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型灯泡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36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型灯泡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尤指可达到360度照明并兼具散热效果的LED型灯泡 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LED具备寿命长、省电、体积小、无汞污染等特性,符合环保需求,随着芯片封装技 术的进步,应用领域已由指示灯逐渐扩及照明与面板背光源等用途。LED是借助输入电能来激发芯片而产生「光」与「热」的,就目前的技术而言,释出 的光与热比例约为25% :75%热。LED的光与热具两大特性第一是它的光线具有方向性,其发光方向呈半球状,且 LED的照射角度约为20度,所以其直射的正向光最强,但侧向光较微弱;第二是当它的温度 过高会造成光衰的现象,因此需加强散热,以维持正常的光通量。常用技术的LED有两种,一个是LAMP型点光源式封装(插件式),另一个是SMD型 点光源式封装(表面黏着式),其中,以驱动电流来区分,又分为大功率(运作电流350mA以 上)高亮度LED,其会发出强光及高温,大多使用在灯泡或路灯上;以及低功率(运作电流 20mA IOOmA)的指示LED,其发出弱光,大多使用在信号灯或方向指示灯(如红绿灯、车辆 方向灯)。常用技术的灯泡设计,都采用此类「点光源」LED,它们的共同缺点,包括采取「间 接照明」的方式,降低了灯泡的亮度,且巨大的「散热器」,限制了灯泡的造型美观,也增加制 造成本,并且当多颗低电流LED串联及并联,电路复杂且接点多、故障率高、稳定度差,不符 合LED使用寿命长的特性,综上所述,常用技术的LED灯泡缺点如下1.大多数灯泡都采用大功率LED(350mA以上)覆盖「光学透镜」后平贴在散热器 (heat sink)上,LED外部再盖上「半球状」的雾面灯壳,将LED发出的光经过「光学透镜」 的折射到达「雾面灯壳」,再折射传出灯壳之外,此种设计经过2次折射是为「间接照明」,折 射过程会损失一些亮度,且受限于「点」光源式的封装方式及「半球状」的灯壳造型,发光角 度较小,并且灯壳需要采用「雾面」,灯壳才能产生折射与慢射的效果,若使用「透明」灯壳 则无法产生折射效果,故外壳受限是此类设计之缺点之一。2.大功率LED灯泡会产生高温,需使用大型散热器(heat sink)来辅助散热,影响 了灯泡的造型美观,其散热方式,是在LED下方涂抹「导热膏」再用螺丝平贴固定于以铝锌 合金铸造或以铝挤型车床而制造的散热器(heatsink)之上,然而「导热膏」本身是一种硅 胶,其导热性不佳,散热效果极为有限,且合金铸造或以铝挤型所制成的散热器,体积较大, 制作过程烦琐,且每种尺寸或外型的LED灯泡都要开发一组模具,「时间较长并且资金成本 较高」,这是此类设计的另一缺点。3.低功率「指示型LED」所组合而成的灯泡,由于「指示型LED」本来就不是为照 明所设计,其外部封装材质大多为环氧树脂ΕΡ0ΧΥ,无法阻挡紫外线、容易老化、不耐高温且 散热不易,造成亮度衰减不足,并且数十颗乃至上百颗LED串联及并联时,电路复杂、接点多、故障率较高、稳定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达到360度照明并兼具散热效果的LED型灯 泡散热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型灯泡散热结构,所述LED型灯泡散热 结构,包含一个散热组件、一个导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具有一个第一本体、一个散热部、 一个导电部,所述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外侧,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 述导热组件具有一个第二本体、一个导热部、一个导热端,所述第二本体矗立于所述第一本 体相反所述导电部的一端,所述导热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导热部设于所述第二本体 周侧并设有复数LED模块;因此该LED型灯泡散热结构不仅可提升LED模块的散热效率,更 可提升LED模块的照射角度;故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具有近360度的照射角度;2.散热效率极佳。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实施例使用状态图。[0017]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18]LED型灯泡散热结构1第一导热面1221[0019]散热组件11第二导热面1222[0020]第一本体111第三导热面1223[0021]散热部112第四导热面12 [0022]导电部113导热端123[0023]导电面1131LED模块2[0024]导电端1132LED灯泡21[0025]螺纹1133基板22[0026]导热组件12灯座3[0027]第二本体121孔口 31[0028]导热部122内螺纹3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 予以说明。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LED 型灯泡散热结构1,包含一个散热组件11、一个导热组件12 ;所述散热组件11具有一个第一本体111、一个散热部112、一个导电部113,所述散 热部112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11外侧,所述导电部113设于前述第一本体111的一端。[0032]所述散热部112为散热鳍片或散热鳍柱其中任一个,本实施例以散热鳍片作为说 明,但不引以为限。所述导电部113连接所述散热部112,并且所述导电部113还具有一个导电面 1131及一个导电端1132,所述导电面1131具有复数螺纹1133。所述导热组件12具有一个第二本体121、一个导热部122、一个导热端123,所述 第二本体121矗立于所述第一本体111相反所述导电部113的一端,所述导热端123设于 所述第二本体121的一端并连接所述第一本体111,所述导热部122设于所述第二本体121 周侧并设有复数LED模块2。所述导热部122还具有一个第一导热面1221、一个第二导热面1222、一个第三导 热面1223、一个第四导热面12M,所述第一、二、三、四导热面1221、1222、1223、12M分别设 有复数LED模块2,所述LED模块2具有至少一个LED灯泡21、一个基板22,所述LED灯泡 21设置于所述基板22 —侧,并且所述基板22贴设于所述导热部122。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创作的LED型灯泡散热结构1 在使用时,将所述散热组件11的导电部113对应旋入一个灯座3,所述灯座3具有一各孔口 31,所述孔口 31具有复数内螺纹32,透过所述导电面1131的复数螺纹1133对应旋入所述 灯座3的内螺纹32,令所述散热组件11固定于所述灯座3,透过所述灯座3传输电源至所 述导电部113并由所述导电部113将电源供给所述LED模块2使用,当所述LED模块2发 光时将会产生热量,所述LED模块2透过所述导热组件12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组件11, 并透过所述散热组件11的散热部112以辐射的方式将热量排出。另外,因为所述LED模块2设置于所述导热组件12的导热部122,并且所述导热 组件12是以矗立的方式与所述散热组件11对接,并且所述导热部122具有第一、二、三、四 导热面1221、1222、1223、1224,因此,所述LED模块2因为设置于不同的导热面,令所述LED 模块2可达到广角度照明的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在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 的,故本实用新型确实为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创作,并且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求,故依法提 出申请,希望审委早日批准本案,以保障创作人的辛苦创作。
权利要求1.一种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散热组件,具有一个第一本体、一个散热部、一个导电部,所述散热部设于所述第 一本体外侧,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一个导热组件,具有一个第二本体、一个导热部、一个导热端,所述第二本体矗立于所 述第一本体相反所述导电部的另一端,所述导热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导热部设于所 述第二本体周侧并设有复数LED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散热鳍片或散热鳍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具有一个导电面、一个导电端,所述导电面连接所述导电端,并且所述导电 面具有复数螺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具有一个第一导热面、一个第二导热面、一个第三导热面、一个第四导热 面,所述第一、二、三、四导热面分别设有复数LED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模块具有至少 一个LED灯泡、一个基板。
专利摘要一种LED型灯泡散热结构,包含一个散热组件、一个导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具有一个第一本体、一个散热部、一个导电部,所述散热部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外侧,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导热组件具有一个第二本体、一个导热部、一个导热端,所述第二本体矗立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反所述导电部的一端,所述导热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本体,所述导热部设于所述第二本体周侧并设有复数LED模块;因此该LED型灯泡散热结构不仅可提升LED模块的散热效率,更可大幅提升LED模块的照射角度。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1892181SQ20102053367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曾校振, 蓝文基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