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4972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照明装置,包含一框架、一光学膜片单元、一支撑单元、一承载板、一固定单元及一灯条。框架包括二第一侧壁,各第一侧壁包含一外壁体及一内壁体,外壁体包括一内壁面及一顶面;光学膜片单元设置于框架内并包括一抵于内壁体的顶端及一底端;支撑单元设置于框架并用于支撑于光学膜片单元的底端;承载板设置于二第一侧壁的外壁体的内壁面间,承载板包括一上承载部,上承载部间隔位于内壁体下方;固定单元可拆卸地将承载板固定于内壁体,使上承载部与内壁体保持相间隔;灯条可拆卸地设置于承载板的上承载部,灯条对应于光学膜片单元一侧。
【专利说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灯条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设置于天花板的照明装置,通常包括一框架、一设置于框架内的光学膜片单元,及一设置于框架内的LED灯条(Light Bar)。LED灯条通常是先组装固定在框架内,接着才将光学膜片单元组装固定在框架,因此,当LED灯条需维修或更换时,必须先将光学膜片单元拆离框架后,才能进行LED灯条的拆卸作业。由于前述LED灯条无法单独进行拆卸或组装的作业,使得LED灯条的拆卸或组装过程非常不方便且易耗费工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且迅速地拆装灯条并能节省拆装工时的照明 装直。
[0004]本发明照明装置,包含一框架、一光学膜片单元、一支撑单元、一承载板、一固定单元,及一灯条。
[0005]该框架包括二位于相反侧的第一侧壁,各该第一侧壁包含一外壁体及一内壁体,该外壁体包括一内壁面及一顶面,该内壁体凸设于该内壁面且邻近于该顶面;该光学膜片单元设置于该框架内并包括一抵于该内壁体的顶端,及一相反于该顶端的底端;该支撑单元设置于该框架并用于支撑于该光学膜片单元的底端;该承载板设置于该二第一侧壁的外壁体的内壁面间,该承载板包括一上承载部,该上承载部间隔位于该内壁体下方;该固定单元可拆卸地将该承载板固定于该内壁体,使该上承载部与该内壁体保持相间隔;该灯条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承载板的上承载部,该灯条对应于该光学膜片单元一侧。
[0006]本发明照明装置,该上承载部为该承载板的一上表面,该承载板形成有多个相间隔的螺孔,该灯条包括一抵靠于该上表面的电路板、多个设置于该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及多个螺丝,该电路板形成多个分别与所述螺孔位置相对应的穿孔,各该螺丝穿设于对应的该穿孔并螺锁于与该穿孔对应的该螺孔。
[0007]本发明照明装置,该上承载部为一插座,该插座形成一开口朝上的插槽,该灯条包括一插接于该插槽的电路板、多个设置于该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电路板相反端且可拆卸地接合于该插座的定位件。
[0008]本发明照明装置,各该第一侧壁的内壁体形成两个螺接孔,该承载板形成两个分别与该两第一侧壁的螺接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该固定单元包括两个锁固螺丝,各该锁固螺丝穿设于对应的该通孔并螺锁于与该通孔对应的该螺接孔。
[0009]本发明照明装置,该支撑单元包括四个设对应的该第一侧壁的外壁体并支撑于该光学膜片单元的底端。
[0010]本发明照明装置,该光学膜片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框架内部且界定该底端的保护板、一叠置于该保护板上方的光学薄膜、一叠置于该光学薄膜上方的导光板,及一叠置于该导光板上方且界定该顶端的反射板。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灯条安装于承载板,通过固定单元的二螺丝可拆卸地将承载板固定于内壁体,直接连同灯条更换承载板,更有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0013]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
[0014]图3是一剖视不意图,说明一框架的第一侧壁;
[0015]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一灯条;
[0016]图5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承载板抵靠于一保护板的底端;
[0017]图6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承载板离开于该保护板的底端;
[0018]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灯条;及
[0019]图8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1 ]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22]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发明照明装置是一可设置于如大礼堂、大厅的室内天花板的照明灯具,照明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框架1、一光学膜片单元2、一支撑单元3、两个承载板4、两个固定单元5,及两个灯条6。
[0023]框架I包括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第一侧壁11,各第一侧壁11包含一外壁体111及一内壁体112,各外壁体111包括一内壁面113及一顶面114,各内壁体112凸设于内壁面113且邻近于顶面114。
[0024]光学膜片单元2设置于框架I内并包括一抵于第一侧壁11的内壁体112的顶端201,及一相反于顶端201的底端202。二支撑单元3设置于框架I并用于支撑于光学膜片单元2的底端202。各承载板4设置于二第一侧壁11的外壁体111的内壁面113间,各承载板4包括一上承载部,上承载部间隔位于对应的内壁体112下方。两个固定单元5可拆卸地分别将二承载板4固定于对应的内壁体112,使上承载部与内壁体112保持相间隔的状态。各灯条6可拆卸地设置于对应的承载板4的上承载部,两个灯条6对应于光学膜片单元2的相反侧。通过前述的设计方式,使用者只要将固定单元5拆卸后,便能将承载板4及灯条6移离框架I,借此,能方便且迅速地拆装灯条6并能节省拆装工时。
[0025]以下将针对照明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26]参阅图2、图3、图4与图5,框架I外观呈一方形,框架I还包括与两个连接于第一侧壁11相反侧的第二侧壁12,各第二侧壁12包含一外壁体121及一内壁体122,各外壁体121包括一内壁面123及一顶面124,各内壁体122凸设于内壁面123且邻近于顶面124。
[0027]光学膜片单元2设置于框架I的二第一侧壁11与二第二侧壁12的内部,包括一界定底端202的保护板21、一叠置于保护板21上方的光学薄膜22、一叠置于光学薄膜22上方的导光板23,及一叠置于导光板23上方且界定顶端201的反射板2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保护板21为透明状,光学薄膜22为扩散膜(Diffuser),经由导光板23射入光学薄膜22的光线会被光学薄膜22扩散并经由保护板21照射至框架I外。
[0028]支撑单元3包括四个承载柱31,所述承载柱31中的每两个承载柱31插设对应的第一侧壁11的外壁体111并支撑于光学膜片单元2的保护板21的底端202。
[0029]各第一侧壁11的内壁体112形成两个分别邻近第二侧壁12的螺接孔115,各承载板4形成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一侧壁11的螺接孔115位置相对应的通孔41,每一固定单元5包括两个锁固螺丝51,各锁固螺丝51穿设于对应的通孔41并螺锁于与通孔41对应的螺接孔115,借此,以将承载板4锁固于两个第一侧壁11的内壁体112。承载板4的上承载部为该承载板的一上表面42,承载板4形成有多个相间隔的螺孔43 (图5只显示其中一个),灯条6包括一抵靠于上表面42的电路板61、多个间隔排列设置于电路板61的发光二极管62,及多个螺丝63。电路板61形成多个分别与所述螺孔43位置相对应的穿孔611,各螺丝63穿设于对应的穿孔611并螺锁于与穿孔611对应的螺孔43,借此,以将灯条6的电路板61锁固于承载板4并使电路板61定位于上表面42。
[0030]需先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照明装置的组装及作动关系,在以下说明中,图4与图5仅呈现一承载板4及一灯条6的组装关系。
[0031]参阅图2与图5,欲组装照明装置时,首先将光学膜片单元2置入框架I内,使反射板24的顶端201抵于两个第一侧壁11的内壁体112底端与两个第二侧壁12的内壁体122底端,由下而上依序叠置保护板21、光学薄膜22及导光板23,再将所述承载柱31中的每两个承载柱31插设对应的第一侧壁11的外壁体111并支撑于光学膜片单元2的保护板21的底端202。
[0032]参阅图4与图5,另一方面,先将两个灯条6分别组装于承载板4的上表面42,借由各螺丝63穿设于对应电路板61的穿孔611并螺锁于与穿孔611对应的承载板4的螺孔43,使各灯条6定位于承载板4的上表面42。接着,将通过固定单元5的二锁固螺丝51穿设于对应的承载板4的通孔41并螺锁于与通孔41对应的第一侧壁11的内壁体112的螺接孔115,即完成组装照明装置。由于从灯条6产生的光线入射至光学膜片单元2并经其反射出框架I外的方式属于现有技艺,在此不再详述。
[0033]参阅图6,欲更换照明装置的两个灯条6的其中一个时,将各固定单元5的两个锁固螺丝51拆离第一侧壁11的螺接孔115,此时,即可将承载板4及灯条6同时移离框架1,接着,同时更换一组新的承载板4与灯条6,并通过锁固螺丝51将其重新锁固于第一侧壁11后,即完成更换的作业,能达成快速拆装更换的效果。最后,将换下的承载板4连同灯条6,可带回储藏室,再将灯条6更换良品于承载板4而成为备品,待下次更换时取出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4是由例如为铝的金属材质所制成,使灯条6安装于承载板4时,散热性更佳。
[0034]参阅图2,需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照明装置包括二承载板4、二固定单元5,及二灯条6组装配合而成,然不以此为限,照明装置也可仅包含一承载板4、一固定单元5,及一灯条6组装配合而成,也可达成本发明的功效。
[0035]参阅图7与图8,是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异是承载板4的上承载部与灯条6的另一种组合型态的实施态样。
[0036]上承载部为一插座44,插座44形成一开口朝上的插槽45,灯条6包括一插接于插槽45的电路板61、多个设置于电路板61的发光二极管62,及两个分别设置于电路板61相反端且可拆卸地接合于插座44的定位件6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各定位件64是由橡胶或塑料所制成。
[0037]组装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处为须将灯条6的二定位件64朝外向第一侧壁11扳开,以供电路板61插入定位于插座44的插槽45中,再将二定位件64向内接合电路板61。拆卸灯条6时,依前述步骤反向操作。
[0038]综上所述,本发明照明装置,将灯条6安装于承载板4,通过固定单元的二螺丝可拆卸地将承载板固定于内壁体,直接连同灯条6更换承载板4,更有效率,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目的。
[0039]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内容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包含: 一框架,包括二位于相反侧的第一侧壁,各该第一侧壁包含一外壁体及一内壁体,该外壁体包括一内壁面及一顶面,该内壁体凸设于该内壁面且邻近于该顶面;一光学膜片单元,设置于该框架内并包括一抵于该内壁体的顶端,及一相反于该顶端的底端;一支撑单元,设置于该框架并用于支撑于该光学膜片单兀的底端;一承载板,设置于该二第一侧壁的外壁体的内壁面间,该承载板包括一上承载部,该上承载部间隔位于该内壁体下方;一固定单元,可拆卸地将该承载板固定于该内壁体,使该上承载部与该内壁体保持相间隔;及一灯条,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承载板的上承载部,该灯条对应于该光学膜片单元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承载部为该承载板的一上表面,该承载板形成有多个相间隔的螺孔,该灯条包括一抵靠于该上表面的电路板、多个设置于该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及多个螺丝,该电路板形成多个分别与所述螺孔位置相对应的穿孔,各该螺丝穿设于对应的该穿孔并螺锁于与该穿孔对应的该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承载部为一插座,该插座形成一开口朝上的插槽,该灯条包括一插接于该插槽的电路板、多个设置于该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电路板相反端且可拆卸地接合于该插座的定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侧壁的内壁体形成两个螺接孔,该承载板形成两个分别与该两第一侧壁的螺接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该固定单元包括两个锁固螺丝,各该锁固螺丝穿设于对应的该通孔并螺锁于与该通孔对应的该螺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包括四个承载柱,所述承载柱中的每两个承载柱插设对应的该第一侧壁的外壁体并支撑于该光学膜片单元的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框架内部且界定该底端的保护板、一叠置于该保护板上方的光学薄膜、一叠置于该光学薄膜上方的导光板,及一叠置于该导光板上方且界定该顶端的反射板。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3453406SQ201210169699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林忠志, 王铭禧, 罗维德 申请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