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53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主要包括固定脚①、光源腔②、凸形出光面③、安装方向识别口④等组成。光源透过本发明透镜,得到照度均匀的矩形光斑,可有效控制溢出光率,大大提高灯具发出光的利用率,实现节能的同时,延长灯具寿命。特别适合于制作各种投光灯、路灯、洗墙灯以及需要集中照度均匀分布的照明灯具。
【专利说明】—种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LED灯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各种户外照明的传统灯具都存在一个通病,不能把灯具发出的光有效的控制在需要照明的区域内,且照射区域内照度极不均匀。即使是LED灯具通过透镜二次配光后对光的利用率能有所提高,但依旧无法改变距灯具较近处亮度高,距灯具较远处亮度低,照度分布极不均匀的现象。不但被照射面感观效果不好,而且直接导致光污染以及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各种不足,提供一种光利用率更高,照度分布更均匀,耐候性强的LED灯具透镜。
[0004]本发明采用光学级PC、PMMA经注塑加工制成高效透镜,使得单个LED经透镜后的发射光束的投影为照度均匀分布的矩形光斑,这样灯具可完全按照实际需要的面积而照射,极少光溢出,大大提高了灯具发出光线的利用率。在与常规LED灯具目标平均照度相同,且布灯位置关系一致时,使用本发明LED透镜的灯具电能消耗是常规LED灯具的60%,实现了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照明的感官效果,延长了灯具寿命。
[000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矩形光斑LED透镜能有效地控制光线的溢出率,把灯具发出的光,最大程度的转换为有效光。2.在透镜与被照射面达到75度夹角时,被照射面仍呈现光斑照度仍能均匀分布,且均匀度达到0.8以上,不会出现被照射面近灯处与远灯处的照度相差悬殊的情况。
[0006]本发明可以采用光学级PC、PMMA经注塑加工后制成高效透镜,使得单个LED经透镜后的发射光束的投影呈照度均匀分布的矩形光斑;通过透镜二次配光后在灯具与被照射面达到75度夹角时,被照射面仍呈现出照度均匀分布的矩形光斑,这种利用透镜改变光发射方向,实现投影呈照度均匀分布的矩形光斑的方法目前尚未见到先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的锥球型透镜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标号:1-固定脚、2-光源腔、3-凸形出光面、4-安装方向识别口。
[0009]图2为本发明的杯型透镜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标号:1-固定脚、2-光源腔、3-出光面、5-底部全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2]图1是本发明中采用锥球型透镜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采用光学级PC、PMMA经注塑加工而成。将本发明透镜放置在LED灯珠上使LED灯珠置于透镜光源腔②内,由安装方向识别口④确认透镜安装方向后通过固定脚①固定安装在铝基板上。光源所发出光由光源腔②内透镜的入光面射入透镜,光线透过透镜由凸形出光面③投射向被照射面。
[0013]图2是本发明中采用杯型透镜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透镜由光学级PC、PMMA经注塑加工而成。将本发明透镜放置在LED灯珠上使LED灯珠置于透镜光源腔②内,通过固定脚①固定安装在铝基板上。光源所发出光由光源腔②内透镜的入光面射入透镜,再由透镜底部全反射面⑤反射后从出光面③射出并投射向被照射面。
【权利要求】
1.一种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主要包括透镜固定脚①、光源腔②、凸形出光面③、安装方向识别口④等组成,LED灯珠在光源腔②处发出的光,通过透镜从凸形出光面③投射到被照射面上呈现照度均匀的矩形光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为PC、PMMA经注塑加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与被照射面达到75度夹角时,LED灯珠在光源腔②处发出的光,通过透镜从凸形出光面③投射到被照射面上,仍可以呈现照度均匀的矩形光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矩形光斑的LED透镜是锥球型透镜,也可以是杯型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型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型透镜在出光面③上进行微结构处理,也可以不作微结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微结构处理的杯型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所产生的效果可以为聚光也可以散光,其外型仅受光学聚光、散光基本外型条件的约束。
【文档编号】F21V5/04GK103697413SQ20121036404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张沈杰, 朱烽, 洪加明 申请人:张沈杰, 薛晓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