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44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导光本体复合色带,使光线在本体和色 带之间产生霓虹效果和更理想的反射、折射等作用的手段。
背景技术
使用热塑性塑料,例如聚碳酸脂、聚胺脂类、乙基、甲基丙烯酸脂或其类似材料等 聚合物制成透明的核心体或蕊体,以及在所述的核心体或蕊体表面包覆聚乙烯材料制成 的保护层或薄外套等部分,来共同导引光线的导光结构,已为已知技术。例如,美国专利第 4,422,719 号「OPT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INCLUDING LIGHT GUIDE」专利案,揭露了 典型的实施例。其揭示了一种在透明的核心体与半透明的外套(sleeve)组合的技术;该 外套的设计是使其折射度(refraction)大于核心体的折射度,来增加光线的反射作用,延 长光线在核心体内的行进距离,并且使散射或漫射出来的光线均勻、柔和。但是,该外套会 使散射出来的光线变得朦胧、模糊,损失了光线的明亮度,让散射出来的光线变得比较不漂 亮;这情形已经从它的产品上获得了证明。另一个使散射出来的光线变得朦胧、模糊的因素也可能包括,该外套内表面和核 心体表面是两个非常贴近的表面;从其中一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很可能被另一个表面反射 出来的光线干涉而抵消。例如,假设光源是白光,当外套的厚度较薄的时候,容易使白光中 的蓝光因为干涉而抵消,因此反射入眼睛的光会变成比较不亮的黄光(即蓝光的互补色); 如果增加外套的厚度,白光中的绿色光容易被抵消,而出现其对应的互补色。换言之,所述 外套包复核心体的导光结构因这种干涉现象会降低光线的明亮度。为了改善这类问题,该第4,422,719号专利案提供了其它的实施例;例如,在外套 和核心体上设置不同长度排列的刻痕,或在外套内加入可增加亮度的感光乳剂、反射粉末 材料或金属氧化物等物质。不过,这些实施例也使其导光结构在制造上变得比较复杂。在美国专利第6,169,836 Bl 号「OPTICAL TRANSMISSION TUBE AND METHOD FOR MAKINGTHE SAME」、美国专利第 7,433,565B2 号「SIDE-SCATTERING LIGHT GUDES」等专利案 中,也揭露了应用保护层或外套包复核心体的技术手段;所述的专利案是使核心体的折射 指数(refractive index)大于该外套的折射指数。但是,该保护层或外套一样会使散射出 来的光线变得朦胧、模糊,降低光线的明亮度,让散射出来的光线变得比较不漂亮;而这种 情形也同样从它们的产品上获得了证明。因此,为了提高其导光结构的明亮度,它们在核心体内部设置了许多个由有机聚 合物(例如硅树脂分子、聚苯乙烯树脂、金属氧化物、碳酸盐或其类似材质等)制成的散射 粒子(light-scattering particles)或漫射粒子(diffuser particles),来增加光线的反 射和折射效果。就像那些熟知此技术的人所知悉,这类具有散射粒子或漫射粒子的导光结 构在制造上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它们先将已制造完成的散射粒子加到成溶解状态和经过 聚合作用的核心体内之后,必须再经过一振动和转动作业,使散射粒子散布在该核心体内 部。而这类结构的制造反映在价格上,使每枝20cm的导光条结构的价格高达台币70 80兀。另一个有关这类具有散射粒子或漫射粒子的导光结构在应用方面的课题是,当射 入核心体内的光线遭遇这些散射粒子或漫射粒子时,通常也会在散射粒子或漫射粒子的背 后造成阴影,使阴影的边缘产生绕射条纹;有时候绕射条纹会混合一起,使阴影边缘形成模 糊的情形。虽然,绕射的程度决定于散射粒子或漫射粒子的大小与光线波长之间的相互关 系(例如波长越长,绕射越明显),但其也显示了光源种类的选择或使用受到了限制,而这 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在该第7,433,565B2号专利案中也揭示了另一个实施例,它在核心体和外套之间 设置有一空气层或其它类似材料构成的介质层;空气层或介质层的折射指数小于核心体的 折射指数。因为核心体和外套之间有一层空气相隔,光线会从空气层的上下分别反射,这种 反射光线会相互发生干涉现象,而产生亮暗带(即明暗相间的条纹带)。这是因为,反射入 眼睛的光线来自两个不同的路径,分别是外套内表面反射的光线和核心体外表面反射的光 线;核心体外表面反射的光线需行进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观看者的眼睛。如果这段距离差 正好是半个波长(异相),就会发生相消干涉,而出现暗带;而旁边的距离差没有发生干涉, 就会出现亮带。也就是说,从外套内表面和核心体外表面两个很接近的平面反射的光线,会 产生干涉条纹,而降低光线的明亮度。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光源和导光结构在应用方面的技术;它 们也反映出这些导光结构设计在某些应用的情形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重行设计考虑 导光的组织结构,使其构造不同于已知,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 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但是,要如何克服或改善上述我们所讨论的缺点呢?例如,使它的结 构设计在符合一个简单的条件下,同时具备有可减少已知结构产生亮暗带和绕射现象,干 扰发光效果等作用;或进一步提高导光亮度,改善旧法中发光效果模糊等手段;我们发现 它的构造必需考虑到下列几个设计课题1.应相异于上述专利案(US 4,422,719、US6, 169,836 Bi、US7, 433,565B2)在核 心体表面设置包覆保护层或外套的结构组织和设计方向;以减少造成发光效果模糊或不清 楚的情形。2.应舍弃该 US4, 422,719、US6, 169,836 Bi、US7, 433,565B2 等专利案,在核心体 内部散布漫射粒子或散射粒子的结构组织,以减少产生阴影或绕射条纹现象,进一步让光 源种类的选择或使用不会受到限制;并且,降低导光结构的制造成本与复杂度。3.为了保持或增加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导光条的内部结构应重新安排和设 计。4.如上述两个相互非常接近的平面(例如,外套内表面和核心体表面),它们彼此 接近的面积应尽可能的减少,以降低两平面反射光线相消干涉或产生亮暗带的情形。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教示或具体揭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和结构 简单,可减少已知结构产生的亮暗带或绕射现象及干扰发光效果等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 条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 条结构,可导引光线行进,包括一透明的本体、及一设置在本体内的色带,该本体定义有一 中心轴线和一可散射光线的表面;其特点是所述色带的反射指数大于该本体,以迫使大 部分光线反射回本体,相对少部份的光线进入色带,而产生霓虹效果。根据本发明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该本体为一管状或柱状结构,定义有一 中心轴线;该色带配置在所述的中心轴线上。该本体与色带的断面积比为约20 1 90 1。因此,本体与色带的反射光线产生相消干涉或亮暗带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 低。根据本发明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该色带成数段或条的型态配置在本体内 部。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色带在轴线方向上成间隔配置型态。根据本发明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该本体由可由两个半体相互组合而成; 每一半体具有一平面,至少一半体的平面上配置有色带。具体来说,该色带可布置或印刷在 其中一个半体的平面上,并且使该两个半体相互结合成一整体状态。如此,可明显减少像旧法中造成导光条发光效果模糊或不清楚的情形;可明显减 少产生阴影或绕射条纹现象,进一步的也让光源种类的选择或使用不会受到限制;并且,降 低导光结构的制造成本与复杂度;明显改善了已知两平面反射光线相消干涉或产生亮暗带 的情形。且为了保持或增加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作用,本体内部配置了具有颜色的色带;在白 天可显示出这导光条结构的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并且可在光源射入这导光条结构后,分 别在白天和夜晚散射出漂亮、清楚的光线和霓虹效果。对于本发明所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及其它目的与功效,将在下文中配合所附图式 的详加说明,而趋于了解;如图所示


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同时也显示了光源的位置。图4是本发明的再一剖视示意图;描绘了该光线30的传递情形。图5是本发明的又一剖视示意图;描绘了该光线40的传递情形。图6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描绘了该光线50在色带内的传递情形。图7是本发明的一平面示意图;描绘了光线80、90在本体内的传递情形。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色带在本体内部的配置情形。图9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显示了色带在本体内部的配置情形。图10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描绘了本体形成两个半体和色带配置 在半体上的情形。图11是图10两半体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上视图;描绘了色带的另一实施例的型态。标号说明10 本体10a、10b半体11 轴线12表面
13 一端16 平面20A 文字或图案30、32、34、35、36、37、38 光线40、41、42、44、45、47、48 光线50、51、52、53 光线5 lb、5 Ie散射或漫射光线60、70、80、90、91 光线82、85散射或漫射光线S 光源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包括一本体和至少一 色带的组合,概分别以参考编号10、20表示。本体10选择了透明的塑料、甲基丙烯酸脂 (PMMA)、聚胺脂类、玻璃、树脂、热塑性塑料或其类似材料制成(在已知技术中已揭露了许 多种制造本体的材料,故不再予以详述);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本体10倾向于形成一透 明挠性体的型态,具有良好的折射力和透射力(或传送力)。本体10在所采的实施例中, 选择了圆形的轮廓,定义有一中心轴线11和一可散射光线的表面12。可了解的是,本体10 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几何形状。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色带20以一具有颜色的带体或带状型态,置入本体10内; 具体而言,色带20配置在本体10的轴线11位置上。色带20也可以镀上银或其类似材料 来增加它的反射能力。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色带20选择了红色的颜色。所述色带20的反 射率或指数大于该本体10,以迫使大部分光线反射回本体10,但容许少部份的光线进入色 带20内,而产生霓虹效果。色带20倾向于选择具有低吸光率、高透射比的材料制成,例如 交叉链接(cross-linked)的聚合物;让光线可以沿着本体10和色带20的行进过程,具有 高的传递能力或效能。在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本体10与色带20的断面积比的范围为约20 1 90 1 ; 在图2中显示了该本体10与色带20的断面积比为约60 1的情形。因此,本体10与色 带20的反射光线产生相消干涉或亮暗带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请参考图3,当光源S从这导光条的一端13射入时,光线可以沿着导光条在平行本 体10轴线11的方向上直线传递;部分光线在撞击到本体表面12和色带20时,会在本体10 内部产生反射和折射作用。任一束光线在撞到本体表面12 (或色带20)的入射角度(入射 线与法线N之间的夹角)小于临界角(光线在导光条中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时,部分光 线会折射出本体10,而在本体表面12产生漂亮的散射或漫射光线。请参阅图3及图4,使用了 5条射线或光线30、40、50、60、70来说明。例如光线30 射入本体10到达本体表面12的角度小于临界角时,部分光线会折射出本体10,而在本体表 面12产生漂亮的散射或漫射光线31。部分光线32会反射到色带20上,在色带20上产生 散射或漫射光线33。色带20使部分光线34又反射向本体表面12 ;但有少部分光线35会 折射进入色带20里面。所述光线35的路径朝法线N的方向偏折;一部分光线36朝离开法
14,15边
20色带
21,22边
31、33散射或漫射光线
43、46散射或漫射光线
51a、51c、51d、51f 光线 52a,52b 光线 81、83、84、86 光线 N法线线N的方向折射出色带20,射向本体表面12 ;—部分光线37在色带20内反射后,也朝离开 法线N的方向折射出色带20,射向本体表面12。光线37也会有部分光线38在色带20内 形成反射状态。请参考图5,光线40射入本体10到达本体表面12的角度等于临界角时,光线41 会擦过本体表面12。如果光线40射入本体10到达本体表面12的角度大于临界角时,光 线42会全反射到色带20上,然后又全反射离开色带20。在另一种情形中,光线42也有可 能在色带20上产生漫射光线43 ;使部分光线44折射进入色带20里面。所述光线44的路 径朝法线N的方向偏折;一部分光线45朝离开法线N的方向折射出色带20,射向本体表面 12,然后在本体表面12产生散射或漫射光线46 ;—部分光线47在色带20内反射后,也朝 离开法线N的方向折射出色带20,射向本体表面12。光线47也会有部分光线48在色带20 内形成反射状态。可了解的是,光线60、70分别相同于上述光线30、40的行进情形;因此,不再予以 叙述。请参阅图6,把色带20的剖面图放大,并且定义色带20的两边,分别以参考编号 21,22表示;光线50射入色带20的情形,分别以光线51、52、53说明。基本上,光线53会 在色带20内直线传递。假设光线51射入色带20的角度小于临界角时,部分光线51a会偏离法线N的折 射出色带20而进入本体10,也会在色带20上产生散射或漫射光线51b。部分光线51c会 反射到色带20的另一边22上面,使部分光线51d偏离法线N的折射出色带20而进入本体 10 ;光线51c也会在色带20的边22上产生散射或漫射光线51e。一部分光线51f在色带 20内反射后,射向色带20的另一边21。请再参阅图6,假设光线52射入色带20的角度等于临界角时,光线52a会擦过色 带20的表面或边21。如果光线52射入色带20的角度大于临界角时,光线52b会全反射到 色带20的另一边22。在上文中,说明了光源S射入导光条后,光线30、40、50、60、70与本体10、色带20 配合的折射和反射情形。但因为该本体10与色带20的断面积比的范围为约20 1 90 1 ;因此事实上有些光线会越过该色带20,而不会在色带20上产生折射或反射作用。 在下文的图7中,将说明这些越过色带20的光线的传递情形。所述光线分别以参考编号 80,90表示。请参阅图7,定义了本体表面12在图中区分有两边,分别以参考编号14、15来表
7J\ ο假设光线80射入本体10的角度小于临界角时,部分光线81会偏离法线N的折射 出本体10,也会在本体表面12上产生散射或漫射光线82。部分光线83会越过色带20,反 射到本体10的另一边15上面,使部分光线84偏离法线N的折射出本体10 ;光线83也会在 本体10的边15上产生散射或漫射光线85。一部分光线86在本体10内反射后,射向本体 10的另一边14。如果光线90射入本体10的角度大于临界角时,光线91会越过色带20,全 反射到本体10的另一边15。请参考图8,在一个衍生的实施例中,色带20可在本体10轴线11方向上成间隔配 置型态。在另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该色带20成相平行数条或数段的型态配置在本体10内部;例如,图9所描绘的情形。 请参阅图10及图11,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本体10可由两个半体10a、IOb相 互组合而成;每一半体10a、IOb分别具有一平面16。图中显示了至少一半体IOb的平面16 上配置有色带20。具体来说,该色带20可布置或印刷在该半体IOb的平面16上,并且使 该两个半体10a、IOb相互结合成整体状态,而组成该本体10 (或导光条)。原则上,色带20 的宽度和长度是可以变化的;但不会超过该半体平面16的宽度和长度。换言之,该色带20 的宽度小于该本体10直径的长度(或该平面16的宽度);该色带20的长度不大于(小于 或等于)该本体10的长度(或该平面16的长度)。在所采的实施例中,该两个半体10a、 IOb可使用黏胶黏合或使用高周波接合;或应用加热方式使该两个半体10a、10b的平面16 相接合。请参考图12,描绘了一个衍生的实施例;为导光条的上视图,显示了该色带20被 变换成文字或图案20A的型态。代表性地来说,这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在提供一结构精简的条件下,包括 了下列的设计考虑1.这导光条结构相异于已知技术(例如,US 4,422,719、US6,169,836 Bi、 US7, 433,565B2),没有本体表面12设置包覆保护层或外套的结构组织;因此,可明显减少 像旧法中造成导光条发光效果模糊或不清楚的情形。2.这导光条结构也舍弃了该 US 4, 422, 719,US6, 169, 836 BUUS 7,433,565B2 等 专利案,在核心体内部散布漫射粒子或散射粒子的结构组织;因此,可明显减少产生阴影或 绕射条纹现象,进一步的也让光源种类的选择或使用不会受到限制;并且,降低导光结构的 制造成本与复杂度。在一个依据本发明制作长20cm的导光条结构,价格约为台币10元以下;相较于已 知技术而言,明显降低了制造成本,而具有市场吸引力。3.为了保持或增加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作用,本体10内部配置了具有颜色的色带 20 ;在白天可显示出这导光条结构的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并且可在光源S射入这导光条 结构后,分别在白天和夜晚散射出漂亮、清楚的光线和霓虹效果。不仅导光条的内部结构被 重新安排和设计,而且具备了已知技术所未有的优点。4.这导光条的内部结构经过重新安排和设计后,已不同于旧法中具有两个相互非 常接近的平面(即,外套内表面和核心体表面);明显改善了已知两平面反射光线相消干涉 或产生亮暗带的情形。5.该本体10与色带20的断面积比的范围为约20 1 90 1。因此,彼此接 近的面积被尽可能的减少,使本体10与色带20的反射光线产生相消干涉或亮暗带的情形, 相对地也被降到最低。故,本发明提供了一有效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空间型态不同于已知 技术,且具有旧法中所未有的机能,明显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
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可导引光线行进,包括一透明的本体、及一设置在本体内的色带,该本体定义有一中心轴线和一可散射光线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的反射指数大于该本体,以迫使大部分光线反射回本体,相对少部份的光线进入色带,而产生霓虹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色带的 断面积比为20 1 90 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 挠性的柱状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置入本体 内的型态为一具有颜色的带状体。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配置 在本体的中心轴线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配置在本 体的中心轴线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镀有 银或类似材料。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镀有银或 类似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呈红色。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呈红色。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选择 交叉链接的聚合物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83) 越过色带,反射到本体的另一边(15)。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91) 越过色带,全反射到本体的另一边(15)。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在本 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成间隔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成相 平行数条的型态配置在本体内部。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在本 体和色带之间以折射和反射的路径传递,并且从本体表面散射出去。
1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在本体和 色带之间以折射和反射的路径传递,并且从本体表面散射出去。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在本体和 色带之间以折射和反射的路径传递,并且从本体表面散射出去。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在本体和 色带之间以折射和反射的路径传递,并且从本体表面散射出去。
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在本体和 色带之间以折射和反射的路径传递,并且从本体表面散射出去。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在本体 和色带之间以折射和反射的路径传递,并且从本体表面散射出去。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在本体 和色带之间以折射和反射的路径传递,并且从本体表面散射出去。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两个半 体相互组合而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体分 别具有一平面;并且,至少一半体的平面上配置有色带。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印刷在 该半体的平面上。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体以 黏胶黏合。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体以 加热方式使该两个半体的平面相接合。
28.如权利要求1或24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为 文字或图案的型态。
29.如权利要求1或24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的 宽度小于该本体直径的长度。
30.如权利要求1或24所述的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带的 长度小于或等于该本体的长度。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霓虹效果的导光条结构,包括一透明的本体,本体包含有一可散射光线的表面,以及一设置在本体内的色带;所述色带的反射率或指数大于该本体,以迫使大部分光线反射回本体,部分光线进入色带,而产生霓虹效果。实质上,进入本体的光线沿着本体轴线方向行进,在本体和色带之间产生反射和折射作用,并且使光线从本体表面散射出去;用以提高导光亮度,改善旧法中发光效果模糊等情形,并可减少已知结构产生亮暗带或绕射现象,及干扰发光效果等。
文档编号F21V8/00GK101900298SQ20091030257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5日
发明者何昌宪 申请人:何昌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