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14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路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路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将路灯本体区隔成一密闭空间及一气流空间的路灯结构。
背景技术
于马路上常见的路灯虽已行之多年,先前多采用较为耗电的气体灯具,或是发光效率较差的传统灯泡。为因应时代需求,目前的路灯照明灯具大多强调节能减碳观念,使得在进行路灯的更换时,多以采用发光二极管所制成的灯具为主要考虑,这是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耗电较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散热考量多为这类新推出路灯的一大症结点所在。 综整目前路灯结构缺点如下能源耗费若仍采传统灯泡或气体灯具的水银灯、氖气灯所制路灯,所需耗电量极为可观,造成能源损耗。未对发光灯源适当保护目前一般市面路灯结构多仅采一灯罩将发光灯源包覆, 并无法达成防尘、防水、防锈蚀效果,将会缩短路灯使用寿命。加装散热装置,增加灯体体积少数有加装散热结构路灯结构,多因未完善考量, 造成虽改良了散热效果,但路灯本体却因加装了散热结构,造成总体体积过大,不仅携带安装不便,且又增加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即基于上述目前常见缺点予以总体考量后,希冀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路灯结构可同时达节能、保护发光光源、增长使用寿命、增加散热效能、降低灯体整体体积的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散热性良好,可达成防尘、防水、防锈蚀,增长灯体使用寿命,并同时考量美观视觉因素后,降低灯体整体体积的灯体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具一密闭空间可保护发光光源,且同时利用灯体结构设计出一气流空间,使帮助散热效果,且随温度升高至一定温,加装的风扇结构可激活,帮助气流循环,增加散热效果。依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路灯结构,包含一上盖体,具有一第一表面, 且第一表面的周边具有一第一凸出部;一下盖体,具有一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的周边具有一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与第一凸出部相对卡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于第二表面上形成一开口且于开口的周边配置一向该容置空间内延伸的第三凸出部,于开口两侧的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一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贯穿孔;一发光二极管模块,是由一电路基板及一配置于电路基板一侧边上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所组成,且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的一侧边的边缘与第三凸出部连接;一导热件,是由多个间隔排列的导热单元所组成,且每一导热单元的第一端与电路基板的另一侧边接触,每一导热单元的第二端与上盖相接触。[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路灯结构,包含一上盖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且该第一表面的周边具有一第一凸出部;一下盖体,具有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二表面的周边具有一第二凸出部,该第二凸出部与该第一凸出部相对卡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于该第二表面上形成一开口且于该开口的周边配置一向该容置空间内延伸的第三凸出部,于该开口两侧的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一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贯穿孔;一发光二极管模块,由一电路基板及一配置于该电路基板一侧边上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所组成,且该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的一侧边的边缘与该第三凸出部连接;一导热件,由一底板及多个间隔排列于该底板一侧上的导热单元所组成,且该底板的另一侧与该电路基板的该另一侧边接触,每一该导热单元相对于与该底板接触的一端与该上盖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确实达成节能、保护发光光源、增长使用寿命、增强散热效能、降低路灯整体体积的功效。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创作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的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的下盖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的发光二极管模块部位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下视示意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上的导热件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上的导热件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的实施例的分解图。如图1所示,路灯结构包括上盖体10,具有一第一表面11,且第一表面11的周边具有一第一凸出部13 ;下盖体20,具有一第二表面21,且第二表面21的周边具有一第二凸出部23,第二凸出部23与第一凸出部13相对卡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于第二表面21上形成一开口 27,且于开口 27的周边配置一向该容置空间内延伸的第三凸出部25,于开口 27两侧的第二表面21上分别设置一第一贯穿孔40及一第二贯穿孔50 ;—发光二极管模块60,是由一电路基板61及一配置于电路基板61上的发光二极管单元63所组成,且发光二极管模块60发光的一侧边的边缘与第三凸出部25连接;一导热件70,是由多个间隔排列的导热单元71所组成,且每一导热单元71的第一端与电路基板61的另一侧边接触,每一导热单元71的第二端与上盖体10的第一表面11相接触。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上盖体10可以是任意形状,且上盖体10 的材质主要是由金属材料所组成。接着,请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的下盖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下盖体20,具有一第二表面21,且于第二表面21的周边具有一第二凸出部23。第二凸出部23与上盖体10第一凸出部13相对卡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于第二表面21上形成一开口 27且于此开口 27的周边配置一向容置空间内延伸的第三凸出部25,于此开口 27两侧的第二表面21上分别设置一第一贯穿孔40及一第二贯穿孔50,并且可于第一贯穿孔40或第二贯穿孔50上,进一步配置一风扇40’或风扇50,;其中,风扇40’或风扇50’是配置于第一贯穿孔40或第二贯穿孔50上,此风扇40’或风扇50’的配置可帮助达成路灯内部散热效果;再者,可于风扇40’或风扇50的外部还可进一步加装滤网防尘粒,防止路灯内部有灰尘堆积,造成路灯使用期限缩短。此外,下盖体20的材质可以由下列材质选出,例如玻璃、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再接着,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的发光二极管模块的示意图。如图 3所示,一发光二极管模块60,是由一电路基板61及一配置于电路基板61 —侧边上的发光二极管单元63所组成,且发光二极管单元63位于发光的一侧边的边缘与第三凸出部25是密封连接,其中发光二极管单元63是由多颗发光二极管芯片排列组成或是由一芯片上形成多个发光二极管所组成,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此外,于发光二极管模块60发光一侧边上,还可进一步包括一透明罩90 (显示于图4及图5中),此透明罩90是可以配置于发光二极管单元63的发光的一侧边上,亦可配置于下盖体20的开口 27上,如图4所示;此透明罩90的设计,可以将发光二极管单元63与外界环境隔离,使得路灯结构及发光二极管模块60能够便于清洗并能保持清洁度。另外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凸出部 25可以是具有一倾斜角度,使得开口 27的口径大于与发光二极管模块60的类似喇叭口的构造(未显示于图中),由改变口径比例大小可调整使发光二极管模块60能有更广角度供光源由开口 27射出,以增加路灯的照射范围。请接着参考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上的导热件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 5A所示,一导热件70,是由多个间隔排列或各种形状的导热单元71所组成,且每一导热单元71的第一端与电路基板61的另一侧边接触,每一导热单元71的第二端与上盖体10的第一表面11相接触。由于上盖体10是由金属材料所制,故当下盖体20也为金属材质时, 同时当导热单元71与上盖体10第一表面11相接触时,可由上盖体10及下盖体20的整体来帮助热量传导,亦即帮助散热效果愈佳;再者,导热单元71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式,材质不只是铝材,亦可以是其它导热性佳的导热材质,例如金属、石墨或是陶瓷。此外,于发光二极管单元63发光的一侧边的边缘与第三凸出部25以及透明罩90 可通过下列制造方式使呈无缝接合维持气密态制作时可采一体成型或胶合方式连接电路基板61及第三凸出部25,续以胶合或0环(Oring)连接方式使透明罩90粘固于发光二极管单元63发光的一侧边的第三凸出部25上,或可粘固于下盖体20的开口 27上使得所包围内部空间呈气密封闭态,以可保护发光二极管模块60。由发光二极管单元63发光的一侧边的边缘与第三凸出部25及透明罩90密封连接后,自然形成一保护发光二极管模块60的密闭空间,且同时形成一气流可由任一贯穿孔,续经过导热件70间隙,最后流经另一贯穿孔的气流空间,将风扇40’或风扇50’加装于任一贯穿孔上,皆可增加循环气流效果,如图 4所示。依据前述的路灯结构,本实用新型针对常见的发光二极管模块60散热问题是采两种方式帮助散热效果,例如当温度不高于某一温度时是采自然气流循环方式散热,当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则启动风扇40’或风扇50’,加速循环散热效果。于本实施例中,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电源供应单元,电源供应单元是配置于容器空间中或置于灯体外(未显示于图中),用以提供发光二极管模块60的电源。若风扇40’或风扇50’启动时,可同时用以提供发光二极管模块60及风扇40’或风扇50’运作的电源。
6[0026]本实用新型由于散热效果改良且预留气流通道设计,故可达成完成灯具的成品厚度较为轻薄,不需占据太多空间,此亦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点。以常见的IOOWatt路灯为例,本实用新型路灯厚度为12cm,长为60cm、宽度为30cm,较诸一般实际个案或先前创作, 确实可达结构轻薄,同时亦可节省材料成本。请再参考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导热件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5B所示,其与图5A的其主要差异处是在于导热件70。本实施例的导热件80是由一底板81及多个间隔排列于底板81 —侧上的导热单元83所组成,且底板81的另一侧与电路基板61的另一侧边接触,每一导热单元83相对于与底板81接触的一端与上盖体10 的第一表面11相接触;由于上盖体10是由金属材料所制,故当下盖体20也为金属材质时, 同时当导热单元83与上盖体10的第一表面11相接触时,可由上盖体10及下盖体20的整体来帮助热量传导,亦即帮助散热效果越佳。由于本实施例除导热件80外,余灯体主体结构与可造成功效皆如前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熟习相似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盖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且该第一表面的周边具有一第一凸出部;一下盖体,具有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二表面的周边具有一第二凸出部,该第二凸出部与该第一凸出部相对卡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于该第二表面上形成一开口且于该开口的周边配置一向该容置空间内延伸的第三凸出部,于该开口两侧的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一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贯穿孔;一发光二极管模块,由一电路基板及一配置于该电路基板一侧边上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所组成,且该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的一侧边的边缘与该第三凸出部连接;一导热件,由多个间隔排列的导热单元所组成,且每一该导热单元的第一端与该电路基板的另一侧边接触,每一该导热单元的第二端与该上盖相接触。
2.一种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盖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且该第一表面的周边具有一第一凸出部;一下盖体,具有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二表面的周边具有一第二凸出部,该第二凸出部与该第一凸出部相对卡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于该第二表面上形成一开口且于该开口的周边配置一向该容置空间内延伸的第三凸出部,于该开口两侧的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一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贯穿孔;一发光二极管模块,由一电路基板及一配置于该电路基板一侧边上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所组成,且该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的一侧边的边缘与该第三凸出部连接;一导热件,由一底板及多个间隔排列于该底板一侧上的导热单元所组成,且该底板的另一侧与该电路基板的该另一侧边接触,每一该导热单元相对于与该底板接触的一端与该上盖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盖体的材质为金属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盖体的材质由下列组合中选出,包括玻璃、金属或高分子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二极管单元由多颗发光二极管芯片排列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二极管单元由一芯片上形成多个发光二极管所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热件的材质是金属、石墨或陶瓷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透明罩,该透明罩配置于该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的一侧边上。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透明罩,该透明罩配置于该下盖体的该开口上。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风扇,该风扇配置于该第一贯穿孔或一第二贯穿孔上。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电源供应单元,该电源供应单元配置于该容器空间中或另配置于灯体外。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路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电源供应单元,该电源供应单元配置于该容器空间中或另配置于灯体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灯结构,包含一上盖体,一下盖体,与通过上盖体及下盖体所共同组成的容置空间中装设一发光二极管模块作为发光光源,并加装一导热件并将此一导热件与路灯壳体连接,以增进散热效果。由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灯具结构可将灯体区隔成保护发光光源不被水气或外界异物侵袭的密闭空间,及一可帮助气流流动的气流通道,于气流通道进出口还可加装风扇帮助气流对流,增进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F21V29/02GK202024195SQ20112003185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0日
发明者卢星亮 申请人:卢星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