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79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电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手电筒。
背景技术
目前可以充电的手电筒较为常见,例如专利号为ZL卯212586.9的中国专利《一种 能直接给电池充电的可充电手电筒》,其充电插座位于尾座内,充电插孔直接外漏。 这种结构的充电手电筒还有公开号为CN 1804454(申请号为200510048923.5)的中国专 利《一种充电手电筒》,上述结构的充电手电筒主要不足的地方在于用于给手电筒 内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插孔在不使用的时候是直接暴露在外面的,这样水或其他杂物 就很容易掉进充电插孔内,影响了手电筒的充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电筒的充电插孔在没有使用不会直 接暴露在外面的充电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充电手电筒,包括手电筒 的筒身及与该筒身相连接的灯头,筒身内设有充电电池,筒身上设有给所述充电电池 进行充电的充电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上设置充电插孔的部位套有一层保护 套。
为了节省成本,保护套可以由橡塑材料制成,保护套与筒身之间可以直接平面接 触,但是为了增加保护套在手电筒的筒身外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手电筒 中所述保护套与所述筒身之间为螺纹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筒身与所述灯头之间也为螺纹连接,而所述充电插孔则位于筒身 上靠近所述灯头位置,并且当所述保护套套在所述充电插孔外时,所述保护套与所述 灯头相接触,这样手电筒的外形更加紧凑美观。
迸一步改进,所述灯头与所述保护套相接触的部位设有一圈用于平滑接纳所述保 护套外沿的凹槽。
最后,所述保护套上设有增加手部接触摩擦力的纹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在所述筒 身上设置充电插孔的部位套一层保护套,这样手电筒的充电插孔在没有使用时,将保护套盖住充电插孔,这样水或其他杂物就不容易掉进充电插孔内,充电手电筒使用起 来更加安全放心。


图l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手电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l所示的充电手电筒,包括手电筒的筒身1及与该筒身螺纹连接的灯头2,筒身 内设有充电电池(图中未示出),筒身上设有给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插孔ll,筒身l 上设置充电插孔11的部位套有一层保护套3 。
本实施例中,保护套3采用橡塑材料制成,保护套3与筒身1之间为螺纹连接。而筒 身1与灯头2之间也为螺纹连接,充电插孔11位于筒身1上靠近灯头2位置,并且当保护 套3套在充电插孔11外时,保护套3与灯头2相接触。
这里,灯头2与保护套3相接触的部位设有一圈用于平滑接纳所述保护套外沿的凹 槽21,这样当不使用充电插孔,将保护套3套在充电插孔11外时,就可以使手电筒的外 形更加紧凑美观。
另外,本实施例中保护套3上设有增加手部接触摩擦力的纹路31 。
权利要求1、一种充电手电筒,包括手电筒的筒身(1)及与该筒身相连接的灯头(2),筒身内设有充电电池,筒身上设有给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插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上设置充电插孔(11)的部位套有一层保护套(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3)与所述筒身(1) 之间为螺纹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与所述灯头(2)之 间也为螺纹连接,而所述充电插孔(11)则位于筒身(1)上靠近所述灯头(2)位置,并且当 所述保护套(3)套在所述充电插孔(11)外时,所述保护套(3)与所述灯头(2)相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2)与所述保护套(3) 相接触的部位设有一圈用于平滑接纳所述保护套外沿的凹槽(21)。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 护套(3)上设有增加手部接触摩擦力的纹路(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手电筒,包括手电筒的筒身(1)及与该筒身相连接的灯头(2),筒身内设有充电电池,筒身上设有给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插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上设置充电插孔(11)的部位套有一层保护套(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在所述筒身上设置充电插孔的部位套一层保护套,这样手电筒的充电插孔在没有使用时,将保护套盖住充电插孔,这样水或其他杂物就不容易掉进充电插孔内,充电手电筒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放心。
文档编号F21L4/00GK201269409SQ200820131999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5日
发明者陈春耕 申请人:陈春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