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31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光的半导体元件。与诸如荧光灯和白炽灯 等的现有光源作比较,LED具有低功率损耗、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安全和环境友好性的 优点。出于这些原因,许多研究都致力于用LED灯替代现有光源。LED越来越多地用于照明 装置的光源,例如,在室内和室外使用的各种灯、液晶显示器装置、电标示和街灯等的光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包括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向着反射器的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形 成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下部的一侧上,并且具有在第一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突起地形成的第一铰链;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具有向着反射器的第二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形 成在第二本体的下部的一侧上,并且具有在第二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突起地形成的第二 铰链;中间本体,所述中间本体具有在中间本体的下部的两侧上分别形成的插入凹槽, 并且允许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将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分别插入到插入凹槽中、以可附 着和可移除方式耦合到中间本体的两侧;以及主发光二极管模块,所述主发光二极管模块分别设置在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 表面上。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包括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外罩;耦合部件,所述耦合部件被耦合到外罩的内部上表面,其在外罩的内部上表面的 方向上具有在耦合部件的中间部中形成的第一插入凹槽,并且具有在第一插入凹槽中提供 的第一连接端子;至少一个反射器,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器被耦合在外罩的内壁表面与耦合部件的外 壁表面之间;以及光源单元,其中,光源单元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在第一本体的上部中形成的第一耦合单元,第一耦 合单元通过第一插入凹槽、以可附着和可移除的方式被耦合到耦合部件,第一本体具有向 着反射器的第一倾斜表面,第一倾斜表面形成在第一本体的下部的一侧上,并且具有在第 一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突起地形成的第一铰链;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具有在第二本体的上部中形成的第二耦合单元,第二耦5合单元通过第一插入凹槽、以可附着和可移除的方式被耦合到耦合部件,第二本体具有向 着反射器的第二倾斜表面,第二倾斜表面形成在第二本体的下部的一侧上,并且具有在第 二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突起地形成的第二铰链;中间本体,所述中间本体具有在中间本体的下部的两侧上分别形成的第二插入凹 槽,其通过将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分别插入到第二插入凹槽中,允许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以可附着和可移除的方式被耦合在中间本体的两侧,并且具有在中间本体的上部中设置的 第二连接端子,当光源单元耦合到耦合部件时,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到第一连接端子;以及主发光二极管模块,所述主发光二极管模块被分别设置在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 斜表面上。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如是图3中示出的耦合部件的横截面图。图4b是示出由图3的“A”表示的放大部分的图。图如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发光凹槽中安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分布角度 的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单元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耦合的 透视图。图和8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平 面图。图9和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单元和耦合部件的耦合和分离过程。图Ila和lib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限制开关如何操作。图12和13是示出根据改进的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详细描述。然而,提供附图仅是为了更 容易地描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不限制于附图的范围。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 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图如是图3中示 出的耦合部件的横截面图。图4b示出由图3的“A”表示的放大部分的图。图如示出根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发光凹槽中安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分布角度。在图1到如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包括外罩100、耦合部件110、反射 器200、光源单元300和电源单元400。
1、外罩100和耦合部件110外罩100具有盒子的形状,用于容纳耦合部件110、反射器200和电源单元400。尽 管外罩100的形状从外面看为四边形,但是外罩100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而不局限于此。外罩100是由能够有效率地释放热的材料制成。例如,外罩100可以由诸如Al、 Sn、Ni、Ag、Cu、Ti、Mo、W、Au和Pt等的金属性材料制成。用于将电源单元400电连接到外部电源的连接凹槽107被形成在外罩100的侧表面和/或上表面上。外罩100包括开口 101,使得从光源单元300辐射的光被反射以由反射器200发射。同时,为了将照明装置设置在诸如天花板或壁表面的外部支撑部件上,与照明装 置的形状相对应的插入单元被形成在外部支撑部件中,然后照明装置被插入且固定到插入 单元。这里,耦合框架500被耦合到外罩100的侧表面的下部,使得照明装置可以牢固地耦 合到外部支撑部件。耦合部件110被耦合到外罩100的内部上表面上。耦合部件110通过使用各种方 法被耦合到外罩100上。例如,耦合部件110通过耦合螺钉、粘合剂等的方式被耦合到外罩 100。耦合部件110被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在外罩100的上表面102上延伸。例如,耦 合部件110能够从内壁表面延伸到外罩100的相对内壁表面。外罩100和耦合部件110可附着到反射器200上以及从反射器200上可移除。第二凹槽103形成在外罩100的内壁表面上。反射器200的第一侧210被插入到 第二凹槽103中。可以形成一个第二凹槽103或多个第二凹槽103。第一凹槽111形成在耦合部件110的外壁表面上。第一凹槽111被形成为在第一 方向上延伸。反射器200的第二侧220被插入到第一凹槽111中。通过将反射器200的第一侧210插入到外罩100的第二凹槽103中以及通过将反 射器200的第二侧220插入到耦合部件110的第一凹槽111中,外罩100和耦合部件110 可以固定并保持反射器200。第一插入凹槽112形成在耦合部件110的中间部中。光源单元300的一部分被插 入到第一插入凹槽112中。第一插入凹槽112可以被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多个第三凹槽113形成在第一插入凹槽112的内壁表面上。光源单元300的突起 313被插入到第三凹槽113中。结果,光源单元300借助于第三凹槽113被牢固地耦合到耦 合部件110。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光源单元300和耦合部件110的耦合。第一连接端子120形成在第一插入凹槽112内的中间部中。当光源单元300被插 入第一插入凹槽112中时,第一连接端子120被耦合且电连接到光源单元300的第二连接 端子336。当第一连接端子120被连接到第二连接端子336时,电力和/或驱动信号可以通 过第一连接端子120和第二连接端子336被传输到光源单元300。基于光源装置的设计,可以形成一个第一连接端子120或多个第一连接端子120。 随后将提供第一连接端子120和第二连接端子336的更详细的描述。耦合部件110执行直接释放由光源单元300产生的热或将热传输到外罩100的功 能。
希望使用能够有效率地释放和/或传输热的材料来形成耦合部件110。例如,耦合 部件110由诸如Al、Sn、Ni、Ag、Cu、Ti、Mo、W、Au和Pt等的金属性材料制成。耦合部件110的一部分可以具有不平坦的结构116。该不平坦的结构116可以加 宽耦合部件110的表面面积并且改进热释放效果。2、反射器 200反射器200包括第一反射器200a和第二反射器200b。第一反射器200a和第二反 射器200b可附着到外罩100和耦合部件110以及从外罩100和耦合部件110可移除。例如,如图2示出的,通过将第二反射器200b的第二侧220插入到耦合部件110 的第一凹槽111中以及将第二反射器200b的第一侧210插入到外罩100的第二凹槽103 中,第二反射器200b被耦合到外罩100和耦合部件110。反射器200的第二侧220可以具 有水平差(level difference) 0反射器200的第一侧210也可以具有水平差。插入到第二 凹槽103中的至少一个插入端211被形成在反射器200的第一侧210处。第二凹槽103的 形状被形成为对应于选择端部211。第一反射器200a和第二反射器200b具有抛物线形表面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因此,第一反射器200a和第二反射器200b具有抛物线形状,所述抛物线形状具有两个抛物 线形表面。这里,反射器200的形状可以根据期望的照明来不同地改变。反射器200由具有高反射效率的金属性材料或树脂材料制成。例如,树脂材料包 括PET、PC和PVC树脂中的任何一个。金属性材料包括Ag、包括Ag、Al的合金以及包括Al 的合金中的任何一种。反射器200的表面涂覆有Ag、Al、白色感光型阻焊墨(PSR)、扩散片等。另外,利用 阳极化处理在反射器200的表面上形成氧化物膜。这里,反射器200的材料和颜色不局限于此,并且可以根据由照明装置产生的光 来不同地选择。3、电源单元400当电源单元400被连接到光源单元300上时,电源单元400可以提供电力和驱动 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如图2和3示出的,电源单元400被设置在抛物线形反射器200与外罩100的内表 面之间的空间中。也就是说,由于反射器200的抛物线形状,所以在反射器200与外罩100 内侧的拐角之间形成空置空间。结果,电源单元400被设置在空置空间中。电源单元400将交流电(AC)转换为直流电(DC),并且输出直流(DC)电力。电源单元400通过电线或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被电连接到光源单元300。例 如,电线或FPCB从电源单元400延伸出来并且通过在耦合部件110中形成的连接凹槽107 被电连接到第一连接端子120。第一连接端子120电连接到第二连接端子336。结果,电源 单元400电连接到光源单元300。4、光源单元300图如是图3中示出的耦合部件的横截面图。图4b是示出由图3的“A”表示的放 大部分的图。图4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发光凹槽中安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光分布 角度的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单元300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的光源单元300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如至图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单元300包括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 320、中间本体330、第一主发光二极管模块304、第二主发光二极管模块306、辅助发光二极 管模块308和弹簧340。光源模块300的本体包括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320和中间本体 330。光源单元30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在反射器200的长度的方向上延伸。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光源单元300的结构。1)第一本体 310第一耦合单元310a形成在第一本体310的上部中。第一耦合单元310a构成第一 主体310的上部并且插入到第一耦合部件110的第一插入凹槽112中。第一突起310c形成在第一耦合单元310a的上端部中。第一突起310c具有第一 耦合单元310a的上端部的一部分向外突起的形状。第一发光凹槽312形成在第一本体310的下部的一侧上。第一发光凹槽312的 基础表面被形成为具有第一倾斜表面310b。第一倾斜表面310b被形成为面对第一反射器 200a的抛物线形表面。这里,多个倾斜表面以及第一倾斜表面310b可以形成在第一本体 310 中。第一主发光二极管模块304被设置在第一发光凹槽312中。第一主发光二极管模 块304包括第一基板313、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和第一光学结构315。第一基板313沿着第一倾斜表面310b被设置在第一发光凹槽312的基础表面上。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沿着第一倾斜表面310b被设置在第一基板313上并且被 电连接至第一基板313。另外,多个电极(未示出)被设置在第一倾斜表面310b上,然后多 个主发光二极管314被分别电连接到多个电极(未示出)。这样的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 以阵列的形式被布置在第一发光凹槽312中。例如通过分别辐射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的红、绿、蓝和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各种 组合来确定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通过由电源单元400提供的电力和/或驱动信号来控制, 使得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有选择地发射光或调节光的亮度。第一光学结构315被设置在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上。第一光学结构315用于调 节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辐射的光的光分布和色彩感觉,并且如果需要则创建具有各种 亮度和色彩感觉的情感性照明。通过以滑动方式将第一光学结构315的两端插入到在第一发光凹槽312的内部表 面上形成的第四凹槽31 中,第一光学结构315被耦合到第一发光凹槽312的内部。更具 体地,第四凹槽31 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插入到第四凹槽31 中, 第一光学结构315被耦合到第一发光凹槽312的内部。第一光学结构315包括透镜、扩散片和磷发光膜(phosphorluminescent file, PLF)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包括根据照明装置的设计的诸如凹透镜、凸透镜和聚光透镜等的各种透镜。扩散片均勻地扩散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辐射出的光。磷发光膜(PLF)包括荧光物质。因为在磷发光膜(PLF)中包含的荧光物质由多个 主发光二极管314辐射出的光来激发,照明装置可以通过混合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辐 射出的第一光和从荧光物质激发的第二光来产生具有各种色彩感觉的情感性照明。例如,9当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辐射蓝光以及磷发光膜(PLF)包括由蓝光激发的黄色荧光物质 时,照明装置通过混合蓝光和黄光来辐射白光。第一光学结构315通过第四凹槽31 容易地耦合到第一发光凹槽312。因此,透 镜、扩散片和磷发光膜(PLF)可以替选地用作第一光学结构315。第一发光凹槽312的深度和宽度可以根据在第一发光凹槽312中设置的多个主发 光二极管314的光分布进行各种调节。换句话说,照明装置能够通过调节第一发光凹槽312 的深度和宽度使反射器200为使用者提供从光源单元300辐射的光,而不是直为使用者提 供从光源单元300中辐射的光。结果,可以通过减轻强光来给使用者提供柔和的光。从第一发光凹槽312发射出的光的光分布角度从90度到110度。第一发光凹槽 312的深度和宽度被形成为使从第一发光凹槽312发射出的光均勻入射在反射器200的整 个区域上。另外,第一发光凹槽312的深度和宽度被调节,使得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中辐 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开口 101被辐射到外部,以及剩余部分的光由反射器200反射并且通 过开口 101辐射到外部。第一铰链311可以形成在第一本体310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第一铰链311具有向 外突起的形状。此外,第一铰链311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2)第二本体 32O第二耦合单元320a形成在第二本体320的上部中。第二耦合单元320a构成在第 二本体320的上部并且插入到耦合部件110的第一插入凹槽112中。第二突起320c形成在第二耦合单元320a的上端部中。第二突起320c具有第二 耦合单元320a的上端部的一部分向外突起的形状。第二发光凹槽322形成在第二本体320的下部的一侧上。第二发光凹槽322的 基础表面被形成为具有第二倾斜表面320b。第二倾斜表面320b被形成为面向第二反射器 200b的抛物线形表面。这里,多个倾斜表面以及第二倾斜表面320b可以形成在第二本体 320 中。第二主发光二极管模块306被设置在第二发光凹槽322中。第二主发光二极管模 块306包括第一基板323、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M和第一光学结构325。第一基板323沿着第二倾斜表面320b被设置在第二发光凹槽322的基础表面上。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M沿着第二倾斜表面320b被设置在第一基板323上并且电 连接到第一基板323。另外,多个电极(未示出)被设置在第二倾斜表面320b上,然后多个 主发光二极管3M被分别电连接到多个电极(未示出)上。这样的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24 以阵列的形式被布置在第二发光凹槽322内。例如通过分别辐射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的红、绿、蓝和白色发光二极管的各种 组合来确定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24。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M通过由电源单元400提供的电力和/或驱动信号来控制, 使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M选择性地发射光或调节光的亮度。第一光学结构325被设置在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M上。第一光学结构325用于调 节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M辐射的光的光分布和色彩感觉,并且如果需要则创建具有各种 亮度和色彩感觉的情感性照明。
通过以滑动方式将第一光学结构325的两端插入到在第二发光凹槽322的内部表 面上形成的第四凹槽32 中,第一光学结构325被耦合到第二发光凹槽322的内部。更具 体地,第四凹槽32 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插入到第四凹槽32 中, 第一光学结构325被耦合到第二发光凹槽322的内部。第一光学结构325包括透镜、扩散片和磷发光膜(PLF)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包括根据照明装置的设计的诸如凹透镜、凸透镜和聚光透镜等的各种透镜。扩散片均勻地扩散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M辐射出的光。磷发光膜(PLF)包括荧光物质。因为在磷发光膜(PLF)中包含的荧光物质由多个 主发光二极管3M辐射出的光来激发,照明装置可以通过混合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M辐 射出的第一光和由荧光物质激发的第二光来产生具有各种色彩感觉的情感性照明。例如, 当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M辐射蓝光以及磷发光膜(PLF)包括由蓝光激发的黄色荧光物质 时,照明装置通过混合蓝光和黄光来辐射白光。第一光学结构325通过第四凹槽32 被容易地耦合到第二发光凹槽322。因此, 透镜、扩散片和磷发光膜(PLF)可以替选地用作第一光学结构325。第二发光凹槽322的深度和宽度可以根据在第二发光凹槽322中设置的多个主发 光二极管324的光分布来进行不同地调节。换句话说,照明装置能够通过调节第二发光凹 槽322的深度和宽度使反射器200为使用者提供从光源单元300辐射的光,而不是直接给 使用者提供从光源单元300中辐射的光。结果,可以通过减轻强光给使用者提供柔和的光。从第二发光凹槽322发射出的光的光分布角度从90度到110度。第二发光凹槽 322的深度和宽度被形成以使从第二发光凹槽322发射出的光均勻地入射在反射器200的 整个区域上。另外,第二发光凹槽322的深度和宽度被调节成使得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24中 辐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开口 101被辐射到外部,以及剩余部分的光由反射器200反射并且 通过开口 101被辐射到外部。第二铰链321可以形成在第二本体320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第二铰链321具有向 外突起的形状。此外,第二铰链321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如上所述,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构造。此外,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可以借助于挤压模制方法来制造,以使得在第 一方向上具有恒定的横截面。此外,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可以由诸如Al、Sn、Ni、Ag、Cu、Ti、Mo、W、Au和Pt的等金属性材料制成,以便释放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和3M产生的热。一般来说,从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光的光分布角度为大约120度。当发光二极管 发射具有这样宽的光分布角度的光时,发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由反射器200反射并且通过开 口 101被发射到外部。尽管如此,剩余的光通过开口 101被直接发射到外面,从而使得使用 者感到耀眼。为了克服这样的问题,第一和第二发光凹槽312和322可以被形成为阻挡光从发 光二极管314和3 直接发射到外罩100的外部。即,第一和第二发光凹槽312和322包 括在其基础表面上形成的突起部316b,从而阻挡光从发光二极管314和3M直接发射到外 罩100的外部。11
结果,由于发光凹槽316的突起部316b,所以从多个发光二极管314和3 发射出 的光没有被直接提供给使用者并且均勻地入射在反射器200的整个区域上。因此,可以通 过减轻强光而为使用者提供柔和的光。此外,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和第二发光凹槽312和322的深度和宽度、突起部316b 的高度、基础表面316a的倾斜角度、外罩100的高度或反射器200的宽度等,可以阻挡光从 发光二极管314和3 直接发射到外罩100的外部。向着反射器200的倾斜表面被形成在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中。因此,关 于通过耦合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320和中间本体330形成的光源单元300的横截面,光 源单元300的下部的宽度比光源单元300的上部的宽度更大。例如,光源单元300的横截 面可以具有诸如扇形或多边形等的各种形状。3)中间本体330第二插入凹槽331形成在中间本体330的下部330a的两侧上。第二插入凹槽331 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这里,第一本体310的第一铰链311和第二本体320的第二铰链321 被插入到第二插入凹槽331中。例如,第一铰链311和第二铰链321可以分别以滑动的方 式插入到第二插入凹槽331中。由此,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以可附着和可移除的 方式被耦合到中间本体330的两侧。此外,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可以分别被耦合, 以关于第一铰链311和第二铰链321旋转。辅助发光二极管模块308被设置在中间本体330的下部330a的基础表面上。更 具体地,第三发光凹槽332形成在中间本体330的下部的基础表面上,以及辅助发光二极管 模块308被设置在第三发光凹槽332内。辅助发光二极管模块308包括第二基板333、多个 辅助发光二极管334和第二光学结构335。第二基板333被设置在第三发光凹槽332的内部上表面上。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334被设置在第二基板333上并且电连接到第二基板333。 另外,多个电极(未示出)被设置在第三发光凹槽332的内部上表面上,然后多个辅助发光 二极管334被分别电连接到多个电极(未示出)。通过以滑动方式将第三光学结构335的两端插入到第三发光凹槽中形成的内表 面上的第五凹槽33 中,第二光学结构335被耦合到第三发光凹槽332的内部。更具体地, 第五凹槽33 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光学结构335通过在第一方向上被插入到第五 凹槽33 中被耦合到第三发光凹槽332的内部。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334可以通过由电源单元400提供的电力和/或驱动信号来 控制,使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334有选择地发射光或调节光的亮度。例如,辅助发光二极管 334被用于产生更多的亮度、柔和的照明条件以及显示装置等。第二光学结构335被设置在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334上。第二光学结构335用于 调节从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334中辐射出的光的光分布和色彩感觉,并且如果需要则创建 具有各种亮度和色彩感觉的情感性照明。第二光学结构335包括透镜、扩散片和磷发光膜(PLF)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包括根据照明装置的设计的诸如凹透镜、凸透镜和聚光透镜等各种透镜。扩散片均勻地扩散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中辐射出的的光。磷发光膜(PLF)包括荧光物质。因为在磷发光膜(PLF)中包含的荧光物质由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辐射出的光来激发,照明装置可以通过混合从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中 辐射出的第一光和由荧光物质激发的第二光来产生具有各种色彩感觉的情感性照明。例 如,当多个主发光二极管314辐射蓝光和磷发光膜(PLF)包括由蓝光激发的黄色荧光物质 时,照明装置通过混合蓝光和黄光辐射白光。第二光学结构335通过第五凹槽33 容易地耦合到发光凹槽332。因此,透镜、扩 散片和磷发光膜(PLF)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替选地用作第二光学结构335。根据实施例的中间本体330可以借助于挤压模制方法来制造,以使得在第一方向 上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并且具有对称的结构。如上所述,当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320和中间本体330彼此耦合时,第一铰链 311和第二铰链321的外表面与第二插入凹槽331的内表面接触,使得在第一本体310、第 二本体320和中间本体330之间创建热释放通道。因此,为了改善热辐射效果,中间本体330的下部330a由具有高热传导性的金属 性材料制成,例如,Al、Sn、Ni、Ag、Cu、Ti、Mo、W、Au和Pt等。由于电子部件被安装在中间本 体330的上部330b中,希望热不会传输到中间本体330的上部330b。因此,中间本体330 的上部330b由例如塑料材料等的、具有低热传导性的材料制成,使得可以防止由第一本体 310、第二本体320和中间本体330的下部产生的热被传输。此外,从主发光二极管314和324以及辅助发光二极管334产生的热由光源单元 300的本体释放或者被传输到耦合部件110,然后被释放。即,当光源单元300被插入到耦合 部件110的第一插入凹槽112时,第一耦合单元310a和第二耦合单元320a具有与第一插 入凹槽112的接触区域。这样,第一耦合单元310a和第二耦合单元320a的一侧与第一插 入凹槽112的内表面接触,从光源单元300到耦合部件110的热传导路径可以被形成。这 里,接触面积越大,热辐射效果越强。尽管如此,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的高度增大, 使得外罩100的高度也需要增大。因此,为了使照明装置具有最佳的热辐射效果,必须考虑 接触面积与外罩100的高度之间的关系。光源单元300的本体的一部分具有不平坦结构, 因此有效地释放热。同时,外罩100的耦合单元110包括第一插入凹槽112,它的内壁表面被延伸光源 单元300的长度(即,在第一方向延伸)。光源包括直接接触光源的光源安全固定器,并且 光源位于其中,并且包括第一耦合单元310a和第二耦合单元320a,其与耦合单元110上形 成的第一插入凹槽112的内壁表面进行表面接触。这里,光源安全固定器包括发光凹槽和 光源单元300的下部。所述发光凹槽包括被设置在其中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凹槽形成 在所述光源单元300的下部。当操作照明装置时,光源安全固定器产生的热通过第一耦合单元310a和第二耦 合单元320a被释放到耦合单元11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耦合单元310a和第二耦合单元 320a与第一插入凹槽112的内壁表面进行表面接触,使得光源安全固定器产生的热能够传 输到耦合单元110。这里,由于第一插入凹槽112的内壁表面被延伸光源单元300的长度 (即,在第一方向上延伸),获得第一耦合单元310a和第二耦合单元320a的最大接触面积。 因此,可以改善照明装置的热辐射效果。同时,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的下部被制造成具有向着反射器200的倾斜 表面。因此,关于通过耦合第一本体310、第二本体320和中间本体330而形成光源单元300的横截面,光源单元300的下部的宽度比光源单元300的上部的宽度大。例如,光源单 元300的横截面具有扇形或多边形等。然而,光源单元300的横截面在不局限于上述形状 的情况下具有各种形状。4)弹簧 340弹簧340设置在中间本体330的上部或中间部中。例如,如在图4b中示出的,弹 簧340具有“(=”形状和能够被设置在中间本体330的下部330a和上部330b之间。当第一 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在中间本体330的两侧上彼此耦合时,弹簧340被设置为与第一 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的内表面接触。弹簧340为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提供弹力,以加宽第一本体310和第二 本体320之间的空间。即,弹簧340设置在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之间并且具有向 外推动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的功能。因此,当光源单元300被插入到耦合单元110 中时,通过来自弹簧340的力,在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的上端部中形成的突起被结 实地耦合到耦合部件110的第一插入凹槽112。5)第一连接端子120和第二连接端子336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第一连接端子120和第二连接端子336的 耦合的透视图。参照图7,第一连接端子120形成在耦合部件110的第一插入凹槽112中。耦合到 第一连接端子120的第二连接端子336形成在光源单元300的中间本体330上。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120和336通过将光源单元300插入到第一插入凹槽112中 来彼此连接。第一连接端子120包括第一母块121a和第二母块121b并且不局限于此,第一连 接端子120可以包括至少一对母块。例如,第一母块121a包括一对第一端子123a和第二 端子12 以及另一对第三端子123c和第四端子123d。第二母块121b包括一对第五端子 123e和第六端子123f以及另一对第七端子123g和第八端子12池。第一母块121a和第二母块121b彼此对称。也就是说,第一到第四端子123a至 123d以及第五到第八端子12 到12 相对于第一母块121a和第二母块121b之间的线对 称。第二连接端子336包括第一公块336a和第二公块336b并且不局限于此,第一连 接端子120可以包括至少一对公块。例如,第一公块336a包括一对第一插口 337a和第二插口 337b以及另一对第三插 口 337c和第四插口 337d。第二公块336b包括一对第五插口 337e和第六插口 337f以及另 一对第七插口 337g和第八插口 337h。第一公块336a和第二公块336b彼此对称。也就是说,第一至第四插口 337a至 337d以及第五至第八插口 337e至33 相对于第一公块336a和第二公块336b之间的线对 称。多个第一母块121a和多个第二母块121b彼此对称。第一和第二端子123a和12 的极性对称于第七和第八端子123g和12 的极 性。例如,如果第一和第二端子123a和12 的极性分别为“ + ”和“_”,则第七和第八端子 123g和12 的极性分别为“_”和“ + ”。如果第一和第二端子123a和12 的极性分别为“-”和“ + ”,则第七和第八端子123g和123h的极性分别为“ + ”和“_,,。另外,第三和第四端子123c和123d的极性对称于第五和第六端子12 和123f 的极性。例如,如果第三和第四端子123c和123d的极性分别为“ + ”和“_”,则第五和第六 端子123e和123f的极性分别为“”和“ + ”。如果第三和第四端子123c和123d的极性分别 为“-”和“ + ”,则第五和第六端子12 和123f的极性分别为“ + ”和“_”。第一至第八插口 337a至33 的极性可以根据第一至第八端子123a至12 的极 性被多样地形成。当光源单元300在第一方向上耦合到耦合部件110时,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端子 123a和123b插入到第一和第二插口 337a和337b中、将第三和第四端子123c和123d插入 到第三和第四插口 337c和337d中、将第五和第六端子12 和123f插入到第五和第六插 口 337e和337f中、将第七和第八端子123g和12 插入到第七和第八插口 337g和337h 中,使第一连接端子120被电连接且物理地连接到第二连接端子336。另外,当光源单元300在第二方向上被耦合到耦合部件110时(也就是说,相对于 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端子123a和12 插入到第七和第八插口 337g 和33 中、将第三和第四端子123c和123d插入到第五和第六插口 337e和337f中、将第五 和第六端子12 和123f插入到第三和第四插口 337c和337d中、将第七和第八端子123g 和12 插入到第一和第二插口 337a和337b,使第一连接端子120被电连接和物理地连接 到第二连接端子336。这样,由于第一连接端子120和第二连接端子336的结构和极性彼此对称,所以可 以将光源单元300连接到耦合部件110上,而无需考虑耦合方向。因此,根据实施例的照明 装置使得更容易将光源单元300耦合到耦合部件110,增强了它的使用的方便性。同时,当光源单元300被耦合到耦合部件110上,第一、第二、第七和第八端子 123a、123b、123g和12 被用作用于传输电力的连接器。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端子123c、 123dU23e和123f用作或不用作传输驱动信号的连接器。相反,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端子123c、123d、12;3e和123f可以被用作用于传输 电力的连接器。第一、第二、第七和第八端子123a、123b、123g和12 被用作或不被用作用 于传输驱动信号的连接器。6)限制开关337限制开关337被提供在中间本体330的两侧上。当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 向中间本体330移动时,限制开关337可以在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由此,限制开关以如下 的方式配置成连接或断开供应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力。随后将描述限制开关337的详细 说明。5、光源单元300和耦合部件110的耦合和分离图9和10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单元300和耦合部件110的耦合和分离。1)耦合过程首先,如图9所示,通过将第一力F施加到光源单元300的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 体320来减小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之间的角度。这里,第一力F的方向与由弹簧 340施加的弹力的方向相反。当第一和第二耦合单元310a和320a的下部通过施加第一力 F来被按压时,第一和第二耦合单元310a和320a之间的空间被减小,使得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之间的角度减小。如果第一力F没有被施加,则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之间的空间通过由弹 簧340施加的弹力被加宽,使得难以将光源单元300插入到耦合部件110的第一插入凹槽 112 中。接下来,由于第一力F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光源单元300被插入 到耦合部件110的第一插入凹槽112中。如图10所示,如果第一力F没被施加,则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之间的空间再 次被加宽,使得突起被插入到在第一插入凹槽112的内表面上形成的第三凹槽113中。结 果,光源单元300可以耦合到耦合部件110上。当光源单元300被插入到耦合部件110中,在第一本体310与第二本体320之间 设置的弹簧340推动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使突起更牢固地耦合到第三凹槽113。弹簧340对接触表面连续地提供均勻的压力,该接触表面通过使第一耦合单元 310a和第二耦合单元320a与第一插入凹槽112接触来形成。因此,由光源单元300产生的 热可以更有效率地传输通过上述接触表面。2)分离过程当光源单元300需要被修理时,光源单元300可以从耦合部件110中分离。在将光源单元300与耦合部件110分离中,在通过将第一力F施加到第一本体310 和第二本体320来减小第一本体310与第二本体320之间的角度时,光源单元300与耦合 部件110分离。6、限制开关的实例图Ila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机械限制开关如何操作。图lib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传感 器式限制开关如何操作。根据本实施例的限制开关能够使用机械限制开关或传感器式限制开关。1)机械限制开关当第一力F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上时,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在 中间本体330的方向上旋转,使得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的内表面分别接近中间本体 330的两侧。当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以特定程度分别接近中间本体330的两侧时, 限制开关337与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接触。这里,在中间本体330的两侧上设置的 限制开关337通过由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10使用按钮而被按压并且变得处于断开状态 中。在这种情况下,限制开关337能够将第二连接端子336与发光二极管模块电分离。接着,在光源单元300完全耦合到耦合部件110之后,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 320之间的距离增大。结果,限制开关337变为导通状态,使得第二连接端子336可以再次 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模块。2)传感器式开关当第一力F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时,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 在中间本体330的方向上旋转,使得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的内表面分别接近中间本 体330的两侧。这里,在中间本体330的两侧上设置的限制开关337检测第一和第二本体 310和320的运动。有两种上述的检测方法。一种是利用通过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施加的压力强度的方法,而另一种是利用从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测量到的磁场强度的方法。利用压力强度的限制开关337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这样的限制开关337测量第 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施加的压力强度。如果测量到的压力强度比预定的压力强度大, 限制开关337变成断开状态。这里,限制开关337识别到光源被替换并且会产生用于断开 供应到光源300的电力的控制信号。随后,当第一连接端子120被连接到第二连接端子336时,如图1 Ib示出的由限制 开关337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端子120和第二连接端子336输出到电源单元 400。结果,电源单元400由此能够基于控制信号来断开电力输出。在光源300被完全耦合到耦合部件110之后,由于第一力F减小,所以限制开关 337与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体320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增大。由于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 320距离限制开关337更远,所以由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施加的压力强度变得比预定 的压力强度更低。在这种情况下,限制开关337变为导通状态,控制信号不输出。在这样的 情况下,第二连接端子336将再次可以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模块。利用磁场强度的限制开关337可以包括磁性传感器。利用磁场强度的限制开关 337具有与利用压力传感器的限制开关337相同的电操作方法。尽管如此,在利用磁性传感 器的限制开关337的情况中,磁体被提供在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320的内表面上。磁体 的位置对应于磁性传感器的位置。因此,可以根据中间本体330与第一和第二本体310和 320之间的距离来测量磁场强度。使用磁性传感器的限制开关337能够通过非接触方法来识别物体的存在、接近和 位置。使用非接触方法的限制开关337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接近传感器以及上述的磁性传感 器来生产。同时,中间本体330可以包括用于启动和操作限制开关337的单独的电源。根据实施例,当光源单元300需要维修用的设置或替换时,即使照明装置处在工 作状态中,也可以通过使用限制开关337来牢固地附着或移除光源单元300。(改进的实施例)图12和13是根据本发明的改进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光源单元300和耦合部件 110的横截面图。在根据改进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描述中,重复的描述将省略。参照图12和13,多个第三凹槽113a、11 和113c形成在照明装置的耦合部件110 的第一插入凹槽112的内表面上。虽然三个第三凹槽113a、li;3b和113c被示出,但是第三 凹槽的数目不受限制。光源单元300被插入且耦合到第一插入凹槽112中。这里,光源单元300的上部 的突起被插入到多个第三凹槽113a、11 和113c中的一个中,使得光源单元300被结实地 耦合到耦合部件110。如图12中所示,多个第三凹槽113a、li;3b和113c的深度彼此不同,可以根据光源 单元300的突起插入其中的多个第三凹槽113a、11 和113c中的一个来多样地调节照明 装置的光分布。如图13所示,第一插入凹槽112具有倾斜内表面。当多个第三凹槽113a、11 和 113c形成在第一插入凹槽112的倾斜内表面上时,光源单元300的第一本体310和第二本 体320之间的角度根据光源单元300的突起插入其中的多个第三凹槽113a、li;3b和113c17中的一个而改变。因此,可以多样地调节照明装置的光分布。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在第一插入凹槽112的内表面上形成多个第三凹槽113a、 11 和113c,来多样地调节照明装置的光分布。因此,即使反射器200的宽度和曲率被改 变,也可以在不改变照明单元300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率的光照。如上所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在不脱离它的原理或本质的特性下可 以以其他具体形式来实现本发明。前述的具体实施例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理解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教导 可以容易地施加到其他形式的装置。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旨在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局限权利 要求的范围。许多替选方案、改进和变形对本领域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在权利要求中, 装置加功能的条款旨在覆盖当执行所述的功能时这里所述的结构并且不仅覆盖结构的等 价物还覆盖等价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向着反射器的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形成在 所述第一本体的下部的一侧上,并且具有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突起地形成的第一铰链;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具有向着所述反射器的第二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形 成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下部的一侧上,并且具有在第二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突起地形成的第二铰链;中间本体,所述中间本体具有在所述中间本体的下部的两侧上分别形成的插入凹槽, 并且通过分别将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插入到所述插入凹槽、以可附着和可移除的 方式,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耦合到所述中间本体的两侧;以及主发光二极管模块,所述主发光二极管模块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和所述第 二倾斜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光源单元被包含在所述照明装置中,以及其中所述光源单元进一步包括弹簧,所述弹 簧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并且向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提供 弹力,以增宽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限制开关,所述限制开关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本体的两侧上,根据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 中间本体之间的接近距离以及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中间本体之间的接近距离来连接和断 开供应到所述主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电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第一发光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下部的 一侧上,以及其中第二发光凹槽形成在第二本体的下部的一侧上,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倾斜 表面是所述第一发光凹槽的基础表面,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是所述第二发光凹槽的 基础表面,以及其中所述主发光二极管模块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凹槽和所述第二发光凹 槽中,以及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 发光凹槽的基础表面上;多个主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主发光二极管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及 第一光学结构,所述第一光学结构设置在所述多个主发光二极管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包括透镜、扩散片和磷发 光膜(PLF)之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辅助发光二极管模块,所述辅助发光二极管模块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本体的下部的基础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第三发光凹槽被形成在所述中间本体的下部 的基础表面上,以及其中,所述辅助发光二极管模块被设置在所述第三发光凹槽内,以及包 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发光凹槽的内部上表面上; 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及第二光学结构,所述第二光学结构设置在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包括透镜、扩散片和磷发光 膜(PLF)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具有至少一种颜色。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使用所述第一倾斜表面作 为基础表面的第一发光凹槽,以及其中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使用所述第二倾斜表面作为基础 表面的第二发光凹槽,以及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沿着所述第一倾斜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发 光凹槽中,以及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沿着所述第二倾斜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凹槽中, 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凹槽和所述第二发光凹槽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发光凹槽和所述第 二发光凹槽中形成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阻挡光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直接发射到所述外 罩的外部。
10.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外罩;耦合部件,所述耦合部件耦合到所述外罩的内部上表面,其在所述外罩的内部上表面 的方向上具有在所述耦合部件的中间部中形成的第一插入凹槽,并且具有在所述第一插入 凹槽的中部中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子;至少一个反射器,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器耦合在所述外罩的内壁表面与所述耦合部件的 外壁表面之间;以及光源单元,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上部中形成的第一耦合单元,所述第 一耦合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插入凹槽、以可附着和可移除的方式耦合到所述耦合部件,所述 第一本体具有向着所述反射器的第一倾斜表面,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的 下部的一侧上,并且具有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突起地形成的第一铰链;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具有在第二本体的上部中形成的第二耦合单元,第二耦合单 元通过所述第一插入凹槽、以可附着和可移除的方式耦合到所述耦合部件,所述第二本体 具有向着所述反射器的第二倾斜表面,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下部的一 侧上,并且具有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突起地形成的第二铰链;中间本体,所述中间本体具有在所述中间本体的下部的两侧上分别形成的第二插入凹 槽,其通过分别将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插入到所述第二插入凹槽中,使所述第一 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以可附着和可移除的方式耦合到所述中间本体的两侧,并且具有在所 述中间本体的上部中设置的第二连接端子,当所述光源单元耦合到所述耦合部件时,所述 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以及主发光二极管模块,所述主发光二极管模块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和所述第 二倾斜表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光源单元进一步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并且向所述第一本体和 所述第二本体提供弹力,以增宽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空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限制开关,所述限制开关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本体的两侧上,其根据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中间本体之间的接近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中间本体之间的接近距离来连 接和断开向所述主发光二极管供应的电力。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反射器具有抛物线形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反射器与所述外罩内的拐角之间的空间中,并 且当所述光源单元耦合到所述耦合部件时,向所述光源单元提供电力和驱动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多个第三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插入凹槽的 内壁表面上,以及其中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耦合单元和所述第二耦合单元的上部中,以及 其中所述突起被插入到所述第三凹槽中,使得所述光源单元被耦合到所述耦合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第一发光凹槽被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下 部的一侧上,以及其中第二发光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下部的一侧上,以及其中所述 第一倾斜表面是所述第一发光凹槽的基础表面,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倾斜表面是所述第二发 光凹槽的基础表面,以及其中所述主发光二极管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凹槽和所述第二 发光凹槽中,并且包括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 发光凹槽的基础表面上;多个主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主发光二极管被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一光学结构,所述第一光学结构被设置在多个主发光二极管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包括透镜、扩散片和磷发 光膜(PLF)之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颜色。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辅助发光二极管模块,所述辅助发光二极管模块被设置在所述中间本体的下部的基础 表面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第三发光凹槽形成在所述中间本体的下部 的基础表面上,以及其中所述辅助发光二极管模块被设置在所述第三发光凹槽内,以及包 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被设置在所述第三发光凹槽的内部上表面上;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及第二光学结构,所述第二光学结构被设置在所述多个辅助发光二极管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结构包括透镜、扩散片和磷发 光膜(PLF)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颜色。
2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使用所述第一倾斜表面 作为基础表面的第一发光凹槽,以及其中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使用所述第二倾斜表面作为基 础表面的第二发光凹槽,以及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沿着所述第一倾斜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 发光凹槽中,以及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沿着所述第二倾斜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凹槽 中,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凹槽和所述第二发光凹槽包括在所述第一发光凹槽和所述第二 发光凹槽中分别形成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阻挡所述光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直接发射到 所述外罩的外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外罩;耦合部件,所述耦合部件可耦合到所述外罩的内部上表面,其在所述外罩的内部上表面的方向上具有在所述耦合部件的中间部中形成的第一插入凹槽,并且具有在所述第一插入凹槽的中部中提供的第一连接端子,至少一个反射器,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器在所述外罩的内壁表面与所述耦合部件的外壁表面之间;以及光源单元。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042522SQ2010105209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9日
发明者孔卿驲, 洪祥凖, 金光洙, 金华宁 申请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