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式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15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光式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侧光式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侧光式照明装置。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一般可分为直下式(direct-lighting type)与侧光式(edge-lighting type)两种,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通常应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而侧光式背光模组通常应 用于小尺寸液晶显示器。图1为一现有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构件分解图。如图1所示,侧光 式背光模组100包含一导光模组110、一光源模组120及一电线130。导光模组110设有一 出线孔111。电线130的一端连接设于导光模组110背部的一电源装置(未图示),再由出 线孔111穿出,电线130的另一端则连接光源模组120。因此,电源装置可透过电线130供 电予光源模组120,使光源模组120中的发光单元发光。随着侧光式背光模组技术的演进,目前已有将侧光式背光模组作为照明装置的趋 势。然而,若将上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100作为一照明装置,于更换光源模组120时,因电 线130连接光源模组120故拆卸极为不便,且于拆卸时容易损伤周边元件。再者,其他现有技术揭露照明装置中模组间的多种连接机构,例如中国台湾专利 TWI274693号揭露一种包含灯罩、基座及LED光源单元的可拆式车辆用LED灯具。LED光 源单元包含装饰板、LED灯、电路基板、及由电路基板延伸出的数个电源端子。电路基板 供给LED灯电源,且多个电源端子的前端设有供LED灯插设的插孔。另外,中国台湾专利 TWM341798号提供一种照明灯,该照明灯包含设有发光元件(灯泡、LED灯等)及第一衔接 部的第一基板、设有第二衔接部及控制电路的第二基板、及触接第二基板的接触端的电池 组。当发光元件损坏时,可拆卸第一基板更换发光元件,且当电池组损坏时可直接更换电池 组。然而,上述各种现有连接机构均不适用于侧光式照明装置。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及拆卸组件的侧光式照明装置。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设计,一种侧光式照明装置包含一光源组件及一照明组件。 光源组件包含一承载件及一光源装置,承载件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结构,光源装置设置于 承载件上包含至少一发光单元及电连接发光单元的一第一电连接件。照明组件包含一框 体、一光学组件、一电源装置、一第二电连接件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结构。光学组件容置于框 体内,光学组件适于引导来自发光单元的光束,且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电源装置。当第二连 接结构对位接合第一连接结构以组合光源组件及照明组件时,第一电连接件触接第二电连 接件,且电源装置供电给发光单元。于一实施例中,承载件为一反射罩,且第一电连接件透过一电路板与发光单元电 连接。于一实施例中,框体包含二定位件及连接定位件的一连接侧壁,定位件彼此相对 并分开设置,且两个第二连接结构分别设置于两个定位件上。
于一实施例中,照明组件更包含一背板,背板嵌合于框体,且第二连接结构及电源 装置均设置于背板上。于一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可包含导电垫片或弹性导体,导电垫片的面积大于弹性 导体与导电垫片的实质接触面积。连接结构可为一卡槽结构搭配一卡榫结构,或者一凸块 结构搭配一开孔结构。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借由上述各个实施例的设计,因为 照明组件及光源组件均同时设有位置对应的连接结构及电连接结构,当照明组件及光源组 件藉由连接结构组合时,电连接结构互相触接,使电源装置得以供电给光源组件。因此,不 需额外透过电线等其他媒介来电连接光源组件及照明组件,使光源组件的组装及拆卸相当 便利。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 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一现有侧光式背光模组的构件分解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光式照明装置的构件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明组件的部分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部分放大图。图5A及图5B分别显示照明组件及光源组件于组装前及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100侧光式背光模组110导光模组111出线孔120光源模组130 电线20容置空间200侧光式照明装置201照明组件202光源组件21定位件210定位部211连接结构23承载件231 顶板232 侧板234 侧翼24连接侧壁25光源装置251发光单元
252电连接件
253连接结构
254电路板
26电连接件
261弹性导体
262收纳结构
27背板
28光学组件
281扩散板
282导光板
283反射片
29电源装置
41第一方向
4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 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 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 明。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光式照明装置的构件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 的照明组件的部分放大图,且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源组件的部分放大图。请同时参 照图2、图3及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光式照明装置200包含一照明组件201及一光源 组件202。照明组件201包含一背板27、彼此相对且分开设置的两个定位件21、及连接两定 位件21的一连接侧壁M。两个定位件21连同连接侧壁M构成一框体,且背板27嵌合该 框体。光源组件202包含一承载件23,及设置于承载件23的光源装置25,且承载件23例 如可为一反射罩。每一定位件21的一端具有一定位部210,定位部210位于定位件21与承载件23 连接处,且一连接结构211设置于定位部210的一内侧面。当然,连接结构211的形成位置 并不限定,例如形成于背板27上亦可。承载件23包含一顶板231及与顶板231连接的一 侧板232,且顶板231两端未设有光源装置25的部分形成两侧翼234。光源装置25设置于 顶板231与侧板232所界定的空间内,且光源装置25包含一电路板254、至少一发光单元 251、至少一电连接件252、及两个连接结构253。发光单元251与电路板254电连接。电连 接件252设于电路板254,并透过电路板邪4与发光单元251电连接。两个连接结构253分 别形成于电路板2M两端。电连接件252电连接发光单元251,如此一电源装置四能够透 过电连接件252供电给发光单元251使其发光。照明组件201的连接结构211与光源组件202的连接结构253两者的形状以及位 置互相搭配,使得照明组件201及光源组件202能够透过连接结构211与连接结构253的 对位接合而组装在一起。举例而言,于图2的实施例中,照明组件201的连接结构211为卡槽结构,且光源组件202的连接结构253为卡榫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其能获得对位接合的 效果均涵盖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计。例如连接结构211亦可为卡榫结构而连接结构253 为卡槽结构,或者利用凸块/开孔等结构替代卡榫/卡槽结构亦可。当光源组件202安装 至照明组件201时,连接结构211与连接结构253对位卡合,且承载件23的侧翼234抵靠 定位部210,使二定位件21、承载件23、连接侧壁24、背板27定义出一容置空间20。侧翼 234搭配定位部210的设计可使光源组件202更为稳固地定位于照明组件201。再者,照明组件201另包含一光学组件观、至少一电连接件沈及一电源装置四。 图5A及图5B分别显示照明组件及光源组件于组装前及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 图3、图5A及图5B,电源装置四位于光学组件观的下方,用以供电给光源装置25使其发 出光束。光学组件观引导来自光源装置25的光束,使光束朝远离光源装置25的一第一方 向41行进后,再从垂直于第一方向41且远离背板27的一第二方向42射出。光学组件观 设于背板27上且例如可包含一扩散板观1、一导光板282及一反射片观3。照明组件201 的电连接件26与光源装置25的电连接件252的位置互相对应,当连接结构211对位接合 连接结构253以组合照明组件201及光源组件202时,会使电连接件沈触接电连接件252 构成电连接,使电源装置四得以供电给光源装置25使其发出光束。于一实施例中,光源装置25的电连接件252为一导电垫片,且照明组件201的电 连接件26包含一弹性导体261及一收纳结构沈2。于未受外力的情况下,弹性导体的 一部分位于收纳结构沈2内而另一部分凸出于收纳结构沈2,用以保护弹性导体沈1。当照 明组件201及光源组件202组装在一起时,弹性导体261与导电垫片(电连接件252)互相 接触,此时弹性导体261产生形变并藉由该形变提供一作用力使弹性导体261抵靠电路板 2M上的导电垫片。于一实施例中,导电垫片的面积可大于弹性导体261与导电垫片的实质 接触面积,如此可允许较大的制造公差,确保照明组件201及光源组件202组装后的电连接 效果。于另一实施例中,照明组件201的电连接件沈可为一导电垫片,且光源装置25的电 连接件252可包含一弹性导体及朝照明组件凸出的一收纳结构。当然,该些电连接件仅需 能达到良好的电连接效果即可,其构造及外形并不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由上述各个实施例可知,因为照明 组件201及光源组件202均同时设有位置对应的实体连接结构及电连接结构,当照明组件 201及光源组件202藉由连接结构组合时,电连接结构同时互相触接,使电源装置得以供电 给光源组件。因此,不需额外透过电线等其他媒介来电连接光源组件202及照明组件201, 使光源组件202的组装及拆卸相当便利。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 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申请专利范围不须达成本 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光式照明装置,包含一光源组件,包含一承载件,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结构;及一光源装置,设置于该承载件上,该光源装置包含至少一发光单元及电连接该发光单 元之一第一电连接件;以及一照明组件,包含一框体;一光学组件,容置于该框体内,该光学组件适于引导来自该发光单元的光束;一电源装置;一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该电源装置;以及至少一第二连接结构,当该第二连接结构对位接合该第一连接结构以组合该光源组件 及该照明组件时,该第一电连接件触接该第二电连接件,且该电源装置供电给该发光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件为一反射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件具有一顶板,该框体具 有一定位部,且当该第一连接结构对位接合该第二连接结构时,该顶板的一侧翼抵靠该定 位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包含二定位件,彼此相对且分开设置,其中该照明组件包含两个第二连接结构,且该些第二 连接结构分别设置于该些定位件;及一连接侧壁,连接该些定位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组件还包含一背板,且该 背板嵌合该框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该背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装置设置于该背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还包含一电路板,且 该第一电连接件透过该电路板与该发光单元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连接件包含一弹性导 体,且该第二电连接件包含一导电垫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垫片的面积大于该弹性 导体与该导电垫片的一实质接触面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连接件包含一导电垫 片,且该第二电连接件包含一弹性导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垫片的面积大于该弹 性导体与该导电垫片的一实质接触面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结构为一卡槽结构 或一开孔结构,且该第二连接结构为一卡榫结构或一凸块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结构为一卡榫结构 或一凸块结构,且该第二连接结构为一卡槽结构或一开孔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侧光式照明装置,包含一光源组件及一照明组件。光源组件具有至少一发光单元、至少一第一连接结构及一第一电连接件。照明组件包含一框体、一光学组件、一电源装置、一第二电连接件及至少一第二实体连接结构。当第二连接结构对位接合第一连接结构以组合光源组件及照明组件时,第一电连接件触接第二电连接件。本发明不需额外透过电线等其他媒介来电连接光源组件及照明组件,使光源组件的组装及拆卸相当便利。
文档编号F21S8/00GK102095125SQ200910260418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5日
发明者张淑美, 阙建财 申请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