例的图,另一方面,图16C中表示的虚线是图16B 中表示的虚线。
另外,图16D中表示的实线,是第二实施形式的线状光源装置中的 光度分布的一个实验例的图,另一方面,图16D中表示的虚线是图16C 中表示的实线。
通过图16A和图16B的比较,本发明的线状光源装置与现有的线状 光源装置比较,可以缩小长度方向的位置的光的光度的差异。另外,根据 图16C中表示的结果,当形成截面V形的第二凹部时,能够进一步縮小 长度方向的位置的光的光度的差异。另外,根据图16D中表示的结果, 在第二实施形式中,与第一实施形式比较,能够进一步缩小长度方向的位置的光的光度的差异。
此外,在该发明中,树脂部的与基板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在发光元件 的与基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重叠的位置处也可以没有凹部,也可以省略第 二凹部。
另外,在上述第一 第六实施形式的线状装置中,荧光体仅局部存在
于发光元件5、 505的周围,但是在本发明中,如图10所示,也可以把荧 光体部607在树脂部的与基板侧的相反侧另行设置。重要的是,关于荧光 体的分散以及设置中的至少一方,只要根据所需要的成本、亮度偏差、色 度偏差选择最适合的制作条件即可。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图。 此外,在图17中,AA'线截面图或者BB'线截面图为与图5B中表示 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相同的截面图。
该面状光源装置,在平坦的基板上以二维平面状配置多个LED芯片 单元进行二维化。
如图17所示,该面状光源装置把LED芯片单元配置成格子状。各 LED芯片单元用密封树脂密封LED芯片405形成。上述各LED芯片单元 构成发光元件单元。
如图17所示,在密封上述各LED芯片405的密封树脂的与基板相反 侧的表面上,在各LED芯片405与基板的法线方向重叠的位置,形成作 为第二凹部的倒四面锥形状的凹部400。
另外,上述各密封树脂的上述表面,在上述凹部400的周围,具有边 缘是正方形状的平坦部401。另外,上述各密封树脂的上述表面,在各平 坦部401的周围,在图17所示的上面,具有边缘是正方形状的倾斜面402。
合并上述各密封树脂形成的树脂部,将由凹部400、平坦部401以及 倾斜面402组成的一个单元的树脂部排列为格子状。在通过互相相邻的多 个上述LED芯片单元的中心且与基板的表面垂直的假想切断平面内,上 述相邻的LED芯片单元的树脂部的互相相邻的端部,形成第一凹部。亦 即相邻的上述LED芯片单元的两个倾斜面402形成第一凹部。该面状光 源装置具有在基板上将由LED芯片405、凹部400、平坦部401以及倾斜 面402组成的一个单元的树脂部排列成格子状的部分。此外,在图17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的上面图中,覆盖LED芯片附近的周围的荧光体层省
略了图示。该荧光体层做成半球状的形状。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式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图。
此外,在图18中,AA'线截面图、BB'线截面图或者CC'线截面图为
与图5B中表示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图相同的截面图。
该面状光源装置,在平坦的基板上以二维平面状配置多个LED芯片
单元进行二维化。
如图18所示,该面状光源装置把多个LED芯片单元无间隙二维配置 成蜂窝状。
详细说,上述各LED芯片单元在平坦的基板上在正六边形的中心配置。
各LED芯片单元用密封树脂密封LED芯片605形成。上述各LED 芯片单元构成发光元件单元。如图18所示,在密封上述各LED芯片605 的密封树脂的与基板相反侧的表面上,在各LED芯片605与基板的法线 方向重叠的位置,形成作为第二凹部的倒圆锥形状的凹部600 (此外代替 倒圆锥形状的凹部600也可以形成倒六面锥状的凹部)。
另外,上述各密封树脂的上述表面,在上述凹部600的周围,有边缘 是正六边形状的平坦部601。另外,上述各密封树脂的上述表面,在各平 坦部601的周围,在图18所示的上面,有边缘是正六边形状的倾斜面602。 合并上述各密封树脂形成的树脂部,配置由凹部600、平坦部601以及倾 斜面602组成的各单元的树脂部,使构成相邻的单元的树脂部的倾斜面 602的边缘的直线准确一致。
该面状光源装置具有以使构成相邻的单元的树脂部的倾斜面602的 边缘的直线准确一致的方式在基板上配置LED芯片单元的部分,该LED 芯片单元具有LED芯片605、和由凹部600、平坦部601以及倾斜面602 组成的一个单元的树脂部。这样,把多个LED芯片单元无间隙地二维配 置成蜂窝状。
在通过互相相邻的多个上述LED芯片单元的中心且与基板的表面垂 直的假想切断平面内,上述相邻的LED芯片单元的树脂部的互相相邻的 端部,形成第一凹部。亦即,相邻的上述LED芯片单元的两个倾斜面602形成第一凹部。
此外,在图18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的上面图中,覆盖LED芯片附近
的周围的荧光体层省略了图示。该荧光体层做成半球状的形状。
此外,在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实施形式中,上述多个LED芯片单 元的树脂部连成一体,但是,在该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中,在相邻的元件 单元之间也可以是树脂不存在的区域。亦即本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第一 凹部的表面的一部分(底面)也可以用基板的表面构成。
此外,图17中描绘成正方形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作为圆形的面状光 源装置,图18中描绘成正六边形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作为圆形的面状光 源装置,但是在该情况下,各单元间的间隔或宽或窄,或者发生没有密封 树脂的缝隙。
因此,因为强调在单元间的部分使光不充分展宽而以单元单位发光, 所以在该情况下,可以减缓单元间区域的密封树脂的倾斜面的角度,使密 封树脂表面粗糙化,使光散射而从上面侧取出光。另外,在存在没有密封 树脂的缝隙的情况下,可以在缝隙的部分使基板表面粗糙化,或者形成凹 凸大的金属膜,使光散射,在上面侧取出光。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单元 周围的倾斜面粗糙化,使光散射取出光。这样做得话,能够构成面状发光 亮度均匀的面状光源。
此外,在上述的面状光源装置中,在基板表面上形成为把LED芯片 的电极取出到外部的电极图形,这点在图中未表示。该电极图形是与面状 光源装置的外部电极的连接电极,汇总到阳极侧、阴极侧各个进行电连接。 上述连接电极可以设置在基板表面的没有形成密封树脂的周围,也可以通 过贯通基板的导电层设置在基板背面。另外,在基板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反 射光的金属层。
此外,优选把上述的面状光源装置配置在液晶面板的正下方,构筑液 晶显示器。另外,也可以把上述的面状光源装置放置在表面有透明盖的盒 子内作为照明设备。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式的面状光源装置中,在图17中,AA'线截面 图或者BB,线截面图为与图5B中表示的线状光源装置的长度方向的截面 图相同的截面图。但是,该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也可以是在图17中AA'线截面图或者BB,线截面图是图1B、图6B、图7B、图8B或者图9B那 样的面状光源装置。
另外,该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也可以是在图18中AA'线截面图、 BB,线截面图或者CC,线截面图是图1B、图6B、图7B、图8B或者图9B 那样的面状光源装置。
本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也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基板上二维配置具 有发光元件、和覆盖该发光元件那样配置的树脂部的多个发光元件单元, 相邻的上述发光元件之间的间隔大致全部相同,包含上述基板的法线方向 和连接相邻的上述发光元件的两个的中心的线段的平面中的截面,在本发 明的线状光源装置中,与包含该线状光源装置的基板的法线方向和连接在 该线状光源装置中相邻的发光元件的两个的中心的线段的平面中的截面 一致。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但是可知对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这 样的变更不应该被视为离开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于专业人员不言而 喻的变更,全部包含在后续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表面的基板,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互相间隔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和以覆盖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方式配置的树脂部;其中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树脂部的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与所述基板侧相反侧的表面在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发光元件之间具有第一凹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的所述表面在所述法线方向上与所述各发光元件重合的部分上具有第二凹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具有反射光的性质。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在从所述各发光元件的中心到该发光元件和与该发光元件相邻的发光元件之间的中间的范围内,所述树脂部具有从所述基 板的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凹部的所述法线方向的距离在所述长度方向上 随着远离所述各发光元件而减小的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具有使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行进的光被全反射的部分。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部具有使在所述基板的所述法线方向上行进的光被全反射的部分。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具有多个突起,或者所述第一凹部具有粗糙面部,其具有比所述树脂部的所述表面中的在所述法线方向上与所述各发光元件重 合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大的表面粗糙度。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具有由含有荧光体物质的材料组成的荧光体物质含有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体物质含有部配置成包围所述各发光元件, 所述荧光体物质含有部相对于所述树脂部的所述表面间隔设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法线方向上所述树脂部的与所述基板侧的相反侧具有由荧光体组成的或者由包含荧光体的材料组成的荧光体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长度方向的截面中,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法线方向的光出射侧的端部具有近似梯形的形状,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端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 侧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所述法线方向倾斜。
12. —种面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状光源 装置。
13.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发 光装置。
14. 一种面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和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以预定的二维图形无间隙配置的多 个发光元件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每一个单元具有发光元件和覆盖该发光元 件的树脂部,在通过互相相邻的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中心的同时与所述基板 的表面垂直的假想切断平面中,所述相邻的所述发光元件单元的所述树脂 部的互相相邻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凹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面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所述树脂部连成一体。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面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所述树脂部在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单元的、每一个的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基板的法线方向重合的部分上具有第二凹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面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维图形是格子状图形。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面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维图形是蜂窝状图形。
全文摘要
该线状光源装置以及面状光源装置,在树脂密封层10的与基板4侧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在相邻的发光元件5之间形成第一凹部。该线状光源装置以及面状光源装置,因为用树脂被覆发光元件,所以结构简单,而且出射端面的发光强度的面内均匀性高。
文档编号F21V5/00GK101418943SQ20081017998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3日
发明者中村好伸, 井之口司, 伊藤晋, 住川雅人, 池原正博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