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13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LED (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使发光元 件点亮的点灯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省能的考虑出发,提出了许多代替白炽灯的灯泡形的LED照明装置。 LED照明装置的点灯电路具备对交流电力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Rectifier Circuit)、连接 于整流电路的输出侧的升降压变换器(Buck-Boost Converter)、连接于升降压变换器的输 出侧的发光模块、以及控制升降压变换器的控制电路等(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35530号公报
向来,对白炽灯进行调光的手段广泛采用使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 的调光器。因此希望在LED照明装置中也能够沿用已有的调光器。
但是在已有的LED装置中,使用已有的调光器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够在调光电平 小的范围(即照度低的范围)调整照度的问题。这是因为如果调光器的调光电平小,则提 供给LED照明装置的电力与此相应减小,因此不能够确保使控制升降压变换器的控制电路 正常工作所必须的电压。其结果是,控制电路的动作停止,LED熄灭。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调光器进行调光并且在照度低的范围也能够 调整照度的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是通过调光器从交流电源接受电力供给的照明装置,它具备对 通过所述调光器所供给的电力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侧的升降 压变换器、连接于所述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出侧的发光模块、检测所述调光器的调光电平的 调光电平检测电路、以及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升降压变换器,以使得与所述调光 电平检测电路检测出的调光电平相应的电流提供给所述发光模块,使所述控制电路工作的 电力从所述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出侧提供。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控制电路能够对发光模块提供与调光器的调光电平相应的 电流。从而,能够使用调光器进行调光。而且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使控制电路动作的电力 由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出侧提供。即使在调光电平低而提供给照明装置的电力相应减少的情 况下,升降压变换器也能够保持输出电压恒定。因此即使是在照度低的范围也能够使控制 电路正常工作,因此能够调整照度。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点灯电路的电路图。
图3(a)表示调光电平为最大值时的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b)表示调光电平为最大值时的升降压变换器的节点N2的电压,(c)表示调光电平为中间值时的整流电路的输出 电压,(d)表示调光电平为中间值时的升降压变换器的节点N2的电压。
图4表示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图。
图5是表示使调光器的调光电平改变时的照明装置的照度变化的测定结果的曲 线图。
符号说明
1照明装置
3LED 模块
5搭载构件
7夕卜壳
9球形灯罩
11点灯电路
13电路支架
15灯头构件
17绝缘基板
19封装体
21 螺丝
23粘接剂
25绝缘基板
27 配线
31整流电路
33噪声滤波电路
35功率因数改善电路
37升降压变换器
39调光电平检测电路
41控制电路
43LED 驱动器
45交流电源
47调光器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 外形 >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照明装置1具备具有作为光源的LED (相当于“发光元件”)的LED模块(相当于 “发光模块”)3、搭载LED模块3的搭载构件5、一端具备搭载构件5的外壳7、覆盖LED模块 3的球形灯罩9、使LED点亮的点灯电路11、将点灯电路11收纳于内部而且配置于外壳7内 的电路支架13、以及设置于外壳7的另一端的灯头构件15。
LED模块3具备安装有LED的绝缘基板17以及在绝缘基板17上被覆LED的封装体19。封装体19由例如透明材料和能够将从LED发射的光线的波长变换为规定的波长的 变换材料构成。具体地说,是在硅树脂中分散荧光体颗粒后成型的构件。
搭载构件5是由热传导性高的材料构成的圆盘状构件,借助于螺丝21与电路支架 13连结。作为热传导性高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铝等的金属材料。由于搭载构件5的外周 面与外壳7的内周面接触,因此在LED模块3产生的热量通过搭载构件5传递给外壳7。
外壳7是热辐射性能高的材料构成的筒状构件。作为热辐射性能高的材料,可以 采用例如铝等的金属材料。在外壳7的内部容纳电路支架13。
球形灯罩9被嵌入将搭载构件5与外壳7组合时形成的槽部,通过在该槽部充填 粘接剂23被固定于搭载构件5和外壳7上。
点灯电路11是在绝缘基板25安装各种电子零部件的电路,被固定于电路支架13 的内表面。点灯电路11的输出端子与LED模块3的输入端子利用配线27电气连接。
电路支架13由绝缘性材料构成。作为绝缘性材料,可采用例如合成树脂(具体地 说,是聚对苯二甲酸二丁酯(PBT))。
灯头构件15是安装于照明器具的插座上,用于通过该插座接受所供给的电力的 构件。具体地说,可以采用爱迪生(工^ 〃 〃)式的灯头。灯头构件15被固定于电路支架 13。灯头构件15与点灯电路11的输入端子利用配线电气连接。
<电路结构>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点灯电路的电路图。
照明装置1主要具备整流电路(Rectifier Circuit) 31、噪声滤波(Noise Filter)电路33、功率因数改善(Power Factor Correction)电路35、升降压变换器 (Buck-Boost Converter) 37、调光电平检测电路39、控制电路41以及LED模块3。照明装 置1通过采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的调光器从交流电源45接受电力供给。
整流电路31、噪声滤波电路33、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5、以及升降压变换器37依照 这一顺序级联(cascade connection)。LED模块3是将由M个LED串联连接构成的串联 连接体2组(相当于40W的产品)或4组(相当于60W的产品)并联连接形成的模块。调 光电平检测电路39是检测调光器47的调光电平用的电路。控制电路41是控制升降压变 换器37以将与调光电平检测电路39检测出的调光电平相应的电流提供给LED模块3用的 电路。还有,升降压变换器37中包含的开关元件Ml与控制电路41也可以利用封装于1个 组件中的LED驱动器43。例如作为LED驱动器43,可以采用MIP551或MIP552 (松下公司 制造)。使控制电路41工作的电力从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出侧提供。
下面对升降压变换器37、调光电平检测电路39、以及控制电路41进行详细说明。
升降压变换器37由电感器Li、开关元件Ml、整流元件FRD、电容C8、以及电阻元件 R6构成。电感器Ll的第1端子连接于整流电路31的正极侧的输出端子(以下称为“正端 子”),电感器Ll的第2端子通过开关元件Ml连接于整流电路31的负极侧的输出端子(以 下称为“负端子”)。电容C8的第1端子连接于电感器Ll的第1端子,电容C8的第2端子 通过整流元件FRD连接于电感器的第2端子。整流元件具体地说是反向恢复时间短的高速 整流二极管(Fast Recovery Diode)。电阻元件R6的第1端子连接于电容C8的第1端子, 电阻元件的R6的第2端子连接于电容C8的第2端子。
调光电平检测电路39由电阻元件Rl、R2、R5、晶体管1^1、Tr2,电容C6、正极性热敏电阻PTC构成。晶体管Tr2的集电极端子通过电阻元件R5连接于整流电路31的正端 子,晶体管Tr2的射极端子连接于整流电路31的负端子,晶体管Tr2的基极端子连接于集 电极端子。又,晶体管Trl的集电极端子通过电阻元件Rl连接于恒压端子VDD,晶体管Trl 的射极端子连接于整流电路31的负端子,晶体管Tr2的基极端子连接于晶体管Trl的基极 端子。晶体管Trl、Tr2构成电流镜(Current Mirror)电路。电容C6的第1端子连接于控 制电路41的控制输入端子EX,同时通过电阻元件R2连接于节点Ni,电容C6的第2端子连 接于整流电路31的负端子。正极性热敏电阻PTC是温度越升高则电阻值越以非线性升高 的元件。这一元件被插入连结晶体管Trl的集电极端子与节点m的配线中,作为根据温度 改变LED模块3的照度的温度控制开关发挥作用。
控制电路41具备电源输入端子Vin、恒压端子VDD、控制输入端子EX、控制输入端 子L。电源输入端子Vin是接受使控制电路41工作的电力供给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 电压输入端子Vin的最小输入电压采用45V。电源输入端子Vin连接于电容C8的第2端子 (即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出端子中高电位侧的输出端子)。恒压端子VDD是将控制电路41 内部的恒压电源生成的恒电压(例如5.8V)输出的端子。控制输入端子EX是接受表示调 光器47的调光电平的电压的端子。控制电路41具有在从交流电源45输入的电压超过上 限的情况下或低于下限的情况下使动作停止的功能。控制输入端子L是接受用于设定该上 限和下限的电压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根据调光电平输入电压发生变动为前提,因此 做成不设定输入电压的上限和下限的规格。这可以通过适当设定电阻元件R3、R4的电阻值 实现。控制电路41可以通过用高频(例如44kHz)对开关元件Ml的开关进行控制,使恒定 电流流入LED模块3。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为对控制输入端子EX输入的电压越高,则恒定 电流越小。
<电路动作>
下面对照明装置1的电路动作进行说明。
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出电压设定为与LED模块3的正向电压大致相同。在本实 施方式中,在LED模块3内MfLED串联连接。LED的每一个的正向电压为3. 2V时,LED 模块3的正向电压为76. 8V。
利用控制电路41的控制使开关元件Ml从截止转向导通时,整流电路31的输出电 压被施加于电感器Li,电流通过电感器Ll流入开关元件Ml。在开关元件Ml导通的期间, 流入电感器Ll的电流以一定的比例增加。该比例由整流电路31的输出电压和电感器Ll 的电感量决定。由于电流流入电感器Li,在电感器Ll中积蓄了磁能。
反之,借助于控制电路41的控制,使开关元件Ml从导通转移到截止时,流向开关 元件Ml的电流被切断。基于积蓄于电感器Ll的磁能产生反电动势,电流依序流向电感器 Li、整流元件FRD、LED模块3、电感器Li。在开关元件Ml截止期间,流入LED模块3的电流 按一定比例减少。该比例由LED模块3的正向电压与整流元件FRD的正向电压之和以及电 感器Ll的电感量决定。
控制电路41控制开关元件Ml的开关,使与对控制输入端子EX输入的电压相应的 电流流入LED模块3。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到控制输入端子EX的输入电压越高,则流入 LED模块3的电流越小。
在调光电平检测电路39中,与整流电路31的输出电压变动相应的脉动电流(Pulsating Current)流入电阻元件R5。该脉动电流被电流镜电路拷贝,因此电阻元件Rl 也流入相同的脉动电流。借助于电阻元件R2和电容C6构成的积分电路,节点m的电压被 平均化后被输入到控制电路41的控制输入端子EX。用调光器47进行调光点灯的情况下, 整流电路31的输出电压平均值降低,因此流入电阻元件Rl、R5的脉动电流的平均值下降, 节点m的电压的平均值仅对应地上升该份额。也就是说,节点m的电压平均值可以说就 是表示调光器47的调光电平的电压。控制电路41根据向控制输入端子EX输入的电压改 变流入LED模块3的电流,因此能够相应于调光器47的调光电平改变照度。
图3(a)表示调光电平为最大值时的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b)表示调光电平为最 大值时的升降压变换器的节点N2的电压,(c)表示调光电平为中间值时的整流电路的输出 电压,(d)表示调光电平为中间值时的升降压变换器的节点N2的电压。
调光器47的输出电压在交流的半周期中从0交叉开始到经过延期时间Td为止维 持于0,如果经过延迟时间Td则以正弦波形变化。调整延迟时间Td相当于调整调光电平。
整流电路31的输出电压如图3(a)、(c)所示,在交流的半周期中,首先上升到到达 电压Va,从到达电压Va开始到经过延迟时间Td为止维持于电压Na,如果经过延迟时间Td, 则以正弦波形变化,电压Va是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5产生的电压上升份额。还有,如图3 (a) 所示,在调光器47中,即使是使调光电平为最大值,延迟时间Td也不会是0ms。
升降压变换器37中的节点N2的电压如图3 (b)、(d)所示,以略微的变动幅度发生 变动。但是,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出电压由于利用电容器C8平滑化,因此是稳定的直流电 压。
图4是表示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图。输入电压IN相应于调光 电平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输出电压OUT在调光电平从最大(MAX)到最小(MIN)的范围内 维持76. 8V。
假如将控制电路41的电源输入端子Vin连接于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入侧的情况 下(相当于已有技术),使调光电平从最大值降低下去,则输入到电源输入端子Vin的输入 电压也随之降低。然后在输入到电源输入端子Vin的输入电压达到45V时,控制电路41停 止工作,LED模块3熄灯。因此,只有在调光电平从最大值到dl为止的范围能够进行调光。
与此相对,将控制电路41的电源输入端子Vin连接于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出侧 的情况下(相当于本实施方式),在调光电平从最大值到最小值的范围内,对控制输入端子 Vin的输入电压维持于76. 8V,不低于45V。从而,能够在从调光电平的最大值到最小值的范 围进行调光。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则控制电路41能够将与调光器47的调光电平相应的 电流提供给发光模块。从而能够采用调光器稳定地进行调光。而且,从升降压变换器37的 输出侧提供使控制电路41工作的电力。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出电压即使在调光电平小, 提供给照明装置1的电力与此相应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于控制电路41的最小输入电 压05力以上。从而,即使是在照度低的范围,也能够使控制电路41稳定地工作,因此能够 相应于调光器47的调光电平调整照度。
< 验证 >
发明人测定了使调光器47的调光电平改变时照明装置1的照度变化。图5是表 示该测定结果的曲线图。根据图5可知,越是使延迟时间Td增大(越是减小调光电平),就越是能够使照度下降。控制电路41的最小照明装置1的照度随延迟时间Td线性变化。这 是因为即使是将延迟时间Td设定为最小(使调光电平为最小),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出电 压也不会低于控制电路41的最小输入电压(45V)。从而可知在照度低的范围内不会发生由 于控制电路41的输入电压不足造成LED模块3突然熄灯的情况,在广大的照度范围内能够 对照度进行调整。
<其他特征>
(1)升降压变换器的电感器
在使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TRIAC)的调光器47中,即使是使调光电平为最小 值,输出电压也不为0,而是输出有效值(root mean square ;均方根值)数十V左右的电压 (电源电压为100V的情况下)。
在升降压变换器37中,设定电感器Ll的电感值,使得调光器47的调光电平为最 小时,电容器C8的第2端子上产生的电压不小于使控制电路41工作用的最小输入电压 (45V)。所谓电容器C8的第2端子上产生的电压是输入到控制电路41的电源输入端子Vin 的电压。借助于此,使调光电平降低时在LED模块3熄灯之前能够使控制电路41稳定地工作。
(2)照明装置闪烁的防止
在升降压变换器37中,电容C8的电容量等于或大于80 μ F。这样可以使升降压变 换器37的输出电压平滑,可以防止照明装置的闪烁。
又,在调光电平检测电路39中,电容C6的电容量等于或大于0. 1 μ F,等于或小于 0. 5 μ F(0. 1 μ F彡C6的电容量彡0. 5 μ F)。借助于此,能够使节点m的电压适当地平均化, 能够防止照明装置的闪烁。
(3)过热保护功能(Over Temperature Protection)
在调光电平检测电路39中,作为温度控制开关具有正极性热敏电阻PTC。从而,在 LED模块3或控制电路41异常发热的情况下,正极性热敏电阻PTC动作,能够限制流入电 阻元件Rl的电流。借助于此,能够减少流入LED模块3的电流,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发热, 保护照明装置1。还有,这样的异常发热在照明装置1使用于通常环境的情况下不会发生, 而在异常高温环境(例如将照明装置1设置于密闭的器具内等情况)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发 生。正极性热敏电阻PTC可以采用例如具有在温度低于95°C时几乎没有电阻,而在95°C以 上时电阻急剧增加到4. ΑΩ以上的物质。
(4) LED模块的正向电压
LED模块3的正向电压为76. 8V。而LED模块3的熄灯电压为50V。这两个电压都 比调光器47的调光电平为最小时的调光器47的输出电压(有效值,数十V左右)高。在 已有技术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照度低的范围不能够调整照度的问题。在本 实施方式中,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照度低的范围调整照度。
(5)确保调光器的正常动作
在整流电路31的输入侧连接电阻Ra、Rb。电阻Rb是使调光器47的保持电流 (Holding Current)流过用的电阻元件。电阻元件Rb的电阻值采用例如80 Ω。这样能够 确保调光器47的正常工作。
(6)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照明装置1中采用能够将市电的电源电压输入到电源输入端子Vin的LED驱动器 43。例如MIP551和MIP552的输入电压为80 ^0V。借助于此,不需要准备生成LED驱动 器的电源电压用的电路,能够减少零部件数目。
<变形例>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所述的变形例。
(1)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温度控制开关,具备正极性热敏电阻PTC,这是实现过热保 护功能用的选项。也可以不具备温度控制开关。又,在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开关采用正极 性热敏电阻PTC,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温度熔断器等。特别是如果采用低于规定温度 则导通而在规定温度以上则截止的元件,则在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可以停止对LED模块 3的电流供应。
(2)在实施方式中,整流电路31的输出侧上连接噪声滤波电路33,但是不限于此, 也可以采用连接在整流电路31的输入侧的方法。
(3)在实施方式中,在升降压变换器37,开关元件Ml被连接于比电感器Ll更靠低 电位侧的地方,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开关元件Ml连接于比电感器Ll更靠高电位侧的地 方。在这种情况下,电感器Ll的第1端子通过开关元件Ml连接于整流电路31的正端子, 电感器Ll的第2端子连接于整流电路31的负端子。
(4)在实施方式中,具备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5,这是实现功率因素改善功能用的 选项。也可以不具备功率因数改善电路35。
(5)在实施方式中,整流电路31是全波整流电路,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半波 整流电路。
(6)在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采用MOS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晶体管,但是 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双极晶体管等。
(7)在实施方式中,构成电流镜电路的晶体管采用双极晶体管,但是并不限于此, 也可以采用MOS晶体管。
(8)在实施方式中,在LED模块3中,LED的串联数目为M个,将其两组或四组并 联连接,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LED的个数只要根据所需要的亮度适当决定即可。
(9)在实施方式中,LED驱动器43采用MIP551或MIP55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又,在实施方式中,举出了最小输入电压等的具体的数值,但是这只是例示。
(10)在实施方式中,即使是调光电平最小时,也将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维持 于76. 8V,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调光电平最小时的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如果比控制电 路的最小输入电压和LED模块的熄灯电压中的较高的电压还高,则可以在调光电平从最大 到最小的范围进行调光。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若调光电平最小时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 压如果比50V高,则可以在调光电平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进行调光。调光电平最小时的升 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可以通过调整电感器的电感值适当进行调整。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使用于一般照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是通过调光器从交流电源接受电力供给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整流电路,对通过所述调光器提供的电力进行整流; 升降压变换器,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侧; 发光模块,连接于所述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出侧; 调光电平检测电路,检测所述调光器的调光电平;以及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升降压变换器,以将与所述调光电平检测电路检测出的调光电平 相应的电流提供给所述发光模块,从所述升降压变换器的输出侧提供使所述控制电路工作的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变换器具备电感器,该电感器的第1端子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极侧以及负极侧的输出端子中 的一方,该电感器的第2端子通过开关元件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极侧以及负极侧的输 出端子中的另一方;以及电容器,该电容器的第1端子连接于上述电感器的第1端子和第2端子中与所述整流 电路的正极侧的输出端子连接的端子上,该电容器的第2端子通过整流元件连接于上述电 感器的第1和第2端子中的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极侧的输出端子连接的端子上,所述控制电路具有接受电力供给的电源输入端子,所述控制电路的电力输入端子连接 于所述电容器的第2端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电感器的电感量,以使所述 调光器的调光电平为最小时在所述电容器的第2端子上产生的电压不小于使所述控制电 路动作用的最小输入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电容量等于或大于 80 μ F。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平检测电路通过检测所 述整流电路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的输出端子间的电压,检测出所述调光器的调光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平检测电路具备第1晶体管,该第1晶体管的第1端子通过第1电阻元件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正极 侧的输出端子上,该第1晶体管的第2端子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极侧的输出端子上,该 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上;、以及第2晶体管,该第2晶体管的第1端子通过第2电阻元件连接于发生比所述整流电路 的负极侧的电压高的电压的恒压电源,该第2晶体管的第2端子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 极侧的输出端子上,该第2晶体管的控制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晶体管的控制端子,所述控制电路具有接受表示调光器的调光电平的电压的控制输入端子,所述控制电路 的控制输入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电阻元件的与所述恒压电源连接的端子的相反侧的端子 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结所述第2电阻元件的与所述恒 压电源连接的端子的相反侧的端子与所述第2晶体管的第1端子之间的配线上插入温度控 制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平检测电路还具有第1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电阻元件的与所述恒压电源连 接的端子的相反侧的端子上并且第2端子连接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极侧的输出端子的电 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电容量等于或大于0. 1 μ F、等于或小于0. 5 μ F。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具备在连结正极侧输 入端子与负极侧输入端子的配线上串联插入的多个发光元件,所述串联插入的发光元件的 正向电压的总和比所述调光器的调光电平最小时的所述调光器的输出电压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在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侧连接用 于流过所述调光器的维持电流的电阻元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够采用调光器进行调光,而且即使是在照度低的范围也能够调整照度。本发明的照明装置是通过调光器(47)从交流电源(45)接受电力供给的照明装置(1),它具备整流电路(31)、连接于整流电路(31)的输出侧的升降压变换器(37)、连接于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出侧的LED模块(3)、检测调光器(47)的调光电平的调光电平检测电路(39)、以及控制升降压变换器(37),以将与调光电平检测电路(39)检测出的调光电平相应的电流提供给LED模块(3)的控制电路(41),使控制电路(41)工作的电力从升降压变换器(37)的输出侧提供。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032467SQ20091017973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9日
发明者松井伸幸, 濑户本龙海, 田村哲志, 苏浩, 谢玮, 钱海波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