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950阅读:2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光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碗,特别是LED光源的反光碗。
背景技术
在LED领域中,为了能得到需要的光束,通常需要通过透镜、反光杯等光学元件实现。对于LED光源来说,其光强最大的位置为中心线处,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改变出射光的光强,因此,设计一种能达到实际光强需要的光学元件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光碗,该反光碗能将LED光源的本身光强位置改变到实际需要的位置。为达到上述目的,反光碗由两对称的左反光面、右反光面和两非对称的上反光面和下反光面构成;其中,上反光面包括三种以上倾斜角度在1° -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上反光面单元,下反光面包括一种以上倾斜角度在25° -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下反光面单元,使在与上反光面和下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的最大光强在中心线下方20° -30°。作为改进,各上反光面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且各上反光面的倾斜角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逐渐的变小。作为改进,各下反光面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且各下反光面的倾斜角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逐渐的变小。作为改进,左反光面包括三种以上倾斜角度在15° -25°之间任意选择的左反光面单元,右反光面包括与左反光面单元数量相等,且与左反光面单元对称的右反光面单元,使在与左反光面和右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50%的光束角为30° -45°。作为改进,反光碗内表面镀有一层铝层。作为改进,使在与上反光面和下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50%的光束角为5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上反光面包括三种以上倾斜角度在1° -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上反光面单元,下反光面包括一种以上倾斜角度在25° -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下反光面单兀,基于反射的原理,使在与上反光面和下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的最大光强在中心线下方20° -30° ;上述结构的左反光面和右反光面结构,能使在与左反光面和右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50%的光束角为30° -45° ;由于设置了一层招层,这样,能提高反射效率。

图I为反光碗的结构图。图2为A-A剖视图。图3为B-B剖视图。图4为灯珠配光曲线图。[0015]图5为反光碗配光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至图3所示,反光碗由两对称的左反光面I、右反光面2和两非对称的上反光面3和下反光面4构成;其中,上反光面3包括三种以上倾斜角度在1° -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上反光面单元,下反光面4包括一种以上倾斜角度在25° -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下反光面单元,使在与上反光面3和下反光面4垂直方向上形成的最大光强在中心线下方20° -30° ,使在与上反光面3和下反光面4垂直方向上形成50%的光束角为50° ;左反光面I包括三种以上倾斜角度在15° -25°之间任意选择的左反光面单元,右反光面2包括与左反光面单元数量相等,且与左反光面单元对称的右反光面单元,使在与左反光面和右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50%的光束角为30° -45° ;如图2和图3所不,各上反光面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且各上反光面的倾斜角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逐渐的变小;各下反光面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且各下反光面的倾斜角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逐渐的变小;反光碗内表面镀有一层铝层,以提高反射效率。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反光碗时,LED光源安装在距离反光碗底端_5mm 5mm处,LED光源的发光面积为600mm2。在本实用新型中,反光碗的底端是指反光碗的小端,即图3中的左端,反光碗的右端是指反光碗的大端,即图3中的右端。中心线是指安装LED光源的中轴位置,在图3中体现为C轴线,如图I所示,穿过中心线位置存在一与X轴平行的X方向平面和与Y轴平行的Y方向平面。在本实用新型中,上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是指上反光面单元与X方向平面的夹角,下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是指下反光面单元与X方向平面的夹角;左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是指左反光面单元与Y方向平面的夹角,右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是指右反光面单兀与Y方向平面的夹角。上反光面3和下反光面4垂直方向是指B-B方向,左反光面I和右反光面2垂直方向是指A-A方向。实施例I反光碗由两对称的左反光面I、右反光面2和两非对称的上反光面3和下反光面4构成。其中,上反光面单元选择4个,各上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为28°、16°、10°和2°,四个上反光面单元以角度大小顺序从反光碗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下反光面单元选择I个,下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为27° ;左反光面单元选择6个,各左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为25°、24°、23°、19°、17°和16°,六个左反光面单元以角度大小顺序从反光碗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右反光面单元与左反光面单元相对于Y方向平面对称。实施例2反光碗由两对称的左反光面I、右反光面2和两非对称的上反光面3和下反光面4构成。其中,上反光面单元选择2个,各上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为30°、14°,两个上反光面单元以角度大小顺序从反光碗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下反光面单元选择2个,下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为27°、30 ;左反光面单元选择4个,各左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为21°、10°、18°和15°,四个左反光面单元以角度大小顺序从反光碗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右反光面单元与左反光面单元相对于Y方向平面对称。[0024]实施例3反光碗由两对称的左反光面I、右反光面2和两非对称的上反光面3和下反光面4构成。其中,上反光面单元选择8个,各上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为27°、25°、19°、18°、12°、8°、4°和1°,八个上反光面单元以角度大小顺序从反光碗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下反光面单元选择3个,下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为24°、17°和15° ;左反光面单元选择8个,各左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为25°、24°、23°、21°、19°、17°、16°和15°,八个左反光面单元以角度大小顺序从反光碗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右反光面单元与左反光面单元相对于Y方向平面对称。如图4所示,灯珠配光曲线为一对称的曲线,且光强最大处为中心线处。将LED光源安装到本实用新型的反光碗上,经实验测试得到如图5的配光曲线,很明显,在B-B方向上最大光强在中心线下方20° -30°,上述实施例仅为部分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并将上反光面单元和下反光面单元的倾斜角度和数量控制在权利要求I记载的范围内,则都能得到在B-B方向上最大光强在中心线下方20° -30°的技术效 果。在本实用新型中,在A-A方向上50%的光束角为30° -45°,在B-B方向上,50%的光束角为50°。
权利要求1.反光碗,其特征在于由两对称的左反光面、右反光面和两非对称的上反光面和下反光面构成;其中,上反光面包括三种以上倾斜角度在1° -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上反光面単元,下反光面包括ー种以上倾斜角度在25° -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下反光面単元,使在与上反光面和下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的最大光强在中心线下方20° -3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光碗,其特征在于各上反光面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且各上反光面的倾斜角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逐渐的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光碗,其特征在于各下反光面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依次连续排列,且各下反光面的倾斜角自反光碗的底端至顶端逐渐的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反光碗,其特征在于左反光面包括三种以上倾斜角度在15° -25。之间任意选择的左反光面単元,右反光面包括与左反光面単元数量相等,且与左反光面单元对称的右反光面单元,使在与左反光面和右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 50%的光束角为30° -45°。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光碗,其特征在于反光碗内表面镀有ー层铝层。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光碗,其特征在于使在与上反光面和下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50%的光束角为5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光碗,由两对称的左反光面、右反光面和两非对称的上反光面和下反光面构成;其中,上反光面包括三种以上倾斜角度在1°-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上反光面单元,下反光面包括一种以上倾斜角度在25°-30°之间任意选择的下反光面单元。在本实用新型中,使在与上反光面和下反光面垂直方向上形成的最大光强在中心线下方20°-30°。该反光碗能将LED光源的本身光强位置改变到实际需要的位置。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2382172SQ201120560259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李春荣 申请人: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