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道路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45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道路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以及使用该发光二极 管灯具的道路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普通家庭,由 此而来的道路安全隐患也将随之增加。路灯,作为道路安全的护航者,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型环保、节能的光源产品,已逐渐应用于路灯领域。然而,作为 路灯,除了具备高效的发光效果之外,防眩光功能也是衡量其性能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 此,具有优良防眩光功能的路灯也成为目前路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防眩光效果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以及使用该 发光二极管灯具的道路照明系统。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包括一灯座及设置于灯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所述 灯座包括一基板及与基板一表面相连的多个承载板,该多个承载板相对于基板朝同一方向 倾斜,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置于承载板上。一种道路照明系统,其包括上述发光二极管灯具,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以出光方 向逆着车辆行驶方向的方式安装。—种道路照明系统,其包括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的出光方向朝道路 上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多个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同时逆 着车行驶的方向,这样路面上的物体由于光的照射产生明显的阴影,使物体的轮廓更为清 晰,从而使得司机可以准确判断路面状况,以安全驾驶。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技术方案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倒置图。图3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应用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以及使用该发光二极管灯具的道路照明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3,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灯架10、灯座20、光源30、透明灯罩40以 及电源驱动模组50。灯架10为一楔形框体,其包括一矩形第一侧壁11、与第一侧壁11平行相对的矩 形第二侧壁12以及二相对的梯形第三侧壁13夹设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灯 架10具有矩形环状顶面和底面,当灯架10水平放置时,顶面平行于水平面,底面相对于水 平面倾斜。灯架10还包括多个固定柱14分别形成在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及二第三侧 壁13的内壁。每一固定柱14沿其对应的侧壁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固定柱14的顶端与底端 分别与顶面及底面相平齐。每一固定柱14沿其轴向开设有螺孔,以便配合螺钉将透明灯罩 40固定于灯架10的底面。一并参阅图4,灯座20由导热金属材质制成,其包括一基板21、自基板21的顶面 向上垂直延伸的多个散热片22以及自基板21的底面向下延伸的多个导热支撑板23。基板 21固定于灯架10的顶面,从而使灯座20和灯架10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照明腔室,光源30固 定于支撑板23且容置于照明腔室内部。基板21具有与灯架10的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 壁12分别对应的二纵端以及与二第三侧壁13分别对应的二横端,多个导热支撑板23沿基 板21的纵长方向延伸。多个支撑板23间隔设置于基板21的底面,用于安装光源30。每一支撑板23包括 一自基板21的底面向下垂直延伸的纵长的延伸板231以及形成于延伸板231的自由端且 相对延伸板231倾斜的纵长的承载板232。光源30包括多个发光模组31,每个发光模组31 固定于一个承载板232。光源30使用时照亮同一方向,因此要求多个发光模组31相对于 水平面朝同一方向倾斜,例如,多个发光模组31均与水平面的同一延伸方向成一锐角。为 此,将多个承载板232的承载面设置为相对于基板21的底面朝同一方向倾斜。例如,灯座 20包括N个设置于基板21底面的支撑板23,每个支撑板23具有一个承载板232,也就是 说,具有N个承载板232。N个承载板232的承载面相对于基板21的底面朝同一方向倾斜, 即,每个承载板232的承载面与基板21的底面的同一端成一大于零度且小于90°的锐角, 为了方便下文描述,称作承载板232的承载面相对于基板21的倾角。优选地,该N个承载 板232的承载面的倾角可以依次增大或减小,当然,其也可不依次变化。为了使得灯具具有预定的配光效果,发光模组31中整合有与发光二极管对应的 导光结构。每个发光模组31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311、导光板312及支撑、固定发光二极管 311、导光板312的电路板。当然,发光模组31中的发光二极管311可以使用非发光二极管 的其它光源替代。导光板312配合发光二极管311,根据实际光效需要调整发光二极管311 的出光效果。导光板312为一集成结构,其包括多个导光筒313,每个导光筒313对应一个 发光二极管311。每个导光筒313包括两个大小不等的开口端及连接两个开口端的一筒状 反光侧壁,小开口端固定于承载板232的承载面,大开口端为自由端,两个开口端均与该承 载板232的承载面平行,该筒状反光侧壁将对应的一个发光二极管围设于其内。本实施例 中,如图4所示,导光筒313的反光侧壁为斜锥形筒状结构,其由弧形第一侧壁段和弧形第 二侧壁段围合而成。导光筒313沿轴线的截面为梯形,其包括与第一侧壁段对应的第一斜 边313a和与第二侧壁段对应的第二斜边313b,第一斜边313a的长度大于第二斜边313b的 长度。可以通过设定第一斜边313a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角,使得第一侧壁段对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进行导引,进而控制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第一斜边313a相对于竖直方向的 倾角小于或等于70°。导光筒313的第一斜边313a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角配合承载板232的承载面相 对于基板21的倾角,可以设计得到所需配光效果的灯具。例如,用于城市主要街道、干线 公路、高速公路以及隧道等的截光型灯具的配光曲线,其要求灯具的最大发光强度不大于 65°的立体发光角度。具体作法是,根据导光板的反光性能设定导光筒313的反光侧壁的 倾角,确定第一个承载板232和最后一个承载板232的倾角,从而实现所需的配光效果。为 了更好实现配光效果,中间承载板232的倾角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设定。例如,图4示意性的 给出了五个承载板232,每一个承载板232设置一个发光模组31。设定导光筒313的第一 侧壁段的第一斜边313a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的倾角为70°,自左向右,第一个承载板232 的倾角为30°,第五个承载板232的倾角为10°,中间的承载板232每增加一个,其倾角 增加5°。也就是说,中间三个承载板232的倾角依次为25°、20°、15°。可以理解,中 间三个承载板232的倾角也可以不依次减小,其倾角大小可以在10° -30°、30° -90°或 0° -10°任何一个范围内。多个延伸板231的高度从灯架10的第一侧壁11到第二侧壁12逐渐增大,且宽 度逐渐减小。这样使得多个发光模组31到基板21的底面的距离从灯架10的第一侧壁11 到第二侧壁12逐渐增大,多个发光模组31的水平高度彼此不同。这样,当发光二极管灯具 安装位置固定后,相对于排列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多个发光模组31而言,本实施例的设置方 式,使得每个发光模组31的光汇聚点不同,从而产生不同范围的照射,以获得照射范围大 且亮度均勻的照射效果。透明灯罩40为光学透明材质,其结构对其光学透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透明灯罩 40固定于灯架10的底面且蒙住照明腔室的开口,从而灯架10、灯座20和透明灯罩40将光 源30封闭在照明腔室内,电源驱动模组50固定在照明腔室外。为了避免透明灯罩40直接 和灯架10固定时其结构产生影响,将一塑胶材质的压框420设置于透明灯罩40的周边,使 得压框420与灯架10的底面固定,并将透明灯罩40夹设于压框420与灯架10的底面之间。电源驱动模组50通过二固定架510固定于灯座20的基板21,且位于多个散热片 22上方。每一固定架510为一金属拱形结构,其包括一水平板511及自水平板511两端向 下延伸的二连接板512。每一固定架510的二连接板512分别固定在灯架10的顶面,使得 水平板511横跨灯座20的多个散热片22,且水平板511与灯架10的顶面基本平行。二固 定架510平行、间隔设置,电源驱动模组50设置在二固定架510的二间隔设置的水平板511 上。二悬挂架60设置于灯座20的多个散热片22上方,用以将整个发光二极管灯具悬 设于隧道内的天花板或其它预定位置。每一悬挂架60包括一水平臂61、二竖直臂62自水 平臂61的两端向下垂直延伸、二竖直臂62的自由端向内延伸有二间隔相对的固定部63。 二悬挂架60的固定部63分别固定于灯架10的二第三侧壁13,从而使二悬挂架60固定于 灯架10。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灯座20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导热支撑板23也可以由一个楔 形支撑部替代,该楔形支撑部可以实现将多个发光模组31按照上述方式支撑便可。另外, 多个承载板232可以直接设置在基板21上,无需延伸板231。基板21可以采用导热或非导热材料制作。另外,多个发光模组31不一定必须设置在灯座20的支撑板23上,其也可以 由其它装置支撑,优选地,每个发光模组31相对于水平面的同一方向倾斜一锐角,用以确 保所有发光模组31朝同一方向出光便可。组装时,利用螺钉将灯座20的基板21固定于灯架10的顶面,将发光二极管311 设置于导光板312与支撑板23之间,从而将发光二极管311以及导光板312固定于支撑板 23。利用螺钉穿过压框420、透明灯罩40并锁合到灯架10的固定柱14,从而将压框420、透 明灯罩40固定到灯架10的底面并使透明灯罩40夹设于压框420与灯架10的底面之间。 将电源驱动模组50通过二固定架510固定于灯座20的21基板,并将二悬挂架60固定于 灯架10,从而完成整个灯具的组装。如图5所示,上述发光二极管灯具使用时,灯座20水平设置在道路的正上方,使多 个承载板232同时朝车1的行驶方向A倾斜,从而安装在其上的多个发光模组31的出光方 向B便逆着车1的行驶方向A,这样车1由于光的照射产生明显的阴影2,当多个车1行驶 在道路上时,位于前方的车1的阴影2可被后方车1的司机清晰地看到,从而使得司机对路 面状况进行准确判断,达到安全驾驶。当然,路面上除车1外的其它物体同样因光的照射产 生明显的阴影,这样司机可根据前方物体的阴影前方道路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以便更安 全的驾驶。另外,此发光二极管灯具可用于供车辆行驶的隧道,利用二悬挂架60将灯架10水 平固定于隧道的顶部,灯座20的多个承载板232同时朝逆着车行驶的方向倾斜,使安装在 其上的多个发光模组31的出光方向逆着车行驶的方向。这样车辆驶入隧道时,由于多个发 光模组31的逆光照明,使得司机可以准确判断路面状况,以安全驾驶。可以理解地,上述发 光二极管灯具并不局限于应用于隧道中,在一些车辆主要按照特定的方向行驶的道路中, 均可适用。例如,在公路上设置照明系统时,利用上述发光二极管灯具作为照明装置,将发 光二极管灯具水平安装在公路的正上方,使其出光方向朝公路上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 倾斜。发光二极管灯具水平安装在公路正上方的方法,即在公路边设置竖直灯杆,在灯杆 的上端横向向内(即向公路正上方的位置)延伸一支撑架,将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二悬挂架 60固定于支撑架,使得灯架10的顶面相对于公路水平放置,并使多个发光模组31相对于 水平面朝同一方向倾斜,即,发光模组31的出光方向朝道路上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倾 斜。当然,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计,只要使发光模组 31的出光方向逆着车辆行驶方向便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多个发光模组31的出光方向同时 逆着车行驶的方向,这样路面上的物体由于光的照射产生明显的阴影,使物体的轮廓更为 清晰,从而使得司机可以准确判断路面状况,以安全驾驶。
权利要求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包括一灯座及设置于灯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包括一基板及与基板一表面相连的多个承载板,该多个承载板相对于基板朝同一方向倾斜,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置于承载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表面垂直延伸出多个 纵长的延伸板,所述每一承载板与延伸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灯架,其与灯座形成一 具有开口的照明腔室,所述多个承载板及发光二极管模组容置于照明腔室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透明灯罩,其蒙设照明 腔室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另一表面垂直延伸 有多个散热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每个发光二极管模组包括一发 光二极管和一导光筒,该导光筒具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开口端,小开口端固定于承载板的承 载面,大开口端为自由端,所述发光二极管围设于导光筒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筒的侧壁由弧形第一 侧壁段和弧形第二侧壁段围合而成,第一侧壁段具有第一斜边,第二侧壁段具有第二斜边, 第一斜边的长度大于第二斜边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边相对于竖直方向 的倾角小于或等于7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承载板相对于基板的 倾角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
10.一种道路照明系统,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 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以出光方向逆着车辆行驶方向的方式安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的多个承载板相对 于基板向逆着车行驶的方向倾斜,使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出光方向逆着车行驶的方 向。
12.—种道路照明系统,其包括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的出光方向朝道路 上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道路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水平安装在道路 的正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道路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9 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道路照明系统。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包括一灯座及设置于灯座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模组,所述灯座包括一基板及与基板一表面相连的多个承载板,该多个承载板相对于基板朝同一方向倾斜,所述发光二极管模组置于承载板上。使用时,多个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逆着车行驶的方向,这样路面上的物体由于光的照射产生明显的阴影,使物体的轮廓更为清晰,利于司机对路面状况的判断。
文档编号F21W131/103GK101900276SQ20091030267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刘友学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